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超過200字的小相聲,小劇本
山西家信(曹劉版) 曹:這個相聲大會節目一場接著一場 劉:是 曹:相聲是語言的藝術,中國的語言是博大精深 劉:沒錯兒 曹:每個字兒都有它有用意 劉:哦? 曹:別說一個字兒,哪怕是一個標點符號,要是不注意也會鬧出笑話。
小寧寧之哥2 初入江湖 二級(494) | 我的提問 | 我的回答 | 知識掌門人 | 我的消息(0/0) | 我的空間 | 百度首頁 | 退出劉:是嗎? 曹:哎 就拿我們家來說吧 劉:怎么了? 曹:我有一個朋友 山西人 在山里邊長大的 沒念過書 沒學問 不識字 這 個年紀呢 三十多歲快四十了 我們兩個人稱得起是忘年交 我呢 論著 管他叫二哥。有一回他請我吃飯 劉:嗯 曹:定的是中午十一點半到 劉:哦 曹:我呢 到時候就上家去了 他呢 還請了一位陪客 劉:哦 曹:可是等到十二點 這位沒來 劉:喲 曹:他著急了 于是呢他就畫了一張便條 劉:不 不 您等會兒 干嗎畫啊 曹:因為他不會寫字 劉;噢 曹:所以呢就畫了一張便條 劉:只能畫 曹:我一瞧 畫的什么啊?畫了一個小人貓著腰 一個手捂著嘴 一個手捂 著屁股 不明白這什么意思? 劉:挺奇怪的 曹:他疊好了 打發門口的小孩 去 給前院的大爺送去 這位住的不遠 就 在前院住 去送去吧 一會兒的工夫小孩回來了 人沒帶來 也帶回來 一張便條 我一瞧畫的什么啊 也是一幅畫 畫了一個鳥籠子 鳥籠子里 面有一個王八 這個王八腦袋在鳥籠子外邊探著 王八身子在鳥籠子里 邊 他一瞧 行了 咱甭等他了 咱吃飯吧 我說別別別介 別介 我說我 還不明白什么意思呢 劉:是啊 曹:您剛才那畫一小人貓著腰 一個手捂著嘴 一個手捂著屁股 什么意思 啊 劉:干嗎呢 曹:嗨 我跟他說午后請他吃飯 劉:嗨 曹:噢 捂著屁股就是午后 那他這個畫一鳥籠子 里邊有一個王八 王八腦 袋在鳥籠子外邊探著 王八身子在鳥籠子里邊 這什么意思啊 劉:嗯 曹:他告訴我 大概出不來(曹劉二人都摸著下巴尋恩) 哦 大蓋兒出不來?高科技呀這東西 劉:間諜的底子 曹:唉呀 吃吧 吃吧 酒過三巡 菜過五味 我說了 二哥 下禮拜不能陪你 喝酒了 劉:怎么呢 曹:下禮拜我上山西太原演出 您的老家也是太原的 有什么需要我往家里 邊帶的話 帶的東西 您給我 我幫您帶 二哥一聽這高興了 太好了 太 好了 你到了太原 你找杏干村的酸老爺 杏干村的酸老爺 那就是我父 親 你幫我帶點兒東西 帶什么啊 帶一封信 還有五百塊錢 一封信 五百塊錢 不就這點兒東西嗎 對 一封信 五百塊錢 交給我吧 我把東 西都收到了 簡短截說 轉過天來 上火車奔太原演出 劉:這就走了 曹:上了火車(嘆氣)我呀 也沒帶個游戲機 劉:帶那干嗎 曹:也沒帶本書 長路漫漫 無心睡眠 您說我干嗎? (臺底下一觀眾喊:拆信) 曹:知音 這是知音(美的慌)我拆信看看 劉:不 不 您等會兒 你先別美 這不道德 知道嗎? 曹:知道 劉:知道還拆它 曹:您管著嗎 我拆你信了 我拆你信了 劉:沒 沒有 曹:有你什么事 我樂意 你管著嗎 你管著嗎 你管著嗎? 劉:碎嘴子 曹:管你什么事 劉:不管 曹: 就看 就看 就看 呲兒(筆畫拆信)拿出來一瞧 嗬 我高興了 劉:怎么了 曹:又畫了一幅畫 劉:怎么全是畫? 曹:唉 畫了一幅畫 這畫挺熱鬧 劉:都有什么啊 曹:信的這邊畫了七個駱駝 劉:駱駝? 曹:駱駝 知道嗎 劉:駱駝 知道 曹:(用手比劃七個駱駝) 劉:我說我說 等會 甭把七個都比劃出來行不行啊 曹:畫了七個駱駝 信的這邊畫了一顆大樹 樹叉上邊落了兩只蒼蠅 樹底 下趴著四個王八 立著兩把酒壺 旁邊還有一個雞蛋 (無耐)這什么 意思 不明白 疊好了 裝信封里 睡一覺吧 一會兒的工夫就到太原了 到了太原 奔劇場演出 演出完了 轉過天來 在當地轉一轉 劉:玩玩 曹:買點兒什么土特產品 對不對? 