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贊美草原的句子有哪些
1、我不忍心地踏著腳下肥嫩的青草,趕著羊群來到草原。這廣闊無垠的草原多美啊,到處都是養眼的綠色;這里草原的天空多美啊,以藍色為底色的天空中覆蓋著幾朵悠悠的白云,藍中帶白的天空真美!
2、這時,草原上籠罩著金色的寂靜,遠處山巒披上晚霞的彩衣,那天邊牛乳般潔白的云朵,也變得火焰一般鮮紅,草浪平息了,牧歸的牛羊群從遠方草原走來;只有那些夜間也不回返的駱駝群,還在柳林附近的湖邊上游蕩著,整個大草原一副安寧的樣子。
3、地勢平坦而遼闊,在遠方有微微起伏,整個大地都被綠油油的草覆蓋著,像鋪了一層厚厚的地毯,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清新。
4、草原美景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悠揚的馬頭琴聲,噴香的奶茶,質樸高亢的蒙古民歌,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駿馬在奔馳,牧民在歌唱,那草原上的小花、牛羊、駿馬、牧人,構成了一幅極美的圖畫。描寫草原的優美句子。
5、夏天的草原綠草如茵,深呼吸一口,清香的草木味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如癡如醉。牛、馬和羊漫游在草原上,風吹草動,形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象,正如北朝民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騎在馬背上,悠哉游哉,仿佛進入了世外桃源。
2.贊美草原兒女的句子有哪些
1. 草原的廣袤與海的遼闊讓人蕩氣抒懷,那滿眼的碧綠和蔚藍總能讓人覺得愜意清爽。或許骨子里一直向往的就是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正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如果讓人能暫時遠離喧囂,像一條游魚或是飛鳥一樣的自在。我想還是去草原吧。
2. 夜幕籠罩著草原,一盤圓月從魚鱗般的云隙中閃出,草原上彌漫起朦朧的月光,像是升騰起來的一片淡淡的銀霧。
3. 天上的云千姿百態。一會兒像駿馬奔馳在遼闊的草原,一會兒像畫兒清新秀麗,一會兒像老人背著采藥竹簍走遍天涯,一會兒像訓羊偎依主人覓食,一會兒像少女羞紅臉兒。
4.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無論是川西草原的海子還是內蒙草原上的泡子,散落在大草原深處的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湖泊就象是上天的滴滴眼淚,湖面上開著點點的野花又象是泡子的眼淚。
5. 在海流圖鎮舉行的祭敖包活動當天,人們在祭祀結束后,還參加了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體育比賽項目,充分展示了草原兒女團結進取、奮力拼搏的民族精神。
6. 天上的云姿態各異,像在草原上奔馳的馬,像在藍天上翱翔的雄鷹,像在水里歡快嬉戲的魚兒,應有盡有。
7. 鶯飛草長的草原上空是藍色的云,云飄來飄去,很悠閑,鶯飛草長的草原和悠閑的云搭配在一起是無比的合適,人站在草原上看到這一種景象會心曠神怡,美得不能再美。
8. 每天早晨,濃霧淹沒了山野河川和道路;草原清凈而涼爽的空氣,變得就像馬群踏過的泉水一樣,又混濁又骯臟!
9. 在大草原上,到處一片綠油油的牧草,羊快活地、自由自在地跑著,牛埋頭專心致志地吃草,不時在甩動著尾巴;吃圓了肚子的種種顏色的馬悠閑地著步。
10. 長城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
11. 天空飄著朵朵白云,好象一望無垠的草原上一群群奔跑的小白羊。
12. 草原多么像海啊!只是比海寂靜;草原多么像一幅沒有框子的畫,廣漠得望不到邊際。
13. 風呼呼地刮,雨刷刷地下,但不消五分鐘,風停雨歇,草原又返歸于寧靜,太陽露出笑吟吟的臉來,馬兒吃著草,被雨水打過的草又挺直了身子,不怒不怨,大草原像一幅涂滿了綠色、黃色底板的油畫,照舊那樣靜謐、安詳。
14. 在草原上生活的馬群,它們在物質上也能通過自己的勞動得到滿足,而精神,早已在它們不懈的勞動中體現出來了。它們豪壯,開放,有不顧一切的勇氣,也有堅強不屈的性格,這便足以造就了它們自由而輝煌的一生。
15. 讓我們在遼闊無邊的草原去感受草原的清新,在天蒼蒼之下去印證我們的渺小,在野茫茫之中去流浪,流浪成一片白白的云、或是一只只歡快的羊,或是一株株柔韌的小草。
3.贊美大草原的詩句
敕勒川 敕勒歌
北朝樂府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1.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2.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3.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4.蒼蒼:青色。
[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后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里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谷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