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三國經典語錄
1.劉備的經歷告訴我們:集團總裁,完全可以從擺地攤做起。
2.諸葛亮的經歷告訴我們:進私企,其實比進國企更有發展空間。 3.呂布的經歷告訴我們:頻繁的跳槽,直接導致沒老板敢錄用你。
4.龐統的經歷告訴我們:長得太丑,可能會影響你的應聘效果。 5.馬謖的經歷告訴我們:專業課學得再牛B,工作時基本用不上。
6.楊修的經歷告訴我們:在職場上,總搞得比領導高明,你會死得很慘。 7.甘寧的經歷告訴我們:有不良前科,不影響你考公務員。
英雄不問來路。 8.袁紹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市場自由競爭,國企未必干得過私企。
9.曹操的經歷告訴我們:想在市場上大有作為,必先高舉國家政策。 10.關羽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便你是MBA(工商管理碩士),一時營銷失誤,可能讓你輸給一個跨專業的。
11.夏侯惇的經歷告訴我們:自殘,的確很有威懾力。碰到這種二球,哥也怕。
12.蔣干的經歷告訴我們:證券市場上,莊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為了套你。 13.公孫瓚的經歷告訴我們:擅泳者必嗆水,玩火者必自焚;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14.大小喬的經歷告訴我們:有才有錢又長得帥的男人,一般沒法陪你到最后。 15.劉禪的經歷告訴我們:大型企業被兼并,高層管理者肯定會關注員工的心理動態。
16.姜維的經歷告訴我們:雙學歷,有時比考研更具競爭力。 17.黃月英的經歷告訴我們:學得好,不如嫁得好。
18.劉表的經歷告訴我們: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再牛B,一旦死了,就會有人睡你的老婆,花你的錢,打你的娃。
19.趙云的經歷告訴我們:個人實力再強,若只想著高薪,結果只有一個:有職業,沒事業。 20.司馬家族的經歷告訴我們:為人打工,不如自己創業。
2.三國演義的好詞好句好段讀書筆記
以下是我收集的一些三國演義的精彩故事 可能不是很全 評論也是我自己寫的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1 關羽 原文:操曰:“河北人馬,如此雄壯!” 關公曰:“以吾關之如土雞瓦犬爾。”
操又指曰:“麾蓋之下,繡袍金甲,持刀立馬者,乃顏良也。”關公舉目一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操曰:“未可輕視。”
關公起身曰:“某雖不才,愿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評論:這段話描寫關羽雄視天下的英雄氣概,言語中帶有譏諷之色,也帶有好強的一面,以及劉備收降馬超后 關羽之其勇武過人 欲何其比試 也說明了這一點 關羽雄霸天下 武藝絕倫原文:公沉吟曰:“汝說我有三罪,欲我如何?”遼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則必死;徒死無益,不若且降曹公;卻打聽劉使君音信,如知何處,即往投之。
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詳之。”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約。
若丞相能從,我即當卸甲;如其不允,吾寧受三罪而死。”遼曰:“丞相寬洪大量,何所不容。
愿聞三事。”公曰:“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評論:此段描寫關羽土山約三事的故事,所謂人無信不立,這段注重表現了關羽忠義之氣 義薄云天 原文:操曰:“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眾將曰:“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程昱曰:“某素知云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于彼,今只親自告之,可脫此難。”
操從其說,即縱馬向前,欠身謂云長曰:“將軍別來無恙!”云長亦欠身答曰:“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操曰:“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
云長曰:“昔日關某雖蒙丞相厚恩,然已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以奉報矣。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操曰:“五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大丈夫以信義為重。
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長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后來五關斬將之事,如何不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一發心中不忍。于是把馬頭勒回,謂眾軍曰:“四散擺開。”
評論:此段描寫關羽義釋曹操 赤壁戰后 曹操敗北 關羽奉命阻擊曹操 然操求饒關羽深知春秋大義 遂報當日3約恩惠 放走曹操 也顯示了關羽傲上而不辱下的英雄氣概和信義原文:關公聞言,怒氣沖塞,瘡口迸裂,昏絕于地。眾將救醒,公顧謂司馬王甫曰:“悔不聽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問:“沿江上下,何不舉火?”探馬答曰:“呂蒙使水手盡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將精兵伏于□□之中,先擒了守臺士卒,因此不得舉火。”
公跌足嘆曰:“吾中奸賊之謀矣!有何面目見兄長耶!”評論:此段描寫關羽大意失荊州 怒氣沖塞的情景 大意失荊州體現了關羽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 所謂驕兵必敗 關羽自恃無敵天下 藐視江東 遂中東吳陸遜詭計 后兵敗走麥城 遭俘而亡 2 曹操原文: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
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
