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哈爾濱的句子
【第1句】中國的版圖上;黑龍江省猶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鵝,哈爾濱市就是在這只天鵝的項,人們贊美她是天鵝項下的珍珠,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省會,是東北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哈爾濱這個名字,是由女真語“阿勒錦”轉化而來的,包含名譽,榮譽的意思,她的歷史紀元始于公元1097年。
【第2句】印象中,哈爾濱是一首抒情的詩,是一篇印在教科書上的美文,總想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朗頌,總想一遍又一遍盡情地品咂。去過哈爾濱的人,便會一生記著她的名字,記著她優美的韻律。把中國比作一條騰飛的巨龍抑或是一只金色的雄雞,哈爾濱就是它清亮美麗的眼睛。黑土地賦予眼睛的深遂,透過眼睛,可以感受到一種無比博大的“內存”;松花江潤澤著眼睛的清澈靈秀,映出了我們高貴的膚色和身后祥和的土地贊美哈爾濱的句子贊美哈爾濱的句子。龍的眼睛是一方多么神奇的圣土,是一座多么清麗的城池,造物主總在有意和無意間神化著手中的筆!
【第3句】全國各大城市總的感覺,無非是高高的樓房,密密的商店,繁華喧囂的街道,排成長龍的大大小小汽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人群。然而,全國唯一的一個城市——哈爾濱卻不是這樣,她那別具一格的城市風貌,她那異域風情的生活韻味,跟全國其他城市相比,可以算是首屈一指,獨一無二。只要你有機會來過這里,便會體會到那種“東方莫斯科”和“東方小巴黎”的味道贊美哈爾濱的句子文章贊美哈爾濱的句子出自
贊美哈爾濱的句子
1.
風吹拂
我心被吹笑了
為迎‘大冬’
我詩的花籃
也隨之喝彩
為她助威
似放縱
開心的喜歡
流露
唇邊
喜慶的氛圍
此刻更濃。
2.
夢向冰城白玉樓,
冬冬天使戲牽牛。
神奇點火波瀾壯,
精彩翻云角色柔。
一片歡呼天可樂,
幾回驚嘆月當羞。
雪花引路枝間舞,
浩浩春波自在流。
古詩詞里有描寫哈爾濱的嗎
王學仲為贊頌黃崖關長城修復,在《國古長城存》詩中寫道: 家鄰渤海住, 國古長城存。
疆土萬千里, 炎黃一子孫。 “黃崖”是由于這里的山崖在夕陽西照時往往會反射出萬道金光而得名。
黃崖關為京東軍事險要之地,故被稱為“畿東鎖鑰”。“漁陽烽火暗西山,一片征鴻海上還。
多少胡笳吹不轉,秋風先入薊門關。”這是明代詩人李攀龍寫題為《寄元美》詩描寫黃崖關雄關重鎮的威嚴。
黃崖關長城,距天津百余公里,游人乘車從北京出發,沿著京(北京)哈(哈爾濱)柏油公路,經薊縣行駛115公里就可到達黃崖關長城,這里古長城的城墻有包砌和石砌的,敵樓有方形與圓型的,頗具特色,氣勢雄偉,風光壯麗。
贊美“哈爾濱”的句子有哪些
句子如下:
1、冰雪大世界 江北冰燈十里明, 碧欄金塔小樓紅。 飛橋七彩凌霄臥, 好似長虹掛月空。
2、 夜游哈爾濱 新春時節滿城燈, 小巷長街一色同。 深碧淺紅欺月桂, 青冰白雪筑蟾宮。
3、美麗的哈爾濱 我的家冬天里 銀裝素裹 漫天雪花巧琢冰燈 綻放彩霞冰與雪為舞 我置身于童話美麗的哈爾濱 我的家夏天里 百年老街 異域風華時尚之都 避暑仲夏太陽島上 陽光明媚和她哈爾濱的今天 我們的家熱愛美好生活!
