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國電影《熔爐》觀后感
[韓國電影《熔爐》觀后感]本來按照我的習慣,看完的電影寫下的觀后感只會在電腦上寫,一般不放在網上,但是這部電影例外,我希望能通過我小小的努力,讓更多的人知道這部電影,知道這個故事,韓國電影《熔爐》觀后感。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努力的結果都不如想象中那么圓滿,甚至太過讓人失望,但是,小小的力量也是力量,小小的努力也是努力,小小的愛心也能溫暖人心。就像電影中最后的一句臺詞:“很多時候,我們的努力奮斗,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電影講的是一個很離奇的事件,一所聾啞殘疾兒童學校,披著慈善的外衣,其中的校長、老師卻有好幾人都對學校中的多位學生施行性侵犯,證據確鑿,受侵犯的學生也勇敢走出來,為自己進行辯護。可是,最終的現實還是非常殘酷,盡管有兩個大人懷著善良的心始終在幫助這幾名聾啞兒童,可是校長強大的社會關系讓他最終只是受到了十分輕微的懲罰,用錢就擺平了所有的麻煩,觀后感《韓國電影《熔爐》觀后感》。
直到最后一刻,我都希望像往常一樣,看到正義被伸張,好人戰勝壞人,可是沒有,一直到結束,都滿含著無奈和壓抑。我從憤慨到同情,最后歸于平靜。
雖然我早就知道,這社會的陰暗面不是我一個人想改變就能改變得了,即便是在電影里,也實在很難想出幫助弱者度過難關的辦法,沒有超人、黑手黨,不能隨心所欲懲惡揚善,所謂法律也在很多時候被那些有權勢的人利用了。這就是現實,殘酷但是真實。
我知道在我們這些資源緊張,競爭激烈的社會里,生存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君子,這世界有很多好人,可是壞人也不少,“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使得壞人生活下去更輕松,好人的空間則越來越小。但是,固執的我還是不愿意放棄,努力掙扎著,為自己的理想擠出空間,也與更多像我一樣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就算最終什么也改變不了,我也不想讓這社會的陰暗面改變自己。
PS:宇姐,我知道你是很現實的人,如果你把我這些話當做是幼稚,我能理解你的理由,但是,此時此刻,我是認真的,不需要你的打擊,也沒想得到你的認同。堅持自己本來就不容易,我不去打擊你的想法,也希望你同樣尊重我的觀點! 話說重了,不過我還是真的挺希望,你別把我一直當不懂事的孩子。
2.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浦志強律師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拘捕之后,引發網絡熱議,在這之中,章子怡小姐的挺身而出讓人尊敬。
章小姐以推薦電影的方式,明確又隱晦地表達了她的態度。章小姐推薦的電影分別是《辯護人》、《熔爐》、《素媛》,這其中,《辯護人》更是引起觀影熱潮。
看韓國的電影,觀望中國的現實,實在是有意思極了。相對于《辯護人》,后兩部電影倒是沒有引發觀影潮,但的確也值得細看,并深思。
《素媛》我暫時還沒有看,這里只說《熔爐》,的確是一部佳作。同樣可以與中國對比起來,同樣的社會黑暗,同樣的官官相衛,同樣的政治腐敗,同樣的屌絲都不過權貴,都讓人不忍直視,血淋淋的現實壓抑的人無法呼吸。
這就是冰冷而現實的社會,但起碼,韓國人還可以拍出來,而我們不要說觀看,連拍的可能性都幾乎不存在。對于韓國電影,我看的不算多,僅喜歡金基德、樸贊郁、奉俊昊、許秦豪等少數導演的片子,近兩年看的更少。
沒有章子怡在此時的推薦,可能連看都不會看,完全沒有想到《熔爐》會這么好。這同樣是一部根據現實題材改編的影片,電影拍攝于2011年,現實故事則發生在2000至2005年之間。
當然,電影改編的藍本是同名小說,小說則是根據現實寫作的,有虛構有超越,但現實體驗則沒有改變。故事發生在韓國的霧津市,一個相對偏遠的城市,那里有一家聾啞學校。
學校的創建人是一位基督徒,在他去世之后,校長由他的兒子接任。這個兒子同樣是當地基督教會里的顯赫人物,但不幸的是他是一名偽君子。
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心底殘忍,他不僅對聾啞學校的未成年孩子們實行慘無人道的**,而且專挑沒有父母的孤兒下手,手段殘忍,毫無人性。不僅他這樣,而且縱容手下的教師及其他人員對孩子們進行虐待,其中包括孌童、雞奸、毒打、嗆水等歹毒的手段,將整個聾啞學校變成了一個孩子們的地獄。
直到一位外來教師的到來,才揭開了這所學校的丑陋的蓋子,并將惡魔校長及教師送上了法庭。但訴訟之路,并不如想象的那樣簡單。
不是將惡魔送上法庭,罪惡就此結束,而是新的抗辯剛剛開始。這前后,有不作為的警察的蔭護著學校,還有不明真相的教眾也處于樸素的感情為惡魔校長吶喊,更有明知后果仍依然為惡魔代言的律師,更有為了私人利益而貪張枉法的檢察官,一張權力與資本交織的大網,使得孩子們的抗辯者成了徹底的弱者。
