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煜后期的詞
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鳳簫吹斷水云閑,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更漏子金雀釵,紅粉面,花里暫時相見。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香作穗,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
珊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一題溫庭筠作) 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又蓬萊院閉天臺女,畫堂晝寢人無語。拋枕翠云光,繡衣聞異香。
潛來珠鎖動,驚覺銀屏夢。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又銅簧韻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
雨云深繡戶,來便諧衷素。宴罷又成空,魂迷春夢中。
喜遷鶯曉月墜,宿云微,無語枕邊倚。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余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長相思云一〔纟咼〕,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一斛珠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
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衷”中換邑)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氵宛〕。
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子夜歌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縹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何妨頻笑粲,禁苑春歸晚。
同醉與閑平,詩隨羯鼓成。 后庭花破子玉樹后庭前,瑤草妝鏡前。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圓。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
(或為馮延巳作) 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又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乍過清明,早覺傷春暮。
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澹月云來去。桃李依依春黯度,誰在秋千笑里低低語?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閑沒個安排處。
(一題李冠作) 更漏子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重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幃垂,夢長君不知。
(一題溫庭筠作) 柳枝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芳魂感舊游;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煙穗拂人頭。 清平樂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阮郎歸 呈鄭王十二弟東風吹水日銜山,春來長是閑。
落花狼籍酒闌珊,笙歌醉夢間。佩聲悄,晚妝殘,憑誰整翠鬟?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闌。
采桑子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
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搗練子令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搗練子云鬢亂,晚妝殘,帶恨眉兒遠岫攢。斜托香腮春筍嫩,為誰和淚倚闌干? 三臺令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
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 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
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皴,回首邊頭,欲寄鱗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鞠花開,鞠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一題鄧肅作) 謝新恩秦樓不見吹簫女,空余上苑風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東風惱我,才發一襟香。
瓊窗□(原缺)夢留殘日,當年得恨何長!碧闌干外映垂楊。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
又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薰籠。遠似去年今日,恨還同。
雙鬟不整云憔悴,淚沾紅抹胸。何處相思苦?紗窗醉夢中。
又庭空客散人歸后,畫堂半掩珠簾。林風淅淅夜厭厭。
小樓新月,回首自纖纖。春光鎮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窮?金窗力困起還慵。
一聲羌笛,驚起醉怡容。 又櫻桃落盡春將困,秋千架下歸時。
漏暗斜月遲遲,在花枝。徹曉紗窗下,待來君不知。
(以下缺十二字) 又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鞠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
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
垂淚對宮娥。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
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燭明香暗畫樓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又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望江南閑夢遠,南國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滾輕塵,忙殺看花人! 又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又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
2.李煜前期詞與后期詞
李煜前期詞與后期詞之比較 [摘要] 李煜的前期詞多描寫皇帝、宮廷生活,風格柔靡;后期詞轉為懷舊傷今,抒發亡國之痛,囚徒之苦,多感傷之語,有動人的藝術力量。
通過比較李煜前期詞與后期詞的藝術特色,肯定其美學價值和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關鍵詞]昏君、柔靡綺麗、率真自然、感傷愁思 [正文] 后主李煜(公元937—978),是五代詞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詞人。
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二十五歲接位,史稱南唐后主。李煌在位時,已是強敵壓境,朝不保夕。
他對宋“屈節以圖存,修貢以結歡”,政治上庸懦無能,茍且偷安,直至被宋滅國,肉袒投降,作了俘虜,被囚居在宋都汴梁,當了俘虜后,他終日生活在悲哀苦痛之中,最后仍然被宋太宗趙光義用牽機藥毒死。李煜是一個怯弱無能的亡國之君,在文藝上卻是一個藝術修養頗高的多才多藝之人。
他音樂、書法、繪畫、文章、詩、詞皆通,尤工于詞。縱觀李煜詞的發展,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兩個階段,既以開寶八年(975)降宋為界分為前期和后期。
下面將重點闡述李煜前期詞和后期詞的藝術特色和它們的不同之處。一、柔靡綺麗而又率真自然 李煜前期詞多描寫皇帝、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柔靡、綺麗。
