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園暴力事件案例
案例主要講的是未打掃衛生起爭執釀命案,三位在校學生均獲刑,具體如下: 鄭某、李某、鄭某某與被害人王某某系同班同學,2012年7月,因被害人王某某值日但未打掃衛生,鄭某某與王某某發生口角;之后,王某某在路過鄭某座位時在鄭某背部推了一下,引發推搡廝打;一旁的李某、鄭某某也參與到毆打中。
最終造成王某某頭部重傷,后經救治無效死亡。案發當日,鄭某與鄭某某先后被警方抓獲歸案,李某在其親屬陪同下投案自首。
法院一審后,判處鄭某有期徒刑七年、李某有期徒刑二年、鄭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一審宣判后,鄭某、鄭某某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擴展資料: 沒有可以復制的青春,同樣沒有完全相同的校園暴力事件——盡管其中或許有著太多的共因可尋。因為,每一起事件中的“主角”,若總是面目模糊的“施暴者”與“受害者”,很可能意味著對他們的拯救與干預是隔靴搔癢式的。
事件成因越復雜,在尋求解決辦法上,越需要耐心和見微知著,如此才能真正找出規律與破解良方。 對于這些未成年人而言,在當前刑法懲戒難以介入的情況下,他們最終基本上還是要回歸家庭,回到他們“熟悉”的成長環境。
那么,對他們的“改造”,就必然離不開對這種具體環境的干預。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甘肅公布近年10大校園暴力案例 未成年犯罪人數下降。
2. 校園欺凌案列
2017年4月10日中午十二點半,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河道初級中學發生一起校園打架事件,造成兩名初三男學生一死一傷。當天中午,兩名初三學生與兩名初二學生因瑣事發生口角,在廁所打架,導致兩名初三學生受傷。學校發現后第一時間報警,并將傷者送往醫院救治。中午12時54分,郭某經搶救無效死亡,王某還在救治。據了解,涉嫌傷人的兩名初二學生董某和王某事發后逃跑,晚上8時投案自首。11號下午四點,情緒失控的死亡學生親屬將涉事學校大門推到,在校門口擺放了花圈祭奠。
馬加爵,廣西賓陽人,云南大學學生,成績優異,曾獲得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二等獎,被預評為“省三好學生”;2004年2月13日晚連殺四名同窗大學生,后從昆明火車站出逃。被公安部列為A級通緝犯;2004年6月17日被執行死刑。
案發前幾日的一天,馬加爵和邵瑞杰等幾個同學打牌,邵懷疑馬出牌作弊,兩人當眾發生爭執。其間,邵說,“沒想到你連玩牌都玩假,你為人太差了,難怪龔博過生日都不請你……”現在可以肯定的是,邵瑞杰的那句話對內心極自尊又極自卑的馬加爵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他感到長期以來努力維系而且深深依賴的并不開放的社交體系驟然崩潰。實際上,邵瑞杰是他自認為在班上惟一的知心朋友,兩人同住一室,而且是廣西老鄉,放假時常常相伴回家。
馬加爵的父親告訴媒體,2000年,他與老伴帶了6000元錢送馬加爵到云南大學讀書,交完學費,夫妻倆把剩下的錢全部給了馬加爵。后來,他在給父母的信中寫道:“爸媽,在校門前的天橋上,偷偷落淚望著你們離去……親情總是很感人,讓人心酸……你們千萬要保重啊……我什么時候才能報答你們……”信中他還說,他覺得自己家族里的十幾個兄弟姐妹,人人都比他強。在學校里,他也覺得很沉重。“雖然是大學生,我卻絕對不能與十哥相比……很多人比我老練,讓我很自卑。”從這封上大學不久后的家信看,馬加爵的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家庭的貧困,二是人際交往上的障礙。這兩個壓力,困擾了他大學四年的生活,一直讓他深感自卑。
一篇報道說馬加爵經常受人差遣去食堂打飯,馬加爵心有怨氣卻不敢言說,于是暗地將口水吐在同學飯盒里。
福州某中學初三的兩名男生羅某、劉某,因瑣事發生矛盾,并于9月4日上午在學校約定,午放學后到校外“單挑”。兩人放學后到約定地點進行械斗,導致一死一傷的慘劇。搶救無效的羅某親人撕心裂肺的表情。
2015年6月18日,15歲的永泰縣東洋中學初三學生小鴻躺在病床上很痛苦,10多天前的一個晚上,他在學校宿舍里遭到同班3名同學毆打,脾臟積血,無奈只能切除。小鴻是永泰縣東洋中學的一名初三學生,但他的個子和同齡人相比顯得相對矮小,身高約1.4米,體重更是只有30公斤出頭。小鴻的父母在福清打工,他平常住在學校宿舍的205室。6月8日晚,小鴻上完自習回到宿舍,沒想到,一場災難來臨。晚上8點多,同班的3名同學夏某、林某、張某突然沖進宿舍,什么也沒說對著小鴻就是一陣拳打腳踢。小鴻直接被打趴在地,同宿舍的舍友見狀也不敢阻攔。次日,小鴻參加中考,然而肚子疼得厲害,根本無法考試。老師發現異常后將小鴻送往醫院檢查,并通知小鴻的家屬。醫生診斷出小鴻的脾臟積血嚴重,并對小鴻進行了脾臟切除手術。
他說,自己從小學5年級開始就經常被對方欺負。“他們有事沒事都會找我麻煩,比如看我走路的姿勢不順眼,也要把我拉到一邊打一頓。”小鴻說,自己已經記不清楚被打了多少次。對方施暴完畢還要威脅小鴻,讓他不準告訴老師和家長,否則后果自負。
3. 校園暴力事件案例
案例主要講的是未打掃衛生起爭執釀命案,三位在校學生均獲刑,具體如下:
鄭某、李某、鄭某某與被害人王某某系同班同學,2012年7月,因被害人王某某值日但未打掃衛生,鄭某某與王某某發生口角;之后,王某某在路過鄭某座位時在鄭某背部推了一下,引發推搡廝打;一旁的李某、鄭某某也參與到毆打中。最終造成王某某頭部重傷,后經救治無效死亡。案發當日,鄭某與鄭某某先后被警方抓獲歸案,李某在其親屬陪同下投案自首。
法院一審后,判處鄭某有期徒刑七年、李某有期徒刑二年、鄭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一審宣判后,鄭某、鄭某某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擴展資料:
沒有可以復制的青春,同樣沒有完全相同的校園暴力事件——盡管其中或許有著太多的共因可尋。因為,每一起事件中的“主角”,若總是面目模糊的“施暴者”與“受害者”,很可能意味著對他們的拯救與干預是隔靴搔癢式的。事件成因越復雜,在尋求解決辦法上,越需要耐心和見微知著,如此才能真正找出規律與破解良方。
