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著簡短書評怎么寫
怎樣寫書評 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而要使理想的書籍成為打開人們智慧的鑰匙,往往要借助于書評,供更多的人了解它,熱愛它,和它交朋友。我國著名教育家、作家葉圣陶先生在《給少年兒童更多的課外讀物》一文中對書評的作用作了形象的概括,他說:“一篇精要精當的評介文章登出來,好的讀物就象長了翅膀,飛到廣大讀者心靈的窗戶前,等候開窗歡迎。
報刊有義務使好的讀物長翅膀。” 什么叫“書評”?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把自己的感受、見解寫成文章,這就是“書評”。
那么,怎樣才能寫好“書評”呢?首先,要認真讀一本書的“序”和“跋”。序、跋是一本書的重要組成部分,讀了序和跋,可以大致知道書的內容。
有些書的“序”是作者自己寫的,主要談寫書的宗旨和經過,有些書的“序”是作者請別人(多半是某方面的專家)寫的,主要是介紹或評比本書的內容和特色。有的書的前言,實際上也是序的性質,有些書的后記,實際上與跋的性質類似。
序一般是放在書的正文之前,有個別的放在正文之后,如漢代史學家司馬遷為自己的巨著《史記》寫的自序,就放在《史記》的末尾。序、跋是讀書指徑人門的向導,寫書評,不可不讀。
其次,要學會寫內容提要。唐代散文作家韓愈說:“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意思是說:對于記載事情的書必定掌握住它的要領,對于闡述道理的書必定探索出它的主旨。”我們讀書要學會在深刻領會原著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實質以后,用自己的話對書中的主要內容和大意簡明扼要地概述出來。
寫書評,不可能把原著的內容從頭到尾復述一遍,學會寫內容提要,就比較能把握住作品的主題,主題抓得準,書評也就“有的放矢”,不至于文不對題。所以,練習寫內容提要,對于鍛煉提高自己的綜合、概括能力很有裨益。
再次,要聯系實際。讀了一本書,感想、收獲也許很多,這就要抓住書中使你最受感動的地方,結合自己所想到的、所經歷的事情,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受到的啟迪。
比如江西師院附中高一學生吳嵐寫的《我愛〈紅巖〉》一文,獲山西《語文教學通訊》全國中學生書評征文一等獎。文章從“我”和《紅巖》的聯系中,緊扣著一個“愛”字來寫。
先寫《紅巖》是“自己最愛看的一本書”,然后詳細敘述愛的原因——“還是這本書給了我前進的力量、生活的勇氣”,作者訴說了自己童年的不幸,分析了《紅巖》一書中的許云峰、華子良、江姐、小蘿卜頭等幾個主要英雄人物形象在自己心中引起的震動,回憶了媽媽的囑咐,最后概括了《紅巖》一書如何幫助她從厭惡生活到熱愛生活,書評寫得情理交織,娓娓動人。最后,要有獨立的見解。
古人云:“非學無以質疑,非問無以廣積。”宋代學者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
讀書要多思考,善于問,在正確理解原著的本義的基礎上,將自己的觀點和書中的觀點進行分析、比較,然后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新見解。比如高中語文課本有一篇郭沫若同志寫的《甲申三百年祭》,這是一篇立意新穎、文情并茂的散文。
內蒙古烏蘭浩特一中丁少華同學讀后寫了一篇書評,文章就郭老提到的李自成殺李巖的舉動,進行了深入而具體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李自成殺李巖犯了雙重錯誤。作者為了論證這一中心論點,作出了種種“設想”,然后逐一加以論證,指出李自成既輕信了牛金星的讒言,又輕率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這就尤其使自成的錯誤又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最后得出李自成殺李巖實屬“失策之舉,鼠目寸光”這一結論。
丁少華同學的這篇書評立論求新、求異,論據不貪多求全,論證過程擺事實、講道理,緊緊圍繞論題進行推理,作出判斷,力求以理服人。雖然文章的個別觀點還有待商榷,對李自成聽信讒言的思想基礎以及殺李巖的階級界線還缺乏必要的分析,但作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見解的膽識和論辯能力,實在值得稱道。
寫書評,貴在有獨立見解,最忌踏陳習故、人云亦云。?ei=UTF-8&icp=1&u=/article/34/348/&w=%E4%B9%A6%E8%AF%84+%E6%80%8E%E4%B9%88+%E5%86%99&d=KoFAApIFN6LQ&s=6f55f3e2fc8a4e923f1f5a2357e3da8d /search?p=%E4%B9%A6%E8%AF%84%E6%80%8E%E4%B9%88%E5%86%99&lp=%E5%90%8D%E8%91%97%E4%B9%A6%E8%AF%84%E6%80%8E%E4%B9%88%E5%86%99&ei=UTF-8&meta= 自己去這里查吧,多得是哦。
2. 讀后感簡略點的,要8篇
《老人與海》,一個“硬漢”以堅強的意志與兇惡的敵手進行一場孤獨的抗爭。
