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四大發明叫板“舊板”四大發明
http://* 2004年02月16日 19:02 解放日報
假如有人告訴你,指南針、造紙術、火藥、活字印刷,婦孺皆知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竟不能完全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你會怎么想?
誰還能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新四大發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普及委員會主任王渝生教授日前提出:“新四大發明”,至少應該和“四大發明”平起平坐。
究竟是何方“新四大發明”敢向“四大發明”叫板?
新版“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之說,其實是舶來品,最早見于英國哲學家培根《新工具》一書,距今約有400年了!王渝生教授指出,隨著對古代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的日趨全面,國內科技史專家發現:還有四項發明,足以撼動“四大發明”在中國古代科技文明排序中的至尊地位。
中醫中藥古代,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醫藥學,而現在,民族性、區域性的醫藥學大都被西醫“消融”,唯有中醫中藥仍以完整的醫療體系獨立存在于西醫體系之外。
中醫中藥不僅服務中華民族幾千年,而且受到世界各地越來越多患者和醫學專家的青睞。
在當前防治“非典”的醫療實踐中,人們發現,利用中醫中藥清熱、化溫、祛風,從而調理機體、緩解癥狀,效果值得重視。
赤道坐標系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赤道坐標系統的國家,以赤道二十八宿為準,研究日、月、星辰的運動,而古代西方則采用黃道坐標系統,提出所謂黃道十二宮。
現代天文學證明,在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坐標體系中,前者明顯優于后者,現代天文學已經用赤道坐標系統替代了黃道坐標系統。
十進位值制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十進位制的國家。
殷商甲骨文中已經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萬等的記數,最大的記數達二萬多。
后來,這種記數法逐步發展為籌算和珠算中逢十進一位的十進位值制,成了記數和計算領域的革命性發明。
古代世界各國曾有十、十二、二十、六十等多種進位制,現在都統一使用十進位值制。
雕版印刷誰是世界雕版印刷術的先驅?1968年,韓國慶州發現唐代武周時期印刷的《無垢金剛經》,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一場“中國是不是雕版印刷鼻祖”的爭論。
我國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等證實,該印刷品印自中國長安,而且中國還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證明雕版印刷始自中國隋唐時期,中國是世界雕版印刷術當之無愧的先驅。
科技史專家認為,中國早在宋代就有活字印刷術,但明清兩代大規模的古籍整理出版,依然使用雕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可見雕版印刷在當時文化傳播中的重要地位。
趣味版“四大發明”
“很多人以為,中國的古代發明好是好,就是古了點兒,和現代生活總是隔了層紗,關系不大了。
其實,很多我們在平常生活中見慣了的東西,追問起祖宗八代來,竟有許多是中國的古代發明。”王教授如數家珍———
人痘接種———現代免疫學
北宋丞相王旦的長子死于天花,王丞相不希望別人再染上這種病,就從全國各地請來名醫、術士,試圖發現某種治療和預防的方法。
一位從峨眉山來的道姑獻出一張處方:將一種毒性減弱了的人痘痘苗,通過鼻腔黏膜為健康人“接種”,從而使人獲得對天花的免疫能力。
“公元10世紀,種痘技術起源于中國,16世紀,人痘接種普及,18世紀末,歐洲將此技術用于種牛痘和其后的現代免疫學中。
今天,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正在合力研制SARS病毒的疫苗,打的也是現代免疫學中的一場硬仗!”
被中香爐———現代平衡環
一個銅制的容器,里頭放入火炭,置于被中,就成了中國古代用于冬天取暖、薰香的“被中香爐”。
奇處就在這銅制容器上:不論香爐在被子里怎么翻滾,香爐四周的環形支架都能保證香爐呈水平放置,絲毫不用擔心火炭會傾覆。
何其妙哉!
“你看,這不就是現在航空、航海中廣泛應用的萬向支架嗎?現代航船上的指南針、飛機上的導航儀,在顛簸中能保持平衡,靠的就是中國古人取暖的一個‘小玩意兒’!”