劉:對 曹:說是土特產 無非就是煙酒什么的 劉:沒錯兒 曹:酒 我北京的喝慣了 別地兒的酒不愛喝 買點煙吧 劉:唉 這行 曹:當地的煙 我一瞧 唉 煙灘 這山西名煙多少錢 一百塊錢一條 (猶豫)便宜點兒 不便宜 就一百塊錢一條 你買你就買 不買拉倒 劉:不還價 曹:也不貴 買一條吧 來一條 把煙拿過來 我想起來了 我上這兒來還有 正事兒呢 劉:什么事兒啊 曹:上二哥家送東西去 劉:哦 對 曹:對不對 杏干村酸老爺嘛 劉:沒錯兒 曹:找吧 挺容易就找著了 劉:好找 曹:一看這家 我走到門口 啪啪啪 扣打柴扉 劉:不 這陣兒就不用拽了 你可以說敲門 曹:搗亂是嗎 劉:沒有 曹:啪啪啪 敲門 劉:就別用那啪啪啪了 曹:啪啪啪 叮咚 敲門 劉:你麻煩不麻煩 有門鈴你還敲什么啊 曹:我都試試 看看響不響 劉:跑這兒玩來了 曹:吱拗門開了 站著一老頭兒 年近六旬左右 站這 我說你是杏干村的酸 老爺嗎 對 我是酸老爺(山西方言)聽您這味就挺酸的 我說您兒子 讓我給您帶點兒東西 俺兒子讓你給我帶什么東西? 來來來 進來 進 來 劉:讓屋里了 曹:讓到屋里來 俺兒子讓你給我帶什么東西 嗨 你兒子啊讓我給你帶一 封 還有四百塊錢 劉:不 您等會兒 說錯了 五百塊錢 曹:四百 劉:不 你剛才還說是五百呢 曹:我說了怎么說吧 劉:不是 那這里差一百塊錢呢 曹:廢話 買煙了 劉:拿別人錢買煙呢? 曹:我替他嘗嘗好抽不好抽 劉:人家用你嗎? 曹:你管著嗎 我拿你錢了 我拿你錢了 有你什么事兒 你老打抱不平 有你什么 事啊 劉:你干嘛這么碎叨 沒我事 曹:一封信 四。
2. 評書中的“剪短截說”是什么意思
評書中的常用語之一,又稱“簡短捷說”,是一種表示省略的情節剪裁手法,既 可以體現為時間上的省略,也可以體現為故事上的跳躍。
比如,一般評書中表述某人從甲地到乙地,一路之上沒有什么事情發生,說書 人常說“剪短截說,一路之上饑餐渴飲,曉行夜宿,非止一日,到了”。 這里的“剪 短截說”就是時間上的省略,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故而一筆帶過,以免情節冗長 累贅。
再如,《岳飛傳》中“槍挑小梁王”一節,說到小梁王柴桂在武科場耀武揚威, 尤其是在打敗楊再興之后,場內舉子議論紛紛。這時說書人說:“剪短截說,小梁王 柴桂連勝五杰,威震科場,等他再叫陣,科場上鴉雀無聲,沒人答言。
”這里的“剪 短截說”就是故事上的跳躍。柴桂打敗楊再興之后,武科場比武并未結束,而接下 來小梁王連勝五杰,如果一一說來,只不過簡單重復而已。
與其讓聽眾索然無味, 不如省略。沒有故事的地方節約筆墨,不僅使情節更為緊湊,而且體現說書人的 功力。
3. 簡短的單口相聲臺詞
要多長時間的呢? 短時間的像兩三分鐘的可以使一些笑話例如: 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聽說他的老舅病了,就寫了一封信,內容如下:親愛的老○:聽說你有了○,你要好好的養○,千萬不要下○(把○念做蛋)!老舅一看暈了!怎么這么多圈呢?原來,外甥想要說得是:親愛的老舅,聽說您有了病,您要好好的養病,千萬不要下床. 把前后顛倒一下,把前面作底就,然后再稍微的豐富一下就是一個短的單口相聲 要是十分鐘左右的話可以用這個 一個聰明人有時也會糊涂,有的糊涂一陣子,有的糊涂一輩子。
我屬于后者。糊涂了一輩子。
現在才知道學文化的重要性,晚了。 這話叫我怎么說呢,我沒上過學吧,屈心。