請試指言之。”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操曰:“休得過謙。”
玄德曰:“備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實有未知。”
操曰:“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玄德曰:“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評論:此段描寫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 體現了曹操胸懷大志 有包藏宇宙之機 吞吐天地之志 視天下群雄如同草芥 然獨賞識劉備英雄 意在探備真心原文:操曰:當日我與本初共同起兵之時 本初曾問我曰:‘若事不輯,方面何所可據?’我問之曰:‘本初意欲何為?’其答曰:‘我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我答曰:‘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勝。
’而今本初已亡 不得不令人悲愴評論:此段描寫曹操打敗袁紹 祭奠袁紹時的感嘆 表現了曹操有過人之能 袁紹以。
3.急求三國演義中的精彩語句
三國演義》十大經典語句欣賞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一共八個字卻稱贊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
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后來關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么說過,估計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S,否則也不會這么肉麻。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馬家五個兒子,為大家熟知的只有馬良,馬謖哥倆。馬良的確才華出眾,為劉備坐穩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較早。
馬謖雖說智商較高,也一度取得諸葛亮的賞識,只可惜后來一步棋走錯,丟了街亭。因此當人讀起這一句話時,一則嘆馬良死得過早,二則嘆馬謖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有人說《后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先不論是誰寫的,這里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是諸葛亮真實的寫照,也是最能表現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無力回天時的心情,也成為現代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義》里,周瑜是心胸狹窄,永不服輸的代名詞,也只有當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時,才會由口及心地發出這樣的感慨。
只不過這句話過于自卑,長了諸葛志氣,滅了自己威風。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們主中格式化了。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這是趙云迷們最津津樂道的評語,原因是在《演義》里趙云并不是作者重點描寫的對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場都是英姿颯爽,攻無不克,能得到主子這么一句肯定,當然是高興得找不到北了。不過也可以看出劉備沒有知人之能:趙云跟了自己這么多年,到這時才知道他的膽識,平時只給他一些壓糧運草,打掃戰場,保護家屬的雜活,真是埋沒英雄。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馬徽一向看好諸葛亮和龐統,曾經把諸葛亮比成姜尚,張良,所以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一點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經天緯地的本事,因此這么說也不過份。
奇怪的是劉備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當政時常常霸氣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還有些識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眾人,臨死時還給孫權留下了這樣的忠告,深刻看出了兩人的處事風格。
事實也驗證了他的準確性,張昭主外事時主張投降曹操;周瑜主內事時把孫權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給了劉備。而二人各行其事時卻做得近乎完美。
"生子當如孫仲謀" 小時候看三國,很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底是在夸孫權還是在罵孫權。稍大了一點后才知道,曹操其實和孫權他爹孫堅是一輩的,這么說沒什么不可以。
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孫權能守住父兄基業,跟袁紹和劉表的那幾個敗家子不同。怪不得辛棄疾很是欣賞孫權,并在自己的詞里引用了這句話。
"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個人認為,在曹操說過的所有的話里面,這句話是最精辟的。難怪劉備會嚇掉勺子,連蒼天也打了個冷戰,以為泄露了天機。
其實曹操也就是這么一說,試探一下而已,后來又被劉備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正確的一句話。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一句話,不僅給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國安邦之臣,在亂世則是獨霸一方的軍事首領。
而曹操聽到這話面露喜色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說他能成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稱帝,在史書上成為王莽、董卓一類。
