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九月的詞語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屈原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頎《望秦川》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唐·李白《贈廬司戶》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酣:盡情飲酒。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煙:人家炊煙。
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唐·杜甫《秋興八首》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綠蕪:綠草。
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秋詞二首》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
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唐·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唐·劉得仁《池上宿》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寥)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
唐·來鵠《偶題二首》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不覺;不睡。唐·竇鞏《秋夕》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菡萏:荷花的別稱。
南唐·李璟《浣溪沙》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宋·范仲淹《蘇幕遮》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宋·蘇軾《贈劉景文》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明日黃花:指重陽過后菊花逐漸枯萎。
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無處尋花,故曰“愁”。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蕭蕭遠樹流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宋·寇準《書河上亭壁》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瀟瀟:小雨降落的樣子。
宋·柳永《八聲甘州》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摟霜風:秋風。關河:關塞河流。
殘照:夕陽的余暉。宋·柳永《八聲甘州》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是處:到處。紅衰翠減:花謝葉落。
苒苒: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聲甘州》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斷虹:殘余的彩虹。霽雨:雨停了。
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長眉。宋·黃庭堅《念奴嬌》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無賴:百無聊賴。
窮秋:深秋。宋·秦觀《浣溪沙》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小軒;有窗檻的小室。
宋·秦觀《秋日》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觀《木蘭花》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阿誰;何人。
背西風:背向秋風。指荷葉被秋風吹得葉梗都彎了。
2.描寫9月的句子
1、九月,正是霜寒露冷、黃葉凝露成霜時候。九月是金色的,一片又一片的金黃映入人們的眼簾,就連黃昏落幕時的一溪清流,都倒映著金黃的色彩。
2、走在九月的月色下,遐思一如生了雙翼的彩鳳,從心靈的窗口起飛,拜揖歌舞窈窕的玉宇瓊樓。
3、九月的鄉村,從未變得空曠蕭條,也從未改變過豐腴厚重的景象。
4、九月的手掌拂去小溪夏日的狂躁,用心聆聽著秋日的私語,溫順地彈唱著九月醉人的秋歌,惹得天空湛藍高遠,碧空如洗。
5、九月的輕風,像一個神奇的丹青妙手,潑墨出一幀多彩的圖畫:紫紅的葡萄美若瑪瑙,黃橙橙的柿子高掛樹梢,金黃的玉米咧著嘴笑,潔白的棉花仰面歡歌,火紅的楓葉沉醉了九月……
6、九月,原來只是活在記憶遠方的一首離歌,就如雨滴敲打在所有人的心頭。
7、從九月金黃的脈絡里溢出的幾粒清脆的鳥鳴,和著樹葉的擊掌鳴唱,譜寫一曲九月花凋葉落的挽歌。
8、九月的鄉村,是一幅和諧的畫卷。
9、九月,穿過留在夏季的所有溫度。在窗欞上刻畫成一朵霧花,留下些許在心底的不舍。讓記憶在筆尖流逝。
10、九月,記憶開始隨著落葉的飄零點綴著某些人的故事,在那些藍的有些過分的天空下。
