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愛的詩句:青山相待,白云相愛。
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
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
陋巷單瓢亦樂哉。
貧,氣不改!達,志不改!
我的理由是:這是黃蓉相答樵子時所唱的曲子,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曲中之詞有視富貴如浮云的豪氣,又有隱居山林不求功名的灑脫。
最后一句“貧,氣不改!達,志不改!”更說明人不可因環境的變遷而改變自己的心志,頗似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而“陋巷單瓢亦樂哉”一句,更有古人顏回之風,安貧樂道不為富貴貧窮所困,這也是我所向往的境界,與其汲汲營營于名利,求取榮華富貴,倒不如隱居山林做個閑云野鶴之人來得瀟灑!
2.最愛的詩句: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我的理由是:說《神雕》的結局很“郭襄”,應是無人置疑。
郭襄給人的感動,是處在武林詭譎的氛圍中,還能保住純真的心、質樸的氣,讀郭襄,就像在將窒息的空氣里聞到清新。
然而,神雕俠的三枚金針打開了小小女孩的心扉,情竇初開的新蕊,還沒得到愛情滋養,就悄悄葬了心。
我特別愛吟詠“此時此夜難為情”一句,感慨金庸給了郭襄生命,卻又難為了她的似水柔情。
3.最愛的詩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我的理由是:元好問的經典名句,由大魔頭李莫愁吟出,特別教人震撼。
不過,回頭想想,如果是黃蓉、小龍女、趙敏來吟,就單單是甜蜜的少女初戀情懷了。
金庸把名詞給了李莫愁,正因為李莫愁殺人如麻,但在冷酷的表相下,隱藏著她對愛情的渴望,即使在多年以后,陸展元都已成白骨,仍在午夜夢回時挑動李莫愁的芳心,更是讓她魂縈夢系。
“生死相許”是多少男女一生都在追求的夢,就算是女魔頭,心里也有愛情的詩。
4.最愛的詩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我的理由是:主宰一部《天龍八部》的,不是豪邁的幫主喬峰,不是倜儻的公子哥兒段譽,當然也不是幸運的小和尚虛竹,真正的主宰,是無常的“命運”。
喬峰以一腔血氣,欲緝殺父母之兇,卻誤殺了情人阿朱;段譽不愛江山,只求語嫣的愛情,卻不料求來的是親妹妹;虛竹一心只想做個好和尚,卻是武功、美女、掌門,無從可卻地送上門來。
掃地僧該掃的,怕不是兩代的武林情仇,而是人心中對無常世界的有意執著,一切都“如夢幻泡影”,那怕你是英雄、太子或高僧?
5.最愛的詩句:
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
喜樂悲愁,皆歸塵土。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悲天憫人,慷慨悲壯,聞之不覺涕下!
6.最愛的詩句: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我的理由是:這是楊過在絕情谷拒絕裘千尺提親時所吟之詩,它總讓我聯想到杜甫的名句:“只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巧的是,這十六個字正是因古代美男子竇玄貪新忘舊,而他的糟糠妻在悲憤之余所寫下的。
然而楊過跟竇玄,是何等不同?盡管面臨生死之危,他對小龍女依舊不離不棄,非卿莫娶。
小龍女何其有幸?竇玄妻何其不幸?而公孫綠萼愛上楊過這樣心有別屬卻又深情專一之人,又不知該歸類為何項?總之,楊過不顧情花毒而吟出這首詩的氣概,實足以令天下薄情郎汗顏。
7.最愛的詩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我的理由是:這是一篇祝賀女子出嫁的民歌,在《神雕俠侶》中,楊過跟程英、陸無雙對抗李莫愁時,程英所唱的曲子。
程英一生孤苦,當時以為會死,但她可以死在楊過身邊,她就十分心滿意足了。
寫得樂觀、輕快,是《神雕俠侶》中少有的歡愉詩詞,所以我很喜歡。
8.最愛的詩句: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我的理由是:明教這個革命團體,最浪漫的地方,在于團體性地朝革命目標前進,一但知其不可為,仍然執著化生命為醒世之大愛。
《倚天屠龍記》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是明教在光明頂遭六大派圍剿,全體教眾面對身死教滅,依然端坐頌咒,悲憐世人哀苦的莊嚴場面。
佛教說同體大悲,展書及此,誰能自持。
也就因這股傻勁,明教的革命,神圣,卻也可愛。
9.最愛的詩句:武林至尊,寶刀屠龍。
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我的理由是:金庸善長以劍喻人,寥寥數語,道盡武林辛酸,為了漫漫至尊路,岳不群自殘、歐陽鋒鄙行、金輪法王失佛心志成武學龍象。
令至尊夢扼腕的是,武林中多共生的瑜亮,因此號令天下,終成南柯,倚天一出,則鹿鼎爭逐。
寶刀神劍,誰能勝出,猶在未定之天;至尊夢卻是一代復一代,一書又一書,捧書自省,展望白云蒼狗,感慨至深。
10.最愛的詩句: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我的理由是:瑛姑的愛情,是“不愛帝王愛頑童”的少女戀愛憧憬。
段皇爺可以給的,是綾羅綢緞,是金璧輝煌,卻就是少了少女幻想相印的一顆心;周伯通闖入了這個等待的寂寞,卻匆匆地要燕渡寒潭,不留影痕地走,可不知人可以走,心卻如何忍分離?