4.三國演義精彩句子
1.謀事在天,成事在人2.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4.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5.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6.人中呂布,馬中赤兔1. 內事不決問昭儀,外事不決問周瑜。
突出了周瑜在東吳軍事指揮上的重要性,以及張昭在內政上的較高水平,此外,還突出反映了孫策在識人基礎上的用人之長。2.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
似乎劉備稱王、孫權割據、曹操夾天子以令諸侯、關羽敗走麥城等,一切皆是天意。縱有經天緯地之才、撼山震河之勢、力挽狂瀾之術,也敵不過天意。
3. 公沉吟曰:“汝說我有三罪,欲我如何?”遼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則必死;徒死無益,不若且降曹公;卻打聽劉使君音信,如知何處,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詳之。”
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約。若丞相能從,我即當卸甲;如其不允,吾寧受三罪而死。”
遼曰:“丞相寬洪大量,何所不容。愿聞三事。”
公曰:“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此段描寫關羽土山約三事的故事,所謂人無信不立,這段注重表現了關羽忠義之氣 義薄云天 4. 關公聞言,怒氣沖塞,瘡口迸裂,昏絕于地。
眾將救醒,公顧謂司馬王甫曰:“悔不聽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問:“沿江上下,何不舉火?”探馬答曰:“呂蒙使水手盡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將精兵伏于□□之中,先擒了守臺士卒,因此不得舉火。”公跌足嘆曰:“吾中奸賊之謀矣!有何面目見兄長耶!” 評論:此段描寫關羽大意失荊州 怒氣沖塞的情景 大意失荊州體現了關羽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所謂驕兵必敗 關羽自恃無敵天下 藐視江東 遂中東吳陸遜詭計 后兵敗走麥城 遭俘而亡 5. 操曰:當日我與本初共同起兵之時 本初曾問我曰:‘若事不輯,方面何所可據?’我問之曰:‘本初意欲何為?’其答曰:‘我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我答曰:‘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勝。’而今本初已亡 不得不令人悲愴 評論: 此段描寫曹操打敗袁紹 祭奠袁紹時的感嘆 表現了曹操有過人之能 袁紹以兵力強盛 地勢優越而虎勢天下 曹操卻能任用天下的智能之士 用正道駕御他們 充分體現了曹操愛才 且智力過人的特點 也從而證明了曹操遠勝他人6. 好段-----卻說孔明回船為魯肅曰;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
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余箭。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卻不甚便。
肅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
孔明曰;為將而不通天文,不知地利,不知奇門,不嘵陰陽,不看圖陣,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公瑾叫我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白要殺我。我命系于天,恭謹焉能害我哉。
魯肅拜服。體會-----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諸葛亮的智慧、干練、穩重、機敏。周瑜的狹隘。
魯肅的仁義長者之度躍然紙上,引人入勝。不愧大家手筆。
5.《新三國演義》中的經典語錄有哪些
1.謀事在天,成事在人
2.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4.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5.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6.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1. 內事不決問昭儀,外事不決問周瑜。
突出了周瑜在東吳軍事指揮上的重要性,以及張昭在內政上的較高水平,此外,還突出反映了孫策在識人基礎上的用人之長。
2.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似乎劉備稱王、孫權割據、曹操夾天子以令諸侯、關羽敗走麥城等,一切皆是天意。縱有經天緯地之才、撼山震河之勢、力挽狂瀾之術,也敵不過天意。
3. 公沉吟曰:“汝說我有三罪,欲我如何?”遼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則必死;徒死無益,不若且降曹公;卻打聽劉使君音信,如知何處,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詳之。”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約。若丞相能從,我即當卸甲;如其不允,吾寧受三罪而死。”遼曰:“丞相寬洪大量,何所不容。愿聞三事。”公曰:“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此段描寫關羽土山約三事的故事,所謂人無信不立,這段注重表現了關羽忠義之氣 義薄云天
4. 關公聞言,怒氣沖塞,瘡口迸裂,昏絕于地。眾將救醒,公顧謂司馬王甫曰:“悔不聽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問:“沿江上下,何不舉火?”探馬答曰:“呂蒙使水手盡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將精兵伏于□□之中,先擒了守臺士卒,因此不得舉火。”公跌足嘆曰:“吾中奸賊之謀矣!有何面目見兄長耶!”
