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宴桃園豪杰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飛曰:“吾莊后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于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
兄弟,協力同心,然后可圖大事。”玄德、云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
于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
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
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
聚鄉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
來日收拾軍器,但恨無馬匹可乘。
正思慮間,人報有兩個客人,引一伙伴當,趕一群馬,投莊上來。
玄德曰:“此
天佑我也!”三人出莊迎接。
原來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張世平,一名蘇雙,每
年往北販馬,近因寇發而回。
玄德請二人到莊,置酒管待,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
二客大喜,愿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
玄
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
云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八
十二斤。
張飛造丈八點鋼矛。
各置全身鎧甲。
共聚鄉勇五百余人,來見鄒靖。
鄒
靖引見太守劉焉。
三人參見畢,各通姓名。
玄德說起宗派,劉焉大喜,遂認玄德
為侄。
在《三國演義》的第一章,寫的就是桃園結義,那時是劉、關、張三人結義,發誓要同年同月同日死。
劉、關、張三人素不相識,在一次偶爾中結了義,我總以為他們三人最多相持幾年也差不多,就會分開的,可實際上并不是這樣。
因為他們三人從桃園結義到死都未曾分離。
有一句話叫做“身在曹營心在漢”,將的就是曹操想留住關羽這個將才,但情誼使關羽沒有投降曹操,曹操見關羽如此講義氣,便放他走了。
劉、關、張三人雖誓說同年同月同日死,但關羽卻第一個死。
關羽帶著大兒子關興應戰敵人,卻被孫權讓人用計抓獲。
但關羽父子寧死不服,便英年早逝了。
劉備和張飛知道后心中憤怒,便起兵征戰東吳,可張飛因對將士不好,被范疆和張達陷害,取了首級給孫權。
劉備得知后,心中十分惱火,扎營七百里,征伐孫權。
可劉備最終也沒聽孔明的話,而病死了。
劉、關、張三人就這樣與世長辭了。
劉、關、張三人就因為關羽的死,而其他兩人也先后喪命。
可見此三人的義氣是多么的重,三個都是深情厚誼的好漢,但又因為他們的沖動而毀譽一旦。
久分必合,最終三國歸了晉,晉王司馬炎統領了三國。
但劉、關、張的故事卻在我心中回蕩。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云到畫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
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舞罷,卓命近前。
貂蟬轉入簾內,深深再拜。
卓見貂蟬顏色美麗,便問:
“此女何人?”允曰:“歌伎貂蟬也。”卓曰:“能唱否?”允命貂蟬執檀板低
謳一曲。
正是 :
“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
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奸邪亂國臣。”
卓稱賞不已。
允命貂蟬把盞。
卓擎杯問曰:“青春幾何?”貂蟬曰:“賤妾
年方二八。”卓笑曰:“真神仙中人也!”允起曰:“允欲將此女獻上太師,未
審肯容納否?”卓曰:“如此見惠,何以報德?”允曰:“此女得侍太師,其福
不淺。”卓再三稱謝。
允即命備氈車,先將貂蟬送到相府。
卓亦起身告辭。
允親
送董卓直到相府,然后辭回。
在《三國演義》第八回中,王司徒用了“連環計”,與呂布二人一起除掉了董卓,“連環計”在這次事件中尤為重要。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
在師中吉,承天寵也。”即為“連環計”,意思是:敵方兵多將廣,力量強大之時,我方不可以與之硬拼,應當使以計謀,使他們自我牽制,借以削弱他的強勢。
將帥若能巧妙地運用計謀,克敵制勝就如有天神相助一般。
所以,一個人如果學了知識不會運用就等于沒學,一個人學了知識就是為了將來能用上。
“連環計”我們雖然現在不需要用,但這是我們古代人所創造地,它是中國地歷史,所以我們也需要了解這些中國古代地智慧結晶以及制勝法寶。
在以后地學習中,任何一個知識我都要熟記于心,也要象王司徒一樣會運用它們,讓這些知識幫助我們,因為學習了知識并不會用等于沒學,所以我們一定要將這些知識牢牢掌握。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候五關斬六將●
卻說曹操部下諸將中,自張遼而外,只有徐晃與云長交厚,其余亦皆敬服;
獨蔡陽不服關公,故今日聞其去,欲往追之。
操曰:“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
丈夫也。
汝等皆當效之。”遂叱退蔡陽,不令去趕。
程昱曰:“丞相待關某甚厚,
今彼不辭而去,亂言片楮,冒瀆鈞威,其罪大矣。
若縱之使歸袁紹,是與虎添翼
也。
不若追而殺了,以絕后患。”操曰:“吾昔已許之,豈可失信!彼各為其主,
勿追也。”因謂張遼曰:“云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
此等人吾深敬之。
想他去此不遠,我一發結識他做個人情。
汝可先去請住他,待
我與他送行,更以路費征袍贈之,使為后日記念。”張遼領命,單騎先往。
曹操
引數十騎隨后而來。
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重,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曹操明明知道關羽這一走,猶如放虎歸山,卻并不加害反欲以路費、征袍贈之,其心胸何其廣闊也。
沒有這一回的放關,便不會有后來的關羽義釋華容道。
讀了這一回,我更明白了一個道理:與人為善方能與己為善。
只要你厚待別人,與他友好相處,那么以后你有困難時,別人也一定會幫助你。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也要這樣:與他人友好相處,別人有困難時,我們要盡力幫忙,不要因為一些芝麻大的事就鬧矛盾,傷害兩人之間的感情。
希臘作家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有幾個好朋友是何等的幸福,朋友之間不應該有沖突,就算有,也不能讓它成為朋友溝通的障礙,要知道,有一個真正的朋友是很快樂的,他能幫你的憂傷、憤怒減半,但卻能把你的興奮、激動、快樂倍增。
那么,珍惜你現在身邊的每一個朋友,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時已經太晚了。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曹操回觀岸上營寨,幾處煙火。
黃蓋跳在小船上,背后數人駕舟,冒煙突火,來尋曹操。
操見勢急,方欲跳上岸,忽張遼駕一小腳船,扶操下得船時,那只大船,已自著了。
張遼與十數人保護曹操,飛奔岸口。
黃蓋望見穿絳紅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進,手提利刃,高聲大叫:“曹賊休走!黃蓋在此!”操叫苦連聲。
張遼拈弓搭箭,覷著黃蓋較近,一箭射去。
此時風聲正大,黃蓋在火光中,那里聽得弓弦響?”正中肩窩,翻身落水。
正是:火厄盛時遭水厄,棒瘡愈后患金瘡。
看到曹操失敗后,回想起來,是中了黃蓋的計策,為了得到黃蓋的“水軍”與“糧食”,因而讓黃蓋進入了曹操的水寨,結果因小失大,也使曹操統一中國的計劃破滅了。
所以,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社會上有著越來越多的騙局,而這些騙局往往會讓你有收益,我們往往只顧了眼前的利益,而吃了大虧,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也不常發生,但讓我們吃了大虧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心中的那種貪婪,為了得到金錢、地位,我們才上當受騙。
我們決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因小失大,而要做一個辦事小心謹慎認真的好學生。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提供一下《三國演義》的精彩片段【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