11、雷聲在秋分的接口收斂起往日的放浪形骸,在九月里慢慢變得沉寂,溫馴。
12、秋天的財富在九月里溢滿,這時的九月不僅僅只是一個月份,它是一個季節。當你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感覺到寒意之時,九月就站在十月的門楣回首,和你微笑著揮手告別。
13、九月的黃昏依然那么美,帶著淡淡的憂郁。
14、九月的鄉村,是鍛鑄意志的熔爐。
15、九月,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結束。
16、時間追捕著靈魂最后的歸址和恐懼的依托。九月,我再無酒,我虛構著永恒和長久。
17、九月的鄉村,是農人彈奏的樂章。
18、九月的月,就是一雙柔美的眸子,把不盡地愛戀賦予了塵世間多情的蒼生。
19、收割和播種將九月瓜分,秋分鋒利的刀刃輕輕一揮,秋天的莊稼紛紛倒下。農人把種子和汗水儲蓄到秋分的賬戶上,等待著向來年的滾滾麥浪索要豐厚的利息。
20、九月。過半。請送我一段安靜的時光。繼續我的夢想,期盼,等待,還有我的未來。
3.描寫九月的詩句有哪些
1.《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憶長安九月》唐 范燈
憶長安,九月時,登高望見昆池。
上苑初開露菊,芳林正獻霜梨。
更想千門萬戶,月明砧杵參差。
3.《閏九月九日獨飲 》唐 白居易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4.《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 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
寒雁一向南去遠,游人幾度菊花叢。
5.《庚午歲九日作》 唐 齊己
門底秋苔嫩似藍,此中消息興何堪。
亂離偷過九月九, 頭尾算來三十三。
云影半晴開夢澤,菊花微暖傍江潭。
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風飛向南。
6.《蜀中九日 》 唐 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落帽風,登高酒。
7.《司馬宅》唐 白居易
人遠天涯碧云秋,雨荒籬下黃花瘦。
愁又愁,樓上樓,九月九。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8.《秋詞·其一》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9.《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王勃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0.《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11.《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農歷九月的別稱有: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霜月、長月、暮秋、晚秋、殘秋、素秋等。
按照羅馬舊歷,March為第一個月,September就是第七個月。September這一名稱源自意為“七”的拉丁文septem。當羅馬人采用了儒略歷(The Julian Calendar)之后,他們保留了原先的好幾個月名,September就成了“九月”。
9世紀初,西歐封建帝國查理曼帝國的皇帝查理曼(Charlemagne)拒絕接受該羅馬名稱,把九月稱為“收獲月”,英文仿此叫法。因此長期以來九月在英文里一直稱為'harvest-month',意即“收獲月”。
4.贊美九月的詩句
一、《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晉: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鵠南翔一作 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譯文:秋風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辭歸,天鵝南飛。思念出外遠游的良人啊,我肝腸寸斷。思慮沖沖,懷念故鄉。君為何故,淹留他方。賤妾孤零零的空守閨房,憂愁的時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懷。不知不覺中珠淚下落,打濕了我的衣裳。
拿過古琴,撥弄琴弦卻發出絲絲哀怨。短歌輕吟,似續還斷。那皎潔的月光啊照著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憂心不寐夜漫長。牽牛織女啊遠遠的互相觀望,你們究竟有什么罪過,被天河阻擋。
二、《天凈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三、《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 一作:天街;臥看 一作:坐看)
譯文:在秋夜里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四、《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宋代:林逋
底處憑闌思眇然,孤山塔后閣西偏。
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重來看雪天。