“可憐未老頭先白”,織錦鴛鴦留不住頑童,瑛姑卻把心駐足在少女的夢中了,跨越漫漫一生,華發已生,等待卻不知盡頭;執著一生,美麗只留給伊人。
11.最愛的詩句: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我的理由是:每每讀至此詩,便不由淚流滿面,反覆咀嚼詩意,但感無限凄涼。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心酸惟自知;與夢中妻相對無言,思念惟藉淚千行來抒解。
然而世間多少人如此情癡?知音真愛皆難尋,抓住了時機,好好把握,莫要等到失去了,才在怨悔,為時若已晚,只會心碎。
分手三年,比起東坡的十年、楊過的十六年,時間上是少了許多的,但本質上的蕭索落寞、孤寂悲愴之感,與蘇楊兩人相去不遠。
一位豪情大詩人,亡妻十年而情深意在;一位重情大俠客,愛妻十六年杳無音訊而堅守信諾、此愛不渝;平凡如我,三年飛逝,日夜思量,反復難忘。
今日孤身一人,鬢雖無霜,淚已千行,不見短松立山崗,僅明月伴我自心傷。
12.最愛的詩句:兵火有余燼,貧村才數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
我的理由是:金庸一定愛極杜甫、白居易、陸游的詩與詞,也一定極仰慕岳飛、袁崇煥的英雄之風。
對我這一代人,“國仇家恨”只能在書上摸索,但對金大俠這般的祖輩耆老,烽火爭戰,其實就是生活。
我相信,金庸在寫邊關外恣意強奪的遼人,或是鐵蹄入侵、蔑視漢族的蒙古人,甚至在大清初年、一直做“意識型態”斗爭的滿漢族群時,心里必然浮現日寇侵華,或者國共爭逐的兵災連年、生民流離畫面。
也因此,金庸筆下的大俠,從喬峰到陳家洛,在他們偉偉的俠骨與綿綿的柔情外,總是在心里,裝著一份同體的大悲,對國家、對民族、對同胞。
13.最愛的詩句: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的理由是:這首詩淺白易懂,但由袁紫衣這樣一位出家人的口中念出來,實在讓人覺得格外諷刺。
她與胡斐發生感情,卻為了一個誓言而不愿還俗,結果雖是辜負年華,長伴青燈,情思卻仍然系念著心上人。
我不曉得這樣的出家有何意義,實在是可悲又可嘆。
人人皆知離愛即可無憂無怖,然“情”之一字卻往往讓人身不由己,無可奈何。
金庸在書末引用這首詩,除了反映袁紫衣與胡斐的愁苦之外,看著看著,身為讀者的我,心情竟也隨之黯然。
14.最愛的詩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我的理由是:雖然我對金書沒有太多的研究,只是單純的喜歡,可是這句詞,卻讓我印象深刻。
李莫愁之所以殺人如麻,是因為癡心錯付。
雖然這不代表那是值得原諒的,可是剝開魔頭的面具,李莫愁卻是一個為情所困的苦女子。
一個情字可以叫人往好的方向走,也可以叫人往壞的方向走。
愛情這兩個字,真的叫人好辛苦。
就如此詞所訴,直叫人生死相許啊!
