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鯨的教案分析
《鯨》教材分析
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
鯨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一種動物,因為形體像魚,人們管它叫鯨魚。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激發我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熱情。
課文首先以生動有趣的開頭介紹鯨是特大特重的動物。接著以通俗的語言介紹鯨的演變進化過程,說明鯨是哺乳動物。最后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說明等多種方法,對鯨這種最大的哺乳動物的特點作了通俗的說明。
選編本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是了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選做題第1題,主要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使學生能把形象的語言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增強了說明的形象性。選做題第2題"鯨的自述",其意圖是通過口語交流,培養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熱愛科學的興趣。并把學到的說明方法,運用于口語交際的實踐。
2. “鯨生的反思”反思什么
今年3月12日,一頭被漁網纏繞的抹香鯨在深圳大亞灣被發現,4天時間里,經漁民、漁政、專家和潛水員等多方人士嘗試施救未果,抹香鯨最終沒能返回深海,擱淺而亡。
這一事件也引起人們深深的反思,人與自然環境、自然生物應如何和平共處?人類如何才能盡可能減少對海洋環境的破壞和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沙龍現場,多位嘉賓分別從“抹香鯨擱淺事件”為突破點,從不同維度探討海洋環保。 深圳決咨委專家委員梁俊乾表示,海洋為人類帶來許多資源,人類也應該像海洋學習“開放大氣,包容團結,激情開拓”的精神,海洋精神與深圳這座城市的特質高度契合,希望深圳人也能在海洋環保公益事業上領先起步,早日還深圳一片蔚藍無暇的海洋。
3. 有關孤獨的鯨魚教案
教學目標1、認識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鯨魚及其生活習性。
2、學習從多角度搜索有關鯨魚的信息。 環境與材料1、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鯨魚的信息。
2、教學掛圖《鯨魚》。 3、《科學》下P.22~23。
一次備課一、引導討論1、觀看教學掛圖《鯨魚》,教師問幼兒: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是什么? 2、你了解到有關鯨魚的哪些信息? 3、小結:藍鯨是鯨魚中最大的一種,它的身長達30多米,體重約1700噸,一張嘴能容納10個成年人自由進入。它運動的時速為27公里,主要食物是小蝦、水母、硅藻 等浮游動物。
他的力氣很大,大約相當于一臺中型火車頭的力氣。由于長時間待在水中,每次浮上海面換氣時,會從鼻孔內噴射出高達15米的水柱。
二、看畫冊《大鯨魚》 1、發現鯨魚的全身都是寶,知道動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繪畫:可愛的鯨魚。
4. 小班《鯨》的涂色教案
活動目標 1、激發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2、培養正確的繪畫姿勢、用品擺放常規和大膽動手繪畫的能力。 3、認識三原色中的紅色,并初步學會按一定方向涂色。 活動準備 1、涂色—蘋果2、圖片—蘋果3、每個幼兒一盒油畫棒,涂色紙。活動過程 一、導入變魔術,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小朋友看,變變變,老師拿出實物蘋果,這是什么?(蘋果)告訴幼兒,今天我們來給蘋果穿衣服好嗎?
二、展開1.感知蘋果的顏色出示圖片-蘋果,引導幼兒觀察:這些蘋果都是什么顏色的?(紅色的) 2.學習涂色蘋果教師講解示范涂色的方法出示紅色的油畫棒問:這只油畫棒是什么顏色的?今天老師教小朋友用紅色的油畫棒幫蘋果穿上漂亮的衣服。重點講解起筆和止筆的位置、按一定方向涂色, 3.布置涂色任務,提出要求:涂色時身體坐正,用品擺放整齊,右手拇指食指拿畫筆,左手按住作業紙,眼睛離紙面不能太近,按一定方向仔細涂色,比比誰是涂色小能手。 4.幼兒開始繪畫,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幼兒的繪畫姿勢,鼓勵幼兒仔細大膽涂色,不把顏色涂到線外去,幫助幼兒完成作品。 5.展示幼兒作品,進行講評,對涂色均勻完整的作品畫上小五星表示鼓勵。
三、結束展出幼兒全部作品,請幼兒觀賞,帶領幼兒夸獎自己樹立信心,激起下次繪畫的欲望。
5. 小班美術油畫棒涂色鯨魚教案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照片—鯨魚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是誰在給我們表演節目呢?
大海是鯨魚的家,鯨魚玩的多高興呀。
今天,我們來畫一畫鯨魚好不好?
點出活動主題——鯨魚。
二、展開
1、出示圖片—鯨魚噴水
鯨魚是什么顏色的?我們選用什么顏色畫鯨魚呢?
(加深幼兒對油畫棒顏色的認知)
2、出示圖片—鯨魚
教師與幼兒觀察圖片,探討按照什么順序進行構圖。
(1)在提示線的基礎上,完整添畫出鯨魚噴水的形態。
(2)大海的波浪采用連貫性的波浪線完成,注意線條的均勻,
在畫紙下放留出空白可以添畫各種小魚。
3、教師示范著色方法,重點演示鯨魚身體過渡色的變化。
(1)鯨魚:由上到下共分為三種顏色群青--深藍--白色,每兩種顏色的過渡交接處要輕輕著色,
將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盡量使顏色的過渡自然化。
(2)大海:根據波浪線的劃分,可用淺藍和檸檬黃交替進行。
(3)提示:涂底色時,按一個方向平涂,把筆平倒下,淺淺的均勻著色。
背景顏色要有深淺的變化。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指導幼兒的繪畫姿勢,注意握筆和坐姿。
(2)鼓勵幼兒大膽添畫小魚、小鳥、白云,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結束
請小朋友們相互欣賞作品。
組織幼兒收拾好自己的畫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照片—鯨魚
圖片—鯨魚噴水
幼兒用畫紙,畫筆。
活動目標
練習波浪線,鍛煉幼兒的手腕靈活度。
學習用過渡色為鯨魚著色,注意線條流暢和色彩的變化。
6. 秋季小班語言故事《鯨魚和小魚》教案
鯨魚和小魚
大海里,一條鯨魚在游。
鯨魚的個子很大很大,像一條大輪船那么大。
他游過一個小島時,碰到一條小魚。
小魚很小很小,像一片小樹葉那樣小。
小魚問鯨魚:“你會欺侮我嗎?”
