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林黛玉命運的現代詩
風輕拂
楊柳的影子
香消玉殞
如昨日黃花
都已綻成落紅
梨花帶雨的香袖
打濕了通靈寶玉
一聲悠遠的鐘聲
和著如絲的泣聲
殘梅花飛滿天
散開一地的酸澀
倚欄的弦琴
獨自弄音
醉倒一邊的卷書
任風翻過
依稀望見片片梅花
搖曳在素色羅裙
點點的晶瑩
落在花鋤
半方黃土
沾著青澀
淌著血色的淚痕
風里
只剩凋零的老枝
葬花的樹下
酒已注滿樽
描寫林黛玉的詩詞
贊黛玉 亭亭玉樹臨風立,冉冉香蓮帶露開。
嘆黛玉病 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是系鈴人。
嘆黛玉死 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樹,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研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依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愿依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 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喪?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描寫瀟湘館和林黛玉的語句
描寫黛玉的: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樹,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研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依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依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 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喪?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瀟湘館的描寫作品第十一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中對它的描寫是:“一帶粉垣,數 楹修舍,有千百竿 翠竹掩映… … 進門便是曲折游廊,階下石子漫成雨路,上面小小三間房舍… … 后園有大株梨花,闊葉芭蕉”。可以說這是瀟湘館的全景圖。
第二十六回的近景則是“鳳尾森森,龍吟細細”, “湘簾垂地,悄無人聲”, “一縷幽香,從碧沙窗中暗暗透出”。第三十五回瀟湘館的景色又是另一番景象:“滿地下竹影參差,苔痕濃淡”, “窗外竹影映入紗窗,滿屋內陰陰翠潤,幾覃生涼”,月洞窗外 懸著鸚鵡架,架上一只會“長嘆”,還會學著主人“吁磋音韻”念“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的鸚鵡。
贊黛玉的詩詞
1、《紅樓夢》中,開篇幾回中就有形容黛玉風流姿態的詩歌,以及人物命運判詞,但是大多都是形容其外貌、命運、以及悲觀、自哀自憐的詩歌。作者賦予林黛玉這個人物的特色贊美詩歌,莫過于大觀園成立詩社時,各個主人公自己發揮的那些詩詞了。特別是黛玉在“菊花詩”題目中的自由發揮,則是作者贊頌她的內在高潔品質的體現,比如《詠菊》《菊夢》《問菊》,《詠白海棠》,都贊美了她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傲然于世的清幽姿態。
2、列舉賞析如下:
(1)出場詩篇,主要是形容她的仙子一般的姿態。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2)《葬花詞》最醒人的幾句,表明她寧可死也要保持高潔的品質。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警句
(3)《詠白海棠》,贊美了她的靈魂潔白無瑕,幽怨而嬌羞。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警句
月窟仙人縫縞抉,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4)《詠菊》,贊美了黛玉的靈氣,雅致蘊藉,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警句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
(5)《菊夢》,贊美并暗喻了她向往自由的精神境界,惱恨惡勢力騷擾,固守心中舊盟的立場。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6)《問菊》,鮮明的表示孤傲如己,希望與自己的相知偕老隱跡于潔凈的世界,并毫不客氣的發出質詢,為何這個世界就不能見容呢。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俗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警句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