一個女子,一生當中,夢寐以求的不過是一份完整的感情及一個全心全意愛她的人,而李莫愁也不例外,可惜的是這兩項她都欠缺。
正因為她不曾體會生死相許的感情,她并不真正懂得情為何物,而將對陸展元的感情及怨懟,全報復在陸家人身上。
我喜歡這首詩,因為它讓我了解到情愛對人生的另一種影響。
李莫愁她始終都不快樂,因為她將感情變成她人生中的負擔,而將報仇視為人生的目的,進而造就她悲劇的一生,這又何苦來哉?又怎能不令人為之難過?
15.最愛的詩句: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的理由是:這是袁紫衣離去時,最后對胡斐所說的話,一句“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就要慧劍斬情絲,要胡斐忘了她。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她對胡斐的感情又何嘗不是難以割舍?如果說忘就能忘,又何來“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呢?這八句話正說明了人看不破情愛的糾葛,但也深藏著袁紫衣對胡斐矛盾的感情,彷佛注定他們倆有緣無份的結局,怎不教人為之淚流。
16.最愛的詩句: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若使當時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誰知。
我的理由是:周公竭力輔佐成王,卻惹來不利孺子的謠言。
王莽為求權位,公孫布被,矯飾求譽,最后果真讓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而在《倚天》中,對于殺害殷離的兇手,張無忌懷疑趙敏,甚至謝遜,卻偏偏想不到周芷若身上。
老實如張無忌,他怎想的到懷中乖巧柔順的美人,竟有這般高明的偽裝、這樣狠辣的手段。
可惜,世人多以片刻作為,來憑決一人的忠奸善惡。
其實,一個人真面目到底如何,就像郭靖所言:“一個人要面臨大事,真正的品性才顯得出來。
”而這首詩,正充分闡釋這個道理。
17.最愛的詩句: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我的理由是:每每讀到這首詩時,總能體會到陳家洛心里的感受,為了光復漢業,不惜離開自己心愛的女人,到了最后,非但光復漢業失敗,連香香公主也為了救自己而犧牲,真是十年生死兩茫茫,未解此時真亦幻,欲語才覺杳芳蹤。
評論 | 17 0
舉報| 2013-03-29 12:35熱心網友
,“區區在下是八步趕蟾、賽專諸、踏雪無痕、獨腳水上飛、雙刺蓋七省蓋一鳴!”
《鴛鴦刀》
這個空前絕后的綽號,引無數人捧腹大笑,一個武藝不精的小角色,卻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定是這個綽號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句話也為《鴛鴦刀》添色不少,堪稱經典
!
九,“可是哈卜拉姆再聰明、再有學問,有一件事卻是他不能解答的,因為包羅萬有的《可蘭經》上也沒有答案;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甚麼法子?”
《白馬嘯西風》
世間真情難尋,兩情相樂,更是難得,往往就想書中說的“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這可能最痛苦的,初讀此句時,便感到無比惆悵,不禁嘆息。
可什么人都不會解答得了這件事,只得自己忍耐。
令狐沖這樣放任不羈的人都會如此,可見此事傷神之至。
對此句最好的評論是:哎……(一聲長嘆)
八,“趙敏嫣然一笑,說道:‘我的眉毛太淡,你給我畫一畫。
這可不違反武林俠義之道罷?’”
《倚天屠龍記》
真情其實就在生活中每一個細節,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并不需要多少驚天動地之事,但要得到真情,并非易事,若得到,更應珍惜。
趙敏這個人物,我個人認為,勝過黃蓉,可能是黃蓉在神雕中的行為,令人厭惡,趙敏卻未令人厭煩過,可愛之處,也是體現在此。
七,說著伸手過去,扣住令狐沖的手腕,嘆道:“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終身和一只大馬猴鎖在一起,再也不分開了。
”說著嫣然一笑,嬌柔無限。
《笑傲江湖》
這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比較完美的結局,這“嫣然一笑,嬌柔無限”一句,更顯任盈盈的美麗,令狐沖喜歡逍遙自在,可任盈盈還會這樣想,可見二人都是放任不羈者。
我信道教,對《笑傲江湖》情有獨鐘,崇尚自然。
所以將此排為第七。
喜劇精神也應推廣。
不要光讓大家哭!