說我念過書吧,又虧心。老人叫我上兩年學,可我病了一年半。
就剩半年。我又請了五個月的假。
還有一個月,我逃了二十九天學,最后剩一天,還趕上個禮拜日休息。 中國字很難學,有的字,一個字就有兩個音。
一個音,又有很多字。全讀一個音。
比如,數目之首的一,就有很多的字全念一,如:衣服的衣,急病亂投醫,大寫的壹,作揖的揖,不依不饒的依,您說有多少一? 一個音就有一個字,寫不出第二個來,這個字有沒有?有,不多。像東西南北的北,只有一個。
大小的大,只有一個。戶口的口,只有一個。
山水的水,只有一個,找不出第二個;不信您就找,找出來不白找,我請客。真的請客,不論哪位找,誰要找誰找,誰找出來誰請客。
您找吧。可不您請客嘛,我才認識幾個字?我能請你嘛!中國字,不但一個音有很多字,而且一個字還有雙音。
同是一個字,擱在這里一個音,放到那里又讀一個音。您就拿這自行車的車字一說吧,自行車,手推車,馬車,汽車,火車,三輪車,全讀車。
同是這個車字,換個地方,它又不念車。象棋比賽得讀(ju)。
當頭炮、跳馬、出車(ju)。不能說成當頭炮,跳馬,我出車(ju)。
出車(che)?棋盤壓碎了。 中國人最聰明,識字不多,用字不錯,該念車(ju)的念車(ju),該念車(che)的念車(che)。
比如這位要坐三輪車,到火車站去,趕火車,都這么說:“三輪車!”“哪兒去您哪?”“我去火車站,趕火車。”“好您上車吧。”
“請您快點蹬可別誤了車。”“您放心吧。”
一會兒蹬到了。“您看不誤事吧,到火車站了,您下車吧。”
以上這些話,不能說車(ju)說車(ju)難聽。 “三輪車(ju)!” “您到哪兒去?” “我去火車(ju)站,趕火車。”
“好您上車(ju)。” “請您把車(ju)蹬快點兒,可別誤車(ju)。”
“您放心吧。” 一會兒蹬到了。
“先生,您看不誤事吧,到火車(ju)站了,您下車(ju)。” 這多難聽。
還有自行車的“行”字誰都認識,行走,旅行,行李,人走人行道,徒步而行,行不行……全說行(xing)。還是這個字,換個地方,又不念行,得念(hang)。
人民銀行,某某商行,行情,行市,行約,行規,你真內行,三句話不離本行,全得念行(hang)。不能說行(xing),你真內行 (xing),三句話不離本行(xing)。
這多難聽。 還有那個長(zhang)字,家長的長。
學校校長,村長,鄉長,小組長,縣長,班長,排長,連長,師長,北京市長,全念長(zhang)。還是這個長字,換個地方,又不念長。
念長(chang) ,萬里長(chang)城,萬里長(chang)江,時間很長(chang),日久天長(chang),這都念長(chang)。還有這么個說道:遇上活物得念長(zhang),遇上死物就得念長(chang)。
活物:比如栽棵小樹苗兒,“哎呀!栽上樹苗兒兩年沒見長(zhang)這么高啦,長得真快,用不了幾年就長成材了。成材之后,把它砍下來,變成木頭,死物就得說長(chang),這根木頭可夠長的,做房梁用不了這么長,鋸下的廢料,還可以用它做個桌子腿兒。
桌子腿兒也用不了這么長。不能說:桌子腿兒用不了這么長(zhang),桌子腿能長嗎? 還有開會的會字,大會,小會,會議室,開大會,大會發言,小會討論,匯報會,這全讀會(hui)。
也是這個字,換個地方又不念會,念會(kuai):張會計,王會計,到會(kuai)計學校開大會(hui) 。不能說成張會(hui)計,王會(hui)計,到會(hui)計學校開大會 (huai)。
