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庭字的詩句
《執契靜三邊》李世民
執契靜三邊,持衡臨萬姓。
玉彩輝關燭,金華流日鏡。
無為宇宙清,有美璇璣正。
皎佩星連景,飄衣云結慶。
戢武耀七德,升文輝九功。
煙波澄舊碧,塵火息前紅。
霜野韜蓮劍,關城罷月弓。
錢綴榆天合,新城柳塞空。
花銷蔥嶺雪,縠盡流沙霧。
秋駕轉兢懷,春冰彌軫慮。
書絕龍庭羽,烽休鳳穴戍。
衣宵寢二難,食旰餐三懼。
翦暴興先廢,除兇存昔亡。
圓蓋歸天壤,方輿入地荒。
孔海池京邑,雙河沼帝鄉。
循躬思勵己,撫俗愧時康。
元首佇鹽梅,股肱惟輔弼。
羽賢崆嶺四,翼圣襄城七。
澆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質。
已知隆至道,共歡區宇一。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李世民
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
駐輦華林側,高宴柏梁前。
紫庭文佩滿,丹墀袞紱連。
九夷簉瑤席,五狄列瓊筵。
娛賓歌湛露,廣樂奏鈞天。
清尊浮綠醑,雅曲韻朱弦。
粵余君萬國,還慚撫八埏。
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
《元日》李世民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
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
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
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
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度秋》李世民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漸起。
桂白發幽巖,菊黃開灞涘。
運流方可嘆,含毫屬微理。
《芳蘭》李世民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李治
龍樓光曙景,魯館啟朝扉。
艷日濃妝影,低星降婺輝。
玉庭浮瑞色,銀榜藻祥徽。
云轉花縈蓋,霞飄葉綴旗。
雕軒回翠陌,寶駕歸丹殿。
鳴珠佩曉衣,鏤璧輪開扇。
華冠列綺筵,蘭醑申芳宴。
環階鳳樂陳,玳席珍羞薦。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塵。
歡凝歡懿戚,慶葉慶初姻。
暑闌炎氣息,涼早吹疏頻。
方期六合泰,共賞萬年春。
《過晉陽宮》李隆基
緬想封唐處,實惟建國初。
俯察伊晉野,仰觀乃參虛。
井邑龍斯躍,城池鳳翔余。
林塘猶沛澤,臺榭宛舊居。
運革祚中否,時遷命茲符。
顧循承丕構,怵惕多憂虞。
尚恐威不逮,復慮化未孚。
豈徒勞轍跡,所期訓戎車。
習俗問黎人,親巡慰里閭。
永言念成功,頌德臨康衢。
長懷經綸日,嘆息履庭隅。
艱難安可忘,欲去良踟躕。
《送忠州太守康昭遠等》李隆基
端拱臨中樞,緬懷共予理。
不有臺閣英,孰振循良美。
分符侯甸內,拜手明庭里。
誓節期飲冰,調人方導水。
嘉聲馳九牧,惠化光千祀。
時雨侔昔賢,芳猷貫前史。
佇爾頌中和,吾將令卿士。
《喜雪》李隆基
日觀卜先征,時巡順物情。
風行未備禮,云密遽飄霙。
委樹寒花發,縈空落絮輕。
朝如玉已會,庭似月猶明。
既睹膚先合,還欣尺有盈。
登封何以報,因此謝功成。
帶庭字的古詩
《喜雪》李隆基 日觀卜先征,時巡順物情。
風行未備禮,云密遽飄霙。委樹寒花發,縈空落絮輕。
朝如玉已會,庭似月猶明。既睹膚先合,還欣尺有盈。
登封何以報,因此謝功成。《游興慶宮作》李隆基 代邸青門右,離宮紫陌陲。
庭如過沛日,水若渡江時。綺觀連雞岫,朱樓接雁池。
從來敦棣萼,今此茂荊枝。萬葉傳余慶,千年志不移。
憑軒聊屬目,輕輦共追隨。務本方崇訓,相輝保羽儀。
時康俗易漸,德薄政難施。鼓吹迎飛蓋,弦歌送羽卮。
所希覃率土,孝弟一同規。《薔薇詩一首十八韻,呈東海侍郎徐鉉》李從善 綠影復幽池,芳菲四月時。
管弦朝夕興,組繡百千枝。盛引墻看遍,高煩架屢移。
露輕濡彩筆,蜂誤拂吟髭。日照玲瓏慢,風搖翡翠帷。
早紅飄蘚地,狂蔓掛蛛絲。嫩刺牽衣細,新條窣草垂。
晚香難暫舍,嬌自態相窺。深淺分前后,榮華互盛衰。
尊前留客久,月下欲歸遲。何處繁臨砌,誰家密映籬。