最終的結果,以對惡魔的輕判為終點。正義不彰,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夠得到正確的回報。
聊可安慰的,唯有那句:“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但當這句話說出來,給人的感覺卻是欲哭無淚。
電影是感人的,我們卻能夠發現,即便是韓國這樣的民主社會,依然存在著諸種不公正,存在著貪張枉法,存在社會最陰暗的一面。無論什么樣的社會,都有它的不堪之處,完美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
但民主社會的好處卻在于,正義在此處不彰,不代表可以被永遠掩蓋。此處不公正,還可以以其他的形式進行彌補。
《熔爐》里的故事,那些可憐的孩子們沒有得到他們應得的正義,但好在他們找到供養他們成長的施主,可以讓他們生活的更好一點,也可以受到好一些的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故事被寫了出來,更被拍攝了出來,將少數人的不公進行放大,當做社會黑疤來展示,以引起更大的反思,在更大程度上可以防止同類的事情再次發生。
想象看我們的社會,類似霧津聾啞學校的不公正事件不是沒有,而是數不勝數,但至于教訓,似乎卻很少吸收。一件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悲傷有陣,然后一陣風過來,就像是什么都沒有發生過,直到下一起事件同樣發生,然后在冷卻,不吸取教訓,再等著下一個悲劇,惡性循環一直滾下來。
唐山地震發生后,到汶川地震發生,救援經驗幾乎沒有,到了玉樹地震,依然沒有多少長進。還有一個地方的橋塌了,然后另一個地方的橋又塌了,再接著還會有橋塌下去,之間似乎沒有任何聯系。
此處的城管打人了,其他地方的城管照樣打人,即便是出了人命,也依然如故。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
如果有報刊發出點反思與討伐的聲音,依然迅速會收到壓制,或者陷入虛無之中,直到毫無動靜。《天注定》好不容易出來了,卻跟沒有出現過一模一樣。
而論電影的觀賞性,《天注定》還遠不如《熔爐》這樣好看。但掌握權力的人眼里,才不管這些,更多的題材,壓根就不讓你拍,或者是拍了也不會給你演出來。
好大的一個鴕鳥,將自己的腦袋埋在沙子里,就以為身外的危險就不存在了。嗚呼。
3. 韓國電影《熔爐》讓人痛心也讓人反思,大家對于這部劇作何評價
看了電影《熔爐》,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地獄是空的,魔鬼在人間。
《熔化爐》是一部激怒韓國人民改變韓國法律的電影,改編自一個駭人聽聞的真實事件。影片中的男主角姜仁浩原本是一個患有輕微抑郁癥的頹廢畫家。
為了改變自己的狀態,他委托朋友介紹他進到了一所聾啞學校里面當美術老師教那些聾啞學生畫畫。但是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后,姜仁浩不僅發現了這所學校需要新的教師們出賣自己的公益金來換取自己的職位,并且學校中男教師經常在辦公室里面猛烈地毆打學生。
宿舍里的老師們把女孩們殘忍的頭顱壓進洗衣機里,校長賄賂警察互相照顧。憤怒的是,這些教師,作為人妻和教師的人們,曾經多次性侵犯四名殘疾兒童。
姜仁浩發現了這個殘酷事件的真相。于是就聯系了當地的一個人權組織,他以善良的形象揭露了邪惡的世界。
4.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浦志強律師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拘捕之后,引發網絡熱議,在這之中,章子怡小姐的挺身而出讓人尊敬。章小姐以推薦電影的方式,明確又隱晦地表達了她的態度。章小姐推薦的電影分別是《辯護人》、《熔爐》、《素媛》,這其中,《辯護人》更是引起觀影熱潮。看韓國的電影,觀望中國的現實,實在是有意思極了。
相對于《辯護人》,后兩部電影倒是沒有引發觀影潮,但的確也值得細看,并深思。《素媛》我暫時還沒有看,這里只說《熔爐》,的確是一部佳作。同樣可以與中國對比起來,同樣的社會黑暗,同樣的官官相衛,同樣的政治腐敗,同樣的屌絲都不過權貴,都讓人不忍直視,血淋淋的現實壓抑的人無法呼吸。這就是冰冷而現實的社會,但起碼,韓國人還可以拍出來,而我們不要說觀看,連拍的可能性都幾乎不存在。
對于韓國電影,我看的不算多,僅喜歡金基德、樸贊郁、奉俊昊、許秦豪等少數導演的片子,近兩年看的更少。沒有章子怡在此時的推薦,可能連看都不會看,完全沒有想到《熔爐》會這么好。
這同樣是一部根據現實題材改編的影片,電影拍攝于2011年,現實故事則發生在2000至2005年之間。當然,電影改編的藍本是同名小說,小說則是根據現實寫作的,有虛構有超越,但現實體驗則沒有改變。