政治上的無能使他無心或者說無力處理政事,這使他能夠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關注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上,并且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此這些也就成了他早期詞的主要(也可以說是唯一)題材。如: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劃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這首詞寫一個女子在一個花好月暗的夜晚,偷偷地跑到自己的愛人身邊的情景,讀者很容易窺見其柔靡和綺麗的風格,但又不難體會到詞句的自然而率真,這與《花間集》有很大的不同:輕輕走過香階,襪兒貼這地面,繡花鞋兒提在手里。
……我出來一次機會難得呀,要怎么溫存——隨你的便。這種躡手躡腳的動作、小心翼翼的神態和一次愛個夠的心理,極率真、傳神。
又如:《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寫出游宴樂及歸輦的過程,此極富貴,而結尾“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又極清雅。再如: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表達了作者對遠離家鄉的親人無限懷念的感情,語句清新自然,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
二、感傷愁思之作 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滅,李后主從有國之君以下子淪為階下囚,這使他從身體到心靈從生活到思想都有巨大變化。他終日以淚洗面,一景一物,觸目生悲,所以后期詞轉為懷舊傷今,抒發亡國之痛,囚徒之苦,多感傷之語,有動人的藝術力量。
他的詞開始白若花間派的桎梏,感情更趨向真實,形象更鮮明,語言樸素、洗練,意境深沉,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對后世特別是宋代詞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如: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愁。有很多人認為這首詞是李煜早年之作,但看其感傷愁思的基調基本上可以肯定是降宋之后的作品。
詩詞中寫到離愁,往往借助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化抽象為具體,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別離》:“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或寫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柞猛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仗,緣愁似個長”。而這首詞則是寫愁之味:“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那么到底是何滋味呢?詞中并未點名,而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這種獨特而真切的感覺,可謂是味在咸酸之外,但卻根植于人們的內心,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后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共鳴。“剪不斷,理還亂”,是以絲喻愁。
各種感情思緒纏繞在一起,使詞人無法用正常的思維審視人間萬物,只能任憑一股離愁別緒來支配自己的思維和行動,所以才“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恰當地表達了這種一時間莫可名狀的惆悵迷惘之感。又如: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 雨聲驚夢,曉寒襲人,夢里片時歡聚,醒后倍感身寄異地的冷落,想到家山萬里,家國何在,夢中人今世難重見,往日的歡樂,如同落花流水,一去不返;今昔相比,真有天上人間之別了。這首詞用對比的手法來寫亡國后的囚徒生活和哀痛心情。
李煜歸宋后封為違命侯,實際上是被軟禁了,此后一蹶不振,“此中日夕只以淚洗面”。詞中以“夢里歡”烘托“身是客”,以“流水落花”比喻往日歡情,都有很強的感染力。
而“別時容易見時難”一句,以凝練的語言概括了生活中通常會經歷到的人生體驗,能夠引起離別中的人的共鳴,這種共鳴足以引起人們心靈的強烈震蕩。除了以上重點分析的兩首詞外,這個時期李煜還有很多傳世名作,如《破陣子》、《虞美人》等都是后世。
3.李煜后期詞中最絕美的詩詞及鑒賞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李煜其人:李煜(937-978),五代十國時南唐國 君,在位時間(961-975),亦為五代時最憂郁最悲傷出色的詞人。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
蓮峰居士。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后主。開寶八年,國 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后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 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
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上面那首就是我最歡他的詩了,那是他亡國后作的,大意我想你讀一下就能感受他的心情的了。
4.李煜前期詞與后期詞有什么區別
前期的詞是他當皇帝的時候,都是一些奢靡的,后期的話轉為階下囚,此風就變得委婉,凄涼了。前期代表作《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
金爐次第添香獸,
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
酒惡時拈花蕊嗅,
別殿遙聞簫鼓奏。
后期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感覺得到落差很大。
5.李煜后期詞中最絕美的詩詞及鑒賞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李煜其人:李煜(937-978),五代十國時南唐國 君,在位時間(961-975),亦為五代時最憂郁最悲傷出色的詞人。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
蓮峰居士。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后主。開寶八年,國 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后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 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
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上面那首就是我最歡他的詩了,那是他亡國后作的,大意我想你讀一下就能感受他的心情的了。
6.李煜后期詞創作的特色
他前期的詞風格綺麗柔靡,不脫“花間”習氣。根據內容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描寫富麗堂皇的宮廷生活和風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薩蠻》: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朝好向郎邊去。刬襪下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還有一類是在宋朝的壓力下感受到無力擺脫的命運時所流露的沉重哀愁,如《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他后期的詞由于生活的巨變,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后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后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人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至于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后的了。
