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國演義精彩句子
1.謀事在天,成事在人
2.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4.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5.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6.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1. 內事不決問昭儀,外事不決問周瑜。
突出了周瑜在東吳軍事指揮上的重要性,以及張昭在內政上的較高水平,此外,還突出反映了孫策在識人基礎上的用人之長。
2.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似乎劉備稱王、孫權割據、曹操夾天子以令諸侯、關羽敗走麥城等,一切皆是天意。縱有經天緯地之才、撼山震河之勢、力挽狂瀾之術,也敵不過天意。
3. 公沉吟曰:“汝說我有三罪,欲我如何?”遼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則必死;徒死無益,不若且降曹公;卻打聽劉使君音信,如知何處,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詳之。”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約。若丞相能從,我即當卸甲;如其不允,吾寧受三罪而死。”遼曰:“丞相寬洪大量,何所不容。愿聞三事。”公曰:“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此段描寫關羽土山約三事的故事,所謂人無信不立,這段注重表現了關羽忠義之氣 義薄云天
4. 關公聞言,怒氣沖塞,瘡口迸裂,昏絕于地。眾將救醒,公顧謂司馬王甫曰:“悔不聽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問:“沿江上下,何不舉火?”探馬答曰:“呂蒙使水手盡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將精兵伏于□□之中,先擒了守臺士卒,因此不得舉火。”公跌足嘆曰:“吾中奸賊之謀矣!有何面目見兄長耶!”
評論:此段描寫關羽大意失荊州 怒氣沖塞的情景 大意失荊州體現了關羽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所謂驕兵必敗 關羽自恃無敵天下 藐視江東 遂中東吳陸遜詭計 后兵敗走麥城 遭俘而亡
5. 操曰:當日我與本初共同起兵之時 本初曾問我曰:‘若事不輯,方面何所可據?’我問之曰:‘本初意欲何為?’其答曰:‘我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我答曰:‘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勝。’而今本初已亡 不得不令人悲愴
評論: 此段描寫曹操打敗袁紹 祭奠袁紹時的感嘆 表現了曹操有過人之能 袁紹以兵力強盛 地勢優越而虎勢天下 曹操卻能任用天下的智能之士 用正道駕御他們 充分體現了曹操愛才 且智力過人的特點 也從而證明了曹操遠勝他人
6. 好段-----卻說孔明回船為魯肅曰;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余箭。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卻不甚便。肅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孔明曰;為將而不通天文,不知地利,不知奇門,不嘵陰陽,不看圖陣,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叫我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白要殺我。我命系于天,恭謹焉能害我哉。魯肅拜服。
體會-----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諸葛亮的智慧、干練、穩重、機敏。周瑜的狹隘。魯肅的仁義長者之度躍然紙上,引人入勝。不愧大家手筆。
2.三國演義經典句子及點評
第一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許多戰爭都說明了這一點,歷史上挺厲害的)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結義都說的,感動)第四回: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曹操第一次露出狐貍尾巴)第七回: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有道理!你沒用就給人家算了~)第十四回: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讓人投降差不多都是這句話)第三十七回: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孔明說的名言啊!)第四十九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就差一件事了!)第五十五回:賠了夫人又折兵。(唉!慘啊!)第八十五回-第一百四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竭盡全力去做!)。
3.三國演義中的精彩語句 3000字
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愿往斬華雄頭,獻于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鐘,立于帳前。
紹問何人。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
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
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
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
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云長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其酒尚溫。
后人有詩贊之曰:“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云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曹操大喜。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一日,關、張不在,玄德正在后園澆菜,許褚、張遼引數十人入園中曰:“丞相有命,請使君便行。”
玄德驚問曰:“有甚緊事?”許褚曰:“不知。只教我來相請。”
玄德只得隨二人入府見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執玄德手,直至后園,曰:“玄德學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無事消遣耳。”操曰:“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吾心生一計,以鞭虛指曰:‘前面有梅林。
’軍士聞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玄德心神方定。
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忽陰云漠漠,驟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操與玄德憑欄觀之。
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詳。”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
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操曰:“休得過謙。”玄德曰:“備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實有未知。”操曰:“既不識其面,亦聞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玄德曰:“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于地下。
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
后人有詩贊曰:“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于文幾,未審得入覽否?”孔明曰:“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二人敘禮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
茶罷,孔明曰:“昨觀書意,足見將軍憂民憂國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誤下問。”玄德曰:“司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語,豈虛談哉?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二公謬舉矣。
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孔明笑曰:“愿聞將軍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
4.急求《三國演義》中精彩語句
1.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2.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3.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4.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5.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6.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7.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8. 劉備臨死前說的一句~~鳥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9. 劉禪:此地樂,不思蜀也 (樂不思蜀)10. 劉備對關羽: 妻子如衣服 兄弟如手足 衣服破尚可縫 手足斷 安可再續。
11. 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12. 劉備: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13. 諸葛亮罵王朗:皓首匹夫,蒼然老賊.爾斷脊之犬,還敢在此喑喑狂吠( 損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14. 董卓曰:“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 和某位”偉人”很似啊…15. 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將 16. 曹操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17. 劉備: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18. 姜維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一個個輸了都會怨天!)19. 華雄曰:“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