我認為中國人最聰明,不認識這幾個字,但在他說時也說不錯,該說行(xing)說行,該說行(hang)說行,該說長(zhang)說長,該說長(chang)說長,不信我說您聽:“張會(kuai)計,今天我參加大會,求你點兒事,把你的自行車借給我騎騎,我到人民銀行(hang),找行(hang)長辦點兒事,行不行?”張會(huai)計說:“行,行,行。” 您聽,行是行,行(hang)是行(hang),長(zhang)是(zhang),不能給說顛倒了。
說顛倒了特別難聽。沒這么說的:“張會(hui)計,今天我去參加大會(kuai)。
求你點兒事,把你那自行(hang)車(ju)借給我騎一騎。我到人民銀行(xing)找行(xing)長(chang)辦點兒事,行(hang)不行(hang)?” 您再聽老張:“不行(hang),不行(hang)!”這誰懂啊! 可以酌情刪減根據情況來決定是否全說,也可以自己加工一下加點自己的東西在里面. 不建議使用劉寶瑞。
4. 唯美的短句子
希望,有一份不沉悶的工作,在不是很老的年紀,遇見一個不難看的人,談一場不慌不忙的戀愛,有一個不吵不鬧的婚禮,生一個可愛的寶寶,平平安安的,度過我不算糟糕的一生。我想要的,一直很簡單。(轉)
優柔寡斷,是人生最大的負能量。人生沒什么好優柔的。從生命角度去看,你人生路徑上的任何一種選擇都是錯誤的,無論你怎么選,都有差錯;因此,當選擇來臨,A和B,拿一個便走就是。人生沒有對錯,只有選擇后的堅持,不后悔,走下去,就是對的。我最喜歡的一句詩就是--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不管愛情,還是友情,終極的目的不是歸宿,而是理解、默契——是要找一個可以邊走邊談的人,無論什么時候,無論怎樣的心情。
做個尋常女生,三五好友,一個戀人,面目清秀,聽街知巷聞的歌,看老少皆宜的劇,買少量首飾,穿舒適衣褲。穿好看的衣服。化少許的淡妝。說得體的話語,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你自己知道,心沒有變。對世界有質疑,但凡俗往來總能尋見真情。不偏頗矛盾,不低微脆弱。不向盲目索取,不事事推敲。
總有一天,會有一個人,看你寫過的所有狀態,讀完寫的所有微博,看你從小到大的所有照片,甚至去別的地方尋找關于你的信息,試著聽你聽的歌,走你走過的地方,看你喜歡看的書,品嘗你總是大呼好吃的東西……只是想彌補上,你的青春——TA遲到的時光。
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長大了,成熟了,這個社會就看透了。累了,難過了,就蹲下來,給自己一個擁抱。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同情你,憐憫你。你哭了,眼淚是你自己的;你痛了,沒有人能體會到。你一定要堅強,即使受過傷,流過淚,也能咬牙走下去。因為,人生,其實只是你一個人的人生。
沒有哪種愛情,需要你放棄尊嚴作踐自己,要你去受罪吃苦。愛情或許會讓你不知所措,會讓你嫉妒生氣,會讓你傷心流淚。但它最終是溫暖的,能給你愉悅,能給你安全感。如果不是這樣,那要么愛錯人,要么用錯方法。與其受罪,還不如單身。沒有你想要的擁抱,那就先學會一個人堅強吧。
你因為他的一句話生氣,自己生了很久的悶氣,等著他來哄,也許到最后他根本都不知道自己哪句話說錯了。所以我現在明白,溝通一定是最重要的,你生氣,你不理他,你哭,只會讓他覺得無理取鬧,你以為他能明白,你以為他能理解,但是在他們眼里,只會覺得不知所謂。有的事你不說,他們永遠也不會知道。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道歉并不總意味著你是錯的,而對方是正確的。有時它只是意味著相對自我而言,你更珍惜你們之間的關系,不是么?
