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短的讀后感
《紅燭》是詩人內心的真實剖白,詩中概括了詩集所表現的對祖國前途的執著追求和獻身于祖國的偉大抱負。詩人將自己比做紅燭,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熱來照亮險惡的前途,去燒破世人的迷夢,搗毀禁錮著人們靈魂的監獄,為人間培養出慰藉的花和快樂的果。盡管是“流一滴淚,灰一分心”,但是即使是“直到蠟炬成灰淚始干”,也在所不惜。
作者憎惡的“死水”不僅僅是路旁的一個臭水溝,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征意義。從詩人聞一多創作、發表、出版《死水》的有關情況可看楚“死水”象征的社會現實:
一、從《死水》的創作時間看,“死水”是美國社會的象征。 《死水》創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華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穢和罪惡。這樣的“死水”,不正是美國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嗎?
二、從《死水》的發表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8日,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發生。聞一多先生懷著滿腔義憤,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他選擇此時發表《死水》,正是用以表達自己對北洋政府的深惡痛絕。也就是說:這個北洋政府已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讓它見鬼去吧。
三、從《死水》詩集出版時間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聞一多先生對于祖國的美好希望破滅了。1928年,他編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詩集,取名“死水”出版,作為向詩壇的告別。他親自為詩集設計了封面與封底,采用的是通盤的黑紙。整個封面封底散發著憂郁、沉悶的氣息。人們看到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詩集,心中就會浮起“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的詩句。這個時候,在聞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國現實。
詩歌中反映的厭惡、失望是作者理想中美麗的祖國形象在現實面前碰壁后產生的一種過激情緒。而隱藏在揭露丑惡的背后,是對祖國無比強烈的眷戀之情和為祖國利益而獻身的決心。
2. 【《今生今世》簡短讀后感】
[《今生今世》簡短讀后感]堅持到凌晨,總算看完了,還是一樣的寫下讀后感,這似乎真的成了一個戒也戒不掉的習慣了我真的希望這是一個好結局,我也總覺得他一定是一個好結局,守守會回來的,他會明白南方的他們終究會在一起的,是吧!南方真的不容易,到現在還瞞著守守,他的愛,那么深,卻終究沒易長寧那么好運,我不知道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上守守的,是從那個意亂情迷的吻開始的嗎,或許更早,《今生今世》簡短讀后感.南方為她可以戒那么長時間的煙,所以只要守守開心,南方做什么應該也都是愿意的吧,離婚的時候,他為了守守的臉面,把什么錯都往自己身上攬,呵!還想到拿張雪純來編個故事給各自的父母聽,守守真的很幸運,讀后感《《今生今世》簡短讀后感》.有這么多人愿意愛他一輩子一輩子有多久,我不知道,我只是很確信,他們會一直愛下去,今生今世,永不放棄!"如果曾今碰到了對的人,那么.其他的人,都將變成將就"無疑,他們都不愿意將就!If you were ateardrop in my eye,for fear of losing you,I親.你好像發錯地方了.還有歡迎加入南瓜家族將就.在哪聽過.何以笙簫默以琛說的我覺得南方要比易長寧更加的愛守守.否則長寧絕對不會在飛機上面說出那么一段話 〔《今生今世》簡短讀后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3. 求4篇短小的讀后感
《童年》讀后感
每個人都有童年,并且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有高爾基那么貧苦嗎?不,我們沒有,我們在家里是獨生子,是父母親的掌上明珠。高爾基的童年沒有我們幸福,家庭也沒有我們美滿。
高爾基從7歲起就沒有了爸爸,跟著媽媽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別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沒有,他有的就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和一個書包。然而,他沒有埋怨媽媽,而是更努力得讀書,準備孝敬辛苦的媽媽。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水滸傳讀后感
讀了《水滸傳》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先說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智取生辰綱,是梁山好漢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的發端。 這一段好漢壯舉,轟動了水滸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蓋一伙,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后 的真實動機又是什么?是為了劫富濟貧?還是說為了準備" 農民革命" ?顯然都不是。 黃泥岡上,這一伙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后大概經過坐地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 晁家莊園,三阮則" 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 隨后并沒聽說他們有濟貧的打算, 也沒見他們準備扯旗造反(或曰起義),如果不是東窗事發,保不準他們真的就此安心 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這樁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義之財,但其實質,說穿了, 就是一次黑道行動。
再看鴛鴦樓上那幕血案,武松連刃十數人后,一片血泊之中,從容地將桌上銀酒器 踏扁,揣入懷里帶走;而即使粗心鹵莽至極的角色如李逵,沂嶺之上殺了假李逵后,也 沒忘進房中搜看," 搜得些散碎銀兩并幾件釵環" ,都拿了——李逵雖極端厭煩女色, 但也知這些沾滿了脂粉氣的釵環可以換錢換酒,照拿不誤。而后,還去李鬼身邊,搜回 了那錠被騙去的小銀子,在這種事兒上,黑旋風也足夠細心。
人為財死,鳥為食網,古今一也.只是大凡做點事情,總得有面旗幟,應和那所謂人類文明之說!水滸傳,好就好在寫得實在!歷史上的哪次革命,不是從無法生存開始的?民以食為天,革命革命,說俗點,就是改革現實中不佳的命運.水滸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跟我們周圍的人一樣,他們的所作所為,很容易理解!