4、風吹拂
我心被吹笑了
為迎‘大冬’
我詩的花籃
也隨之喝彩
為她助威
似放縱
開心的喜歡
流露
唇邊
喜慶的氛圍
此刻更濃。
5、
夢向冰城白玉樓,
冬冬天使戲牽牛。
神奇點火波瀾壯,
精彩翻云角色柔。
一片歡呼天可樂,
幾回驚嘆月當羞。
雪花引路枝間舞,
浩浩春波自在流。
基本信息
哈爾濱,黑龍江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中國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是東北北部交通、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國省轄市中陸地管轄面積最大、戶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地處中國東北平原東北部地區、黑龍江省南部,國家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截至2015年,哈爾濱總面積5.31萬平方公里,市轄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轄9個市轄區、7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常住人口1066.5萬人。
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帶,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熱點旅游城市和國際冰雪文化名城。是國家戰略定位的“沿邊開發開放中心城市”、“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及“對俄合作中心城市”。
2015年,哈爾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51.2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72.6億元,增長7.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62.8億元,增長4.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215.8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7:33.4:54.9調整為11.7:32.4:55.9。
面積:5.31萬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Harbin(英)、Харбин(俄)
人口:1066.5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
別名:冰城、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
地名由來
①天鵝論:主張哈爾濱的原始語音是“galouwen”,即“哈爾溫”,本意是“天鵝”之意,認定其為現今哈爾濱地名由來的“通說”。
?② 滿語“打魚泡”或“曬漁網”說:這一說法1898年出自一個俄國采礦工程師之口,1922年《哈爾濱指南》和1929年《濱江塵囂錄》都沿用了此說。
③蒙語“平地”說:這是1913年魏聲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從發音角度跟蒙語相碰得出的結論。
④俄國“大墳墓”之俄語“大墳墓”說:見于1928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書,說明俄國人一開始就有永久占有此地之意。
⑤“人名”說:這種說法純粹是一種猜測,《東省鐵路沿革史》中認為這個詞可能是從前某個強大的統治者的名字,無從考證。
描寫哈爾濱的詩詞有哪些
哈爾濱
無論走到哪里,我都會懷念
這個寒冷的白色城市。它的積雪,總是散發出
金屬漆的氣味;它飄浮著灰塵的街道,
我經常一個人由此經過;它的憂郁,
那是晚些時候盛開的紫丁香留下的。
當然我還會懷念,在這個城市流逝的歲月……
那些痛苦、幸福和期待。還有夢想,
雖然這幾乎不復存在。無論走到哪里,
我都確信,毫無疑問這個城市始終都會在那里。
假如有一天需要離開,我會懷念,
并在遙遠的北方四處尋找它的蹤跡。
2014,6,3
哈爾濱,黑龍江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中國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是東北北部交通、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國省轄市中陸地管轄面積最大、戶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地處中國東北平原東北部地區、黑龍江省南部,國家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截至2015年,哈爾濱總面積5.31萬平方公里,市轄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轄9個市轄區、7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常住人口1066.5萬人。
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帶,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熱點旅游城市和國際冰雪文化名城。是國家戰略定位的“沿邊開發開放中心城市”、“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及“對俄合作中心城市”。
2015年,哈爾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51.2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72.6億元,增長7.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62.8億元,增長4.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215.8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7:33.4:54.9調整為11.7:32.4:55.9。
描寫哈爾濱詩詞
關于哈爾濱 文 / zfj0923
僅一次的親密接觸
便讓我有了深深的印象
第一眼望去
滿眼都是歷史的蒼桑
歷史的青色
布滿了大街小巷
唯有中央大街
正在上演現代精彩的篇章
紅色的教堂
沐浴著歷史的空氣
和現代的陽光
……
歷史的痕跡不能抹掉
但也不能總把蒼老寫在臉上
后記:歷史的質感不應該只體現在蒼老的面孔之上.
