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鶴唳華亭 成語
鶴唳華亭 [hè lì huá tí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華亭鶴唳
百科釋義
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查看百科
英文翻譯
Helihuating
2.鶴唳華亭 成語
鶴唳華亭 [hè lì huá tíng]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表現思念、懷舊之意。
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出 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
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近反義詞近義詞華亭鶴唳百科釋義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查看百科英文翻譯Helihuating。
3.鶴唳一詞所想到的成語
鶴唳一詞所想到的成語——風聲鶴唳、華亭鶴唳、鶴唳猿聲、鶴唳華亭、鶴唳風聲、鳳鳴鶴唳、猿啼鶴唳。
1、風聲鶴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解釋】唳:鶴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成語故事】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后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扎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后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后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后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于是,秦軍決定后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后潰逃。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于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2、華亭鶴唳
huà tíng hè lì
【解釋】華亭谷的鶴叫聲。表示對過去生活的留戀。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梅》:“ 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呼?’”
3、鶴唳猿聲
hè lì yuán shēng
【解釋】鶴鳴猿啼。形容凄清孤寂的景象。
4、鶴唳華亭
hè lì huá tíng
【解釋】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5、鶴唳風聲
hè lì fēng shēng
【解釋】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6、鳳鳴鶴唳
fèng míng hè lì
【解釋】形容優美的聲音。
7、猿啼鶴唳
yuán tí hè lì
【解釋】猿和鶴凄厲地啼叫。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三回:“兩崖分虎踞龍盤,四面有猿啼鶴唳。”
4.【有關鶴的詞語和詩句】
包含“鶴”的成語:鶴立雞群 鶴發童顏 鶴鳴九皋 鶴怨猿驚 鶴歸華表 鶴子梅妻 鶴鳴之士 鶴骨松筋 鶴發松姿 鶴短鳧長 鶴立雞羣 鶴唳風聲 鶴唳華亭 鶴知夜半 鶴骨松姿 鶴發雞皮 鶴行雞群 鶴骨霜髯 鶴唳猿聲 鶴長鳧短 鶴背揚州 鶴骨龍筋 鶴骨雞膚 鶴處雞群 鶴膝蜂腰 鶴處雞羣 鶴困雞群 鶴勢螂形 鶴長鳧短 鶴行雞羣 鶴困雞羣“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白居易《池鶴二首》 “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 杜牧《鶴》 “精含丹而星曜,頂凝紫而煙華” 鮑照《鶴舞賦》 “羽翼光明欺積雪,風神灑落占高秋” 鄭谷《鶴》 “丹砂結頂煜有輝,咳吐璀錯生珠璣” 劉伯溫《云鶴篇贈詹岡》 “丹砂作頂耀朝日,白玉為羽明衣裳” 謝縉《題松竹白鶴圖》 “徘徊幽樹月,嘹唳小亭風” 張籍《和裴司空以詩請刑部白侍郎雙鶴》 “徐引竹間步,遠含云外情” 劉禹錫《鶴嘆》 “夕陽灘上立徘徊,紅蓼風前雪翅開” 韋莊《失鶴》 “歡呼良自適,羅列好相依” “遠集長江靜,高翔眾鳥稀” 張九齡《羨鶴》 “翱翔一萬里,來去幾千年” 李嶠《鶴》 “匝日域以回鶩,窮天步而高尋” 鮑照《鶴舞賦》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 “東游扶桑略西極,上下九天僅咫尺” 謝縉《題松竹鶴圖》 “分飛共所從,六翮勢摧風” 杜牧《別鶴》 “蒼波萬里茫茫去,駕風鞭霆卷云路” “四海明月五湖風,飛沖直上凌虛空” 友鶴仙《友鶴吟》 “應吹天上律,不使塵中尋” 孟郊《曉鶴》 “閑整素儀三島近,回飄清唳九霄聞” 李紳《憶放鶴》 “秋霄一滴露,聲聞林外天” 元稹《和樂天感鶴》 “清音迎曉日,秋思立寒蒲” 杜牧《鶴》 “清響徹云霄,萬籟悉以屏” 于謙《夜聞鶴唳有感》 “雙舞庭中花落處,數聲池上月明時” 劉禹錫《和樂天送鶴上裴相公別鶴之作》 “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 “始連軒以鳳蹌,終宛轉而龍躍” “驚身蓬集,矯翅雪飛” 鮑照《舞鶴賦》 “羽毛似雪無瑕點,顧影秋池舞白云” 李紳《憶放鶴》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鶴鳴》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周易·中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