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幫我找個簡短的歷史故事(100字)
姜太公釣魚
太公 姓 姜,名 尚,西周 時 人,曾 輔佐 周 武王 滅了 商朝。據 民間 傳說,太公 在 出仕 之前,隱居於 渭水(在今陜西省境內)之 濱。他 常 拿 一根 不帶 魚餌 的 直鉤 釣竿,在 水面 上 憑空 釣魚。一些 樵夫 看到 他 這樣 釣魚 都 發笑。太公 說:” 我 不是 想 釣 真 的 魚,而 是 想 釣 一位 賢明的 君主。” 太公 就 這樣 期待了 幾十 年,到 他 快 八十歲 的 時候,周 武王 的 父親 周 文王 得知 太公 有 治國 才能,親自 請 他 出來 做了 丞相。
《味如雞肋》
三國 時期,曹 操 帶領 軍隊 攻打 一個 城市,很長 時間 沒有 攻打 下來。這 時候,他 感到 進推 兩難:撤退 吧,就 前功盡棄,實在 可惜;繼續 攻打 下去 吧,又 實在 沒有 取勝 的 把握。一天 他 在 吃雞 的 時候, 感到 這 情形 就 像 是 吃 雞肋:實在 沒有 多少 肉 可以 吃,可是 丟掉 又 舍不得。這 時候 有人 來 問 他” 今天 晚上 的 口令 是 什麼?” 他 就 隨口 回答” 雞肋。”
《胸有成竹》
宋朝 有 個 畫家 叫 文 興可,善於 畫 竹子。他 在 自己的 住房 周圍,栽了 許多 竹子,一年 四季,常 去 觀察 竹子 的 不同 姿態 與 變化。因而 對 竹子 的 形象 非常 熟悉,所以 他 畫出 的 竹子 生動 逼真。《宋史·文同 傳》里 說:” 當時 人們 紛紛 請 他 畫 竹子, 送去 的 絹,堆了 一大堆,他 有時 厭煩地 把 它們 扔在 地上。”
當時,文 興可 的 一位 很 要好的 朋友 兆 補之 寫了 一首 詩 贊揚 他的 繪竹 藝術,其中 有 兩句:” 興可 畫竹 時,胸有成竹。”
2. 隋唐時期歷史小故事
1.隋唐小故事—毛驢告假 胡趲是唐朝宮廷的雜戲演員,因皇帝賞識做了都知官.因平日清閑無事,便天天騎上毛 驢到朋友家下棋取樂.每次到朋友家,主人都熱情遠迎,并吩咐家僮:“快把都知的驢子牽 到后院,細心喂養!”一呆就是一天,不到掌燈,主人絕不肯讓他回家.一天兩天不新鮮,數月如此,都知心頭很為有這樣一個難得的知心朋友而高興.一天,他正與主人下棋,殺得難解難分之際,突然接到皇帝傳旨,要他立刻進宮應差.胡趲不敢怠慢,急忙讓主人把驢牽來.過了一會兒仍不見主人出來,胡趲急了,奔進后院,只見驢子渾身是汗,直喘粗氣,正從磨盤上卸下肩來,胡趲這才恍然大悟.第二天早晨,胡趲又來到友人家,主人仍像往常一樣,習慣地拉開嗓門喊道:“仆人們 多加草料,好好喂驢!” 胡趲冷笑一聲說:“抱歉得很,今天驢子來不了啦.” 主人問:“為什么?” 都知就說:“昨天回去頭旋惡心,臥在棚里起不來了,請您準它幾天假,讓他緩緩氣吧!”。
3. 歷史故事大全100字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
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
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后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臥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
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
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
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
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
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
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
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
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
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
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
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里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4. 有沒有短篇的歷史故事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后,表示愿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
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愿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后,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
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
趙王齋戒5天,然后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
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
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5. 急求:簡短一些的戰爭歷史故事100字左右
長平之戰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長王齙攻韓,奪取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趙駐兵于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長平村),以便鎮撫上黨之民。四月,王齙攻趙。趙派廉頗為將抵抗。雙方僵持多日,趙軍損失巨大。廉頗根據敵強己弱、初戰失利的形勢,決定采取堅守營壘以待秦兵進攻的戰略。秦軍多次挑戰,趙國卻不出兵。趙王為此屢次責備廉頗。秦相應侯范雎派人攜千金向趙國權臣行賄,用離間計,散布流言趙王既怨怒廉頗連吃敗仗,士卒傷亡慘重,又嫌廉頗堅壁固守不肯出戰,因而聽信流言,便派趙括替代廉頗為將,命他率兵擊秦。趙括魯莽輕敵,高傲自恃。被白起圍于長平。趙括軍隊大敗。四十幾萬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小兵回趙國報信。趙國上下為之震驚。
6. 歷史小故事100字兩篇兩篇100字的歷史小故事
這里有好多自己慢慢精選一些吧 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幫你概括一下 如果迫切需要的話就直接使用下面的兩篇吧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墻,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于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于,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于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簡短的歷史故事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