(19. 劉章:投降不過損我一人名節,再戰卻使城中百姓涂炭,我心何安。20. 曹操:“吾欲問汝借一物,以壓眾心,汝必勿吝。”
王垕:“丞相欲用何物?” 曹操:“欲借汝頭以示眾耳。”。
5.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句子是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呂布《三國演義》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
——羅貫中《三國演義》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羅貫中《三國演義》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羅貫中《三國演義》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國演義》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羅貫中《三國演義》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羅貫中《三國演義》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羅貫中《三國演義》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司馬懿《三國演義》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羅貫中《三國演義》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曹操《三國演義》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龍乘時之變化,可比世之英雄!——曹操《三國演義》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羅貫中《三國演義》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羅貫中《三國演義》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
——羅貫中《三國演義》。
6.求三國演義經典話語
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生子當如孫仲謀! 豈不聞: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劉備: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孫權: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以相敵也! 孫策: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姜維:吾計不成,乃天命也! 魏延:誰敢殺我? 楊修: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典韋:五步之內,汝命休矣! 張角: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關羽:看爾乃插標賣首! 陸遜:孔明真臥龍也,吾不能及! 夏侯惇: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曹丕:嗟我白發,生一何早!長吟永嘆,懷我圣考。
傅彤:吾乃漢將,安肯降吳狗乎! 荀彧:驅虎吞狼,坐收漁利。 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
龐統:落鳳坡?此地不利于吾。 張遼: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
呂布匹夫!死則死爾,又何懼哉! 董卓:吾兒奉先何在?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司馬懿: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此天下奇才也! 鐘會:事成則得天下,不成則退西蜀,亦不失作劉備也! 夏侯淵:取汝首級,有如探囊取物! 龐德:寧做國家鬼,不為賊將也! 呂布:大耳賊!不記轅門射戟時耶? 諸葛亮:吾命將至,再不能臨陣討賊矣。
7.急求三國演義中的精彩語句
三國演義》十大經典語句欣賞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一共八個字卻稱贊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后來關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么說過,估計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S,否則也不會這么肉麻。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馬家五個兒子,為大家熟知的只有馬良,馬謖哥倆。馬良的確才華出眾,為劉備坐穩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較早。馬謖雖說智商較高,也一度取得諸葛亮的賞識,只可惜后來一步棋走錯,丟了街亭。因此當人讀起這一句話時,一則嘆馬良死得過早,二則嘆馬謖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有人說《后出師表》不是諸葛亮寫的,先不論是誰寫的,這里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是諸葛亮真實的寫照,也是最能表現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無力回天時的心情,也成為現代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
"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義》里,周瑜是心胸狹窄,永不服輸的代名詞,也只有當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時,才會由口及心地發出這樣的感慨。只不過這句話過于自卑,長了諸葛志氣,滅了自己威風。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們主中格式化了。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這是趙云迷們最津津樂道的評語,原因是在《演義》里趙云并不是作者重點描寫的對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場都是英姿颯爽,攻無不克,能得到主子這么一句肯定,當然是高興得找不到北了。不過也可以看出劉備沒有知人之能:趙云跟了自己這么多年,到這時才知道他的膽識,平時只給他一些壓糧運草,打掃戰場,保護家屬的雜活,真是埋沒英雄。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馬徽一向看好諸葛亮和龐統,曾經把諸葛亮比成姜尚,張良,所以這話從他嘴里說出來一點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經天緯地的本事,因此這么說也不過份。奇怪的是劉備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策當政時常常霸氣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還有些識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眾人,臨死時還給孫權留下了這樣的忠告,深刻看出了兩人的處事風格。事實也驗證了他的準確性,張昭主外事時主張投降曹操;周瑜主內事時把孫權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給了劉備。而二人各行其事時卻做得近乎完美。
"生子當如孫仲謀"
小時候看三國,很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倒底是在夸孫權還是在罵孫權。稍大了一點后才知道,曹操其實和孫權他爹孫堅是一輩的,這么說沒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孫權能守住父兄基業,跟袁紹和劉表的那幾個敗家子不同。怪不得辛棄疾很是欣賞孫權,并在自己的詞里引用了這句話。
"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個人認為,在曹操說過的所有的話里面,這句話是最精辟的。難怪劉備會嚇掉勺子,連蒼天也打了個冷戰,以為泄露了天機。其實曹操也就是這么一說,試探一下而已,后來又被劉備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來說過的最正確的一句話。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一句話,不僅給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國安邦之臣,在亂世則是獨霸一方的軍事首領。而曹操聽到這話面露喜色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說他能成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稱帝,在史書上成為王莽、董卓一類。
8.三國演義里面的優美詞語、句子、或知識
開篇之語: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袁曹十敗十勝: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故羽雖強,終為所禽.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于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后事,公得策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也;紹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不為虛美,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愿為用,此德勝也;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于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于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也.對曹操評贊: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不識英雄真面目,橫看成嶺側成峰.)……書生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劉備遺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諸葛亮《前出師表》:茍全性命于盛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躲進草廬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諸葛亮《后出師表》:(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那怕粉身碎骨,也在的不惜.)周瑜: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關羽:史家擬議曰“矜”,謬矣!視吳魏諸人,原本無物!后世尊崇為“帝”,敢乎?論春秋大義,還是漢臣.《大霧迷長江賦》(全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