最寶貴的東西不是你擁有的物質,而是陪伴在你身邊的人。不能強迫別人來愛自己,只能努力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其余的事情則靠緣分。
好好去愛,去生活。青春如此短暫,不要嘆老。偶爾可以停下來休息,但是別蹲下來張望。走了一條路的時候,記得別回頭看。傷心和委屈的時候,要嚎啕大哭。哭完洗完臉,去拍拍自己的臉,去擠出一個微笑給自己看。
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你發現光芒的機會。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知道誰是你的貴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 《誰的青春不迷茫》
朋友,是這么一批人:是你快樂時,容易忘掉的人;是你痛苦時,第一個想去找的人;是給你幫助,不用你說“謝謝”的人;是驚擾之后,不用心懷愧疚的人;是對你從不苛求的人;是你不用提防的人;是你敗走麥城,也不對你另眼相看的人;是你步步高升,對你的稱呼從不改變的人。
5. 搜尋一個單口相聲的臺詞
珍珠翡翠白玉湯 - 劉寶瑞演出本珍珠翡翠白玉湯(單口相聲)這段單口相聲啊,這可不是現在的事情。
多咱的事情呢?反正這個離現在也不算遠,才六百多年。在這個元末的時候啊,有個朱元璋,后來做了皇上了,就是朱洪武。
朱元璋聚兵起義。打算推翻元朝,帶領著常玉春、胡大海在北京城大鬧武科場,寡不敵眾,敗出北京,弟兄失散。
現在呢,我單說朱元璋一個人,單槍匹馬,落荒而逃,跑了有二三百里地,身上是又冷、又渴、又餓,實在支持不住了,一看前面有個小破廟。哎,在廟里頭歇一會兒吧!趕到這兒一下這個馬呀,就暈倒了,自己都不知道啦。
過了很長的時間哪,來了倆要飯的。這倆要飯的就在小破廟里住,要了好些個干餑餑、剩餅子啊,還有一鍋剩余和菜湯子。
到這廟門口一瞧:喲!這兒怎么躺著一個人啊。一看這人模樣:長腦袋,大長下巴頜,怎么長的跟驢似的?過來一摸身上有熱氣兒,救人要緊!就給撈到廟里頭去了。
到了廟里頭呢,找了點樹枝子、爛柴火點著了暖一暖屋子,然后就給朱元璋盤起腿兒來,讓他緩過這口氣來。過了很長的時間,朱元璋緩醒過來了,可是心里頭還發迷糊呢,他還以為呀,跟常玉春、胡大海在武科場那兒一塊兒打仗呢。
迷了迷糊的就叫常玉春,“哎,常賢弟!”這一叫常賢弟呀,倆要飯的一聽一愣!這要飯的說:“喲?哎?奇怪呀!我不認識他,他怎么知道我姓常,叫先弟呀?”朱元璋那兒又叫:“啊,來!”那個要飯的也納悶兒啦,“喲?他也認識我姓來!”您瞧這巧勁兒的。“啊,你怎么回事啊?”“我餓啦!”噢,這人沒病。
心說:這餓的滋味兒不大好受,因為我們哥倆常跟這餓打交道。這沒別的,得啦,咱們救人要緊。
“干脆,他俄啦。咱把這鍋剩菜湯子給他喝了得啦。”
“那也得熱熱呀!”“對!”找了三塊小磚頭,沙鍋一支,柴火點著了。“你光給他菜湯子喝,他也不飽啊!”“不要緊!我這兒不還要了點糊飯嘎巴兒嗎!”“哎對!”擱到沙鍋里啦!“哎!”這說,“好啊,我這兒還半塊餿豆腐哪。”
