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日更重游,早晚復相逢放在憶江南這首詞后面有什么作用
《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組詞作品。第一首詞總寫對江南的回憶,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鮮艷奇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詞描繪杭州之美,通過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的畫面來驗證“江南好”,表達了作者對杭州的憶念之情;第三首詞描繪蘇州之美,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表達了作者對蘇州的憶念與向往。這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
憶江南·江南憶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江南憶, 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 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
詞句注釋
⑴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⑵諳(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⑶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⑷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東城桂》詩自注說:“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⑺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⑻竹葉:酒名。即竹葉青。亦泛指美酒。《文選·張協〈七命〉》:“乃有荊南烏程,豫北竹葉,浮蟻星沸,飛華蓱接。”
⑼吳娃:原為吳地美女名。《文選·枚乘〈七發〉》:“使先施、徵舒、陽文、段干、吳娃、閭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詞泛指吳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猶言何日,幾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嘗有甲設宴席,請乙為賓;而旦于公庭見乙之子,問之曰:‘尊侯早晚顧宅?’”
2.江南憶,其次憶吳官
寫的是蘇州。
吳酒一杯春竹葉,也許有人會說,竹葉青并非是吳酒啊,這是怎么回事呢?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里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并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詩里就有“甕頭竹葉經春熟”的說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時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類。
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該也不例外,喝著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
也許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于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陽,回憶起當年飲酒觀舞,不禁嘆道:“早晚復相逢?”。
早晚,是當時的口語,意思就是何時。
3.寫兩句前后相照應的詩句
1.孟浩然《過故人莊》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2.王維《山居秋暝》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3.王維《終南別業》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4.王維《使至塞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5.李紳《古風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6.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7.紫靜儀《長信宮》 三千錦帳飄香麝,十二長裙散彩云。
8.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9.杜甫《春夜喜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0.楚辭《越人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譯文:
1. 翠綠的樹木環繞著小村子,村子城墻外面青山連綿不斷。
2.洗完衣服的姑娘們歡聲笑語的穿過竹林回家,漁船順流而下,水中的蓮葉跟著搖曳。
3.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閑無心的云興起漂游.
4.廣闊無邊的大沙漠中,遠遠地升起一根直指蒼天的煙柱;萬里黃河自西向東,像玉帶一樣從大漠里流來,一輪渾圓的紅日,正懸掛在西邊天際地平線上的河面。
5.春天,農民把一粒粒谷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
6.無可奈何啊,百花總是要凋零;那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畫檐。
7.三千錦帳飄香麝,十二長裙散彩云。
8.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舊存在,春天的長安城滿目凄涼,到處草木叢生。
9.春雨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
10.山有樹啊樹有枝,心里愛慕著您呀您卻不知。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早晚復相逢相照應的詞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