絳羅房燦爛,碧玉葉參差。分得殷勤種,開來遠近知。
晶熒歌袖袂,柔弱舞腰支。膏麝誰將比,庭萱自合嗤。
勻妝低水鑒,泣淚滴煙雨斯。畫擬憑梁廣,名宜亞楚姬。
寄君十八韻,思拙愧新奇。《酬兵部李侍郎晚過東廳之作》包佶 酒禮慚先祭,刑書已曠官。
詔馳黃紙速,身在絳紗安。圣位登堂靜,生徒跪席寒。
庭槐暫搖落,幸為入春看。《奉和崔尚書贈大理陸卿鴻臚劉卿見示之作》蘇颋 戲藻嘉魚樂,棲梧見鳳飛。
類從皆有召,聲應乃無違。美價逢時出,奇才選眾稀。
避堂貽后政,掃第發前幾。出曳仙人履,還熏侍女衣。
省中何赫奕,庭際滿芳菲。吏部端清鑒,丞郎肅紫機。
會心歌詠是,回跡宴言非。北寺鄰玄闕,南城寫翠微。
參差交隱見,仿佛接光輝。賓序嘗柔德,刑孚已霽威。
巨源林下契,不速自同歸。《奉和武相公省中宿齋,酬李相公見寄》鄭絪 高閣安仁省,名園廣武廬。
沐蘭朝太一,種竹詠華胥。禁靜疏鐘徹,庭開爽韻虛。
洪鈞齊萬物,縹帙整群書。寒露滋新菊,秋風落故蕖。
同懷不同賞,幽意竟何如。《雜歌謠辭?吳楚歌》張籍 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襦縫未成。
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病中寄白學士拾遺》張籍 秋亭病客眠,庭樹滿枝蟬。
涼風繞砌起,斜影入床前。梨晚漸紅墜,菊寒無黃鮮。
倦游寂寞日,感嘆蹉跎年。塵歡久消委,華念獨迎延。
自寓城闕下,識君弟事焉。君為天子識,我方沉病纏。
無因會同語,悄悄中懷煎。《經王處士原居》張籍 舊宅誰相近,唯僧近竹關。
庭閑云滿井,窗曉雪通山。來客半留宿,借書多寄還。
明時未中歲,莫便一生閑。《吳楚歌詞》張籍 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襦縫未成。
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李賀 洛郊無俎豆,弊廄慚老馬。
小雁過爐峰,影落楚水下。長船倚云泊,石鏡秋涼夜。
豈解有鄉情,弄月聊嗚啞。別柳當馬頭,官槐如兔目。
欲將千里別,持我易斗粟。南云北云空脈斷,靈臺經絡懸春線。
青軒樹轉月滿床,下國饑兒夢中見。維爾之昆二十馀,年來持鏡頗有須。
辭家三載今如此,索米王門一事無。荒溝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蠐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號號。《送幽州陳參軍赴任寄呈鄉曲父老》盧照鄰 薊北三千里,關西二十年。
馮唐猶在漢,樂毅不歸燕。人同黃鶴遠,鄉共白云連。
郭隗池臺處,昭王尊酒前。故人當已老,舊壑幾成田。
紅顏如昨日,衰鬢似秋天。西蜀橋應毀,東周石尚全。
灞池水猶綠,榆關月早圓。塞云初上雁,庭樹欲銷蟬。
送君之舊國,揮淚獨潸然。《宿玄武二首》盧照鄰 方池開曉色,圓月下秋陰。
已乘千里興,還撫一弦琴。庭搖北風柳,院繞南溟禽。
累宿恩方重,窮秋嘆不深。《對雪獻從兄虞城宰》李白 昨夜梁園里,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書情寄從弟邠州長史昭》李白 自笑客行久,我行定幾時。
綠楊已可折,攀取最長枝。翩翩弄春色,延佇寄相思。
誰言貴此物,意愿重瓊蕤。昨夢見惠連,朝吟謝公詩。
東風引碧草,不覺生華池。臨玩忽云夕,杜鵑夜鳴悲。
懷君芳歲歇,庭樹落紅滋。《望黃鶴樓》李白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馮叟居》劉駕 天作馮叟居,山僧尚嫌僻。
開門因兩樹,結宇倚翠壁。溪南有微徑,時遇采芝客。
往往白云生,對面千里隔。機忘若僮仆,常與猿鳥劇。
曬藥上小峰,庭深無日色。自忘歸鄉里,不見新舊戚。
累累子孫墓,秋風吹古柏。《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貫休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庭花濛濛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壟桑柘深,東鄰西舍無相侵。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上裴大夫二首》貫休 我有一端綺,花彩鸞鳳群。
佳人金錯刀,何以裁此文。我有白云琴,樸斫天地精。
俚耳不使聞,慮同眾樂聽。指指法仙法,聲聲圣人聲。
一彈四時和,再彈中古清。庭前梧桐枝,颯颯南風生。
還希師曠懷,見我心不輕。《擬齊。