也擱鍋里啦!還有點白菜幫子,撅巴撅巴扔鍋里頭,還兩棵爛菠菜,一塊兒得啦!一會兒工夫熱了,把沙鍋端過去了。朱元璋呢?又冷、又渴、又餓,雖然餿豆腐有味兒,也聞不出來,“咕咚咕咚”把這鍋剩菜湯子喝下去了。
嘿,該著的事情,他這一路啊,疲勞過度,已經中了感冒了,可是他自己不知道。現在呢,這鍋熱菜湯子一下去,出了身汗,他這感冒好了,有精神啦。
就問這倆人,“哎呀,你們二位貴姓啊?”這要飯的一聽怎么意思?開玩笑啊?以了半天又不知道貴姓啦?“你不是叫我了嗎?姓常,叫常先弟嗎?”“噢,對,對,對。”朱元璋他含糊答應,“那你們兩位給我做這鍋湯叫什么名字呢?”倆要飯的這個氣呀!心說:雜和菜湯子,哪有名字啊?這個說:“哎?他要問呢,咱就給起個名兒。”
“起名叫什么呀?”“就告訴他叫‘珍珠翡翠白玉湯’”。“你別瞎扯啦!哪兒來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啊?”“哎,當然有啊。”
“有?珍珠呢?”“珍珠啊,咱那個糊飯嘎巴碎米粒兒,那不就珍珠嗎?”“那么這個翡翠呢?”“翡翠呀,白菜幫子,菠菜葉,那不翡翠呀?”“白玉湯,那玉呢?”“啊,我那半塊餿豆腐,那不算呢?”“對,對對。我們這個叫‘珍珠翡翠白玉湯’。”
“好,名字還挺好。謝謝你們二位。
我還要打仗去哪,咱們是他年相見,后會有期。”說完這話出了廟門兒,上馬走了。
過了幾年的工夫啊,朱元璋真把這個元朝推翻了。在南京城,朱元璋做起皇上來了,就是朱洪武。
他做了皇上怎么樣?做皇上以后,跟其他皇上沒有區別了。每天也是吃的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娶的是三宮六院。
真是天子一意孤行,臣子百順百從。皇上說什么,群臣就得跟著說什么。
哪怕這皇上說這煤是白的,誰都不敢說是黑的。說黑的,抗旨不遵,殺!這就完啦。
皇上要給大臣不論任何一樣東西,這個大臣呢,都得拿到家去,供到祖先堂,顯示顯示。哪怕皇上賜給大臣一張草紙,大臣都得拿黃綾子裱起來,供到祖先堂,當作爭光耀祖、顯耀門庭,御賜的——擦屁股紙,就這么厲害。
這個朱元璋坐了幾年皇上以后,吃喝玩樂,老是這套,他煩了。忽然間,有這么幾天,身上不好過,懶洋洋的,渾身酸懶,怎么這么個滋味啊?一琢磨:哎?這滋味兒就跟我當年落難在小破廟里那滋味似的,就那么難過。
我想起來了,那年人家給了我一鍋“珍珠翡翠白玉湯”啊,喝完了,我就精神了,身上就舒服了,就好了。現在我又難過了,要再來碗“珍珠翡翠白玉湯”喝,也會好過。
對,哎呀,不行。沒人會做呀?哎,找這兩個人,一個叫常賢弟,我記著呢。
刷了一道旨意,州城府縣貼皇榜,選兩個會做“珍珠翡翠白玉湯”的人。一個叫“常賢弟”,那個不知叫什么名字。
簡短截說,我就說當年他落難時的那個縣城,也貼了皇榜了。這個皇榜貼到什么地方?縣衙門對過,有個影壁墻,貼在這影壁墻上去了。
這皇榜一貼出去,老百姓不知什么事,圍過來就看。正看著呢,嘿嘿,無巧不成書,正趕這倆要飯的從這兒路過。
倆要飯的一看這兒圍著一圈子人,不知道怎么回事,過來了一撥拉這位:“哎,勞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