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聯的小故事
當紀先生很小的時候,他既聰明又頑皮,常常讓老師啼笑皆非(老師姓石);有一天,紀曉嵐帶著一只小黃鳥到學堂去玩,玩得正起勁的時候,石老師進來了;紀曉嵐馬上把鳥兒藏在墻上松脫的磚頭后面,石老師也瞧見了,他故意裝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課了。可是當施老師吟著詩句走到墻邊時,突然用手把磚頭往后推,可憐的鳥兒就活活的被壓死了,老師還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細 羽 佳 禽 磚 后 死” 紀曉嵐想了想,說:“老師,我能不能給您對個下句?”老師還是很得意,說:“當然可以。” 紀曉嵐說:“您念的是細羽佳禽,我給您對粗毛野獸,您的磚,我對石, 后我對先,死我對生,是: 粗 毛 野 獸 石 先 生。” 老師聽了,知道紀曉嵐是用諧音在罵他,鼻子都氣歪了,但是,他又沒對錯嘛!
有關對聯的小故事要短一些哦謝謝了
一天傍晚,蘇東坡和佛印和尚泛舟長江之上。扁舟隨波逐流,二人開懷暢飲,好不愜意。酒過三巡,佛印詩興大作,遂與蘇東坡對句。蘇東坡看見河邊有一只狗在啃骨頭,靈機一動,用扇子指著正在啃骨頭的狗,叫佛印看,臉上頗有得意之色。佛印一看就知道蘇東坡又想罵他了,于是就把手中那把題有東坡詩的扇子拋入水中。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原來他們打的是啞謎,東坡其實是給佛印出了一條罵佛印的上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把題有東坡詩的扇子丟進河里,回接了東坡的上聯:“水流東坡詩(尸)”。
春聯的故事(簡要一些)
1.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于是王羲之書寫了一付春聯,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對聯是: 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 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時人所景仰,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付,讓家人再貼出去。這付寫的是: 鶯啼北星,燕語南郊 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春聯,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付,寫完后,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于門上: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付對聯寫得太不吉利。盡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付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變成: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2.巧借春聯度過年關 舊時代常有“過年如過關”的說法。某年除夕,一窮困長工怕債主上門糾纏,一大早在家門貼了一副春聯: 米無面無油鹽醬醋皆無,如此貧寒,哪個小子敢討賬 筆有墨有琴棋書畫俱有,徒然富貴,何愁老子不還錢 而另位寒士為了過個安穩年,門上春聯為: 是君子容我過年;乃小人找咱討債 這副對聯還配了“看刀子”的橫批。“看刀子”三字用得好,萬一逼得無路可走,不是自殺,就是殺人。按舊時代的慣例,春聯一貼出,討債的就不能再要賬了,只能把債務推到下一年。 朱元璋送春聯 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酷愛對聯,不僅自己揮毫書寫,還常常鼓勵臣下書寫。有一年除夕,他傳旨:“公卿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見交相輝映的春聯感到十分高興。當他行至一戶人家,見門上沒有春聯,便問何故。原來主人是個殺豬的,正愁找不到人寫春聯。朱元璋當即揮筆寫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送給了這戶人家。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春聯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提倡,推動了春聯的普遍盛行。 王羲之妙書春聯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于是王羲之書寫了一副春聯,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對聯是:“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時人所景仰,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副,讓家人再貼出去。這副寫的是:“鶯啼北星,燕語南郊。”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可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貼上了春聯,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副,寫完后,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于門上:“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副對聯寫得太不吉利。盡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副充滿兇險預言的對聯取走張貼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紀曉嵐寫春聯 紀曉嵐是清代學者、文學家。有一次,他春節回家探親,鄉里有一家三兄弟請他寫春聯,他寫了一副“驚天動地門戶,數一數二人家”,橫批是“先斬后奏”的春聯。這一來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告了他個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紀曉嵐回家查問,紀曉嵐回道:“春聯是我寫的,沒有錯,這家老大是賣炮仗的,不是驚天動地門戶嗎?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數一數二人家嗎?老三是賣燒雞的不是先斬后奏嗎?”說得乾隆也笑了。