帶有庭字的詩句
《執契靜三邊》李世民執契靜三邊,持衡臨萬姓。
玉彩輝關燭,金華流日鏡。無為宇宙清,有美璇璣正。
皎佩星連景,飄衣云結慶。戢武耀七德,升文輝九功。
煙波澄舊碧,塵火息前紅。霜野韜蓮劍,關城罷月弓。
錢綴榆天合,新城柳塞空。花銷蔥嶺雪,縠盡流沙霧。
秋駕轉兢懷,春冰彌軫慮。書絕龍庭羽,烽休鳳穴戍。
衣宵寢二難,食旰餐三懼。翦暴興先廢,除兇存昔亡。
圓蓋歸天壤,方輿入地荒。孔海池京邑,雙河沼帝鄉。
循躬思勵己,撫俗愧時康。元首佇鹽梅,股肱惟輔弼。
羽賢崆嶺四,翼圣襄城七。澆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質。
已知隆至道,共歡區宇一。《春日玄武門宴群臣》李世民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
駐輦華林側,高宴柏梁前。紫庭文佩滿,丹墀袞紱連。
九夷簉瑤席,五狄列瓊筵。娛賓歌湛露,廣樂奏鈞天。
清尊浮綠醑,雅曲韻朱弦。粵余君萬國,還慚撫八埏。
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元日》李世民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
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
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
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
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度秋》李世民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漸起。桂白發幽巖,菊黃開灞涘。
運流方可嘆,含毫屬微理。《芳蘭》李世民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李治龍樓光曙景,魯館啟朝扉。
艷日濃妝影,低星降婺輝。玉庭浮瑞色,銀榜藻祥徽。
云轉花縈蓋,霞飄葉綴旗。雕軒回翠陌,寶駕歸丹殿。
鳴珠佩曉衣,鏤璧輪開扇。華冠列綺筵,蘭醑申芳宴。
環階鳳樂陳,玳席珍羞薦。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塵。
歡凝歡懿戚,慶葉慶初姻。暑闌炎氣息,涼早吹疏頻。
方期六合泰,共賞萬年春。《過晉陽宮》李隆基緬想封唐處,實惟建國初。
俯察伊晉野,仰觀乃參虛。井邑龍斯躍,城池鳳翔余。
林塘猶沛澤,臺榭宛舊居。運革祚中否,時遷命茲符。
顧循承丕構,怵惕多憂虞。尚恐威不逮,復慮化未孚。
豈徒勞轍跡,所期訓戎車。習俗問黎人,親巡慰里閭。
永言念成功,頌德臨康衢。長懷經綸日,嘆息履庭隅。
艱難安可忘,欲去良踟躕。《送忠州太守康昭遠等》李隆基端拱臨中樞,緬懷共予理。
不有臺閣英,孰振循良美。分符侯甸內,拜手明庭里。
誓節期飲冰,調人方導水。嘉聲馳九牧,惠化光千祀。
時雨侔昔賢,芳猷貫前史。佇爾頌中和,吾將令卿士。
《喜雪》李隆基日觀卜先征,時巡順物情。風行未備禮,云密遽飄霙。
委樹寒花發,縈空落絮輕。朝如玉已會,庭似月猶明。
既睹膚先合,還欣尺有盈。登封何以報,因此謝功成。
帶庭字的4字成語有哪些
椿庭萱室 指父母。
大庭廣眾 大庭:寬大的場地;廣眾:為數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開場合。
出處:《孔叢子·公孫龍》:“使此人于廣庭大眾之中,見侮而不敢斗,王將以為臣乎?” 分庭伉禮 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系。同“分庭抗禮”。
出處:《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 分庭抗禮 庭:庭院;抗禮:平等行禮。
原指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現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系。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子貢)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廣庭大眾 廣庭:寬大的場所。
