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烏鎮一日游 觀后感
昨天是7月3日,周六,清晨,耳邊響起了雄壯的國歌聲,硬是把威威從甜甜的睡夢中吵醒,猛然想起,約好了妖妖5:30在電梯口碰頭的,揉揉醒眼,看看外邊的鐘。
不會吧?已經是5:20了?!暈啊~~快快~~我要快點了,要不,妖妖可是會砍我的啊~你說,我的個子,我的體形,哪里是妖妖的對手啊?!匆匆洗簌完后,就急忙趕了過去,還好~沒有遲到,剛剛好5:30,不多一分,也不少一秒~嘿嘿……威威心中怯喜…… 和苗苗約好了5:45在車站等車,威威和妖妖就忙忙的趕過去了,哪知苗苗是個拖拉鬼~~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他的影子,情急之下,威威只得拿出手機來,給苗苗發消息,身后傳來了熟悉的聲音,轉頭一看,只見苗苗悠哉悠哉的在向我們走來,臉上掛著他的招牌式的笑容。雖然心里有點氣憤,但是看到他那萬人迷般的笑容,也就消氣了~唉~沒辦法,誰讓他的笑容這么甜呢?說真的,仔細看看,還有那么一點點的羞澀誒~~(苗苗不要打我啊~我可是實話實說的哦~) 上路咯~~目的地,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最終目的地——烏鎮~~~~~~~~~~~ 到了梅隴,理所當然的要換乘地鐵去上海體育館。
雖然還沒有下車,但早已看見棒棒糖的“倩影”在車站門口等候~看看坐在威威身邊的妖妖,滿戀的笑意~唉~為什么平時妖妖和威威在一起時就不能這么溫柔的笑呢?威威有點忿忿不平,想想也罷,畢竟…… 到了上海體育館買完票,威威大呼上當,原來買長途旅游車票是送礦泉水的,之前沒有人告訴過威威,害的威威辛辛苦苦的從上海石化背了兩壺水到上海體育館!累哉累哉!5~~~~~沒天理啊~它干嗎要送我們水啊? 車上的故事,威威就不多說了,沒有什么好玩的故事,不過就是睡睡覺,說說話的~不過,在進入浙江省范圍的時候,反正了很有趣的事,滿車的人的手機都在那里此起彼伏的叫著,威威和苗苗坐在一起,都覺得好奇怪,為什么他們的手機叫的這么歡~接著,苗苗的手機也叫了,打開消息一看~哈哈……歡迎使用浙江嘉興移動通信,如有問題,請致點1860~苗苗直呼手機性能太差,居然是最后收到的~~威威只的捂著口袋,不出聲,結果,手機它還是叫了。真是個不爭氣的家伙,當了個倒數第一。
..唉~雖然它是我最愛的MOTO。唉~ 當當當……大家沒有看的睡著吧?~ 揉揉眼睛,準備好看烏鎮的故事哦~~進入正題了~ 記得有朋友告訴過威威,烏鎮最好玩的時候是下雨的時候,可惜啊~天公不做美~偏偏它就是烈日當空,害的威威不得不打起了天堂牌的遮陽傘。
~ 烏鎮是江南有名的古鎮,同時它是個很美的水鄉,雖然威威不怎么喜歡水鄉。.原本以為烏鎮會和西塘一樣,是個比較開放式的景點,去了后才知道,那里布置的有點像個公園~而且是不怎么大的公園~~首先到的第一個參觀景點是百床館~威威驚嘆于古人的造物水平,以前的床可比現在的床漂亮好多啊~~就像電視里的那樣~有的床在床前還有3個小檔檔~用棒棒糖的話說,就是夏天可以多打幾個地鋪。
在參觀的過程中,偶爾聽到了某個導游的介紹~她說:沒有檔檔的床是正宮睡的~有一個檔檔的床是偏房的睡的~~威威不禁想起那張有3個檔檔的床,那不是偏偏偏房的睡的么?唉~古代的男人啊~~沒話說了~~~ 第二個景點是烏鎮的釀酒坊。未見酒坊的模樣就已聞到了陣陣的酒香~~看見走出來的人手里都拿著甜酒釀,威威很是心動。
雖然有模有樣的走著~其實啊~~~心里一直在盤算著呆會兒要買多少酒釀拿著路上吃呢~~~進入了酒坊,發現那里還挺那么一回事的。有模有樣的~~烏鎮的特產酒是三白酒,那里有試喝的~~~嘻嘻..天下的人,哪有不嘗免費的東東的啊?~于是威威拖著苗苗還有棒棒糖前去試喝~~一定有人會問,妖妖呢?唉~威威拖不動她~她不擅酒力,如果喝醉了~~沒有人拖的動她啊~~算了算了吧~威威是最后一個喝的~棒棒糖說,這酒不錯~好~~威威喝完后,面不改色心不跳~就覺得喉嚨口熱乎乎的。
