一、曹操
《觀滄海》全詩描寫河朔一帶的風土景物,抒發個人的雄心壯志,反映了詩人躊躇滿志、叱咤風云的英雄氣概。
1、詩詞大意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水波多么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聳立在水中。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雄偉的太陽,燦爛的銀河和皎潔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雄偉的太陽,燦爛的銀河和皎潔的月亮,好像出自大海里。(互文)喜悅高興到了極點,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心愿志向。
2、原文
《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3、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為“魏武帝”,廟號“太祖”。事跡見《三國志》卷一本紀。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二、觀滄海(曹操)的詩詞大意以及表達意境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波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的很茂盛。(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
水面上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雄偉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燦爛的銀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我覺得十分慶幸,能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三、形容山山的詩句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其一》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王灣《次北固山下》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曹操《短歌行》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王安石《登飛來峰》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四、形容 曹操詩詞
南村輟耕錄·疑冢
[宋]俞應符
生前欺天絕漢統,死后欺人設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機到丘垅。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 直須盡發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
鄴中歌
[明]鐘惺
鄴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茍爾化為群?橫流筑臺距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嗚呼—— 古人作事無巨細,寂寞豪華皆有意;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疑冢 [清]查慎行分香賣履獨傷神,歌吹聲中繐帳陳。到底不知埋骨地,卻教臺上望何人?無題 [清]陸次云疑冢累雷漳水頭,如山七十二高邱。正平只有墳三尺,千古安眠鸚鵡洲。
以下出自《三國演義》
佚名
三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晉根基。曹瞞空有奸雄略,豈識朝中司馬師?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將呂氏殺全家。如今闔戶逢人殺,天理循環報不差。
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拔刀割發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吁嗟帝胄勢孤窮,全仗分兵劫寨功。爭奈牙旗折有兆,老天何故縱奸雄?曹操奸雄不可當,一時詭計中周郎。蔡張賣主求生計,誰料今朝劍下亡!
品曹操
佚名
東漢末年分三國,硝煙戰火何其多?豪杰紛紛皆涌起,其一便是曹孟德。少時聰慧心計深,一心扶漢思報國。二十歲便舉孝廉, 執起法分外嚴格。歷經幾次周折后, 名聲威望更顯赫。官渡之戰獲全勝,全仗曹公計謀多。白馬延津首告捷,進攻策略難琢磨。分兵拒敵為上策,速戰速決把敵破。聽取良言有主見,對待士卒性溫和。更兼郭嘉獻奇謀,勝利才會有把握。袁紹實在太輕狂,一連犯下諸多錯。其一用人不得當,其二自負能力弱。其三謀臣不團結,相互拆臺食惡果。曹兵少然能取勝,袁兵多然卻衰落。袁本初敗在輕敵,曹孟德勝在人和。此后幾戰皆勝利,謀臣之功不可沒。曹操甚是惜人才,只要來投恩賞多。對長輩敬重有加,對人才如饑似渴。攜天子以令諸侯,此作法有失有得。利用獻帝平天下,使用手段何不可。掃除障礙成霸主,道路愈走愈寬闊。修耕植以蓄軍資,安百姓以防饑餓。流利失所終減少,生活得以安心過。此等功績很卓越,還是歸功曹孟德。風流人物加英杰,自然難免好女色。搶民女為己私欲,娶妻妾數目繁多。典韋因此被殺害,曹操為此終取禍。諸多強敵被操滅,北方一統來慶賀。本欲南下吞吳蜀,不料孫劉已聯合。依仗兵多勢力廣,自認勝敵有把握。苦肉計曹操蔽甚,借東風依靠諸葛。火燒曹軍數十萬,士卒鮮血匯成河。豈料兵敗于赤壁,丟盔棄甲險被捉。本欲舉兵再南下,怎奈歲月已蹉跎。曹操還至洛陽后,不久大星便隕落。縱觀曹操的一生,悲中喜來悲中樂。剿黃巾賴其英勇。刺董卓仗其膽魄。破袁紹展其才能。擊馬超更懷計策。燒烏巢斷其糧草。戰宛城以少勝多。殺荀彧惹人非議。滅勁敵為人刻薄。平烏桓促成統一,放關羽心胸寬闊。人稱治世之能臣,又稱亂世之奸雄。曹操一代文學家,提筆便能把詩作。曹操一代軍事家,思維敏捷有氣魄。曹操一代政治家,為人處世善思索。曹操有功也有過,公正評判方才可。東漢末年分三國,硝煙戰火何其多?三分天下有其一,一統豪杰曹孟德!
五、曹操的《觀滄海》中,描寫詩人登臨地點和目的的詩句是
晉中之窗*提醒您:“觀滄海”既是目的,也統領全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所以其登臨碣石的目的是“觀滄海”。
“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
六、曹操 觀滄海 所表達的意境
《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但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愿望。于是借助豐富的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七、曹操的《觀滄海》詩句是什么 我忘記了
步出夏門行 之一
觀滄海
東漢 (曹操)
東臨碣(jié)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島竦峙(sǒng zhì)。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āi),歌以詠志。
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漢族。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譯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波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得很茂盛。(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 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太陽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銀河、太陽和月亮燦爛,好像出自大海里。(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慶幸得很,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稱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蕩漾的樣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聳”,高。峙:挺立。 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陽和月亮 星漢:銀河。 幸:慶幸。 至:極。 幸甚至哉:真是幸運極了啊。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心愿志向。 詠:歌吟 詠志:即表達心志。 志:理想 海:渤海 若:如同 滄:通“蒼”,青綠色。 最后兩句與本詩正文沒有直接關系,是樂府詩結尾的一種方式。 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
八、曹操的什么詩句可以表達我在一直在等你的攜手共創
短歌行
[作者]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九、形容山雄壯詩句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田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雄《寒食》)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陸游:《釵頭鳳》)
9.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0.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山嶺崎嶇水渺茫,橫空雁陣兩三行
2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4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6、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故山下》)
15.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王安石《登飛來峰》)
1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17.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8.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9.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白帝城》)
20.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2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2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23.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