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翻譯下列名句:1風雨如晦,雞鳴不已2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這兩句詩出自《詩經·鄭風·風雨》,是一首優美的愛情詩。它描寫一個女子在風雨交加、天色陰沉、雞鳴不已的時刻,更加強烈地思念她的丈夫。思而不見,使她痛苦、凄涼、悵惘。正在此時,久別的丈夫突然回到了家里,自然使女子喜出望外。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因此成為名句。人們用“風雨如晦”比喻社會黑暗、前途艱難, “雞鳴不已”則比喻在如此黑暗的環境中,君子仍不改自己的氣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話常見常用,可要解釋清楚,還真得費點筆墨。
這話出自《詩經·小雅》。鄭玄注解說:“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朱熹注解說:“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一個是漢儒,一個是宋儒,兩人說法竟有如此大的差異。
上句“高山仰止”,鄭說“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說這是直指人們仰望高山,并無喻義。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鄭說,“景行”解釋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則而行之”,是說以此作為行動的準則。依朱說,“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說大道可供人們行走。
鄭玄、朱熹都是大儒,兩人的說法都有道理,不過由于兩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說提出之前,鄭說已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這話時,多取鄭說,少有取朱說的。現行各種詞典,有的兩說并存,有的把兩說糅合在一起。
兩句中的“止”字,是語助詞,表示確定語氣,后代引用時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縮略為成語“高山景行”,“景仰”一詞也由此產生。因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這里只照錄見于《史記·孔子世家》的一例:“《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這話是用來贊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兩句(意思是: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里卻一直向往著),景仰的意思就格外顯豁了。再說,《史記》作者司馬遷又比鄭玄早生兩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說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鄭玄所首倡也。
朱熹經典對聯
傍百年樹;讀萬卷書。
——題江西九江白鹿洞書院
天開白鹿洞;
山抱紫陽關。
——題江西九江白鹿洞書院
泉清堪洗硯;
山秀可藏書。
——題江西九江白鹿洞書院
道迷前圣院;
朋誤遠方來。
——題江西九江白鹿洞書院
道遵前圣統;
明誤遠方來。
——題福建建陽考亭書院
佩韋遵考訓;
晦木謹師傳。
——題建陽考亭書院
愛君希道秦;
憂國愿年豐。
——題建陽考亭書院
溪流石作柱;
湖影月為潭。
——題福建福鼎石湖書院
碧海開龍藏;
青云起雁堂。
——題福建古田藍田書院
此地古稱佛國;
滿街皆是圣人。
——題泉州開元寺,在泉州西街
一竅有泉通地脈;
四時無雨滴天漿。
——題上饒朱子讀書處,
朱子讀書處:位于江西上饒市南巖寺,傳朱熹曾在此讀書
日月兩輪天地眼;
詩書萬卷圣賢心。
——題江西九江白鹿洞書院
水云長日神仙府;
禾黍豐年寶貴家。
——贈友人
舊學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養轉深沉。
——題故居藏書樓
雪堂養浩凝清氣;
月窟觀空靜精神。
——題福建古田藍田書院
春報南橋川迭翠;
花香翰苑野圖新。
——題福建古田藍田書院
泉飛白石堪為酒;
灶傍青山不買柴。
——題江西玉山草堂書院
碧澗生潮朝自暮;
青山如畫古猶今。
——題西禪寺
西禪寺:在福州怡山,為福州五大禪林之首
鹿豕與游,物我相忘之地;
泉峰交映,知仁獨得之天。
——題江西九江白鹿洞書院
鳥識玄機,銜得春來花上弄;
魚穿地脈,抱將月向水邊吞。
——題漳州芝山,在漳州西北
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
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題福建漳州白云巖書院
師師庶僚,居安宅而立正統;
濟濟多士,由義路而入禮門。
——題福建建寧府學
東墻倒,西墻倒,窺見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聞車馬之音。
——題福建漳州故居
五百年逃墨歸儒,跨開元之頂上;
十二峰送青排闥,自天寶以飛來。
——題漳州芝山書院。
譯義:逃墨歸儒:從墨家脫離出來,歸附到儒家中
學成君子,如麟鳳之為祥,而龍虎之為變;
德在生民。如雨露之為澤,而雷霆之為威。
——題福建松溪縣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