挺舒服的~~就是沒有暈暈的感覺~~所以,威威知道威威沒有醉~嘿嘿……苗苗說~他走路有點點漂~~嘿嘿..原來他不甚酒力啊?~好~以后可以欺負他咯~~~嘿嘿……。
2. 烏鎮游記
游記]烏鎮游 翻開《中國交通圖》狠找了一陣烏鎮,卻沒有找到,它不象周莊一樣有個鮮艷的紅點,來表示它是個旅游勝地。
第一次知道烏鎮,是看了一篇關于法國影星索菲瑪索的報道,說她在出席上海國際電影節,抽空去了一次烏鎮,看著她在水鄉間流露出的笑顏,卻微微感到一種震撼——我要去烏鎮。 打定主意,是受了好朋友的慫恿,他去過,說很值得去。
這是個沒有什么熱情和愛好而善良的人給我的建議,所以我覺得這的確可以接受。而機會又是那么的好,上海承辦APEC會議,放假五天,隨便抽出一天就能可以了。
一天游玩下來,沒想到便發起了高燒,也許是太興奮的緣故,也許是留一天安靜的時間讓我能夠重溫上一天的快樂。 很久沒有早起的習慣了,也許是很久沒有出門的關系吧,突然發覺久違了的朝陽噴薄而出,給天邊染上了玫瑰色的光彩。
到了指定的上車地點,很擁擠,現在會享受生活的人真多呀。一路行來,一路金黃,從來沒有注意到,原來出游都是春天,一片的綠,一片的新。
只有在四川的那段日子才見過這農家整片整片的燦爛。但不同的是,四川的田地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象一塊塊稠緞,而江南的田地中鑲嵌著一條玉帶,那時滬杭高速公路。
在路的兩邊,竟然看到了木芙蓉花,這是在四川才有的花呀,怎么竟然會出現在這江南的水鄉呢?我真有一點疑惑了,不是這一馬平川的地勢,真的會讓我認為這是在巴山蜀水之間呢! 進入烏鎮,先要過橋,一條東市河橫貫東西一鎮,一座廊橋架通南北兩街。橋名“逢源雙橋”是擇水而居的原故吧,只可惜沒有看一下這橋上是否有對聯,也許能從中得到此名的來源。
不過,想來應該是這片水域繁衍了這里幾世的人,水而源,所以稱“逢源”吧,逢源也許有恰逢財源的意思吧。廊橋的出名是由一部美國大片“廊橋遺夢”而引發的,突然之間在中華大地上出現了很多具有古韻的、帶屋頂的橋。
曾經見過武夷山的廊橋,名曰“花嫁”,應該是女兒出嫁的必經之路吧。這做雙橋,有著飛檐,卻不知為何在橋的中間用木雕花窗隔成雙橋,也許是現代交通“人行道”的古典版。
雙橋下是“財神灣”,幾畝見方的地方,由于今年秋天雨水不旺,帶著烏蓬的船兒吃水很淺,停泊在財神灣里,象是等著財神的到來。站在橋上,向西望去,兩岸枕河人家,青瓦白墻,沒有船在水面上的悠悠蕩蕩,更顯出了寧靜安詳。
過了雙橋,繞著財神灣來到了“香山堂”,一排烏黑的柜臺,懸頂掛著木刻的招牌,原來是藥鋪。 幾包包好的中藥掛在柜臺上面,隨著風而搖曳著,靠墻一溜的小閣抽屜,一看就是放中藥的,回過身來,看到一把切藥的鍘刀,一副桌椅,幾張發黃的字畫,……藥鋪原有著一種藥香,所以稱之為“香山館”很恰當,只是逗留一會,并沒有嗅到,也許是時間的長久而湮滅了,看著周邊簇新的家當,也許這以前根本就不是藥鋪,只是現代人用來招攬客人的噱頭而已。
到是那斑駁無色的白木招牌,卻象是歷經過風雨飄搖的年代,如今靜靜地品著古鎮久而彌篤的韻味。 “香山館”藥鋪旁是一家茶館,在路途中,翻看了一本有關烏鎮的介紹,說其中的薰豆茶很有特色,看看這家茶館的水牌上有著這一色的茶,還有一種叫鍋巴茶,想著等我回程的時候可以伴著夕陽,坐這里歇一下腳,喝著這里的茶,那時候一定特別愜意。
往西行,一條古樸的小巷,兩排木門人家。小巷的石板路很平整,沒有高一腳低一腳的擔憂,但低頭確看到了一種古銅錢型的排水孔,很有創意。