對于這些未成年人而言,在當前刑法懲戒難以介入的情況下,他們最終基本上還是要回歸家庭,回到他們“熟悉”的成長環境。那么,對他們的“改造”,就必然離不開對這種具體環境的干預。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甘肅公布近年10大校園暴力案例 未成年犯罪人數下降
4. 適合低年級學生校園欺凌的案例怎么寫
學校要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維護和確保學校的穩定和發展,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中小學生校園欺凌自查報告,歡迎閱讀查看。
篇一:中小學生校園欺凌自查報告
一、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防范欺凌事件發生
學校學生間發生欺凌事件,給受欺凌的學生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因此,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疏導顯得尤為重要。當前,我市學校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 多措并舉,防范學生欺凌行為的發生。一是做好易受到欺凌學生的排查工作。特別對性格內向,在同學間無存在感的;易引起同學不滿和反感的;身體機能存在障礙的;性格或行為上有異于他人的。針對這類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學校教師給予了更多的人文關心、照顧,重點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做到與同學融洽相處。二是營造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良好班風。三是隨時關注這類學生的思想變化,發現行為異常時能及時介入。引導學生在受到欺凌時及時與家長、老師溝通,尋求幫助。
2.堅持問題導向,開展警示教育。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正值叛逆青春期,有的孩子父母疏于管教,在處理同學關系時太過極端;有的受音像制品、網絡游戲、暴力文化等的影響,對待個別同學持暴力手段。針對這類學生,學校、班級通過舉辦講座,班隊會等活動,把一個個校園欺凌案件中的“受害者”、“欺凌者”、“旁觀者”不同程度受到的傷害展示給學生,引導他們從活生生的案例中吸取教訓,克制自己,正確對待自己的言行。
3.搭建心理教育平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近年來,我市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班級工作計劃,有課時計劃;學校設有心理咨詢室及相關設施,并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堅持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班主任及德育干部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系統的培訓和進修,用正確、有效的方法引導、疏導學生心理健康,預防和矯正學生心理障礙,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建立家校聯系,不斷完善家庭、學校共管機制
受到未成年人心智發展的限制,多數孩子在欺凌和受到欺凌后不會主動告訴大人,但他們的行動還是會露出一些不尋常的地方,一旦發現問題,學校與家長能及時聯系,防他們的行為走向極端。學校一方面通過召開家長會、家訪等形式,要求家長要關注子女的成長,不能只顧工作,對子女的行為變化不聞不問,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要求家長每周都要與班主任聯系一次,全面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另一方面將作息時間通報給孩子的監護人,孩子一旦遲到、缺席,班主任能及時與家里取得聯系,對孩子遇到的問題給予正確的引導教育,并督促他們不與社會閑雜人員接觸。
三、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優化學生成長環境
解決校園欺凌問題,還需要社會全員參與,綜合治理。教育部門主要從這幾方面入手:
1.學校與所在地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街道、社區、村鎮等取得聯系,通過開展創建文明單位、和諧社區活動,為學生開展有意義的社區教育活動。
2.發揮學校及周邊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職能作用,開展校園周邊環境專項治理活動。如,每學年教育部門與文廣新局開展“網吧清查”行動,打擊校園周邊200米范圍內的黑網吧;配合文廣新局開展“護苗行動”取締一批無證經營、違法違規的文化娛樂場所、非法音像書刊經營點等;與公安部門聯合開展“護校安園”活動等,凈化校園周邊環境,避免欺凌事件在校園周邊發生。
3. 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我們嚴格按照《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關于規范兼職法制副校長職責和選聘管理工作的意見》(綜治委〔2003〕25號)文件要求,從當地公安、檢察院、法院、行政司法等部門遴選責任心強、工作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及時配備充實到學校擔任法制副校長,以發揮其在學生法制教育、維護學校安全和秩序方面的積極作用,尤其是在處理“欺凌”和“被欺凌”學生事件中的調解教育作用,增強學生法制意識,教育學生運用法律保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有效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篇二:中小學生校園欺凌自查報告
