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人騷的詩詞
微寒放楊柳,纖草入風騷。——唐·齊己 【閑居】
誰奮長謀平嶺海,猶將馀力寄風騷。——宋·王安石 【奉招吉甫】
我不如王儀曹,愛驅煙墨追風騷;——清·汪琬 【兩不如篇】
縱使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唐·杜甫 【戲為六絕句 其三】
莫厭皖山窮絕處,不妨云水助風騷。——宋·王安石 【別雷國輔之皖山】
朱弦拂宮徵,洪筆振風騷。——唐·白居易 【寄獻北都留守裴令公】
徐干仍孫見爾曹,我當千載繼風騷。——明·謝榛 【送徐逸人歸天臺山】
乳香猶未脫,便欲領風騷。——當代·熊東遨 【詠馬八題 其八 幼馬】
千里得君詩挑戰,夜壇誰敢將風騷。——宋·王安石 【中秋夕寄平甫諸弟】
高人初祿仕,判語亦風騷。——宋·徐璣 【送戴文子赴定海主簿】
每從公退處,杯酒接風騷。——明·顧璘 【贈樞使李竹坡四首 其一】
功利既及民,又將薄風騷。——宋·梅堯臣 【淮南轉運李學士君錫示卷】
已知捐俗態,時許話風騷。——唐·李山甫 【病中答劉書記見贈】
永巷閑吟一徑蒿,輕肥大笑事風騷。——唐·鄭谷 【輦下冬暮詠懷】
寶晉云煙雜海濤,玉溪花月寫風騷。——宋·楊萬里 【贈剪字吳道人】
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風騷。——唐·杜甫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其一】
素居鄰市井,老計托風騷。——明·謝榛 【京師大雨】
出世朝天俱未得,不妨還往有風騷。——唐·齊己 【與崔校書靜話言懷】
平生懷玉雪,獨立占風騷。——宋·王默 【梅花】
抱甕灌園還顧惜,舉杯邀月付風騷。——當代·陳振家 【逸懷】
秀毓楚材饒杞梓,詞摛藝圃續《風》《騷》。——清·徐炘 【岳麓書院紀事 其一】
一代后先書惠化,三朝中外主風騷。——宋·張徽 【送程給事知越州】
向日春燈疑夢語,廿年文酒憶風騷。——明末清初·張穆 【彭躬庵先生還易堂寄曾青藜魏和公諸友】
品題尊月旦,壇坫盛風騷。——清·陳崇牧 【陶社落成,恭和丹翁吏部原唱,并祝頌慈、玉池兩先生華誕 其一】
清談盡名理,老句逼風騷。——宋·趙蕃 【送文叔入都兼簡陳元齡周畏知文叔之弟華叔 其一】
偽體不別裁,何以親風騷。——明末清初·錢謙益 【古詩贈新城王貽上】
天上星精鐘太白,人間文格埒風騷。——宋·楊杰 【李翰林祠】
紅葉寄情于歲月,白頭還夢與風騷。——當代·熊東遨 【秋暮登高 其一】
雙螯交雪挺,百品失風騷。——明·徐渭 【蟹 其一】
家出南陽連郟鄏,名標北斗起風騷。——明·李英 【酬朱子厚方永叔二公子見寄】
遙羨郭西王處士,道傍羸馬詠風騷。——金·邊元鼎 【荅文伯二首 其一】
留連日日奉杯宴,殊無閑隙吟風騷。——宋·蘇舜欽 【奉酬公素學士見招之作】
素心鄙溫飽,馀事及風騷。——宋·劉克莊 【題趙主簿省試議并以將行】
鞭算何須窮孔穴,荊班且共說風騷。——宋·徐鹿卿 【送游同年赴增城征官 其一】
卻厭漆鏤思匏陶,別筑壇社延風騷。——明·邵寶 【酒間短歌次吳太史】
在眼交游總俊髦,多君才調獨風騷。——明·李昱 【贈金中孚十二韻】
許身元稷契,努力更風騷。——明·李夢陽 【寄李濂兼呈何子 】
前輩衣冠識文獻,中年詞賦含風騷。——元末明初·郭鈺 【桂林樵者為邊季節賦】
端本堂深繡榻高,滿前學士盡風騷。——元末明初·張昱 【輦下曲一百二首(并序 錄四十),有序 其四十二】
卻軍敦禮樂,曹館富風騷。——元·麻革 【上云內帥賈君】
不緣湖海遇,何地見風騷。——明·于慎行 【京口贈鄔山人汝翼】
當今作者如建鼛,大聲細響皆風騷。——明·成鷲 【王梳山徵詩付選答以長歌】
東溪先生才品高,當今作者推風騷。——明·成鷲 【送劉東溪北上謁詮】
飄吟一字至萬卷,上薄文典旁風騷。——明·劉崧 【題鐘元卿東皋讀書處山水新圖】
當年交結十輩豪,鞭撻揚馬雄風騷。——明·左國璣 【別南塘子】
久謫人間因戲筆,玉皇元自厭風騷。——明·鄧云霄 【秋興十首 其九】
襄平劉君字子超,文追秦漢詩風騷。——清·戴梓 【劉孝子子超索書歌】
2. 形容男生悶騷的成語
形容男生悶騷的成語
卑鄙齷齪 形容品質惡劣,導心不正,言行骯臟。
出處:郭沫若《鄭成功》第五章:“他們里面的壞人,的確是天地間最壞的東西。背信棄義,殺人放火,橫搶武奪,卑鄙齷齪,什么都干得出來。”
卑鄙無恥 形容品質惡劣,不顧羞恥。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辦你個‘膽大鉆營,卑鄙無恥!’下去候著吧。”
卑陋齷齪 齷齪:骯臟。形容品質惡劣。亦作“卑鄙齷齪”。
不以為恥 不認為是可恥的。指不知羞恥。
3. 形容人很騷的詞語
卑鄙齷齪 形容品質惡劣,導心不正,言行骯臟。
出處:郭沫若《鄭成功》第五章:“他們里面的壞人,的確是天地間最壞的東西。背信棄義,殺人放火,橫搶武zhidao奪,卑鄙齷齪,什么都干得出來內。”
卑鄙無恥 形容品質惡劣,不顧羞恥。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辦你個‘膽大鉆營,卑鄙無恥!’下去候著吧。”
卑陋齷齪 齷齪:骯臟。形容品質惡劣。
亦作“卑鄙齷齪”。 不以為恥 不認為是可恥的。
指容不知羞恥。 出處:《鄧析子·轉辭》:“今墨劓不以為恥,斯民所以亂多治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