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山松的詩詞
1.《次韻山甫松石》
宋 舒岳祥
浮榮流潦一盈科,獨此堅貞歲月多。
入土同時成琥珀,為槎何日到天河。
英靈翰是隨星隕,磥砢誰能把劍磨。
今日尚疑龍蛻骨,當年曾見鶴成窠。
2.《宿永睦將口香積院滿山皆松檜聲二首》
宋 張嵲
云峰幾萬疊,何處見家山。
此日無窮意,悠然獨倚欄。
3.《山店松聲二首》
宋 楊萬里
修涂殘暑仆夫勞,午憩茅檐尺許高。
忽有涼風颯然起,小松呼舞大松號。
4.《焦山望松寥山》
唐 李白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駕天作長橋。
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
5.《入昌松東界山行》
唐 高適
鳥道幾登頓,馬蹄無暫閑。
崎嶇出長坂,合沓猶前山。
石激水流處,天寒松色間。
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
6.《鄭轂補闕山松》
唐 張蠙
心將積雪欺,根與白云離。
遠寄僧猶憶,高看鶴未知。
影交新長葉,皴匝舊生枝。
多少同時種,深山不得移。
7.《再到洪州望西山松常棲此山》
唐 曹松
洪州向西顧,不忍暫忘君。
記得瀑泉落,省同幽鳥聞。
一回經雨雹,長有剩風云。
未定卻棲息,前頭江海分。
8.《蔣山手種松》
宋 王安石
青青石上歲寒枝,一寸巖前手自移。
聞道近來高數尺,此身蒲柳故應衰。
9.《感山十詠·松關》
宋 姚勉
舍舟上招提,遙入松林間。
透脫俗塵網,是名第一關。
10.《風入松·小樓春映遠山橫》
宋 韓淲
小樓春映遠山橫。綠遍高城。望中一片斜陽靜,更萋萋、芳草還生。疏雨冷煙寒食,落花飛絮清明。數聲弦管忍重聽。猶帶微酲。問春何事春將老,春不語、春恨難平。莫把風流時節,都歸閑淡心情。
2.描寫山松的詩詞
1.《次韻山甫松石》 宋 舒岳祥 浮榮流潦一盈科,獨此堅貞歲月多。
入土同時成琥珀,為槎何日到天河。 英靈翰是隨星隕,磥砢誰能把劍磨。
今日尚疑龍蛻骨,當年曾見鶴成窠。 2.《宿永睦將口香積院滿山皆松檜聲二首》 宋 張嵲 云峰幾萬疊,何處見家山。
此日無窮意,悠然獨倚欄。 3.《山店松聲二首》 宋 楊萬里 修涂殘暑仆夫勞,午憩茅檐尺許高。
忽有涼風颯然起,小松呼舞大松號。 4.《焦山望松寥山》 唐 李白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駕天作長橋。 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
5.《入昌松東界山行》 唐 高適 鳥道幾登頓,馬蹄無暫閑。 崎嶇出長坂,合沓猶前山。
石激水流處,天寒松色間。 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
6.《鄭轂補闕山松》 唐 張蠙 心將積雪欺,根與白云離。 遠寄僧猶憶,高看鶴未知。
影交新長葉,皴匝舊生枝。 多少同時種,深山不得移。
7.《再到洪州望西山松常棲此山》 唐 曹松 洪州向西顧,不忍暫忘君。 記得瀑泉落,省同幽鳥聞。
一回經雨雹,長有剩風云。 未定卻棲息,前頭江海分。
8.《蔣山手種松》 宋 王安石 青青石上歲寒枝,一寸巖前手自移。 聞道近來高數尺,此身蒲柳故應衰。
9.《感山十詠·松關》 宋 姚勉 舍舟上招提,遙入松林間。 透脫俗塵網,是名第一關。
10.《風入松·小樓春映遠山橫》 宋 韓淲 小樓春映遠山橫。綠遍高城。
望中一片斜陽靜,更萋萋、芳草還生。疏雨冷煙寒食,落花飛絮清明。
數聲弦管忍重聽。猶帶微酲。
問春何事春將老,春不語、春恨難平。莫把風流時節,都歸閑淡心情。
3.浣溪沙下闋詞句意思是
浣溪沙(宋)蘇軾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該詞是蘇軾1082年春任黃州團練副使時作的一首記游詞。從內容來說,它不同于一般的記游作品。
通常,記游性作品是寫人與自然的關系。但本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的生命交響樂 ,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自強。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
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征的景物 ,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出詞人愛悅自然、執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 ,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