眾人聚集的公共場所。 出處:秦·孔鮒《孔叢子·公孫龍》:“尹文曰:‘使此人于廣庭大眾之中,見侮而不敢斗,王將以為忠乎?’ 過庭之訓 用以指父親的教誨。
出處:《論語·季氏》:“嘗獨立,鯉趨而過庭。” 犁庭掃閭 犁平他的庭院,掃蕩他的村莊。
比喻徹底摧毀敵方。庭:庭院。
掃:掃蕩。閭:里巷的門。
犁庭掃穴 庭:龍庭,古代匈奴祭祀天神的處所,也是匈奴統治者的軍政中心。犁平敵人的大本營,掃蕩他的巢穴。
比喻徹底摧毀敵方。 出處:《漢書·匈奴傳下》:“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
門庭赫奕 門庭:指家庭社會地位。赫奕:盛大。
形容人地位、名聲顯赫。 門庭如市 門:家門;庭:庭院;如:像;市:集市。
門前像市場一樣。形容來的人很多。
出處:晉·袁宏《后漢紀·光武帝紀八》:“廣通賓客,門庭如市。” 門庭若市 庭:院子;若:象;市:集市。
門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場一樣。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
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前庭懸魚 比喻不吃請,不受賄。 出處:《后漢書·羊續傳》:“續敝衣薄食,車馬蠃敗,府丞嘗獻其生魚,續乃出前所縣者,以杜其意。”
秦庭之哭 原指向別國請求救兵。后也指哀求別人救助。
出處:《左傳·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師,……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
秦師乃出。” 詩庭之訓 指父訓。
謝庭蘭玉 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 出處:晉·裴啟《語林》:“謝太傅問諸子侄曰:‘子弟何預人事,而政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生于階庭耳。
’” 面折庭爭 指直言敢諫。同“面折廷爭”。
面爭庭論 指直言敢諫。同“面折庭爭”。
初寫黃庭 恰到好處的意思。 出處:魏晉時人所寫《黃庭經》帖,為后世學寫小楷的范本,相傳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之語。
大相徑庭 徑:小路;庭:院子;徑庭:懸殊,偏激。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出處:《莊子·逍遙游》:“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大相逕庭 指彼此相差極遠或矛盾很大。
出處:清·厲鶚《(江西詩社宗派圖錄)跋》:“嗟呼!幾何不與呂公論世尚友之旨大相逕庭也哉!” 大有徑庭 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 出處:《莊子·逍遙游》:“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
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大有逕庭 比喻彼此差異很大。 出處:《莊子·逍遙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王先謙集解引宣穎云:“逕,門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謂相遠之甚。” 發言盈庭 盈:滿。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議論,意見紛紛,得不出一致的結論。 出處:《詩經·小雅·小旻》:“謀夫孔多,是用不聚。
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 改換門庭 比喻另擇新主,另找依靠。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九四:“如今長期失業在家,回英國府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得早日改換門庭,另找洋主子才好。” 鸞鵠在庭 指鸞鵠峙立于庭。
比喻子孫賢俊。 日角龍庭 舊時相術家指天庭隆起為龍庭。