評論:此段描寫關羽大意失荊州 怒氣沖塞的情景 大意失荊州體現了關羽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所謂驕兵必敗 關羽自恃無敵天下 藐視江東 遂中東吳陸遜詭計 后兵敗走麥城 遭俘而亡
5. 操曰:當日我與本初共同起兵之時 本初曾問我曰:‘若事不輯,方面何所可據?’我問之曰:‘本初意欲何為?’其答曰:‘我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我答曰:‘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勝。’而今本初已亡 不得不令人悲愴
評論: 此段描寫曹操打敗袁紹 祭奠袁紹時的感嘆
6.三國演義精彩句段及賞析
在《三國演義》里劉備給人的感覺總是仁厚而少智,所以他在“天時、地理、人和”中占據“人和”,其實不然,真正來說他的心計一點也不亞于他人。
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兩則精段中看出: 精段一: 云縱馬過橋,行二十余里,見玄德與眾人憩于樹下。云下馬伏地而泣。
玄德亦泣。云喘息而言曰:“趙云之罪,萬死猶輕!糜夫人身帶重傷,不肯上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墻掩之。
懷抱公子,身突重圍;賴主公洪福,幸而得脫。適來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一會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也。”
遂解視之,原來阿斗正睡著未醒。云喜曰:“幸得公子無恙!”雙手遞與玄德。
玄德接過,擲之于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雖肝腦涂地,不能報也!”后人有詩曰:“曹操軍中飛虎出,趙云懷內小龍眠。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賞析】 應該說趙云不畏生死,往來曹操百萬大軍之中,救出劉備的兒子是大功一件,但對于劉備來說當時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了,更沒有什么可以撫慰和獎賞像趙云這樣的忠臣了,擲子于地既可以籠絡人心又打破了當時的尷尬局面,正可謂是一箭雙雕。 精段二: 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諭?”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選自《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 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
朝廷發榜文四處招兵買馬以平亂。劉備見了榜文長嘆一聲,剛好張飛聽見,說“大丈夫不去為國出力,在這里長嘆什么。”
劉備說力不從心,所以長嘆。張飛說他賣豬肉頗有積蓄,可招兵。
劉備非常高興。兩人就去喝酒,剛好關羽也正要去應募,也進來喝酒。
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機,于是結拜為兄弟,共圖大事。 刮骨療毒 水淹七軍之后,關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罵陣。
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關羽右臂中箭,回兵。箭頭有毒,毒已入骨。
于是請來了曾經為周泰療傷的名醫華佗。華佗說要割開皮肉,把骨頭上的毒刮去,這會極其疼痛,請關羽把手臂套住綁緊,把頭蒙住。
關羽卻說不用。一邊和馬良下棋,一邊伸手刮骨,談笑中沒有絲毫痛苦的神色。
事畢,兩人互相驚嘆,關羽稱贊華佗的醫術,華佗贊嘆關羽的勇氣毅力。 義釋曹操 赤壁之戰曹軍遭遇火攻,死傷慘重。
曹操大敗逃跑,沿路遭遇了張飛趙云等人的截殺,身邊只剩下幾百人馬。經過華容道,關羽已經在這里埋伏多時。
原來諸葛亮早已經料定曹操會從華容道逃跑,就讓關羽帶兵埋伏在這。此時曹操已經走投無路,便請求關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馬。
關羽是個很重情義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里時曹操對他的恩義,心一軟,就放了曹操。 單刀赴會 赤壁之戰之后。
三國鼎立逐漸形成。劉備留關羽鎮守荊州,主力向西擴張。
荊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本屬東吳。
東吳一直想找機會討回。魯肅又獻上一計:騙關羽過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擲杯為號沖出殺之。
便遣請關羽赴宴。關羽明知是計坦然答應!只帶了周倉隨身為他提刀。
席間魯肅提起索回荊州之事,關羽卻絕口不談,說酒席之間不談國事。魯肅再三糾纏,周倉插嘴,關羽借機故作生氣狀奪過周倉手中大刀,喝退周倉。
周倉會意,退出去。關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魯肅手將魯肅扯到江邊。
東吳將士怕誤傷魯肅,又攝于關公武力,不敢動手。關云長上船乘風而去。
三英戰呂布 華雄被關羽斬了之后,呂布親自出馬,無人能敵。張飛沖出和他交鋒50多回合不分勝負,關羽上來夾攻,30回合戰不倒呂布。
劉備也上來夾攻,三英戰呂布,打得非常激烈。呂布虛刺劉備一戟便敗退。
(呂布不愧是三國第一武將啊) 火燒博望坡 三國前期,曹操勢力非常強大,統一了北方,接下來就是南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
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
諸葛亮在博望坡設下埋伏,令趙云去誘敵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極。
大敗而歸。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軍進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白帝城托孤 關羽失荊州被殺后,劉備悲憤不已,舉大軍伐吳。誓要“踏平東吳”。
不料被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大敗,逃往白帝城,憂郁成疾,危在旦夕。
召大臣吩咐后事。將太子劉禪托付給諸葛亮。
空城計 三國中后期,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由于要地街亭失守,導致滿盤皆輸。諸葛亮被迫撤兵,司馬懿大軍追至,這時孔明手下的將領士兵基本都分配軍務調完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
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開城門,獨自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疑心有伏兵。
7.【三國演義中的精彩句子,段落,場面8點前回答完加分】
句子: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臺. 這一拜,報國安邦志慷慨,建功立業展雄才,展雄才. 這一拜,忠肝義膽,患難相隨誓不分開.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云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段落: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洲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計誅逆黨,李掘郭汜興刀槍.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劉焉父子據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繡公孫贊,各呈雄才占一方.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脅天子令諸侯,總領貌棱鎮中土.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關張愿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先取荊州再取川,霸業王圖在天府.白帝托孤堪痛楚,嗚呼三載逝升遐.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將天補.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力氣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鐘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受禪臺前云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紛紛世事無窮盡,茫茫天數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 場面: 30樓 張昭曰: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 樂 此事果有之呼? 諸葛亮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張昭:進聞劉豫州三顧先生于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卷荊襄,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 諸葛亮曰:我觀取漢上止地,易如反掌,我主劉豫州不忍奪同宗之基業,顧力辭之~劉綜孺子,聽信匿言,暗自降曹~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下別有良圖,非等閑可知也. 