關于春聯的民間故事(2個,短一些)
春聯是怎么來的呢?《山海經》里有這么一則故事。傳說東海里有座風景秀麗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樹,樹頂有一只金雞,日出報曉。這棵桃樹的東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樹梢一直彎下來,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門。朔山住著各種妖魔鬼怪,要出門經過這扇鬼門。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間作祟,派了兩個神將去把守,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郁壘。這兩個神的名字有特別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壘要念“郁律”。兩員神將專門監察鬼怪的行為。發現哪個鬼怪為非作歹,便用草繩捆起來送去喂老虎。此后,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說。于是,那時候,人們每逢過年,便用兩塊桃木刻上神荼、郁壘的像或寫上他倆的名字,掛在門的兩邊,叫做桃符,以示驅災壓邪。
貼對聯的故事作文300字
篇一:貼春聯
今天是大年三十,按我國傳統習慣,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掛燈籠。今天上午我和姐姐、爸爸一起貼春聯。
我問姐姐為什么要貼對聯,姐姐說:“好吧,我告訴這就叫‘辭舊迎新’,對了那個是上聯,那個是下聯”。我搖了搖頭,問:“什么是上聯,什么是下聯!”姐姐說:“這我也不太清楚,快去問爸爸,他肯定知道。”我讓姐姐下梯子,我就問爸爸,爸爸告訴我:“讀四聲的是上聯,讀二聲的是下聯。”我很快找到了上下聯,上聯是“好年好景好財運”,下聯是“福地福家福進門”,橫聯是“萬事如意”,最后爸爸在門中間貼了一個大大的“福”字,等爸爸貼好后,我發現爸爸那個大“福”字貼倒了,我大聲叫道:“爸爸!爸爸!你把”福“貼倒了。”爸爸笑著說:“是啊,福是到了。”我不解地問:“為什么這么貼呀?”爸爸告訴我:“倒”和“到”兩個字是諧音,所以人們在貼“福”字的時候總是把這個字倒著貼,祈求福利,這里還有個故事呢?聽到這里我迫不及待地想聽這個故事,我就追著爸爸講春聯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過去有戶人家,家里窮,讀不起書,不識字,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貼著春聯,他也請教先生給他寫,先生知道他不識字,就寫了一個大大的福字。誰知,他把福字貼倒了,來他家玩耍的小孩子發現了,就大聲地說:”大爺,福倒了。“大爺爺說:”福到了好呀!“后來,就演變成現在的習俗流傳了下來,講完了這個故事,爸爸還給我講了春聯的一些知識。
貼春聯讓我學到了許許多多的知識,也感到了新聯換舊符的快樂。
篇二:貼春聯
貼春聯是春節的舊習俗,之所以稱為”舊“,是因為在今天好多人家都不貼春聯了,或者說貼不成春聯了。
能夠貼春聯的人家,一般住的是舊式的宅院,有個像模像樣的大門,在大門上根據自己的喜好、身份或者是地位張貼春聯,即喜慶又顯得有個性。沒有像樣的大門也沒關系,但必須是雙扇的門貼春聯才看起來像那么回事。如今有這樣”門“的住宅,在農村尚有不少,但是在城市已是不多見了。
現在住在高樓大廈的人家,都時興單扇門且不說,而且門面很窄,一般都是僅僅能夠容一人穿行,如果懷抱點什么大件,想順利的進門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樣的”大門“,貼春聯倒不是說不行,但貼上去怎么看都顯得小氣。一幅對聯加上橫批貼在這樣的門上,就好像給門又加上了一圈紅色的外框,這樣不但不會增加美感,反而使門有受擠壓之感。有的樓房為了節省面積,門的一邊是緊靠著墻,沒有空余,一幅對聯只有一半能貼的地方,有此興趣者也只好作罷。
貼春聯的人家不多,但是貼”福“字的人家還是不少,而且千篇一律的都是倒著貼上”福“字,據說這個講究是”福到來“的意思。如果沒記錯的話,倒著的”福“字是不應該貼在大門上的,而是應該貼在房間的門上,或者是貼在過去大戶人家的照壁上,那樣才有”福“至如歸的意境。不管怎么貼都無關緊要,只要心到就行,誰沒有一個良好的愿望與企盼呢?只是有一條要注意,別把”福“字貼在防盜門的里面那層門上了。
頂新
篇三:貼春聯
民謠說”二十八,貼花花“。這”花花“呀,就是春聯。過春節,一定要貼春聯。媽媽買回來春聯,我興高采烈地準備貼春聯。
說起來,春聯的歷史也悠久了。春聯,起源于桃符。《后漢書·禮儀志》上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有‘神荼’、‘ 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中國最早的一幅春聯是在公元964年。后蜀國君孟昶讓他手下的一位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一句話,再從中間刻開,掛在門上。這句話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就是說新年享受著先代遺澤,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
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上聯和下聯貼在門的兩邊,橫批貼在門上方的正中。門上有的貼門神,常見的門神是尉遲恭和秦瓊,有的在門的中間貼上一張顛倒過來的“福”,諧音是“福到了”。
春聯蘊含著喜慶、祝福、盼望。“爆竹聲聲除舊歲,梅花點點報新春”,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了;“五谷豐登稻米香,六畜興旺牛羊壯”,這是農民最真實的期盼;“風調雨順家家樂,國泰民安處處興”,祝我們的祖國國泰民安,家家戶戶都平安快樂;“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新的一年,恭喜發財;“慶佳節歡聲笑語,賀新春五福臨門”,春節快樂,歡歡喜喜過大年;“豐年龍騰迎喜氣,新年蛇躍涌春潮”“蛇年四季百花艷,燕影千家五谷豐”,新的一年是蛇年啊。新的一年,要紅紅火火,順順利利······每一幅春聯都是歡樂的心情在跳動,都是人們美好的向往。
讀著這一幅幅春聯,我好像讀著一個個美好的心愿:祝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祝我們的人民安居樂業。
我快樂地貼春聯。我家的上聯是“平安如意千般好”,下聯是“人順家和萬事興”,橫批——萬事如意!