這里的先祖們恐怕沒有“士農工商”的失落感,而推崇著金錢的魅力。木門后的人家,拿來自家的茶葉蛋,玉米棒,臭豆腐叫買,所以一路走來,香味各異,只是急著看“百床館”就沒有時間飽一下口福了。
“百床館”徒有虛名,沒有一百架窗,但每一架床都只能用簡單的“漂亮”來形容了。說簡單,其實她們根本就不簡單。
一架姊妹床,有兩層,里面是床,有著飛鳳,想畢主人在上面曾經綴滿了香袋,而周圍的幔帳收斂了姊妹的私房話和笑聲;外層是放衣柜的,真是“以人為本”方便了女兒家更衣。還有一架是嵌骨的床,窗上的雕花自不必說,雖然已經脫落的色彩仍然可以讓游者嘖嘖的贊嘆她們曾經的輝煌。
在木質的床架上,嵌著骨質的圖案,象是在演繹著一個故事。不只是什么骨,睡在上面陰森可怖,還能安然嗎? “手工作坊”有著不一樣的熱鬧,擠進人群一看,原來是上了歲數的阿婆在織布和紡紗,這些是在電影電視上看熟了的東西,卻從來沒有碰過。
仔細琢磨了阿婆的織布程序(現代人的通病,什么都講究程序),也就是右腳,右手,穿梭,左腳,左手,穿梭,而已,就大著膽子甜著嗓音,請阿婆讓我試一下。當地的民風真夠淳樸的,一求就應,六個步驟,有關手腳的我還有模有樣,而穿梭就慘了,一看就是趕鴨子上架招示,引地自己哈哈一笑,算是織了兩根土布。
一旁又看見一位阿婆在紡紗,左看右看沒有找出程序,看來是屬于KNOW-HOW一類的,阿婆也很和善的讓我試一下,很得意的坐在紡車前,只是右手一搖紡車,左手的棉線就斷了,折騰了幾下還是左手一團棉,右有空握柄。看來沒有一段時間的操練是不能聽到著嗡嗡的響聲的。
走出。
3. 烏鎮游記作文
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烏鎮。
烏鎮,像許多江南小鎮一樣,有穿過小鎮的狹窄河道,有傍水而筑的樸實民居,有烏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蕩過,有巷子深處升起的裊裊炊煙,有農婦在通向河道的石階上浣洗……而不同于其他的江南小鎮,烏鎮少了一些商業氣息,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氣息,這源于那里的景,那里的人,那里的文化。 小橋。
烏鎮的橋不算多,但已足夠獨特。走過蜿蜒的石子路,繞過許多彎道,眼前,出現了一座橋,雖然有些大,卻也是一塊一塊用石頭砌起來的,一樣結實,一樣美觀,一樣真實。
再看看橋頭的石刻字,得知它叫“逢源雙橋”。這是河道的第一座橋,所以叫逢源。
穿過弄堂,走過一戶戶人家,便看見了一座小橋,這座橋就是江南古鎮所特有的石拱橋,精心雕琢,顯得立體的花紋使人心怡,站在石拱橋上,可以看到船夫搖著槳徜徉于碧水中,一臉泰然。這就是烏鎮的橋,大的給人豁然,小的則給人舒心。
烏鎮如果沒有這些橋,肯定沒有這般精致,沒有這般古樸,沒有這番意境,就像一幅精美的畫少了修飾。烏鎮的橋不多,但卻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妙趣橫生。
流水。水,永遠是江南古鎮的主題。
悠悠流淌著的是傍河居民的生活主線,水承載著他們的希望,承載著他們的淳樸流向更遠的地方。這里的水,碧綠碧綠,這里的人,清清澈澈。
我們坐上了烏蓬船,船慢慢地游蕩開來,船夫站在船尾,熟練地擺動著槳,蕩開一陣陣漣漪,船左右搖擺著向前蕩著,左右房舍似乎也在搖擺著,倚在扶手上,隨著船搖擺著,突然感覺,好像一下子擺脫了城市快節奏的生活,融入了一片安寧祥和的小鎮生活中了,這里的一切,隨著水流慢慢飄蕩著,遠方,成片的楊柳隨風搖擺,是愜意,是安逸。終于知道,為什么那么多人向往威尼斯,因為那里是水城,因為水給人以安逸,當水成為城市的主命脈的時候,人們就真的慢下步子來了,也許這是一種回歸,生活方式的回歸。