《三字經》讀后感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叫《三字經》。大家對這本書一定不陌生吧!這是一本圣賢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書中一個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歷代名家、偉人如何從小尊師重道,知錯能改,嚴格自律,勤儉節約的動人故事。還有朝代更迭、帝王興衰、人文教育、史地天文、倫理道德等各方面的知識。內容廣意義深。我記得其中是這樣寫的: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于親 所當執
意思是:為人弟子,在年紀還小的時候,就要多多親近好的老師和好的朋友,從而學到做人處事的基本禮儀。
黃香九歲的時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體溫暖床上的被褥 。夏天用扇子把涼席和被褥扇涼,再請父親去睡。孝敬自己的長輩,這是每個子女都應該做到的。
我們現在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父母疼著慣著。可能恰好相反,是父母用身體溫暖床上的被褥,再讓我們去睡。想想我們是很幸福,但也有愧疚。就拿我自己來說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就指望父母代做。媽媽給我說道理時,我總是這個耳朵聽那個耳朵冒,有時做錯事還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或者辯解一兩句,往別人身上推得一干二凈。有時父母讓我他買點東西我很不情愿,老想著多玩一會兒。我在媽媽的請求下還要了一點好處費,才勉強答應去。
現在想想我也太不象話了,與黃香對比真是天壤之別啊!古人能做到的,我們新時代的少年難道就做不到嗎?雖然人無完人,但每件事都要用心去做,。我們小學生本身就是需要學習,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沒有哪一個人,一出生就是一帆風順的,可能充滿了酸甜苦辣。所話說: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我要向黃香學習,為父母多承擔點家務活,減輕他們的負擔,做個好孩子。
在這里,我要感謝《三字經》,是《三字經》讓我知道了歷代名家的真理和寶貴精神。我堅信努力再努力 孝敬父母,尊重長輩,我會比古人做得更出色。
4. 簡短的讀后感 100字
《水滸傳》讀后感
《水滸傳》這本書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給我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一個字:義。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春節放假,我讀了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所吸引,它讓我體會到了魯濱遜那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看完這本書,使我深受感動。一個人身陷絕境,竟能這樣對生活充滿信心,勇敢地面對生活,創造生活,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使我認識到,人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困難嚇倒,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和挑戰厄運。只有這樣,才能像魯賓遜那樣,永遠是一個勝利者。
5. 速求~~~10篇讀后感~~~~要短小精煉
1.通過幾天的朗讀,今天我終于讀完了《童年》這本書,不是因為它是名著,而是“童年”這個讓人感到快樂的標題讓我選擇了它,讀完后我卻認識了童年這個詞的更深的含義。