王學仲為贊頌黃崖關長城修復,在《國古長城存》詩中寫道:
家鄰渤海住,
國古長城存。
疆土萬千里,
炎黃一子孫。
“黃崖”是由于這里的山崖在夕陽西照時往往會反射出萬道金光而得名。黃崖關為京東軍事險要之地,故被稱為“畿東鎖鑰”。“漁陽烽火暗西山,一片征鴻海上還。多少胡笳吹不轉,秋風先入薊門關。”這是明代詩人李攀龍寫題為《寄元美》詩描寫黃崖關雄關重鎮的威嚴。黃崖關長城,距天津百余公里,游人乘車從北京出發,沿著京(北京)哈(哈爾濱)柏油公路,經薊縣行駛115公里就可到達黃崖關長城,這里古長城的城墻有包砌和石砌的,敵樓有方形與圓型的,頗具特色,氣勢雄偉,風光壯麗。
形容哈爾濱的句子
【第1句】中國的版圖上;黑龍江省猶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鵝,哈爾濱市就是在這只天鵝的項,人們贊美她是天鵝項下的珍珠,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省會,是東北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哈爾濱這個名字,是由女真語“阿勒錦”轉化而來的,包含名譽,榮譽的意思,她的歷史紀元始于公元1097年。
【第2句】印象中,哈爾濱是一首抒情的詩,是一篇印在教科書上的美文,總想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朗頌,總想一遍又一遍盡情地品咂。去過哈爾濱的人,便會一生記著她的名字,記著她優美的韻律。
把中國比作一條騰飛的巨龍抑或是一只金色的雄雞,哈爾濱就是它清亮美麗的眼睛。黑土地賦予眼睛的深遂,透過眼睛,可以感受到一種無比博大的“內存”;松花江潤澤著眼睛的清澈靈秀,映出了我們高貴的膚色和身后祥和的土地贊美哈爾濱的句子贊美哈爾濱的句子。
龍的眼睛是一方多么神奇的圣土,是一座多么清麗的城池,造物主總在有意和無意間神化著手中的筆!【第3句】全國各大城市總的感覺,無非是高高的樓房,密密的商店,繁華喧囂的街道,排成長龍的大大小小汽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人群。然而,全國唯一的一個城市——哈爾濱卻不是這樣,她那別具一格的城市風貌,她那異域風情的生活韻味,跟全國其他城市相比,可以算是首屈一指,獨一無二。
只要你有機會來過這里,便會體會到那種“東方莫斯科”和“東方小巴黎”的味道贊美哈爾濱的句子文章贊美哈爾濱的句子出自。
哈爾濱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
關于哈爾濱地名由來至今史學界上存在幾種爭論: 1、“天鵝論:許多女真語言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都對這一成果深表贊同,認定其為目前哈爾濱地名由來的“通說”。
2、滿語“打魚泡”或“曬漁網”之說:這一說法1898年出自一個俄國采礦工程師之口,1922年《哈爾濱指南》和1929年《濱江塵囂錄》都沿用了此說。 3、蒙語“平地”說:這是1913年魏聲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從發音角度跟蒙語相碰得出的結論。
4、俄國“大墳墓”之俄語“大墳墓”之說:見于1928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書,說明俄國人一開始就有永久占有此地之意。 5、“人名”說:這種說法純粹是一種猜測,《東省鐵路沿革史》中認為這個詞可能是從前某個強大的統治者的名字。
這一猜測有可能是對的,但到底是誰的名字,似乎無從考證。 6、滿語“鎖骨”說:這又是完全的音譯,因滿語“哈拉吧”是鎖骨之意,由此推論。
7、滿語“哈勒費延”及“扁”說:這個譯音很有些相似,“哈勒費延”在滿語中是“扁”的意思,引申為“狹長”,象形之意。 8、通古斯語“渡口”說與“船渡場”說:這也是俄國人的研究成果,認為哈爾濱一詞源于通古斯語,含義為船只停泊之地。
9、女真語“阿勒錦”說:“阿勒錦”譯為漢語有名譽、榮譽、聲譽等含義。此說依據在《金史·本紀·卷二》中,流傳較廣。
10、哈爾濱舊為吉林省濱江縣治,[4]縣治土名哈爾濱,原為松花江右岸一小漁村。 滿語“曬網場”之義。
中東鐵路通車開始興商埠。1913年3月以濱江廳改置濱江縣,1945年9月以原濱江縣及東省特別行政區中心區域合并改置哈爾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