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贊嘆精彩表演的句子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干仞,以為上與大通;及至翻到做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做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停了一會,鬧聲稍定,只聽那臺下正座上,有一個少年人,不到三十歲光景,是湖南口音,說道:“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空中設想,余音怎樣會得繞梁呢?又怎會三日不絕呢?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他說書之后,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么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徹些!”旁邊人都說道:“夢湘先生論得透辟極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說著,那黑妞又上來說了一段,底下便又是白妞上場。這一段,聞旁邊人說,叫做“黑驢段”。聽了去,不過是一個士子見一驚人,騎了一個黑驢走過去的故事。將形容那美人,先形容那黑驢怎樣怎樣好法,待鋪敘到美人的好處,不過數語,這段書也就完了。其音節全是快板,越說越快。白香山詩云:“大珠小珠落王盤。”可以盡之。其妙處,在說得極快的時候,聽的人仿佛都趕不上聽,他卻字字清楚,無一字不送到人耳輪深處。這是他的獨到,然比著前一段卻未免遜了一籌了。
2.舉出粵劇一個經典作品,并寫100字左右演出串詞
粵劇《搜書院》
《 搜書院》是流傳在海南的著名故事。粵劇《搜書院》是由著名瓊劇改編而成。
劇情:重陽節,瓊臺書院學生張逸民與鎮臺府丫環翠蓮相識。鎮臺夫人認為翠蓮在外面有私情,翠蓮死不招認。道臺要納翠蓮為妾,翠蓮得知后,女扮男裝逃出鎮臺府。瓊臺書院掌教老師謝寶帶翠蓮到書院,與張逸民相見。翠蓮愿與張逸民回鄉同甘共苦。鎮臺帶兵丁包圍書院,張逸民向謝寶說出實情,謝寶決定成全他倆。謝寶以書院是道臺所轄為由,拒絕鎮臺搜查。鎮臺叫謝寶同去見道臺。謝寶把翠蓮藏在轎內,走到半路,謝寶下轎步行,待鎮臺和謝寶走遠,轎夫放出翠蓮,與張逸民遠走高飛。
3.描寫表演精彩的詞語
生動、妙趣橫生、繪聲繪色、絲絲入扣、嘆為觀止
一、生動 [ shēng dòng ]
【解釋】:生氣,有活力;能感動人。
【引證】:秦牧 《藝海拾貝·鮮荔枝和干荔枝》:“不充分掌握‘親知’知識,必然不能活龍活現,細膩生動地描繪事物。”
二、妙趣橫生 [ miào qù héng shēng ]
【解釋】:橫生:層出不窮地表露。洋溢著美妙的意趣(多指語言、文章或美術作品)。
【出自】: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七章:這番講話,既有好教訓又說得妙趣橫生,給我們官兵以極深刻的印象。
三、繪聲繪色 [ huì shēng huì sè ]
【解釋】:把人物的聲音、神色都描繪出來了。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出自】:馮德英《迎春花》第九章:尤其是談她自己的兒女,那真是繪聲繪色,細致入微,沒完沒了。
四、絲絲入扣 [ sī sī rù kòu ]
【解釋】:絲絲:每一根絲;扣:織機上的主要機件之一。織布時每條絲線都要從筘齒間穿過。比喻做得十分細致,有條不紊,一一合拍。
【出自】:朱自清《經典常談·戰國策第八》:而那些曲折微妙的聲口,也絲絲入扣,千載如出。
五、嘆為觀止 [ tàn wéi guān zhǐ ]
【解釋】:嘆:贊賞;觀止:看到這里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譯文】:德行達到頂點了!偉大啊,就像上天無所不覆蓋一樣,像大地無所不容納一樣!雖然有超過大德大行的,恐怕也超不過這個了。觀賞達到止境了!如果還有其它樂舞,我也不敢再請求觀賞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贊表演粵劇精彩的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