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拓展的詞語有哪些
拓展 擴展 開展 展開 張開 拓展[tuò zhǎn]:開拓、擴展拓展國際市場。
擴展[kuò zhǎn]:向外伸展。 開展[zhǎn kāi]:從小向大發展,使展開;發起或使開始運動;開朗;開豁。
展開[ kāi zhǎn ]:展成級數;使伸開或伸展;大規模地進行。 張開[ zhāng kāi ] :使合攏的東西分開。
造句: 一個是關于不同地區的業務拓展問題。超越實用理性拓展人文空間優秀的法官能夠拓展正義的疆界從歧義分化看漢語析句方法的拓展演變我覺得這類的活動應該持續拓展下去。
2.形容開拓進取的詞語、語句
成語標題 成語解釋 別具慧眼 慧:聰明,有才智。
具有獨到眼光,高明的見解。 出處:宋·葉寘《愛日齋叢鈔》:“(楊萬里)又有《送彭元忠》詩:‘近來別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 長算遠略 猶言深謀遠慮。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名將晚謬》:“搴旗陷陣,將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
登山小魯 比喻學問既高便能融會貫通,眼光遠大。 出處:《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獨具只眼 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形容眼光敏銳,能看到別人不易發現的事物。
出處:宋·楊萬里《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放眼世界 放眼:放開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狹小范圍內。
放開眼界,縱觀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出處:元·張養浩《過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獨倚欄,古今如夢水云間。” 高明遠識 高明:(見解或技能)高超。
遠識:遠大的眼光。指見識高遠。
亦作“高明遠見”。 高瞻遠矚 瞻:視,望;矚:注視。
站得高,看得遠。比喻眼光遠大。
出處:漢·王充《論衡·別通篇》:“夫閉戶塞意,不高瞻覽者,死人之徒也哉。” 開闊眼界 指對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狹隘的范圍內,眼光要放寬。
趨時奉勢 迎合時尚,依附權勢。多用作貶義。
同“趨時附勢”。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六卷:“若是他得了官時去看他,教人道我趨時奉勢。”
趨時附勢 迎合時尚,依附權勢。多用作貶義。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七十:“如此人趨時附勢以得富貴而自為樂者也。”元·劉塤《隱居通議·經史二》:“蓋趨時附勢人情則然,古今所同也。
何責于薄俗哉?” 深謀遠慮 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
深謀遠略 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
深圖遠算 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同“深謀遠慮”。
深猷遠計 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同“深謀遠慮”。
識時達變 認清時勢,通達權變。 識時達務 認清時勢,通達事務。
識時通變 認清時勢,通達權變。同“識時達變”。
適時應務 適合時宜,順應世務。 隨俗浮沉 自己沒有一定的想法,隨著潮流走。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 與時推移 隨著世道的變化而變化以合時宜。
出處:唐·李白《冬夜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吾不凝滯于物,與時推移。” 與時偕行 變通趨時。
出處:《易·損》:“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與世推移 隨著世道的變化而變化以合時宜。
出處:《楚辭·漁父》:“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淵圖遠算 深謀遠慮。
出處:《南齊書·高帝十二王傳論》:“世祖顧命,情深尊嫡,淵圖遠算,意在無遺。” 遠見卓識 有遠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見解。
遠謀深算 猶言深謀遠慮。 出處:葉圣陶《冥世別》:“他們這樣說,就見得我們的行動都出于他們的計劃,他們有何等的遠謀深算。”
遠矚高瞻 猶言高瞻遠矚。 出處:清·黃鈞宰《金壺浪墨·平山堂》:“既而憚其勞也,攜筇散步,隨意所之,遠矚高瞻,不復造極。”
識時務者為俊杰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襄陽記》:“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
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3.形容擴展的成語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另外:
一字千鈞、一言為定、金口玉言
4.形容“擴充”的成語有哪些
1、開疆辟土
kāi jiāng pì tǔ
成語解釋:開:開拓;疆:邊疆;辟:開辟;土:國土。開拓疆域,擴展領土
成語出處: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第十卷:“高宗皇帝開疆辟土,仁育義征,決不以平定一隅遽形夸大。”
2、開疆拓土
kāi jiāng tuò tǔ
成語解釋:開拓疆域,擴展領土。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02回:“卿等屢立戰功,開疆拓土,今日之敗,乃是眾寡不敵,非卿等之罪也。”
3、開疆拓境
kāi jiāng tuò jìng
成語解釋:同“開疆拓土”。
成語出處:明·陳子龍《晉論》:“武帝開疆拓境,幾侔秦漢。”
4、開疆展土
kāi jiāng zhǎn tǔ
成語解釋:同“開疆拓土”。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俺則待盡良忠開疆展土,輔助著萬萬年鞏固皇圖。”
5、擴而充之
kuò ér chōng zhī
成語解釋:擴:擴展。擴大范圍,充實內容
成語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公孫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