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長短句)分哪幾類
你是從內容上分類,這個恐怕有些難度,因為長短句的內容十分廣泛。
從詞的發展史上看,早期的詞,是作為詩余之地位開始的,及內容為詩之余緒,相對來說,比較窄,多集中于描寫閨怨一類,像早期的花間集。
到了宋代,詞所涉及的內容漸漸開廣,像晏殊小詞,多寫游宴一類,像柳永詞,多是舞榭歌臺、市井青樓;其中望海潮,以狀江南繁華,屬于形勝一類;雨霖鈴,屬于送別一類。
詞至蘇軾,境界為之一開,內容更為廣博,史實典章故事民俗,無一不可入詞,像《念奴嬌 赤壁懷古》,屬懷古憑吊一類、像《水調歌頭 名月幾時有》屬懷遠思親一類、象《水龍吟 古來云海茫茫》屬典章故實一類、像《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詠楊花詞》屬詠物遣懷之類、象《浣溪沙》系列小詞,屬田園情趣一類、像《水調歌頭 昵昵兒女語》屬隱括一類、像《戚氏 玉龜山》屬靈異傳說一類、像《減字木蘭花 鄭莊好客》屬藏頭一類、像《西江月 詠梅》屬回文一類……等等,舉不勝舉。
有沒有長短句的詩詞
陸游
一落索
識破浮生虛妄,從人譏謗。此身恰似弄潮兒,曾過了、千重浪。
且喜歸來無恙,一壺春釀。雨蓑煙笠傍漁磯,應不是、封侯相
一叢花
尊前凝佇漫魂迷,猶恨負幽期。從來不慣傷春淚,為伊后、滴滿羅衣。那堪更是,吹簫池館,青子綠陰時。
回廊簾影晝參差,偏共睡相宜。朝云夢斷知何處,倩雙燕、說與相思。從今判了,十分憔悴,圖要個人知。
上西樓(一名相見歡)
江頭綠暗紅稀,燕交飛。忽到當年行處、恨依依。
灑清淚,嘆人事,與心違。滿酌玉壺花露、送春歸
大圣樂
電轉雷驚,自嘆浮生,四十二年。試思量往事,虛無似夢,悲歡萬狀,合散如煙。苦海無邊,愛河無底,流浪看成百漏船。何人解,問無常火里,鐵打身堅。
須臾便是華顛。好收拾形體歸自然。又何須著意,求田問舍,生須宦達,死要名傳。壽夭窮通,是非榮辱,此事由來都在天。從今去,任東西南北,作個飛仙。
木蘭花慢
閱邯鄲夢境,嘆綠鬢、早霜侵。奈華岳燒丹,青溪看鶴,尚負初心。年來向濁世里,悟真詮秘訣絕幽深。養就金芝九畹,種成琪樹千林。
星壇夜學步虛吟。露冷透瑤簪。對翠鳳披云,青鸞溯月,宮闕蕭森。瑯函一封奏罷,自鈞天帝所有知音。卻過蓬壺嘯傲,世間歲月駸駸。
好事近
羇雁未成歸,腸斷寶箏零落。那更凍醪無力,似故人情薄。
瘴云蠻雨暗孤城,身在楚山角。煩問劍南消息,怕還成疏索。
如夢令
獨倚博山峰小,翠霧滿身飛繞。只恐學行云,去作陽臺春曉。春曉,春曉,滿院綠楊芳草。
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詞-長短句
[編輯本段]詞解 拼音:cí 【什么是詞】 詞是一種押韻的可以配樂歌唱的文體。
語言學里,詞是能夠自由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 作為詩歌的一種,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詩和詞都屬于韻文的范圍,但詩只供吟詠,詞則入樂而歌唱。
詞是詩的別體,它最初是配音樂唱的。詞的特點在于它是長短句,詞牌詩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詞的形式有以下特點: 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詞牌)。一般說,詞調并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下面另加題目,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 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不分段或分段較多的是極少數。
3、一般詞調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
5、詞中聲韻的規定特別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的平仄都有所規定,各不相同。 【釋義】 ①語言中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典|名詞|用詞不當。
②語句;話語:臺詞|歌詞|詞不達意。③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句子長短不一:詞曲|宋詞。
【詞】起于五代與唐,流行于宋的一種文學體裁。 文體名,詩歌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 因此又叫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
有的詞限定也就是在某些字上可以不壓韻。明人顧從敬刻《類編草堂詩余》,將分類編排的舊本改為按調編排的新本,將詞重新分為長調、中調、小令三類:58字以內為小令,59字至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
[編輯本段]詞的起源 詞起源于民間,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開之前,研究中很難見到民間作品。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詞曲面世,才補救了這方面的缺陷。
敦煌詞曲數量很大。其中有溫庭筠、李野(唐昭宗)、歐陽炯詞共五首,其余為無名氏之作。
作者范圍廣泛,多屬下層,寫作時間大抵起自武則天末年,迄于五代。其中最重要的抄卷是《云謠集雜曲子》,收詞30首,抄寫時間不遲于后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間集》的編定(后蜀廣政三年,940),早出近三十年。