依據國家和市區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西崗區七月中旬下發的《關于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現對我校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第一階段工作進行全面自查。
5. 安全教育,校園暴力事件的案例
原發布者:947251699
校園暴力十大典型案例這十大典型案例是從全國各法院征集篩選出的一批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件。其中包括故意傷害、尋釁滋事、搶劫案、綁架案、強制猥褻、**。希望用以案說法的形式,給廣大中學生上一堂法制教育課,也希望廣大師生在搞好教學、學習的同時,能夠自覺加強法律知識學習,不斷提高法律意識,防范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案例一:值日未掃致人死亡鄭某、李某、鄭某某與被害人王某系同班同學,2012年7月,因王某值日但未打掃,鄭某便以此為由與王某發生口角,后鄭某、李某、鄭某某某使用了木棒、木質掃帚把、鋼板等作案工具,造成了王某頭部重傷,后經求治無效死亡。一審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分別判處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2年至7年不等的刑罰。一審宣判后,鄭某、鄭某某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案例二:操場踢球生口角致傷2014年2月10日,丁某在蘭州市某中學操場踢球時,與被害人張某發生口角爭執后繼而相互毆打,丁某用腳踢打張某腹部。后經司法鑒定,張某所受損失屬重傷二級。法院以被告人丁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案例三:無事生非隨意打傷人2014年12月20日,被告人朱某與劉某、王某等9人在某招待所喝酒。當晚,王某等人來到網吧因看不順眼正在上網的梁某等三人,便糾結朱某、劉某等人對其實施暴力毆打,造成梁某等三人均為輕微傷。法院一審以尋釁滋事罪判處眾被告人應有的刑罰。案例四:結伙搶劫連續作案imag
6. 關于校園欺凌事件的作文
校園,我們學習的的樂園、成長的搖籃。
我們渴望在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中愉快地學習,健康的成長。然而,校園里也時常有不和諧的音符。
也許因為一個誤會,有人惡語相加;也許因為一次無意犯錯,有人揮起了拳頭……今天,我觀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影片——《校園暴力》,它告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該如何保護好自己,免受他人的侵害。《校園暴力》講述的是一位叫翔翔男孩的故事。
一天,媽媽叫翔翔出來吃飯,叫了半天,卻沒有看見他出來,走進房間,發現翔翔在地上嘔吐不止。媽媽趕緊把他送到醫院,醫生說:“翔翔是因為暴飲暴食才導致現在這樣。”
媽媽覺得很奇怪,在媽媽一直追問下,蘇醒后的祥祥只好向家人說出了自己遭到敲詐的真相。原來祥祥受到高年級同學的敲詐,每天都要給他們錢,而且一次比一次多。
每次翔翔給他們錢后,回到家就猛吃東西,不敢告訴父母和老師,才造成今天的后果。
7. 校園欺凌現象的感想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luckygirl1021 關于校園欺凌的心得體會留村中學任相彤校園欺凌最直接的危害是令受害者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我們的學生都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應該享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學習環境,應該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保護。
校園欺凌主要表現在同學之間欺負弱小、欺軟怕硬,這不僅僅是道德問題,更上升到了法律層面,我們每一位老師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人之初,性本善”欺負弱小的同學也并不是出生就自帶戾氣,喜好欺軟怕硬,因此遇到這類學生老師更應該以適當的教育方法對其進行感化,幫助他走出道德誤區,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中學生。
首先,身為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要更加積極主動,去普及校園暴力帶來的惡劣影響,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廣大學生,杜絕校園暴力,創建和諧校園。我認為可以利用自習課的時間帶領學生觀看相關的法制節目,一方面普及法律知識、防范校園欺凌,另一方面緩解學習壓力、增加學習樂趣。
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生家長,充分認識校園欺凌所帶來的傷害.身為一名教師,我們能做什么。教師,教書育人,而更重要的是育人。
所以我們應該想想如何在自己的課堂中讓我們的學生學會做人。理論說教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以身作則才是一種更有效的教育。
其次,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于孩子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很少與其他人發生正面沖突。很多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背后都有一個不堪入目的家庭存在。
所以我們呼吁面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