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中國人對于異族,歷來只有兩樣稱呼:一樣是禽獸,一樣是圣上。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中國人雖然想了各種茍活的理想鄉,可惜終于沒有實現。
但我卻替他們發見了,你們大概知道的罷,就是北京的第一監獄。
古訓所教的就是這樣的生活法,教人不要動。
不動,失錯當然就較少了,但不活的巖石泥沙,失錯不是更少嗎?我以為人類為向上,即發展起見,應該活動,活動而有若干失錯也不要緊。
(魯迅的文章值得看一輩子)
他(金圣嘆)到底想不到小百姓的對于流寇,只痛恨著一半:不在于“寇”,而在于“流”。
百姓固然怕流寇,也很怕“流官”。
(喜做豪語而沒有去做的,可以折扣為零。
)
談中原文化對外族的同化如同傳染病:P237
阿拉伯的一個古詩人說:“地上的天堂是在圣賢的經書上,馬背上,女人的胸脯上。
”這句話倒是老實的供狀。
P284談如何訓練動物:不能用野蠻人的方法(霸道),要用愛的力量(王道)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魯迅散文集有哪些文段可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