鯨魚說:“才不呢,我喜歡和小魚交朋友。”
小魚和鯨魚成了好朋友。
小魚問鯨魚:“我們來玩藏貓貓游戲好嗎?”
鯨魚說:“不行。你在礁石后、海草里一藏就沒了,可是我怎么藏起來呢?哪兒也藏不了我。
后來,鯨魚和小魚玩講故事比賽。
鯨魚講了個很長很長的故事,小魚很愛聽。
小魚講了一個很短很短的故事,鯨魚也很愛聽。
7. 小鯨魚游大海教案詳細點的
對于大班的幼兒增加他的科普知識以及詞匯詞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從“幼小銜接”的角度上來說也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我設計的《小鯨的故事》系列活動,以四個課時來落實完成。第一課時的重點是:理解故事的基本內容和鯨的簡單常識,認知有關海洋的詞匯詞義,感受鯨魚媽媽與小抹香之間的情感互動;第二課時的重點是:練習轉圈、蹲、跳等動作,體驗小鯨跟媽媽練本領時的認真與快樂,學習“一面…一面…的句式”;第三課時重點是:觀察認知鯨魚的外形特征,畫出與眾不同的鯨魚形象,學習用“我可以…嗎?”的句式來協商做某事;第四課時的重點是:制作有關鯨魚的連環畫,向他人介紹自己的連環畫
本次活動是第一課時,共設計三個環節,每個環節的策略運用如下:
第一個環節:運用談話討論的策略出示有關鯨魚的動態PPT資料確認猜測引起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想了解抹香鯨的欲望能與故事主動互動;
第二個環節:運用導讀大書重點畫面策略,引發幼兒觀察畫面的興趣,了解故事主要人物和地點,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以及通過故事的情節,了解鯨和魚的區別;
第三個環節:運用玩游戲的策略,讓幼兒獲得故事中出現的新詞匯,感受故事中鯨魚媽媽與小抹香之間的情感互動,并設置懸念,為下節課做鋪墊。
【活動目標】
1.通過解讀讀本,理解故事的基本內容和鯨的簡單常識。
2.借助故事初步獲得有關海洋的新詞匯。
3. 引導幼兒感受故事中鯨魚媽媽與小抹香之間的情感互動。
【活動重點】通過解讀繪本,理解故事的基本內容和鯨魚的簡單常識。
【活動難點】借助故事初步獲得有關海洋的新詞匯。
【活動準備】教學大書《小鯨游大海》、PPT、字卡:“海島”、“淺海”、“港灣”
【活動過程】
一、和幼兒討論引入故事。
1.你知道的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幼兒猜測)
2.他比兩頭大象大,比五匹馬大(演示PPT)
3.他到底是誰呢?(出示鯨魚動態資料)你們猜對了嗎?演示鯨魚圖片并給予肯定的回答
4.你知道哪些鯨魚的名字?(幫助幼兒了解幾種鯨魚的名字)
二、共同閱讀教學大書《小鯨游大海》。
1.出示故事書封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關于抹香鯨魚的故事。
你看到了什么?(幼兒仔細觀察,自由表達)
教師介紹故事名稱并講述故事。
(1) P2-P9:讓幼兒在觀察與猜想中,與生活經驗相聯系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 P10-P11:為什么魚弟弟、魚妹妹看到小抹香都要逃跑?(幫助幼兒了解鯨和魚的區別,體會鯨魚的體積大)
(3) P12-P13:你們猜猜小鯨魚長大了嗎?小抹香第一次出遠門將會發生什么事情?(運用猜想策略,激發幼兒對新內容的渴望)
(4) P14-P15:你們知道小抹香和媽媽在干什么嗎?這白白的水柱又是怎么回事?(幫助幼兒了解鯨魚簡單常識)
(5) P16-P17:畫面上有什么?鯨魚媽媽和小抹香都在干什么呀?
(6) P18-P19:這是什么時候?從哪里看出來的?你還看到了什么?他們在做什么?從哪里看出來的?
三、教師帶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新詞匯,并感受媽媽和小鯨魚之間的情感互動。
(1)故事講到這里,你們還記得媽媽什么地方生下的小抹香嗎?(出示字卡,獲取新的詞匯)
(2)她們第一次出門到了哪里?
(3)你們來做媽媽帶著鯨魚寶寶游大海吧!
(4)鯨魚媽媽你們是怎么愛護鯨魚寶寶的?(感受人物之間的情感互動)
四、教師小結。(運用設問策略為下次活動做鋪墊)
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誰了嗎?它是魚嗎?為什么?接下來小抹香和媽媽游大海的時候還會發生什么事情?下次我們再和它們一起游大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