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為什么不能貼對聯?
2019年臘月二十九是“絕日”,這是我國農歷歷法上對節氣交替的一種說法。古人害怕窮盡,認為絕即不吉利,所以按照老黃歷的說法,這一天的到來會有很多禁忌,包括貼對聯。當然這些都是封建傳統的老思想,并沒有多大的科學依據。
什么是“絕日”?
絕日是我們對“四立”前一天的一個說法,在我們一年四季的輪回中會有四個絕日的出現,分別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按照老黃歷的說法,“立春”過后,氣溫回升萬物復舒,代表著冬天已經過去了,所以有冬絕的說法,而立夏過后,氣溫逐漸升高,雨水天氣逐漸增多,代表著春天已經過去,所以有春絕的說法,立秋過后雖然氣溫還有點高,但是一陣秋雨一陣涼,立秋一過代表著夏天已經結束,所以有了夏絕的說法,而立冬一過,天氣逐漸寒冷,代表著秋天的結束,所以有了秋絕的說法。
四立的前一天被稱為絕日,而相對應的還有四尾的前一天被稱為“離日”,分別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天,不管是絕日還是離日,在民間人們認為這都不是一個多么吉利的日子,所以按照老黃歷的說法,這一天的到來會有很多禁忌。當然這些都是封建傳統的老思想,并沒有多大的科學依據。而今年的立春是在臘月三十的這一天,所以民間有臘月二十九“絕日”的說法。
“絕日”可不可以貼對聯?
絕日只是一種對節氣的稱呼,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絕日不代表就不可以貼春聯了,按照往常一樣,大多數人貼對聯都是在立春的頭一天,也就是大年三十貼對聯,而如果這一年沒有大年三十的話,人們就會選擇在臘月二十九貼對聯的,特別是一些做生意的,提前貼春聯更是一種時間的節省,所以該怎么貼就怎么貼,沒有那么多的忌諱說法,新年新氣象,只要心存正氣,快快樂樂的,沒有什么絕不絕的說法!
為什么大年三十要貼對聯?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發展為春聯。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云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幅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于外,紅條鑲于內. 在新的時代,廣大的人民群眾賦予春聯新時代的內容,創作了許多富有時代氣息的春聯,使春聯成為表達喜慶吉祥意愿的民間藝術形式。
沒用的我沒寫
風水學為什么春風不能貼對聯今年年三十是春風,
今年三十上午11:40之前是可以貼春聯的。之后不可以了,因為按節氣過了就是明年了。11:40后就是春分了。29也不能貼,因為是絕日,所以今年可以在28或者30上午貼春聯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為什么說年三十貼對聯不好,29為什么不能貼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