“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4.詠松的詩句有哪些
晉·左思《詠史》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南朝樂府民歌《冬歌》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
果樹結金蘭,但看松柏林,經霜不墜地,歲寒無異心。 南朝梁·沈約《寒松》 梢聳振寒聲,青蔥標暮色。
疏葉望嶺齊,喬干臨云直。 唐·李白《贈韋侍御黃裳》 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
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 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
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 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唐·駱浚《庭中柏樹》 干聳一條青玉直,葉鋪千疊綠云低。
爭如燕雀偏巢此,卻是鴛鴦不得棲。 唐·自居易《和松樹》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陽,森聳上參天,柯條百尺長。
歲暮滿山雪,松色郁青蒼,彼如君子心,秉操貫冰霜。 唐·白居易《栽杉》 勁葉森利劍,孤莖挺端標。
才高四五尺,勢若干青霄。 移栽東窗前,愛爾寒不凋。
唐·自居易《澗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 澗深山險人路絕,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兩不知。 誰諭蒼蒼造物意,但與之材不與地。
金張世祿黃憲賢,牛衣寒賤貂蟬貴。 貂蟬與牛衣,高下雖有殊; 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
君不見沉沉海底生珊瑚,歷歷天上種白榆。 唐·岑參《感遇》 君不見, 拂云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
四時常作青黛色,可憐杜花不相識。 唐·唐彥謙《松》 托根蟠泰華,倚干蝕莓苔。
誰云山澤間,而無棟梁材。 唐·李商隱《高松》 高松出眾木,伴我向天涯。
客散初晴后,僧來不語時。 有風傳雅韻,無雪試幽姿。
上藥終相待,他年訪伏龜。 唐·李商隱《題小松》 憐君孤秀植庭中,細葉輕陰滿座風。
桃李盛時雖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蔥。 一年幾變枯榮事,百尺方資柱石功。
為謝西園車馬客,定悲搖落盡成空。 唐·杜荀鶴《小松》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太上隱者《苔人》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 宋·蘇軾《七絕一首》 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
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 宋·陸游《雙柏》 雙柏屹相向,剛嚴如巨人。
龍吟風雨多,山立雪霜晨。 宋·文同《將赴洋川》 落落巖畔松,修修澗邊竹。
爽氣逼襟袖,清如新出浴。 宋·石延年《古松》 直氣森森恥屈盤,鐵衣生澀紫鱗干。
影搖千尺龍蛇動,聲撼半天風雨寒。 蒼蘚靜緣離石上,絲蘿高附人云端。
報言帝室掄材者,便作明堂一柱看。 宋·樓鑰《題徐圣可知縣所藏楊補之畫》 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 宋·仲皎《靜林寺古松》 古松古松生古道, 枝不生葉皮生草, 行人不見樹栽時, 樹見行人幾回老。
宋·張玉娘:《望松嶺》 嶺上松如旗,扶疏鐵石姿, 下有烈士魂,上有青兔絲, 烈士節不改,青松色愈滋, 欲試烈士心,請看松下枝。 宋·王安石《古松》 森森直干百余尋,高人青冥不附林。
萬壑風生成夜響,千山月照掛秋陰。 豈因糞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廟乏材應見取,世無良匠勿相侵。 宋·王令《大松》 十尋瘦干三冬綠,一畝濃蔭六月清。
莫謂世材難見用,須知天意不徒生。 長蛟老蜃空中影,驟雨驚雷半夜聲。
卻笑五株喬岳下,肯將直節事秦贏! 明·朱元璋《山松》 松!有風你也嗡,無風你也嗡, 砍掉松梢不發嫩,落地松籽滿山松。清·吳嘉紀《六朝松》 壓.盡千里雪,還留最老柯。
鬼神聲下集,日月影中多。 懶逐春林茂,閑憑野叟過。
