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眼睛
每當看到媽媽的眼睛。
就有種莫名的好感。
媽媽的眼睛深遂而美麗,溫馨而有神。
她的眼睛很特別,與眾不同的是我媽媽的眼睛能表達一切。
媽媽常常不用言語,,她的眼睛就能代替語言。
作為她的女兒,我能讀懂她內心的心聲,讀懂她內心深處的落寞。
也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母女一直關系不錯。
記得12歲那年,過新年,我送給了母親一束淡雅的野花作為新年的禮物。
她當時并沒有表態,而是用她那深遂的眼睛來表示她對我的感謝。
她的眼里充滿了感激。
我知道她的意思是說:“非常感激你對我的關心。
謝謝你的禮物,女兒。”這就是我和媽媽之間最默契的溝通方式。
還有一次,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媽媽竟然沒有對我責怪的意思,而是用她那好看的眼睛告訴我:以后要好好牢記住這次教訓,爭取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這都是我從媽媽眼神里讀出來的訊息。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一點我已在媽媽身上證實了。
如今,媽媽已飽受滄桑,額頭上已有那深深的斑斑皺跡。
眼睛已是深深的陷入了眼眶中。
歲月不饒人,但那雙眼睛依舊深邃清澈。
它照亮的不只是媽媽,還有我----她的女兒內心深處黑暗的陰影。
想起以前做了很多對不起媽媽的事。
覺得自己真是太不應該了。
好多次都想跟媽媽談談,順便跟她道歉,來彌補自己的過失。
想到自己的不懂事,自己的叛逆,自己的脾氣暴躁。
都被媽媽那雙眼睛給包容了。
我對媽媽的愧疚和懺悔希望為時不晚。
媽媽你能原諒我嗎?你能用你的眼睛和我溝通直到永遠嗎?我等你回復。
媽媽你的眼睛永遠照亮我心中!
父母心事
去年我父母去做傳銷,把家里所有的積蓄全部賠光了,甚至連我在學校的生活費也支付不起了。
我內心掙扎了兩個月,最后抹了抹眼淚狠下心離開了剛剛讀了半年的大學,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車。
沒有時間去欣賞城市的繁華,閃爍的霓紅燈,川流不息的車輛,高大的樓群。
這些對我來說都太過于奢侈,我必需先找一份工作,養活我自己。
對于我們這些沒有文化和經驗的人來說,找工作確實不容易。
去了好幾家公司,都被拒之門外。
一時間我沒有方向,對未來也是一片迷惘……
忽然有一天,我媽給我打了個電話,說他們準備也來上海找點事做。
我哦了一聲,算是答應了。
其實我爸媽一直都對我很好,從小到大我即使犯再大的錯,他們也沒打過我一次。
他們一直都希望我以后有出息,讀一個好的大學。
可是現在他們卻親手把我這個夢給捏碎了,我有些恨他們……
爸媽來的那天我去車站接他們,半年沒見,我突然覺得他們都老了,歲月在他們臉上寫下深深的皺紋,兩張滄桑的臉……
媽媽的工作找的出奇的順利,在一家飯店打打雜。
爸爸由于年齡大了,和我一樣天天跑公司,然后又失落的回來。
那段時間我們天天在家就這么看著,一根接一根的抽煙,偶爾有一句沒一句的聊會天。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的過去……
天無絕人之路,終于有一天我面試上了一家電子廠,一進去就天天上夜班,由于廠里效益不錯,我幾乎每天都加班,每天早上頂著烈日回家,晚上又拌著月亮出門。
上班的第2天吃了晚飯后,我爸像往常一樣點上一支煙,也給了我一支。
然后對我說:“你媽昨天把工作辭了,明天我們準備回去,你在外面自己要小心點,注意身體。
爸媽對不起你,沒能讓你讀完大學,我們欠你的,希望你以后要踏踏實實做人,不要像我們一樣。”我沉默了許久,然后用一種無所謂的口氣說:“以前怎么不知道,現在說這些還有什么用,太遲了……”我媽聽了我的話很激動,她哭著說:“我們也只是想你以后的日子過的好點,才一時財迷心竅被人騙了去做那個的。
這些年來我們哪點不為你著想,今天中午我們怕影響你睡覺,沒在家做飯,在外面待了一天,午飯也沒舍得吃。”聽到這番話我一時不知所措,心里很復雜,是震撼,是感動,是慚愧……我抹著眼角,沖出門去,飛快的騎上車去上班,那天的風很大,吹在身上像刀割的一樣疼。
眼淚在風中飛舞,散落在堅硬的柏油路上,印出一朵朵小花,又慢慢退去……
第2天我回來時爸媽已經走了,桌上有一頓飯菜,一張字條和一百塊錢。
信上這樣說:“興,我們回去了,我們是欠你的,請你不要怨恨我們,我們也是想讓你以后的路走的順利一點,其實爸媽想賺錢也是給你的,爸爸媽媽老了沒有那么貪心,也不需要那么多錢。
希望你能明白我們的苦心。
也希望你在以后的路上能借鑒我們這次的失敗,少走彎路。