譯文:黃昏時分,憑欄何處,思緒才如此飄渺無際?就在那孤山塔后小閣西邊幽僻的僧房。縱目遠眺,映入眼簾的森森樹林,陰陰寺院,暗淡得像一幀退了色的古畫;而葑田塊塊,在水面上零星飄蕩,又仿佛是棋盤上割下來的方格子。
秋色蒼然,萬物蕭索,惟有歸鳥偶爾掠過;夕陽西沉,安謐、朦朧,但見寒煙縷縷升起。更愛它與我的廬舍鄰近。等那雪花紛飛之時,我要重來,觀賞那銀裝素裹的景致。
五、《聞鵲喜·吳山觀濤》
宋代: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
數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
譯文: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染成一江清秋的景色,江潮涌來就像是神龜馱負的雪山,又像是蟄伏的巨龍從夢中驚起,疾風掀起海水像豎起的墻壁。
遠處幾點青山像美人頭上的鬟髻,彌漫著霧氣青翠欲滴。一抹紅霞如同剛織就的綃紗,帶著洶涌的潮水迸濺的濕意。天邊白鳥分明帆檣直立,入夜后隔江傳來悠揚的笛聲。
5.贊美九月的句子
描寫九月的好句子
1.九月,秋高氣爽的季節,九月,碩果累累的季節。
2.今年的九月,今年的秋天,我總感覺有些不太一樣。其實自然界每一年的四季更替,并沒有太大的質的差別,夏秋冬春,周而復始。一樣的花開花謝,一樣的潮漲潮落。我選擇了流浪,卻不喜歡漂泊。尋尋覓覓風雨兼程,深深淺淺云淡風輕。曾經笑過哭過,曾經痛過悔過。曾經豪情萬丈,曾經心如止水。走過不知多少曲直錯對的道路,今天終點又回到起點。站在九月的秋天,任憑秋風凌亂我的頭發。任憑秋雨模糊我的雙眼。用一把靈魂的梳子,整理落英繽紛的思緒。心靈在秋風中依舊呼喚渴望飛翔,生命依舊在秋雨里歌唱熱情燃燒。秋風讓人清醒,秋雨讓人感悟。
3.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個多霧的黎明溜來,到了炎熱的下午便不見蹤影。它踮起腳尖掠過樹頂,染紅幾片葉子,然后乘著一簇飛掠過山谷離開。
4.九月的天空,格外地高;九月的天氣,格外地爽;九月的風兒,格外地柔,九月的大地綠意依然,一大片一大片放肆地鋪向遠方盡頭。九月,沒有七八月的炎熱,少了寒冬的刺骨,溫馴而和熙,平和又安詳,九月,真好!
5.在生命中總會想起那樣一個時刻,守望著溫柔的九月,靜靜地看著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聆聽著秋風心事,映照著楓葉飄落的一汪清潭,倒一杯清茶,輕輕靠著古舊的搖椅,讓靈魂仔細搜尋著那些已淡忘許久的。
6.的確,九月的天空,風是秋后爽,雨是秋后涼,天氣涼爽好個秋。大地呈現出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讓人心曠神怡,讓人載歌載舞。但同時又讓人悵然若失,讓人冷靜思索。一年四季,春是希望,夏是耕耘,秋是收獲,冬是珍藏。自然如此,人生亦是如此。無論你在春天播種了什么樣的希望,放飛了什么樣的夢想。也不管你在夏天有沒有為之去流血流汗,有沒有為之堅強執著地去努力去追求去奮斗。但秋天的腳步依舊是迫切又從容地一步一步向你走來。有的人收獲了成功和喜悅,有的人收獲了沮喪和淚水。有的人收獲了充實和幸福,有的人收獲了空虛和麻木。有的人一步一個腳印無怨無悔,有的人虛度華年形尸走肉。
7.九月的鄉村,沒有狂風,即偶有風聲,穿過已廢棄的苞谷林中,碰撞在枯萎的苞谷桿,泛黃的苞谷葉上,便發出輕微的沙沙聲,像是有誰家調皮的孩子正躲在那里捉迷藏,躡手躡腳的前進著,不小心又碰上了葉子,有些懊惱,有些快樂。
6.形容九月的成語
形容九月的成語有:
一、秋高氣爽 [ qiū gāo qì shuǎng ]
1. 【解釋】: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2. 【出自】: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3. 【示例】:方擬~,遣將西征。 ◎清·梁晉竹《兩般秋雨盦隨筆·史閣部書》
二、一葉知秋 [ yī yè zhī qiū ]
1. 【解釋】: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2. 【出自】:《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3. 【語法】:緊縮式;作定語;指從局部推知未來
三、天朗氣清 [ tiān lǎng qì qīng ]
1. 【解釋】: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氣清新。
2. 【出自】: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3. 【示例】:其日~,惠風慶云,真是昌期應運,太平景象,自然迥別。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八回
四、萬里無云 [ wàn lǐ wú yún ]
1. 【解釋】:湛湛藍天,沒有一絲云彩。形容天氣晴朗。
2. 【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碧天萬里無云,空勞倦客身心。”
3. 【示例】:~賀六龍,千林不放鳥飛空。地燃石裂江湖沸,不見南來一點風。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三十三卷
五、秋高氣肅 [ qiū gāo qì sù ]
1. 【解釋】: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氣候涼爽宜人。
2. 【出自】:宋·張掄《醉落魄·詠秋》詞之四:“秋高氣肅,西風又拂盈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