六,“萬里霜煙回綠鬢,十年兵甲誤蒼生”
《碧血劍》
世間梟雄無數,亂世中甚繁,看過《百家講壇》的朋友應都知道閻崇年這個人,他講的“明末清初六十年”受到大家喜愛,明末清初六十年與《碧血劍》的歷史時期正好吻合,建議大家一看,無論亂世之中還是太平盛世,受苦的還是百姓蒼生,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自成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驕傲自大,驕奢淫逸,敗有余辜。
真正為人民著想的統治者,應像道家一樣,這樣便可功成事遂,但一定要功成身退啊!
五,“你即無心我便休”
“革囊眾穢,爾來何為?”
《書劍恩仇錄》
這兩句我一起點評,因為他們有共同之處,都是叫人戒色的,但看語句,不會使人明白其意,須結合小說故事情節,才會使人明白其道理。
情令人難以捉摸,往往想得到卻怎么也無法得到。
想得到心儀的人,可她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正像《白馬……》中說的一樣。
消除這一心事的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清心寡欲,“你即無心我便休”,或把女人看成隔著皮革的爛肉罷了。
但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幾何?和尚高僧做到都很難,更何況我們這些世俗之人呢?
四,“ 四張機,鴦鴛織就欲雙飛。
可憐未老頭先白。
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
《射雕英雄傳》
一塊鴦鴛錦帕 ,一輩子的恩恩怨怨,為的還是一個“情”字,江湖恩怨,何時了啊!德高望重的一燈大師,也曾被情所擾,也怕帶綠帽子,慈悲為懷,但不救一個小童。
當然,誰都有年少輕狂之時,做錯事的時候,但改了還是好同志嘛!一燈大師認錯態度好,主動當了和尚,拋棄名利皇位。
但一燈大師當和尚的起因,不還是“情”嘛。
三,“你莫負了妹子——一段情,
你見了她面時——要待她好,
你不見她面時——天天要十七八遍掛在心”
《飛狐外傳》
每個人都不想傷心,但一定也不要讓別人上,我們要珍惜身邊每一個人,在一起便是緣,像《大話西游》的名句,(在此便不說了),一定不要辜負別人,否則追悔莫及啊!這首歌在小說中出現了2次,每一次都令我感受不同,特別是靈素為救胡斐而舍身救他性命,著實令人感動,只有讀過小說,才會深有體會啊。
二“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
《書劍恩仇錄》
又是愛情的悲劇,我記得在我看《書劍恩仇錄》時,當我看到香香公主自殺的那一段,我心中無比沉重,差點哭了。
那天晚上,我沒有睡著覺,一直在想,如果陳家洛沒有把香香公主給乾隆的話,會怎樣呢?我又不禁痛罵陳家洛,只為光復漢業,卻犧牲了一個回族公主的一生,陳家洛簡直太自私了!可還是這個“情”字啊!
一,“問世間情為和物,只教人生死相許。
”
《神雕俠侶》
我想,這句話大家都非常熟悉,我的評點也并不一定很好,畢竟我只有14歲,對情的認識很淺,所以,我不對其多加評論,只說一下《神雕俠侶》是根據蘇軾的《江城子》改編,卻絲毫沒有抄襲痕跡,金庸的水平可見一斑啊!值得大家借鑒之處很多。
韋小寶對此的評語:你爺爺的,老子我的名言怎么沒有呢?沒有也算了,連追女孩都不會,你個笨蛋,老子我教你。
魯迅老弟曾以咱的經驗,總結為一句話,“跟隨似怨鬼,纏繞如毒蛇。
”……(后面罵人的話先不說了)。
韋小寶之所以可以取得這么多姑娘的芳心,主要原因就是他不要臉,他升官發財的原因亦是如此,他追女孩就像魯迅說的,“ 跟隨似怨鬼,纏繞如毒蛇。
” 在封建王朝,當官閉先學會當狗,拍馬屁的本領必須精湛,韋小寶這幾項都具有了,他怎能不會名利、色欲都有呢?
但像我們這樣的人,這種手段不甚可取。
韋小寶的“精神”,是我道家所不容的,為了功名利祿和自己的欲望,而做出此等事宜,不得不令人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