張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了,先生自比管樂,管仲項桓公霸諸侯一曠天下,樂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齊七十余城,此二人真乃濟世之才也.先生高臥隆中,抱席微坐,旦笑傲風月,今即從事豫州,當為生靈除害剿滅亂賊,且劉豫州為得先生之前上能縱橫寰宇,割據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雖三尺童蒙依畏彪虎生翼,將見漢室將興,曹室即滅,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視目以待,以為扶高天之云鬢,仰日月之光輝,拯民于水火之中,昔天下天下于衽席之上,何此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上不能報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扶孤子以據疆土,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幾無容身之地也,可豫州得先生反不如起初也,管 樂之事果有之呼,愚直之言,幸悟見怪! 諸葛亮笑答曰: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臂如人染沉疴,當先用米粥食之,和藥食補之,代其腹脹調和,形體漸安后,在用猛藥治之,與猛肉食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矣~若不待氣脈緩和,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向日我主兵敗于汝南,寄居劉表,兵不滿千,將不過關 張 趙而已,此正是病勢狂微之季也.新野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顯薄,豫州不過暫借此容身罷了,豈能真坐首與此,然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等輩心驚膽裂,竊畏管仲樂毅用兵未必過此~至于劉綜降曹,吾主實屬不知,且又不忍奪同宗之基業也,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豫州見有數十萬縛義子民,扶老挾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席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矣大仁大義也,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祖數敗于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呼,夫信久侍高皇未嘗累勝,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之人,非比夸辯之徒,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則成為天下笑耳罷了.此一番語,說的張昭無一言可答. 怎么樣?還沒有到八點哦.。
8.三國演義 好詞好句好段(青年版)
1.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2.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3.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4.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5.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6.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7.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8. 劉備臨死前說的一句~~鳥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9. 劉禪:此地樂,不思蜀也 (樂不思蜀)10. 劉備對關羽: 妻子如衣服 兄弟如手足 衣服破尚可縫 手足斷 安可再續。
11. 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12. 劉備: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13. 諸葛亮罵王朗:皓首匹夫,蒼然老賊.爾斷脊之犬,還敢在此喑喑狂吠( 損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14. 董卓曰:“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和某位”偉人”很似啊…15. 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將 16. 曹操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17. 劉備: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18. 姜維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一個個輸了都會怨天!)19. 華雄曰:“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
(19. 劉章:投降不過損我一人名節,再戰卻使城中百姓涂炭,我心何安。20. 曹操:“吾欲問汝借一物,以壓眾心,汝必勿吝。”
王垕:“丞相欲用何物?” 曹操:“欲借汝頭以示眾耳。”。
9.三國演義中的精彩語句 3000字
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愿往斬華雄頭,獻于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鐘,立于帳前。
紹問何人。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
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
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
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
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云長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其酒尚溫。
后人有詩贊之曰:“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云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曹操大喜。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一日,關、張不在,玄德正在后園澆菜,許褚、張遼引數十人入園中曰:“丞相有命,請使君便行。”
玄德驚問曰:“有甚緊事?”許褚曰:“不知。只教我來相請。”
玄德只得隨二人入府見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執玄德手,直至后園,曰:“玄德學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無事消遣耳。”操曰:“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吾心生一計,以鞭虛指曰:‘前面有梅林。
’軍士聞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玄德心神方定。
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忽陰云漠漠,驟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
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詳。”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
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操曰:“休得過謙。”玄德曰:“備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實有未知。”操曰:“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玄德曰:“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于地下。
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
后人有詩贊曰:“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于文幾,未審得入覽否?”孔明曰:“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二人敘禮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
茶罷,孔明曰:“昨觀書意,足見將軍憂民憂國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誤下問。”玄德曰:“司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語,豈虛談哉?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二公謬舉矣。
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孔明笑曰:“愿聞將軍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三國演義新版精彩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