烏鎮的水,就是這樣,這樣的水,孕育出了水一樣的人。 人家。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烏鎮,養出了一方淳樸善良之人。
穿過深深的弄堂,路過許多人家,他們似乎從不被游客們打擾,依然各自生活著,悠閑地生活著。有人敲著木魚,說著些我們聽不懂的話,也許是在禱告吧,有人則在自家園子里種菜,不時地,有小狗會跑到路當中,抓抓癢,作揖,或是,就呆在路當中,不走了。
還有八哥見人就說“你好”,逗得游客不時稱贊。這番生活情趣,不得不令人向往。
我甚至想,這里,是不是許多中國文人被貶官之后的世外桃源呢。 文化。
烏鎮除了有秀美的風景,和藹可親的人,不可或缺的,是它的文化。文化始終是使一個古鎮永遠吸引人的力量,有了文化,古鎮彩繪分外奪目,才會將其深邃展現在人們面前,才會讓人們來讀懂它。
走進一個個小小的門洞,里面無不是一種精髓的文化。我走進江南百床館,里面陳列著從明代到近代的床,上至皇帝御用之床,下至普通百姓之床,這是床的發展,也是歷史,這些床的雕刻都十分講究,一看便知是能工巧匠一刀一刀精心雕琢而成,想來現在的床雖然大而舒適,缺少了一番心血,少了一種工藝,也少了一種文化,一種木雕文化。
這種床,保留在烏鎮,也成為烏鎮的文化瑰寶。再走過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過狹小的巷子,就是藍印花布的作坊,大大的園子里掛著長長的布條,等著曬干。
藍印花布是江南的特色,也幾乎成了它的象征,小而精細的花紋透出的是一種細致,藍色襯出的是一種古樸。看雪白的布經過能工巧匠地改變成了美麗的藍印花布,不得不感嘆烏鎮人的手巧,也許這種手藝只有在烏鎮才看得到,因為這里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這種文化的傳承,這種風格,是屬于烏鎮的,是屬于江南古鎮的,因為只有在這里,穿著藍印花布的衣裳,坐在河邊看過往的烏蓬船,才是和諧。
烏鎮除了有這些工藝外,還出了一位文人——茅盾。他的《子夜》、《春蠶》、《霜葉紅似二月花》都是聞名遐邇的作品,他的故居依然透著一股文化的氣息,墻上掛著“有志竟成”的字樣,那應該他的座右銘吧,書桌上,簡潔地放著幾本書,書頁早已泛黃,他的學識,見解卻不會發黃,而是愈陳愈精。
茅盾故居的布置非常簡單,會客室里只有兩把椅子,一張桌子,也許,對于一個文人來說,這已經足夠了。也許中國許多文人都是這樣,過著清貧簡單的生活,正是這種清貧,正是這種生活,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君子”,這讓我想到了魯迅,看過他的三味書屋,一樣儉樸,一樣充滿文化氣息,只是魯迅還有一個百草園,可供閑暇用。
而茅盾,所有的時間都在書里了。走出茅盾故居,再往前,便看到了保存尚好的當鋪,推開有石獅子的大門,轉過幾個彎,就到了當鋪,一個大大的“當”字寫在墻上。
跨過高高的門檻,站在水泥地上,交換物品的窗口很高很高,窗口也很小,別的地方都用木條弄成小孔狀,這樣奇奇怪怪地結構聽說是為了防止斗毆,以便公平交易。看來古時候人也懂得經濟理財。
從旁邊的小門可以繞到當鋪里的工作人員坐的地方,踩在石庫門般的地板上,可以聽到自己的腳步聲,還有回音,登上三節樓梯,坐在木凳子上,有一種。
4. 烏鎮一日游作文400字急
感受烏鎮之美
撩開城市的虛華,洗去燈紅酒綠的喧囂,搭乘純白的云朵,尋找那隱逸于都市盡頭的一片安詳。
烏鎮-----輕盈地坐落在中國的版圖上,它在江南獨特而美麗的空氣里,在悠長的時光里,慢慢醞釀,散發出溫情而迷人的芬芳。
輕輕的,走進烏鎮,感受烏鎮之美。