《童年》書中的主人公阿遼沙在父親逝世后到了外祖父家生活,阿遼沙的外祖父早年甚或貧寒,后來靠自己的努力開了染坊。與此同時,他升上勞動人民的美好品質也漸漸泯滅了。
但幸運的是,外祖母是一個勤勞善良的人,也是惟一一個關心和愛護他的人,她出生很苦,但后來學會了織花邊的手藝,并以此養活了自己和母親。當外祖父宣布不再養活她時,她顯得很平靜,她自食其力并且養活了外孫,還時常幫助窮人和弱者。
她還會講故事,使他從小就產生了對文學的興趣。 好詞好句: 要奮發啊!你就是這大軍隊的兵士,你的書本是武器,你的一級是一分隊,全世界是戰場,勝利就是人類的文明。
你真是幸福的人啊!你在萬靈節,還未曾有想起來要哭的人呢。 大人的施與不過只是慈善的行為,小孩的施與于慈善外還有著親切 愛有3種,1母或夫的嚴厲,母或夫的慈愛,還有就是愛人的喜歡 愿愛長存!人生就像旅行,目的地就是死亡。
所以重要的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 愛是無私的,愛是奉獻的! 這看似簡單的一個標題,卻容納了這么令人嘆服的哲理,它不正是在告訴我們應該學習阿遼沙那種積極向上,勇于與惡勢力作斗爭嗎?我們生活環境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
駱駝祥子 祥子是個有夢想的人——他認準了拉車,一心想買屬于自己的車。憑借他的勤 勞和執著,經過三年的省吃儉用,眼看夢想實現在即,能成為自食其力的上等車夫。
但在當時黑暗的社會環境下,不容他有絲毫的個人幻想。在兵荒馬亂中,他失去了洋 車,只牽回三匹駱駝,但他仍然對未來懷有美好的幻想,從頭開始,更加拼命地拉車 賺錢。
這次還沒等他攢夠錢,所有積蓄又被敲詐一空,他的夢再一次成為泡影。在夢 想屢次破滅的打擊下,祥子再也沒有振作起來的勇氣。
他喪失了自己的本性,開始逃 避生活,用游戲人生來麻醉自己,他害怕有夢,更害怕那夢醒后的苦楚。他徹底地成 為一具失去靈魂的行尸走肉。
好詞好句: 1.那輛車是他的一切掙扎與困苦的總結果與報酬,像身經百戰的武士的一顆徽章. 2.他們自己可是不會跑,因為腿腳被錢贅的太沉重. 3.希望使他快活,恐懼使他驚惶,他想睡,但睡不著,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著.什么響動也沒有,只有天上的星伴著自己的心跳. 4.夜深了,多日的疲乏,與逃走的驚懼,使他身心全不舒服. 5.夜還很黑,空中有些濕冷的霧氣,心中更覺得渺茫. 6.不知道是往前走呢,還是已經站住了,心中只覺得一浪一浪的波動,似一片波動的黑海,黑暗與心接成一氣,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祥子像被一口風哽住,往下連咽了好幾口氣. 我謹借此文呼吁:凡有愛心的人都能用實際行動多關 心你身邊的“祥子”,別讓他們成為這繁華都市的異鄉人,讓他們找到在鋼筋水泥城 市中久違的人性的陽光! 3。 哈姆雷特又是極其珍視感情的,在他以裝瘋來躲避國王的迫害時,他依然抑制不住對奧菲麗亞的思念,不忍心讓她由于自己裝瘋而痛苦,而冒著受到國王懷疑的風險給她寫了一首小詩,就是這樣,哈姆雷特在對命運的抉擇中構造了自己的悲劇,原來他完全可以屈服于自己的命運,不去探詢父王死去的真相,但哈姆雷特的性格不允許他帶著一個疑問生活在庸庸碌碌之中,所以他毅然走上了找尋真相的道路,此后,只要他所做出的任何抉擇稍有不同,他和其它人最終的命運都會改變,但是他的經驗促使他一次次作出在他認為是正確的而實際上是致命的抉擇,最后,哈姆雷特并沒有為自己的抉擇感到遺憾, 好詞好句: 生存或毀滅, 這是個必答之問題: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苛命運之無情打擊, 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為敵, 并將其克服。
此二抉擇, 就竟是哪個較崇高? 如今的現實中,倘若我們遇到了困難,我們是去面對它,還是選擇逃避?我想應該是面對。無論是什么困難,沒有人解決不了的,除了死亡。
