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人戰勝困難的故事
愛迪生在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 ,當他用到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但愛迪生卻說:“到現在我的收獲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一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最后,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于成功了.我可以試想,如果愛迪生在助手勸他停止實驗的時候放棄了,我們現在會怎么樣呢?可能我們還要點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燈在夜里照明.其實愛迪生的每次試驗失敗都可以看作是挫折.這么一算,愛迪生發明電燈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目啊!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后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奧斯特洛夫斯基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他念過三年小學,青春消逝在疾馳的戰馬與槍林彈雨中.16歲時,他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臥床不起.面對著命運的嚴峻挑戰,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沒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命運進行了英勇的抗爭:他不想躺在殘廢榮譽軍人的功勞簿上向祖國和人民伸手,他用沸騰的精力讀完了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如饑似渴地閱讀俄羅斯與世界文學名著.書籍召喚他前進,書籍陪伴他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