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有很多,可您的條件有點苛刻,要想找600字的好難。
不知道下面這幾篇是不是您想要的。
您還可以進入參考資料中的網址去看看,也許會有收獲。
祝您生活愉快!
1.別讓任何人偷走您的夢
美國某個小學的作文課上,老師給小朋友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志愿”。
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歡這個題目,在他的簿子上,飛快地寫下他的夢想。
他希望將來自己能擁有一座占地十余公頃的莊園,在壯闊的土地上植滿如茵的綠。
莊園中有無數的小木屋,烤肉區,及一座休閑旅館。
除了自己住在那兒外,還可以和前來參觀的游客分享自己的莊園,有住處供他們歇息。
寫好的作文經老師過目,這位小朋友的簿子上被劃了一個大大的紅“X”,發回到他手上,老師要求他重寫。
小朋友仔細看了看自己所寫的內容,并無錯誤,便拿著作文簿去請教老師。
老師告訴他:“我要你們寫下自己的志愿,而不是這些如夢囈般的空想,我要實際的志愿,而不是虛無的幻想,你知道嗎?”
小朋友據理力爭:“可是,老師,這真的是我的夢想啊!”
老師也堅持:“不,那不可能實現,那只是一堆空想,我要你重寫。
”
小朋友不肯妥協:“我很清楚,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不愿意改掉我夢想的內容。
”
老師搖頭:“如果你不重寫,我就不讓你及格了,你要想清楚。
”
小朋友也跟著搖頭,不愿重寫,而那篇作文也就得到了大大的一個“E”。
事隔三十年之后,這位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到一處風景優美的度假勝地旅行,在盡情享受無邊的綠草,舒適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之余,他望見一名中年人向他走來,并自稱曾是他的學生。
這位中年人告訴他的老師,他正是當年那個作文不及格的小學生,如今,他擁有這片廣闊的度假莊園,真的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老師望著這位莊園的主人,想到自己三十余年來,不敢夢想的教師生涯,不禁喟嘆:
“三十年來為了我自己,不知道用成績改掉了多少學生的夢想。
而你,是唯一保留自己的夢想,沒有被我改掉的。
”
2.心中的頑石
阻礙我們去發現、去創造的,僅僅是我們心理上的障礙和思想中的頑石。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擺著一顆大石頭,寬度大約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
到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一顆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
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這么回答:"你說那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
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當時的兒子娶了媳婦,當了爸爸。
有一天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
"
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顆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
十幾分鐘以后,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松。
媳婦早有心理準備,可能要挖一天吧,誰都沒想到幾分鐘就把石頭挖起來,看看大小,這顆石頭沒有想像的那么大,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啟示:你抱著下坡的想法爬山,便無從爬上山去。
如果你的世界沉悶而無望,那是因為你自己沉悶無望。
改變你的世界,必先改變你自己的心態。
3.用心情去游覽
世界上最奇怪的導游在意大利,他們會把你帶到古跡面前,花40分鐘為你講解歷史的背景,然后說:“好,現在你們可以自己去參觀了,20分鐘之后集合。
”“既然是來游覽,你何必羅嗦那么久,耽誤我們那么多時間?”于是有人不高興,到下一個古跡,他不聽講解,自己去游覽。
如果是你,你是不是也會這樣?
但是你知道嗎?據調查,先聽40分鐘的講解再去逛的人,比不聽解說用一個小時自己游覽的人,看到的多得多。
60分鐘之后,回到游覽車,先聽過講解的人,會說他們見到了這個雕像的笑容,那個噴泉的特色,某個角落的壁畫,某個石階的缺損,他們甚至可以循著導游說的故事,去想象千百年前在那宮廷中發生的爭斗,見到大理石上濺到的血跡。
于是,那古跡變得更生動有情了,那游覽變得更深刻有趣了,至于那些自己游逛的人,只見東一片廢墟、西一座殘像,逛完意大利的每個古競技場,印象幾乎完全一樣。
無論古跡、名勝或博物館,都像人。
你不認識他,他就是個人,大不了是個長相特殊的人,但是當你認識他之后,他則由陌生人成為你的朋友,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令你了解與同情的“有情人”。
游覽名勝古跡,也如同你到林中賞鳥。
如果有人告訴你,哪里有某種鳥,循著他的指點,你能在短短時間中見到許多。
相反地,如果沒人指點,你則可能只見到一片樹林,聽見許多鳥鳴,卻怎么找也找不到,即使找到了,也不知那鳥的習性,甚至不知那是什么鳥。
古人說得真對——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下次你去賞鳥、去旅游、去逛博物館之前,先用用功,讀讀那里的介紹吧!用你的心、你的情、你對它們的了解,去親近它們,去發現一切吧!
你必然能有更大的感動,而且留下更深刻的記憶。
參考資料: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