幸生秦以后,不辱此巖阿。 當代·方志敏《對聯》 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 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
當代·陳毅《冬夜雜詠》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松樹 【唐】白居易 白金換得青松樹,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偷送好聲來。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當我階。
亂立無行次,高下亦不齊。 高者三丈長,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臺。
朝昏有風月,燥濕無塵泥。 疏韻秋槭槭,涼陰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滿葉珠蓑蓑。 歲暮大雪天,壓枝玉皚皚。
四時各有趣,萬木非其儕。 去年買此宅,多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轉就松來。 移來有何得,但得煩襟開。
即此是益友,豈必交賢才? 顧我猶俗士,冠帶走塵埃。 未稱為松主,時時一愧懷。
松 【唐】成彥雄 大夫名價古今聞,盤屈孤貞更出群。 將謂嶺頭閑得了,夕陽猶掛數枝云。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時,大抵三尺強。別來忽三載,離立如人長。
會看根不拔,莫計枝凋傷。幽色幸秀發,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籬,本亦有堤防。終然掁撥損,得吝千葉黃。
敢為故林主,黎庶猶未康。避賊今始歸,春草滿空堂。
覽物嘆衰謝,及茲慰凄涼。清風為我起,灑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蓋張。我生無根帶,配爾亦茫茫。
有情且賦詩,事跡可兩忘。勿矜千載后,慘澹蟠穹蒼。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
5.山靜松聲遠 秋清泉氣香 這2句詩具體什么意思,那位詩人的寫作
“山靜松聲遠,秋清泉氣香”。出自中唐著名宰相令狐楚的對聯。
意思是:天山一色,楓葉滿谷,松濤陣陣,溪水潺潺,一派自然天成的秀麗卷。就是心中平靜才能體會出更多生活的意義。
擴展資料:
令狐楚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殼士,自號白云孺子。宜州華原(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先世居敦煌(今屬甘肅)。唐朝宰相、文學家。
令狐楚為唐德宗貞元七年(791年)進士。唐憲宗時,擢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后為皇甫镈推薦,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出為華州刺史,拜河陽節度使。入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憲宗去世,為山陵使,因親吏贓污事貶衡州刺史。
唐敬宗繼位后,又重新提拔他為戶部尚書、東都留守、天平軍節度使、吏部尚書,累升至檢校尚書右仆射,封彭陽郡公。后以山南西道節度使致仕。開成二年(837年)病逝,年七十二。追贈司空,謚號“文”。累贈太尉。
令狐楚才思俊麗,尤善四六駢文。他常與劉禹錫、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詩“宏毅闊遠”,尤長于絕句。有《漆奩集》一百三十卷,又編有《元和御覽詩》。
文學成就
令狐楚工于詩,當時他與白居易、元稹、劉禹錫唱和酬答的作品很多。令狐楚有《漆奩集》130卷流行于世。他自稱為“白云孺子”。
令狐楚以古文大家聞名,尤善四六駢文,被譽為庾信之后的古文文宗。他在天平軍節度使任上舉薦李商隱,并傳授其駢文技巧,為一時佳話。
個人作品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令狐楚《漆奩集》 130卷,又《梁苑文類》 3卷,《表奏集》10卷(自稱《白云孺子表奏集》),均佚。《全唐文》收其文 5卷,《全唐詩》收其詩50多首。所選《御覽詩》,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人選唐詩(十種)》本。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令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