小橋流水,悠悠船歌。古鎮精致得令人心動,走上那古老的石橋,輕輕撫過橋身,手心的微涼,帶著潮濕的水氣,宛如烏鎮柔和的質感,溫柔細膩得恰到好處。船上的時光是最為浪漫的了。船兒蕩悠悠地穿過時寬時窄的河道。船娘邊唱著船,邊唱出船歌,那歌聲請請地飄蕩在空氣中,把我們裹進一片夢幻般的世界里。眼前,這石橋,這木船,這個歌,這河,一切的一切,都像是飄渺在朦朧的詩境之中,船后慢慢蕩漾開的水波,在水中綻開,又慢慢融進了一片夢幻之中。穿過指間的風,夾帶者水分,慢慢滋潤著我的心……船兒緩慢前行,載著一船的溫婉柔情,輕輕駛入了一片詩情畫意里……
幽幽古巷,幾多溫柔。錯綜的古巷是烏鎮的生命,是烏鎮的靈魂所在,當夕陽為烏鎮鍍上一層金光,我走進烏鎮的小巷。腳下的青石板散發出一道幽藍的光,綠綠的青苔順著石墻往上攀,這是歲月沉淀留下的一道痕跡,他默默銘刻了時光的語言,陪伴著烏鎮,迎接著每一次初升的太陽。我不這道這里已經經歷過多少個春秋,春去冬來,夏秋輪回,全都化作石墻上的一道淺痕,融進了歷史……夕陽下,老人坐在竹凳上,懷里抱著一只老貓,他們慵懶悠閑地享受著夕陽下的點點溫暖……
每每夜幕降臨,如若下一點小雨,古巷更添情調,我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我仿佛看見在古巷那頭,一個撐著紫色油布傘的姑娘,帶著淡紫色的憂傷,滿懷深情,款款走進……茶坊里飄出的淡淡幽香,月光銀色的光輝,通通沉浸在這憂傷之中……
有人說,時光不曾改變烏鎮,我說,是時光讓烏鎮更為美麗動人,我能感受到,在那小橋流水間,烏鎮的心跳……
我是沙發,選我~
5. 烏鎮游記烏鎮有哪些特點
第一題:烏鎮的特點有:1.烏鎮河網密布,港汊縱橫,是著名的水鄉,2.烏鎮歷史悠久,保留很多當地傳統風俗習慣。3. 烏鎮的活水產十分豐富。4.烏鎮的小橋別具特色。5.茶館也是烏鎮的一大特色。
第二題:一共寫了3座橋。第一座是浮瀾橋。浮瀾橋是現存最古老的,始建于明宣德年間,1518年和1780年又兩次重建。其余兩座是通濟橋和仁濟橋。通濟橋和仁濟橋是最具特色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論站在哪一座橋邊,均可以透過橋洞看到另一座橋,如井中觀月,當地人稱為“橋里橋”。第三題:這篇文章通過了對烏鎮各個方面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烏鎮的喜愛之情。
6. 難忘的旅行烏鎮三分鐘話題作文
今年暑假,媽媽學校工作很多,所以,我們沒有出去旅游。在家里,我翻起相冊,又想起去年游玩的烏鎮。
烏鎮的房子停在水中, 一個個古老的房屋似乎在講述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木制的窗,木制的門,顯的十分的陳舊,似乎傾訴著歲月的滄桑。游客們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匆匆而過,給這個古老的小鎮帶來一絲絲現代的氣息。
烏鎮的水靜靜地圍繞著小鎮。房屋四周是水,橋下流過的是水,石洞里有水,柳樹旁還是水。一眼望去,烏鎮真是水的世界,水的家園。小木船在水中漫漫地搖啊搖,船夫輕聲地哼著民謠,小曲在水上輕輕地飄蕩。
烏鎮的酒坊靜靜地在小鎮的深處飄香。幾條木椅、幾張木桌、一面酒旗使人再次感到烏鎮古老的氣息,游人們都記住了酒坊的名字——高公生酒坊。樸實好客的烏鎮人,爭先恐后的向游人們遞上一盅盅美酒,我細細的品嘗了一口,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那一句詩:葡萄美酒夜光杯。
烏鎮令人難忘的地方太多:林家鋪子、矛盾故居、藍印花作坊……
雖然過去了一年,我對烏鎮仍然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