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民族服飾的作文怎么寫
走上街頭,隨處可見小巧精致的娃娃,有風靡全球身著洋裝的芭比娃娃,有廣袖盤髻的日本“麗佳娃娃”,至于“中國娃娃”,則是穿清朝滿裝、頭頂小黑板的。在人們眼中,似乎旗袍才是漢族的民族服裝。
看到這些娃娃,似乎都是異國風情,怎么就沒有純正的中國風娃娃呢?我心生遺憾。
8月5日下午,在市圖書館的國際展廳里,進行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漢服”視覺盛宴。
“織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廣裁衫袖長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紋。”漢服,有著大而寬的廣袖,長長的裙擺婀婀娜娜地拖至地上,典雅清新,線條柔美流暢。
身著漢服的女子以小碎步飄至臺間,右手壓著左手藏袖里,手舉至額間,鞠躬九十度相對揖禮。一個輕巧地轉身,一個灑脫的拂袖,那個美啊,猶如嫦娥舒廣袖,令人浮想聯翩。那鼓聲點點伴飄逸的漢家霓裳,那春江花月夜流淌的華夏文明,隨風以逝,舊日芳華,如恍如夢。
久遠的記憶打開了,在活著的人們的世界里消失了三百多年的漢服又重新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那“右衽、交領、曲裾、廣袖、博帶”的樣式,飄逸、灑脫、自信。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漢族從來就沒有民族服裝,穿民族服裝是少數民族的特色。漢族人并非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從上古時代開始,自成一系的漢族服飾,就伴隨著華夏人民的生活點滴,其顯著特點就是寬衣大袖、峨冠博帶,構成華夏民族延續上千年的獨特風景線,成為古典中國文明的重要象征。
日本的和服是由漢服發展而來的,但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已經發展岀自己的民族特色,而韓國的韓服吸收了明朝服裝式樣,演變成如今的高腰、下擺寬大蓬松的襦裙。所以,穿著和服的日本“麗佳娃娃”,穿著韓服的韓國娃娃,準確的說,都應該稱之為“中國娃娃”,我想:如果她們穿上漢服,那一定會更加飄逸、更加可愛、更加美麗。
我希望在我們這一代,能在傳承和發揚漢文化上,找到一個最佳結合點。把古典的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吸收外民族的精華,改良我們民族性體現出來的不足,這樣才會有生命力,而不是原封不動的照搬。漢服的復興終于彌補了我的遺憾。我憧憬著哪一天,我能戴上象征少女時期的發釵,穿上淡紫色的飄逸而典雅的漢服,在金碧輝煌的宮殿里,伴著春江花月夜翩翩起舞,那一定是絕配!
任何一個民族,當她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時都是最美的。
2.五十六個民族的服飾
苗族 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
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
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繡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
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佤族 佤族服飾有地區差異,西盟的男子一般穿黑、青色無領短款上衣,下著黑色或青色的大襠寬筒褲,剪發,用黑、青、白、紅色的布包頭,喜歡戴銀鐲,佩竹飾,出門肩挎長刀、掛包。
女子多穿貫頭、V形領緊身無袖短衣,下穿紅、黑色橫條紋的筒裙,披發,佩戴銀、竹、藤制的飾物,喜歡用竹或藤做成圈狀飾物裝飾在頸、腰、臂、腿等處。男女老少都喜歡佩用極具民族特色的佤族掛包,男女青年還用作愛情的信物。
服飾原料多為自制棉、麻土布,染成紅、黃、藍、黑、褐等色,配上各種色線,織出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 藏族 藏族的服飾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農區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氌或嗶嘰藏袍,衣褲套穿在白襯衣上,外束色布或綢子的腰帶;婦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裝,冬袍有袖,夏袍無袖,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一塊毛織的彩色橫條“幫典”,風格獨特。牧區男子多穿肥大袖寬的皮袍,大襟、袖口、底邊等處都鑲著平絨或毛呢,外束腰帶;婦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圍裙”料和紅、藍、綠色呢鑲寬邊,美觀漂亮。
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藏族男女的頭、手、胸、腰上都喜歡佩戴用珠寶、金、銀、銅、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首飾。
土族 土族男子現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襖和羊毛褐衫,其它季節穿小領、斜襟長袍或白色高領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長褲,系腰帶、圍肚。頭戴白氈帽,腳穿繡花布鞋。
男服習慣繡花,鑲黑、紅邊飾。 婦女服飾五彩斑斕。
坎肩多以黑、紫或鑲邊的藍色衣料縫制,腰系花紋彩帶。下穿緋紅 色鑲白邊的百褶裙,套鑲白布褲筒,未婚婦女著紅色,已婚婦女穿藍色或黑色。
足蹬彩云繡花長筒鞋。姑娘梳根發辮,已婚婦女梳雙辮,末梢綴珊瑚、松石,外面戴織錦氈帽。
土族婦女的傳統頭飾最講究的是用五色瓷珠把銀耳環串在一起,長長地垂在胸前。婦女的傳統手工藝為刺繡、盤線。
滿族 滿族過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滿族婦女的旗袍最初是長馬甲形,后演變成寬腰直筒式,長至腳面。
領、襟、袖的邊緣鑲上寬邊作為裝飾。坎肩是滿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制作精致,不僅鑲上各色花邊,而且還繡有花卉圖案。
頭飾是滿族服飾的突出特點。過去男子留長發、結辮。
而婦女的發型則富于變化,不僅留發、結辮,還綰或髻等。滿族把深絳色看作福色,倍加寵愛。