篇四:貼春聯
今天是鼠年的最后幾天了,為了迎接牛年,我和祖爺爺準備貼春聯。
下午,祖爺爺拿出小木凳和春聯,對我說:“你來貼春聯,我幫你。”我激動萬分!貼春聯,那么簡單的事,先撕了然后再貼嘛!祖爺爺笑了笑,跟我一起出來了。
出了門,我撕完了舊春聯,剛要貼新的,祖爺爺忙說:“等一下,你還沒擦墻。”“擦墻?”我不解的問,祖爺爺拿起干抹布,認認真真地擦了一遍墻:“擦墻是為了讓新春聯扒在墻上更牢固,還有,貼春聯是有講究的。在東方,上聯在右邊,下聯在左邊在西方,上聯在左邊,下聯在右邊,我們照東方來 ’執行‘,區分春聯的上下聯,一般有以下四種區分方法:1、是按音調平仄分。春聯比較講究音調平仄,上聯最后一個字為仄音,下聯最后一個字應是平聲。2、是按因果關系分。”因“為上聯,”果“為下聯。3、是按時間先后分。時間在前為上聯,時間在后為下聯。4、是按空間范圍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所以,我們來分析一下’盛世呈祥映四海‘和’金牛煥彩耀五洲‘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我想了想,說:“’盛世呈祥映四海‘應該是上聯,’金牛煥彩耀五洲‘應該是下聯,因為,四海對五洲。”祖爺爺想了想,也點了點頭。于是,我們合作貼好了一對春聯。只差橫批和福字貼了,我拿起橫批,很自然的問:“這有什么講究嗎?”“有,當然有,這個是最難的。”祖爺爺站上板凳,拿上橫批,仔仔細細地看了一下門框,找了一個靠中間的門框,把橫批放上去,問我靠沒靠中間,我回答道:“再偏左一點。”古人說:“不偏之謂中,不倚之謂庸。” 祖爺爺成功的把橫批放在了正中間。
這回貼春聯,我懂了兩個道理,一是懂得了許多春聯和福字的貼法,別看小小的貼春聯卻包含著我國古老的文化傳統二是看似簡單的事卻很難做,所以不要把事情看簡單喲!
篇五:貼春聯 蔣靈琪
“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2014年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大紅的“福”字,印有“年年有魚”“大吉大利”等字樣的紅紙兒。對了,有的還會貼上花式多樣的窗花呢。
除夕這天,奶奶家也要貼春聯了!見叔叔忙得都來不及喝口水,我也迫不及待地加入到了貼春聯的行列中。“先貼紅紙啰!”爸爸提醒道。
我先輕輕地撕下一張張薄薄的紅紙,一層層整齊地擺放在桌子上,再用膠棒均勻地涂抹在紅紙的背面,然后由“小郵遞員”——我的弟弟送到爸爸和叔叔那兒,最后由他倆小心翼翼地將紅紙貼在門框上方的邊沿上。在我們的分工合作下,不一會兒,我們就貼完了紅紙。
接下來,我們要貼大大的、紅紅的“福”字了。只見叔叔麻利地在“福”字背面貼上雙面膠帶,再撕掉膠紙,最后仔細地擺正、對齊、抹平,一張“福”字貼好了!就這樣,不大一會功夫,院門上、大門上、房門上、客廳里、廚房里……到處都貼上了大大的“福”字。
貼對聯的步驟和貼“福”字的差不多,不過多了一個辨認上下聯的過程。這可難不倒我,因為老師早就交給我們一個秘訣:上聯的最后一個字一般都是第三聲。用這個辦法,我很快分好了幾幅對聯的上下聯,讓叔叔和爸爸順利地貼好。
“咦,這副對聯的上下聯兩句的最后一個字怎么都不是第三聲呢?”我轉念又想:“今年是馬年,蛇字開頭的一句應該在前……”就這樣,我巧妙地分開了上聯和下聯。
貼好了所有的春聯,家里頓時洋溢著濃濃的新年氣息!讓我們一起來迎接萬馬奔騰的2014馬年的到來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對聯大吉大利故事,關于對聯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