這一百塊錢是給你做車用的,這樣你就不用天天騎車,也就能多睡一會了。
門已經修好了,以后出門記得帶鑰匙。
給你買了一袋米在廚房里,大概夠你吃一個月的。
我們有空再來看你。
希望到那個時候你不會在記恨我們。
——無用的爸爸媽媽!~
我有一個好父親
父親是一個少言的人。
他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候,都是聽見母親一個人在不停的講話,父親只是一個勁的抽煙,偶爾才應答一下,那話也多半只是一兩個字。
家里來客人,父親陪人家吃飯,既不讓酒,也不勸飯。
只自顧自吃自己的,顯得很不禮貌的樣子。
對我們幾個孩子也一樣。
他很少過問我們的學習,他覺得學習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有問題問他,他也是說你們還是去問老師吧。
父親是個農民,但在我眼里很多地方又不像地道的農民。
父親讀完了小學,初中上到了二年級就因貧困輟學了。
接著他和幾個同伴瞞著爺爺奶奶一口氣跑到了包頭,在那兒上了兩年的中專。
后來因為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災害學校解散了,父親又回到家繼續當他的農民。
父親寫一筆很好的毛筆字,村里誰家有紅白喜事,父親總要被人家恭敬地請去當帳房先生,記記份子什么的。
到了春節,更是父親忙碌的時節,鄉親們都早早的把大紅紙送到我家,請父親寫春聯。
往往春節未到,我家早就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了。
我小的時候習字,父親就讓我學著給山東的舅舅寫信。
什么格式,怎么稱呼,如何落款,都是父親手把手教我的。
我雖然喜歡他的字,但我練字沒長性,直到如今也沒形沒體兒的。
回家陪父親喝酒,喝到高興處,父親總是指著我說:“就你還中文系,還老師,寫字還不如我這個農民哪。”我只能笑著點頭。
父親是個愛書的人。
他每次出門,包里總要塞本書。
實在沒有可看的,也要捎上幾張報紙。
記得父親親手買的書有1975年出版的三卷本的〈水滸傳〉、上下冊的《東周列國故事》、《聊齋志異》和馮夢龍的“三言”。
農閑時節,別人家的男人或打牌或賭錢,我父親就在炕上看書。
逢雨雪天,更是整天抱著書看。
這兩年父親眼花了,自己買個花鏡,還是不忘讀書。
我有時端詳端詳,老人還真像個文人先生呢。
今年暑假回家,我倒騰書柜,找出一套明朝抱翁老人的《今古奇觀》來,是清朝道光年間刻印的,可惜少了一卷。
我對他說,這書給我吧。
父親說行啊,反正我眼花也看不了了。
父親還常常感慨地對我說:“**那會兒,你爺爺當私塾先生時留下來的書都讓我作飯時當柴火給燒了,怕惹禍。
要不留到現在也值錢了。”于是我也很感慨。
好在我們這一代不會再趕上“焚書”的年代了。
我家的三個孩子中,父親最疼我,他說我坐得住,安分。
冬天的時候,我整天在大街上瘋跑,出了滿身的汗,熱得把穿的棉褲都溻濕了。
早晨起床前,父親總是早早把火爐點好,然后把我的棉褲用手翻轉過來,一點一點地靠近爐子烤,邊烤邊慢慢晃動著,不一會兒,我就看見棉褲上騰起縷縷熱氣。
等烤完了,父親還要用他的兩雙大手把棉褲搓搓,讓它柔軟。
等我再穿上的時候,感到很溫暖。
父親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他常常給我擦皮鞋,每次都收拾得很仔細。
我上學騎的自行車,每天都是父親為我取出來,晚上回到家,每次也是父親為我存放好。
擦車打氣更是他的份內之事。
在他眼里,我似乎永遠是個孩子。
我上學時讀的書,都是父親親自包書皮,并用毛筆寫上我的名字。
我當老師這么多年了,我上高中時的課本仍然保存完好。
有時我讀他說,這書都沒用了,您把他賣了吧。
父親總是說:“放著吧,放著吧,書到用時方恨少啊。”我在南京上四年大學,每次都是父親執筆給我寫信,信的結尾總是說,別心疼錢,吃好,注意身體。
他很少叮囑我好好讀書,但我讀了父親的信,自然知道該怎樣去念書的。
現在,我當父親也十多年了。
孩子小的時候,因為他生病不肯吃藥,沒少暴打孩子,大一點了,因為不愛去幼兒園又挨了我不少打。
直到現在,學習不好了,考試不好了,我對孩子也是非打即罵。
想想父親對我,再想想我對孩子,確實很慚愧啊。
我和父親每年相見幾次,見一次,他就老一點兒。
可不是嗎,我都奔四十了,父親能不老嗎。
在我眼里,父親是個沉默的人,是個愛我疼我的人,是個愛讀書寫字的人,是個引導多于管束的人。
在我眼里,父親的形象很高大,須仰視才見。
愿父親能健康的活著,我愿意永遠做他的孩子。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中考滿分作文700字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