記里鼓車———現代Taxi
漢代有種馬車,車上站有木人,手中握有鼓棰。
馬車每駛至一定里數,木人就會揮動鼓棰,敲響前方的小鼓,古代稱之為記里鼓車。
其實,它的工作原理很簡單:木人手上有線連著一個齒輪,齒輪又連著另一個齒輪,形成一套減速齒輪組,最后連著車輪。
車輛啟動,車輪就帶動齒輪組,齒輪組帶動木人,木人則敲起鑼鼓。
“這下你知道了吧?現在滿大街跑的Taxi,它的計程方式和記里鼓車沒有本質區別。”
秋石———現代性激素
這是一種外形頗似秋天白霜的晶體。
公元前2世紀,西漢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中首先使用“秋石”一詞,來指稱從人的尿液中提取出來的性激素。
公元11世紀,張聲道在《經驗方》中又確切記載了秋石的制法。
“今天,從人的尿液中提取性激素已經成為一種常規方法。
在歐洲,直到上世紀20年代才發現尿液中有性激素。”
國外版“中國發明”
“其實,絲綢、瓷器、金屬冶煉、農業技術上的精耕細作,哪樣不是響當當的中國發明啊!”王教授拿出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1900 -1995 )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其實不光中國人在數‘新四大發明’,外國人也在數。”記者翻了翻,發現書中一一列舉了中國向西方世界傳播的26項技術,除傳統的四大發明之外,還有鼓風機、帆車、船尾舵、馬挽具等。
“李約瑟博士曾這么感慨:我用英文字母作為序號介紹中國科技,從A到Z,26個字母用完,介紹也就不得不結束了。”
王教授又拿出一本書,《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中國科學技術史精華》,“這是一個名叫坦普爾的美國記者寫的。”
坦普爾在李約瑟80多歲時采訪他,李約瑟對這位記者說,“你采訪我,不如去讀我的書。”坦普爾讀完《中國科學技術史》,竟被深深迷住了,“李約瑟博士沒有做完的事情,我來做!”作為李約瑟博士的弟子,坦普爾于1986年寫完了這本旨在向英語世界介紹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著作。
在這本書中,坦普爾為了能夠“比我的老師記錄下更多的中國古代發明”,采用阿拉伯數字列序,共收集了100項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的古中國發明。
“現在提‘新四大發明’、‘新新四大發明’,并非什么都要‘古而有之’,也非嘩眾取寵、玩數字游戲,而是為了讓年輕一代更全面地了解過去,記住過去。
不能數典忘祖,而要繼往開來啊!”
新版”四大發明叫板“舊板”四大發明
http://* 2004年02月16日 19:02 解放日報
假如有人告訴你,指南針、造紙術、火藥、活字印刷,婦孺皆知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竟不能完全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你會怎么想?
誰還能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新四大發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普及委員會主任王渝生教授日前提出:“新四大發明”,至少應該和“四大發明”平起平坐。
究竟是何方“新四大發明”敢向“四大發明”叫板?
新版“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之說,其實是舶來品,最早見于英國哲學家培根《新工具》一書,距今約有400年了!王渝生教授指出,隨著對古代中國科學技術史研究的日趨全面,國內科技史專家發現:還有四項發明,足以撼動“四大發明”在中國古代科技文明排序中的至尊地位。
中醫中藥古代,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醫藥學,而現在,民族性、區域性的醫藥學大都被西醫“消融”,唯有中醫中藥仍以完整的醫療體系獨立存在于西醫體系之外。
中醫中藥不僅服務中華民族幾千年,而且受到世界各地越來越多患者和醫學專家的青睞。
在當前防治“非典”的醫療實踐中,人們發現,利用中醫中藥清熱、化溫、祛風,從而調理機體、緩解癥狀,效果值得重視。
赤道坐標系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赤道坐標系統的國家,以赤道二十八宿為準,研究日、月、星辰的運動,而古代西方則采用黃道坐標系統,提出所謂黃道十二宮。
現代天文學證明,在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坐標體系中,前者明顯優于后者,現代天文學已經用赤道坐標系統替代了黃道坐標系統。
十進位值制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十進位制的國家。
殷商甲骨文中已經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萬等的記數,最大的記數達二萬多。
后來,這種記數法逐步發展為籌算和珠算中逢十進一位的十進位值制,成了記數和計算領域的革命性發明。
古代世界各國曾有十、十二、二十、六十等多種進位制,現在都統一使用十進位值制。
雕版印刷誰是世界雕版印刷術的先驅?1968年,韓國慶州發現唐代武周時期印刷的《無垢金剛經》,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一場“中國是不是雕版印刷鼻祖”的爭論。
我國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等證實,該印刷品印自中國長安,而且中國還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證明雕版印刷始自中國隋唐時期,中國是世界雕版印刷術當之無愧的先驅。
科技史專家認為,中國早在宋代就有活字印刷術,但明清兩代大規模的古籍整理出版,依然使用雕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可見雕版印刷在當時文化傳播中的重要地位。
趣味版“四大發明”
“很多人以為,中國的古代發明好是好,就是古了點兒,和現代生活總是隔了層紗,關系不大了。
其實,很多我們在平常生活中見慣了的東西,追問起祖宗八代來,竟有許多是中國的古代發明。”王教授如數家珍———
人痘接種———現代免疫學
北宋丞相王旦的長子死于天花,王丞相不希望別人再染上這種病,就從全國各地請來名醫、術士,試圖發現某種治療和預防的方法。
一位從峨眉山來的道姑獻出一張處方:將一種毒性減弱了的人痘痘苗,通過鼻腔黏膜為健康人“接種”,從而使人獲得對天花的免疫能力。
“公元10世紀,種痘技術起源于中國,16世紀,人痘接種普及,18世紀末,歐洲將此技術用于種牛痘和其后的現代免疫學中。
今天,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正在合力研制SARS病毒的疫苗,打的也是現代免疫學中的一場硬仗!”