故事發生在韓國的霧津市,一個相對偏遠的城市,那里有一家聾啞學校。學校的創建人是一位基督徒,在他去世之后,校長由他的兒子接任。這個兒子同樣是當地基督教會里的顯赫人物,但不幸的是他是一名偽君子。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心底殘忍,他不僅對聾啞學校的未成年孩子們實行慘無人道的**,而且專挑沒有父母的孤兒下手,手段殘忍,毫無人性。不僅他這樣,而且縱容手下的教師及其他人員對孩子們進行虐待,其中包括孌童、雞奸、毒打、嗆水等歹毒的手段,將整個聾啞學校變成了一個孩子們的地獄。直到一位外來教師的到來,才揭開了這所學校的丑陋的蓋子,并將惡魔校長及教師送上了法庭。
但訴訟之路,并不如想象的那樣簡單。不是將惡魔送上法庭,罪惡就此結束,而是新的抗辯剛剛開始。這前后,有不作為的警察的蔭護著學校,還有不明真相的教眾也處于樸素的感情為惡魔校長吶喊,更有明知后果仍依然為惡魔代言的律師,更有為了私人利益而貪張枉法的檢察官,一張權力與資本交織的大網,使得孩子們的抗辯者成了徹底的弱者。最終的結果,以對惡魔的輕判為終點。
正義不彰,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夠得到正確的回報。聊可安慰的,唯有那句: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但當這句話說出來,給人的感覺卻是欲哭無淚。
電影是感人的,我們卻能夠發現,即便是韓國這樣的民主社會,依然存在著諸種不公正,存在著貪張枉法,存在社會最陰暗的一面。無論什么樣的社會,都有它的不堪之處,完美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
但民主社會的好處卻在于,正義在此處不彰,不代表可以被永遠掩蓋。此處不公正,還可以以其他的形式進行彌補。《熔爐》里的故事,那些可憐的孩子們沒有得到他們應得的正義,但好在他們找到供養他們成長的施主,可以讓他們生活的更好一點,也可以受到好一些的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故事被寫了出來,更被拍攝了出來,將少數人的不公進行放大,當做社會黑疤來展示,以引起更大的反思,在更大程度上可以防止同類的事情再次發生。
想象看我們的社會,類似霧津聾啞學校的不公正事件不是沒有,而是數不勝數,但至于教訓,似乎卻很少吸收。一件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悲傷有陣,然后一陣風過來,就像是什么都沒有發生過,直到下一起事件同樣發生,然后在冷卻,不吸取教訓,再等著下一個悲劇,惡性循環一直滾下來。唐山地震發生后,到汶川地震發生,救援經驗幾乎沒有,到了玉樹地震,依然沒有多少長進。還有一個地方的橋塌了,然后另一個地方的橋又塌了,再接著還會有橋塌下去,之間似乎沒有任何聯系。此處的城管打人了,其他地方的城管照樣打人,即便是出了人命,也依然如故。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
如果有報刊發出點反思與討伐的聲音,依然迅速會收到壓制,或者陷入虛無之中,直到毫無動靜。《天注定》好不容易出來了,卻跟沒有出現過一模一樣。而論電影的觀賞性,《天注定》還遠不如《熔爐》這樣好看。但掌握權力的人眼里,才不管這些,更多的題材,壓根就不讓你拍,或者是拍了也不會給你演出來。好大的一個鴕鳥,將自己的腦袋埋在沙子里,就以為身外的危險就不存在了。嗚呼!
5. 熔爐講的什么
《熔爐》是根據孔枝泳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影片由黃東赫執導,孔劉、鄭有美、金賢秀、金志映等主演。
該影片以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于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后黑幕的故事。1.創作背景:電影《熔爐》改編自韓國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說,以道真實發生在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事件為藍本,描寫了自2000年起于校內性暴力事件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中教師與人權運動者力圖揭開背后黑幕的故事。
2.創作過程:真正促成小說電影化的伯樂卻是男主演孔劉內。該小說熱賣之際正是孔劉在軍隊服役之時。
2009年8月,孔劉于軍中剛晉升為兵長時, 收到上級贈送作家孔枝泳的原著小說《熔爐》為禮物, 讀完這部小說,孔劉被書中描述事件深深震撼,并在軍中致電經容紀人,求他托人征求孔枝泳作家的意見,希望將小說搬上銀幕。 退伍后,孔劉對該小說始終竭而不舍,極力奔走, 與經紀公司傾力籌集足夠資金,終於令電影能步上制作的道路。
孔劉本人亦毛遂自薦挑戰男主角美術教師姜仁浩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