李煜詞擺脫了《花間集》的浮靡,他的詞不假雕飾,語言明快,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用情真摯,亡國后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超過晚唐五代的詞,成為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
7.李煜前期詞與后期詞
李煜前期詞與后期詞之比較[摘要] 李煜的前期詞多描寫皇帝、宮廷生活,風格柔靡;后期詞轉為懷舊傷今,抒發亡國之痛,囚徒之苦,多感傷之語,有動人的藝術力量。
通過比較李煜前期詞與后期詞的藝術特色,肯定其美學價值和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關鍵詞]昏君、柔靡綺麗、率真自然、感傷愁思[正文]后主李煜(公元937—978),是五代詞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詞人。
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二十五歲接位,史稱南唐后主。李煌在位時,已是強敵壓境,朝不保夕。
他對宋“屈節以圖存,修貢以結歡”,政治上庸懦無能,茍且偷安,直至被宋滅國,肉袒投降,作了俘虜,被囚居在宋都汴梁,當了俘虜后,他終日生活在悲哀苦痛之中,最后仍然被宋太宗趙光義用牽機藥毒死。李煜是一個怯弱無能的亡國之君,在文藝上卻是一個藝術修養頗高的多才多藝之人。
他音樂、書法、繪畫、文章、詩、詞皆通,尤工于詞。縱觀李煜詞的發展,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兩個階段,既以開寶八年(975)降宋為界分為前期和后期。
下面將重點闡述李煜前期詞和后期詞的藝術特色和它們的不同之處。一、柔靡綺麗而又率真自然李煜前期詞多描寫皇帝、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柔靡、綺麗。
政治上的無能使他無心或者說無力處理政事,這使他能夠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關注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上,并且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此這些也就成了他早期詞的主要(也可以說是唯一)題材。如: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劃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這首詞寫一個女子在一個花好月暗的夜晚,偷偷地跑到自己的愛人身邊的情景,讀者很容易窺見其柔靡和綺麗的風格,但又不難體會到詞句的自然而率真,這與《花間集》有很大的不同:輕輕走過香階,襪兒貼這地面,繡花鞋兒提在手里。
……我出來一次機會難得呀,要怎么溫存——隨你的便。這種躡手躡腳的動作、小心翼翼的神態和一次愛個夠的心理,極率真、傳神。
又如:《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寫出游宴樂及歸輦的過程,此極富貴,而結尾“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又極清雅。再如: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表達了作者對遠離家鄉的親人無限懷念的感情,語句清新自然,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
二、感傷愁思之作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滅,李后主從有國之君以下子淪為階下囚,這使他從身體到心靈從生活到思想都有巨大變化。他終日以淚洗面,一景一物,觸目生悲,所以后期詞轉為懷舊傷今,抒發亡國之痛,囚徒之苦,多感傷之語,有動人的藝術力量。
他的詞開始白若花間派的桎梏,感情更趨向真實,形象更鮮明,語言樸素、洗練,意境深沉,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對后世特別是宋代詞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如: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愁。有很多人認為這首詞是李煜早年之作,但看其感傷愁思的基調基本上可以肯定是降宋之后的作品。
詩詞中寫到離愁,往往借助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化抽象為具體,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別離》:“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或寫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柞猛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仗,緣愁似個長”。而這首詞則是寫愁之味:“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那么到底是何滋味呢?詞中并未點名,而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這種獨特而真切的感覺,可謂是味在咸酸之外,但卻根植于人們的內心,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后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共鳴。“剪不斷,理還亂”,是以絲喻愁。
各種感情思緒纏繞在一起,使詞人無法用正常的思維審視人間萬物,只能任憑一股離愁別緒來支配自己的思維和行動,所以才“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恰當地表達了這種一時間莫可名狀的惆悵迷惘之感。又如: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雨聲驚夢,曉寒襲人,夢里片時歡聚,醒后倍感身寄異地的冷落,想到家山萬里,家國何在,夢中人今世難重見,往日的歡樂,如同落花流水,一去不返;今昔相比,真有天上人間之別了。這首詞用對比的手法來寫亡國后的囚徒生活和哀痛心情。
李煜歸宋后封為違命侯,實際上是被軟禁了,此后一蹶不振,“此中日夕只以淚洗面”。詞中以“夢里歡”烘托“身是客”,以“流水落花”比喻往日歡情,都有很強的感染力。
而“別時容易見時難”一句,以凝練的語言概括了生活中通常會經歷到的人生體驗,能夠引起離別中的人的共鳴,這種共鳴足以引起人們心靈的強烈震蕩。除了以上重點分析的兩首詞外,這個時期李煜還有很多傳世名作,如《破陣子》、《虞美人》等都。
8.李煜后期的詞相對前期創作有怎樣的變化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前后兩期,以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 他降宋時作為界線。
前期的詞已表現出他非凡的才華和出色的技巧,但題材較窄,主要反映宮廷生活與男女情愛,如〔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喜遷鶯〕"曉月墜"、"宿云微"、〔一斛珠〕"晚妝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飛輕霧"等;也有寫離別相思的作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等,寫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較健康可讀。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變為囚徒。
屈辱的生活,亡國的深痛,往事的追憶,"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默記》),使他的詞的成就大大超過了前期。〔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反映了他身世與詞風的轉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無言獨上西樓"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寫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抒發了明知時不再來而心終不死的感慨,藝術上達到很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