被中香爐———現代平衡環
一個銅制的容器,里頭放入火炭,置于被中,就成了中國古代用于冬天取暖、薰香的“被中香爐”。
奇處就在這銅制容器上:不論香爐在被子里怎么翻滾,香爐四周的環形支架都能保證香爐呈水平放置,絲毫不用擔心火炭會傾覆。
何其妙哉!
“你看,這不就是現在航空、航海中廣泛應用的萬向支架嗎?現代航船上的指南針、飛機上的導航儀,在顛簸中能保持平衡,靠的就是中國古人取暖的一個‘小玩意兒’!”
記里鼓車———現代Taxi
漢代有種馬車,車上站有木人,手中握有鼓棰。
馬車每駛至一定里數,木人就會揮動鼓棰,敲響前方的小鼓,古代稱之為記里鼓車。
其實,它的工作原理很簡單:木人手上有線連著一個齒輪,齒輪又連著另一個齒輪,形成一套減速齒輪組,最后連著車輪。
車輛啟動,車輪就帶動齒輪組,齒輪組帶動木人,木人則敲起鑼鼓。
“這下你知道了吧?現在滿大街跑的Taxi,它的計程方式和記里鼓車沒有本質區別。”
秋石———現代性激素
這是一種外形頗似秋天白霜的晶體。
公元前2世紀,西漢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中首先使用“秋石”一詞,來指稱從人的尿液中提取出來的性激素。
公元11世紀,張聲道在《經驗方》中又確切記載了秋石的制法。
“今天,從人的尿液中提取性激素已經成為一種常規方法。
在歐洲,直到上世紀20年代才發現尿液中有性激素。”
國外版“中國發明”
“其實,絲綢、瓷器、金屬冶煉、農業技術上的精耕細作,哪樣不是響當當的中國發明啊!”王教授拿出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1900 -1995 )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其實不光中國人在數‘新四大發明’,外國人也在數。”記者翻了翻,發現書中一一列舉了中國向西方世界傳播的26項技術,除傳統的四大發明之外,還有鼓風機、帆車、船尾舵、馬挽具等。
“李約瑟博士曾這么感慨:我用英文字母作為序號介紹中國科技,從A到Z,26個字母用完,介紹也就不得不結束了。”
王教授又拿出一本書,《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中國科學技術史精華》,“這是一個名叫坦普爾的美國記者寫的。”
坦普爾在李約瑟80多歲時采訪他,李約瑟對這位記者說,“你采訪我,不如去讀我的書。”坦普爾讀完《中國科學技術史》,竟被深深迷住了,“李約瑟博士沒有做完的事情,我來做!”作為李約瑟博士的弟子,坦普爾于1986年寫完了這本旨在向英語世界介紹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著作。
在這本書中,坦普爾為了能夠“比我的老師記錄下更多的中國古代發明”,采用阿拉伯數字列序,共收集了100項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的古中國發明。
“現在提‘新四大發明’、‘新新四大發明’,并非什么都要‘古而有之’,也非嘩眾取寵、玩數字游戲,而是為了讓年輕一代更全面地了解過去,記住過去。
不能數典忘祖,而要繼往開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