另外還崇尚白色,常用作鑲邊的飾物。滿族婦女擅長刺繡,服飾的衣襟、鞋面、荷包及枕頭上,到處都可看到龍鳳、鶴鹿、花草等吉祥圖案 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
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季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
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制成。蒙古族鐘愛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
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
3.關于中國民族的服飾資料
銀飾是苗族服飾的特點,這是垂掛腰間的銀飾,手工精致。
背上藝術: 少數民族的背上藝術大量采用的繡花、亮布、補花等 頭飾: 民族服飾非常講究頭飾,可看性強,裝飾性更強。蒙古族的毛絨絨頭飾,綴以串珠、瑪瑙、蜜蠟、綠松石等 注意這些細節就可以了~ 瑤族:男子上衣有對襟及斜襟兩種,一般喜著對襟無領的短衫并束腰帶。
婦女 一般喜著無領大襟上衣,下著挑花長褲,短裙或百褶裙 苗族:男子一般穿對襟或大襟短衣。婦女服裝分便裝和盛裝兩種,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銀飾 侗族:婦女喜歡佩戴銀飾,以多為美,以貴為重之風俗 仫佬族:崇尚深青色,男子多穿對襟衣,男女均以長帕包頭。
女腳穿鉤尖鞋 毛南族:女裝最大特點是鑲有三道黑色花邊的左開襟上衣和褲子。男裝稱為五扣衣,也同女裝一樣開右襟,但不鑲花邊 京族:婦女喜歡戴耳環,頭發從中間分開,兩邊留有“落水” 看這些夠不?。
4.各民族的服飾
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
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者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
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份,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制成。蒙古族鐘愛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
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
回族 由于散居的原因,使回族在服飾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禮拜帽,一般是用白布制做,式樣為無檐小圓帽,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禮拜時戴,現在已成為民族標志,平日也隨處可見。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根據年齡的不同,選用的顏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綠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藏族 藏族服飾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農區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氌或嗶嘰藏袍,衣褲套穿在白襯衣上,外束色布或綢子腰帶,婦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裝,冬袍有袖,夏袍無袖,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一塊毛織的采色橫條“幫典”,風格獨特。
牧區男子多穿肥大袖寬的皮袍,大襟、袖口、底邊等處都鑲著平絨或毛呢,外束腰帶;婦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圍裙”料和紅、藍、綠色呢鑲寬邊,美觀漂亮。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
藏族男女的頭、手、胸、腰上都喜歡佩戴用珠寶、金、銀、銅、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首飾。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傳統的民族服裝為男子穿繡花襯衣,外套斜領、無紐扣的“裕袢”,“裕袢”身長沒膝,外系腰帶。
在北疆因天氣較寒冷,外套常常有紐扣,婦女則喜歡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面往往還套穿繡花背心。男女皆喜歡頭戴繡花小帽,腳穿長筒皮靴。
維吾爾族在此服裝用料上喜歡選用純毛、純棉、真絲、真皮,婦女喜歡艷麗的衣物,并以耳環、戒指、手鐲、項鏈等飾物點綴。手工刺繡是維吾爾族的傳統工藝,襯衣、背心及小圓帽上所繡的花紋圖案都十分精美。
壯族男子多穿對襟上衣,紐扣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擺往里折成寬邊;下褲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繡花紋的頭巾。
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繡有彩色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繡,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燦耀眼。
扎布貼、刺繡的圍腰,戴繡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繡花鞋,披戴繡花墊肩。
婦女的發式各地有所不同。壯族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制成。
5.五十六個民族的服飾特色
彝族服飾
[服飾特色]
撒尼是彝族的一個支系。撒尼婦女的花包頭,象傳說中的阿詩瑪一樣,至今,仍是姑娘服飾重要組成部分。花包頭多為心靈手巧的姑娘親手制成,長約3米,寬約0.17 米,一條黑布作底,上面繡有數條彩色圖紋,花色圖紋的優劣,標志著姑娘的智慧和才能,也是青年擇偶的一個標準。因此,花包頭的制作十分精致美麗。每逢喜慶、外出,姑娘們都要穿上嶄新的民族服飾。花功夫纏包頭,要經過七、八道手續才能完成,被當地群眾看作是自由、幸福的象征。