稱之為帝王的貴相。 出處:《舊唐書·唐儉傳》:“[高祖]密訪時事,儉曰:‘明公日角龍庭,李氏又在圖牒,天下屬望,非在今朝。
’” 日角珠庭 形容人額角寬闊,天庭飽滿,相貌不凡。 出處:北周·庚信《周大將軍趙公墓志銘》:“是以維岳降神,自天生德,凝脂點漆,日角珠庭,為子則名高五都,為臣則光照千里。”
掃穴犁庭 掃蕩其居處,犁平其庭院。比喻徹底摧毀敵方。
黍秀宮庭 相傳西周亡后,所有舊時的宗廟宮室盡為禾黍之地。后以之作為感慨亡國之詞。
出處:語出《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仿徨不忍去。”
用“庭”字組一些優美,好看,美麗的詞語(字數不限)
從字典上拷貝的,供參考:
◎ 庭 tíng
〈名〉
(1) (形聲。從廣,廷聲。廣( yǎn),就山巖架成的屋。本義:廳堂)
(2) 同本義 [hall]
庭,宮中也。——《說文》
是君子之所以騁志意于壇宇宮庭也。——《荀子·儒效》
藜棘樹于中庭。——《楚辭·劉向·九嘆·思古》。注:“堂下謂之庭。”
(3) 又如:庭落(廳堂);庭廡(堂下四周的廊屋);庭炬(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庭階(廳砌。堂前的臺階)
(4) 堂階前的地坪 [front courtyard]
胡瞻爾庭有縣貆兮。——《詩·魏風·伐檀》
徘徊庭樹下。——《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眄庭柯以怡顏。——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縊于庭樹。
嚴霜結庭蘭。
(5) 又如:庭闈(原指父母居住的地方。借指庭院或家庭);庭幃(庭闈);庭燎(舉行大典禮時設在庭院中照明的火炬);庭軒(庭院中的小室);庭蕪(庭園中叢生的草);庭閾(泛指庭院)
(6) 通“廷”。朝廷,君主受朝問政的地方 [the imperial court]
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易·夬》
龍輅充庭。——《文選·張衡·東京賦》。注:“庭,朝廷。”
拜送書于庭。——《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使有祿于國,立義于庭。——《說苑·立節》
乞以臣此章與三公九卿賢士大夫議之于庭。——陳子昂《諫政理書》
奏事入朝,思睹闕庭,將陳所見。——唐· 魏征《十漸不克終疏》
(7) 又如:庭爭(在朝廷上據理諍諫);庭論(在朝廷中當眾評議);庭廟(朝廷);庭議(議事于朝廷);庭辯(在朝廷上辯論);庭問(上朝問國事);庭會(朝見天子)
(8) 法庭,司法機關審理案件的處所 [law court]。
(9) 如:庭決(公堂判決);民庭;刑庭
(10) 官署,政府辦公的地方 [government agency]。
(11) 如:庭參(庭謁。封建時代,下級官員趨步至官廳,按禮謁見長官。文職北面跪拜,長官立受。武職北面跪叩,自宣銜名,長官坐受);庭閣(府署);庭皋(府暑)
(12) 朝覲,到圣地去進香 [pilgrimage]
安南負固為逆久不來庭,無所逃于天討。—— 歸有光《書安南事》
(13) 古代指少數民族所轄區域或所都之處。也泛指邊疆地方 [boundary]
邊庭流血如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杜甫《兵車行》
(14) 中醫學名詞。指額部中央 [forehead]。望診時常作為診察頭、面部疾病的部位,又叫“天庭”。
(15) 如:庭角(珠庭日角。謂人的天庭圓滿。舊時認為是大貴之相)
(16) 房屋 [house]。
(17) 如:庭宇(房舍);庭戶(門戶;門庭);庭幃(婦女居住的內室;父母居住處);庭闈(內舍。多指父母居住處)
(18) 唐代州名 [Ting prefecture]。故治在今新疆烏魯木齊市
詞性變化
◎ 庭 tíng
〈形〉
(1) 父親、母親的或與父或與母有關的 [parental]。
(2) 如:庭誥(古代指家訓文字);庭趨(承受父教)
(3) 直的,筆直的 [straight]
播厥百谷,既庭且碩。——《詩·小雅·大田》
(4) 又如:庭右(舊時書信中對人的敬稱。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其左右的侍從而稟告之)
常用詞組
庭除 庭審 庭堂 庭訓 庭園 庭院 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