所用詞調,除《內家嬌》外,其馀12調,《教坊記·曲名表》均有著錄。其中有慢詞,亦有聯章體。
敦煌詞創作的早期與作者成分來源的民間性,使作品從內容、體制到語言風格,都表現出這些初起的詞,初步脫離一般詩歌的大文化系統,開始獨立成體的過渡性特征。朱祖謀跋《云謠集雜曲子》暈:“其為詞拙樸可喜,洵倚聲椎輪大輅。”
可以用于對整個敦煌詞的評價。 [編輯本段]詞的種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別稱有長短句,曲子,曲詞,樂府,樂章,琴趣,詩余,是配音樂的。
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詞大致可分為三類:⑴小令;⑵中調;⑶長調。
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這種分法雖然未免太絕對了,但是,大概的情況還是這樣的。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
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就盛行起來了。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運用韻較疏。
長一點的詞還可以有:雙調,三疊,四疊之分。 [編輯本段]詞 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
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
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只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關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
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
《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
《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
《念奴嬌》又叫《大江。
詞又叫“長短句”,按字數多少可劃分為什么
詞又叫“長短句”,一般按字數將詞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58字以內為小令;59到90字為中調;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
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近體樂府、長短句、曲子、曲詞、樂章、琴趣、詩余等,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
詞大致可分為三類:⑴小令(58字以內);⑵中調(59字~90字);⑶長調(91字以上)。這種方法是明朝人強加上去的,并不科學。宋人將詞分為令、引、近、慢四種,然而這種方法也有缺點,就是分類并不十分清晰。
簡單地說,令即小令,引和近約等于中調,慢詞就是所謂的長調。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運用韻較疏。
擴展資料
詞的特征:
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一般來說,詞調并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各個詞調都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并且各不相同。
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極少有不分段或分兩闋(片)以上的。一首詞有的只分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分片是由于樂譜的規定。
3、一般詞調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闋(片)像對聯一樣相對)
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長短句也是詞的別稱。
5、詞中聲韻的規定特別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的平仄都有所規定,各不相同。
6、詞有時會不符合上述規律,因為早期是和著曲子寫的,因此它最注重的還是與曲的配合。(蒙元時期,詞與曲是兩相和的,因為元曲與詞差不多,只是曲沒有闕,詞有闕。)
7、字聲配合更嚴密。詞的字聲組織基本上和近體詩相近似,但變化很多,而且有些詞調還須分辨四聲和陰陽。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詞
【詞又叫“長短句”,按字數多少可劃分為什么】
詞大致可分為三類:⑴小令;⑵中調;⑶長調.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這種方法是明朝人強加上去的,并不科學.宋人將詞分為令引近慢四種,然而這種方法也有缺點,就是分類并不十分清晰.簡單地說,令即小令,引和進約等于中調,慢詞就是所謂的長調.(蝶戀花60字,江城子70字,但在宋朝都屬于令詞)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就盛行起來了.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運用韻較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