彝族不同支系服飾各異,花枝招展的女性打扮不勝枚舉,相對而言,男子的傳統服飾特色已經不多。不過,涼山地區彝族男子還保留著古代遺風。他們在頭頂前腦門蓄一綹長發,象征男性的尊嚴,神圣不可侵犯,彝族俗稱“天菩薩”。川、滇大小涼山彝族男子喜愛用青布或藍布包裹頭部,并在前額處扎出一長錐形結,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氣概,習稱“英雄結”。另外身上斜挎用細牛筋編織而成的佩帶(古時用于掛系戰刀)稱之為“英雄帶”。大小涼山山勢險峻,氣候寒冷,當地彝族群眾故用毛毯護身,俗稱,“擦爾瓦”。擦爾瓦是用羊毛織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繩縮口,下部綴有長達0.33米左右的旒須。制作一條擦爾瓦,往往要用幾個月時間,彝族人的擦爾瓦一年到頭不離身,白天御風寒,夜晚當被蓋,堪稱涼山彝家服飾象征。
瑤族服飾
[服飾特色]
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曾有“過山瑤”、“紅頭瑤”、“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在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傳統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瑤族婦女善于刺繡,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繡有精美的圖案花紋。發結細辮繞于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繡有花彩紋飾。男子則喜歡蓄發盤髻,并以紅布或青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著大褲腳長褲。 瑤族男女長到十五、六歲要換掉花帽改包頭帕,標志著身體已經發育成熟了。
錫伯族服飾
[服飾特色]
清代,錫伯族男子用青、藍、棕等色衣料做成左右開衩的大襟長袍和對襟短襖,外罩坎肩,頭戴圓頂帽。
婦女穿長及腳面的旗袍,外罩坎肩。衣襟、袖口、領口、下擺多鑲滾邊。腳著白襪、繡花鞋。少女留一長辮,辮根扎紅色頭繩。婚禮時,新娘頭戴吉塔庫(錫伯語)頭飾,即布制發圈;上有貝殼、寶石和金銀制的花飾,下一排銀鏈或串珠等裝飾垂于眉宇之上。婚后一年之內,參加較大喜慶活動仍要戴上吉塔庫。
已婚婦女頭上盤頭翅。婦女戴耳環、手鐲、戒指等。男女褲腿均扎黑色腿帶,年輕女子扎紅色、粉紅色腿帶,喪事時扎白色腿帶。今散居在東北的錫伯族服裝已,特別是青年已多穿連衣裙等。和當地漢族、滿族相同。新疆錫伯族婦女雖仍穿旗袍,但服飾已有顯著改變
字數有限,請看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6.關于民族服飾
苗族: 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
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
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繡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
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彝族: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差異大,服飾區別近百種,琳瑯滿目,各具特色。
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繡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除小涼山的彝族穿裙子外,云南其他地區的彝婦女都穿長褲,許多支系的女子長褲腳上還繡有精致的花邊,已婚婦女的衣襟袖口、領口也都繡有精美多采的花邊,尤其是圍?系拇絳甯?槍獠識崮俊5嶂校?崮系奈椿榕?傭啻饗恃薜淖河瀉煊Ш橢榱系募?諉保??諉背S貌伎羌舫杉?諦巫矗?忠源笮∈??⑹?倌酥遼锨Э乓?菹廡宥?傘>幼≡諫角?囊妥澹??ノ蘼勰信??枷不杜?患?安煉??--羊皮披氈。
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織成,長至膝蓋之下,下端綴有毛穗子,一般為深黑色。彝族少女15歲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童裙,梳的是獨辮,滿15歲,有的地方就要舉行一種叫“沙拉洛”的儀式,意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志著該少女已經長大成人,15歲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長裙,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繡滿彩花的頭帕,把童年時穿耳的舊線扯下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鑲有花邊的右開襟上衣,下著多褶寬腳長褲。頭頂留有約三寸長的頭發一綹,漢語稱為“天菩薩”,彝語稱為“子爾”。
這是彝族男子顯示神靈的方式,千萬不能觸摸。外面裹以長達丈余的青或藍、黑色包頭,右前方扎成姆指粗的長椎形的“子爾”--漢語稱“英雄髻”。
男子以無須為美,利用閑暇把胡須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綴紅絲線串起的黃或紅色耳珠,珠下綴有紅色絲線。(昆明世博網)。
7.描寫民族風情的優美語段
少數民族的服飾色澤艷麗、五彩繽紛,華麗堂皇,種類繁多。
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婦女愛著彩色連衣裙,戴鮮艷或潔白的頭巾,喜愛耳環、耳墜、項鏈、手鐲、戒指等裝飾物,顯得雍容華貴、儀態萬方。男**穿西服、繡花襯衫或袷袢等。
維吾爾族男子還多喜歡在腰間系一條腰帶。戴繡花帽幾乎是大多數少數民族的共同愛好,但又隨民族與地區不同而互有差異。
如維族男女都喜歡戴繡工精致的小花帽;哈族姑娘喜戴貓頭鷹羽花帽;柯爾克孜族青年婦女則喜歡戴紅色絲絨圓頂花帽;塔塔爾族婦女尤喜歡戴鑲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愛戴呢料大沿禮帽,顯得瀟灑大方;回族男性則為黑白小圓帽,顯得整潔莊重。
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歡穿長統皮靴。每逢喜慶節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裝,色彩斑斕,令旅游者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