可是就算在死亡面前,如果能勇敢的接受,那么也算的上高貴了。總而言之,不論在什么艱難險阻面前,我們都應該勇敢面對,接受挑戰。
4.《簡愛》 《簡愛》講敘了一個名叫簡愛的女孩的故事,她沒有爹也沒不娘,過著貧苦的生活。可她堅信:雖然我不可以選擇財富,但我可以選擇 人生!她努力的學習工作,努力地生活最終擁有獨立的財產和心愛的人。
一幕幕的情節都催人淚下,使人更加堅強。我開始懂得了人生的真諦。
我試著勇敢堅強地生活,盡管很辛苦很忙碌,也有時很拼命,卻充實美好。 簡愛的朋友海倫因傳染病而將要死去,簡愛毫不畏懼地陪她度過了人生最后的一個晚上,她們率真的話語,生離死別的友誼深深地打動了我,是啊,簡愛從小被寄養在狠心的里德夫人家,里德夫人由于嫉妒便虐待她,周圍的人也欺負他,她只有海倫,她們一起走過了風風雨雨,在共同的志趣下生活,可上天卻又那么殘忍地奪走了海倫…… 久經磨難的簡愛最終回到了羅切斯特先生身邊,可他卻又瞎又節肢。
簡愛用她會。
6. 短小的讀后感100字左右
偉大的故事家安徒生編了一個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丑小鴨》。
故事中的主角丑小鴨出生在一個鴨的家庭,兄弟姐妹都長者一身金燦燦的羽毛,而它卻與眾不同,長者一身黑黝黝的羽毛,因此不受大家的歡迎,十分自卑。后來,它長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
這個故事如果不仔細的閱讀,只會覺得它是一個普通的童話故事,要是好好的去體會它的意境,你就會認為里面蘊藏著一個道理。童話中的丑小鴨因自己的外表丑陋,遭到了周期所有人對它的鄙視。
可它并沒有在意,只管自己努力做事。慢慢地它長大了,憑著自己的才能,變成了一只漂亮的白天鵝。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身處逆境時,不能消沉,不能自卑,要勇于奮斗,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處境。 我們的身邊也不乏有這樣的例。
有的同學相貌也不突出,平時不大說話,沉默寡言,是平平常常的同學。但他們從沒放棄對自己的要求,努力學習,不恥下問,成績名列前茅,受到了所有老師的稱贊。
其實,丑小鴨似的孩是很多的,只要大家敢于磨練自己,勤奮學習,長大以后一定都會成為一只只美麗的白天鵝。
7. 寫很簡單的讀后感
就〈叔叔的故事〉,帶著學習的目的看的。剛讀時,心情有點急切、浮躁。如果是娛樂,這故事不好,沒有吸引力,尤其是對帶著傳統小說鑒賞習慣的讀者。但是,因為有一定的批評介紹墊底,一邊讀一邊與相關的理論對號入座。我想,這部小說應該與八十年代末期實驗小說有關,與劉恒類相聯系。這部小說主要是敘事技巧上的探索與他們的相一致,與當時的創作潮流相一致。“叔叔的故事”里有兩個主要人物:叔叔與敘事者“我”。故事一開頭,“我”就擺明了敘事者這個身份,在那里絮絮叨叨地說了一大通故事的由來,講這個故事的理由,這個故事的講法。“我”還在故事的敘述中時常站出來發表議論,以一些回過頭來的預言營造一種氛圍,“我”又時常破壞故事的完整性、真實性,以插敘、倒敘、補敘的方式從不同角度來講故事。這種方式,為剛進入閱讀中的人制造了許多的紛亂頭緒,心情不由得不浮躁,甚至有點不耐煩,有點討厭,想要放棄閱讀。如果堅持閱讀下去的話,不由得又進入了一種思考狀態,這種思考帶點痛苦,有帶點澀澀的甜頭,似有所悟——人生多么混沌不清。此外,能把這個中篇與八十年代末聯系起來,還因為作品主題的嚴肅性,與那股潮流也相吻合。不論作品中的“我”是多么的游戲人生,沒有嚴肅的意識,但是從敘事的莊重來看,是很嚴肅地在講故事。正是把“我”與叔叔對比起來在講這個嚴肅的故事,突出這個嚴肅的思考主題。
有時間,盡快看看王安憶是怎樣講寫小說的,或海戶奮鞠莪角烽攜甫毛許可以有更多感受,或許我就能夠寫得更多。
附在〈叔叔的故事〉后面的小說〈酒徒〉看來看去,與〈叔叔〉不是同類的作品,應該比〈叔叔〉更早一些吧,或許是與阿城的〈棋王〉相接近的時期的作品。通過一個老酒徒的酒文化品鑒敷衍出了一個短短的中篇,在酒文化中寓意這一個深層的人生觀問題,比現在周國平的生活哲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