老漁夫桑地亞歌84天一無所獲,就連跟他一起出海的孩子也去了別的船。他真的是"倒了血霉",失落和孤獨此時是他唯一的朋友,也是敵人。
但他并不畏懼強敵,不抱怨命運,始終為制服對手而頑強堅持著。第85天老漁夫似乎行了好運,終于釣到了一條1500磅的大魚。
當一個人苦苦等待,終于有機會的時候,他總是很珍惜這難得的機會,想盡一切辦法實現它。因為這是他精神支柱,只有實現了,他才能繼續那孤獨難熬的日子。
《紅樓夢》賈寶玉是《紅樓夢》主要中心人物。作為榮國府嫡派子孫,他出身不凡,又聰明靈秀,是賈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繼承人。
但他的思想性格卻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小說充分描寫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環境和他的具體境遇的各方面特點,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長的主客觀原因。一方面,以男子為中心的貴族社會是那樣虛偽、丑惡和腐朽無能,使他因自己生為男子而感到終身遺憾;另一方面,少女們的純潔美好又使他覺得只有和她們在一起才稱心愜意。
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讀四書、五經,但家塾的內容和風氣是那樣的腐朽敗壞,那些循著這個教育路線培養的老爺少爺們是那樣的庸陋可憎,他對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觸做官的父親,畏之如虎,敬而遠之。
家長從小把他交給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圍繞著他,各以一顆純真的心對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啟蒙老師。
丫鬟們的深摯純潔、自由不羈的品格感染著他,她們由于社會地位所遭到的種種不幸也啟發著他。在賈寶玉的直感生活里,她們和那些以世俗男性為主的居于中心統治地位的勢力,在每一點上都形成鮮明的對照:聰明和愚蠢,純真和腐朽,潔凈和污濁,天真和虛偽,善良和邪惡,美好和丑陋。
賈寶玉在這樣的環境里,逐漸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愛憎傾向。 《巴黎圣母院》這是一部寫人的小說。
沒有神,也沒有神性。沒有人是完美的,所有人都帶著缺陷。
沒有人是完全理智的,都帶著或多或少人類本身的瘋狂。這是一場正義和邪惡,美麗和丑陋,純潔和骯臟的較量,是一幅光怪陸離又鮮血淋淋的愛情悲劇畫卷,又是一部上至法王路易十一下至乞丐賤民的史書。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
互助友愛,正直勇敢和舍己為人的美德。小說中巴黎流浪人為救出愛斯梅拉達攻打圣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慷慨、驚心動魄,顯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顯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搗毀圣日爾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
小說寫到這里,還通過書中人物之口預言人民將起來搗毀巴士底獄,暗示了一七八九年大革命的爆發。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
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
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著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著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里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
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么《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愛的教育》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于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 。 《駱駝祥子》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
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后,立志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他所輕力壯,正當生命的黃金時代;又勤苦耐勞,不惜用全部力量去達到這一目的。
在強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虎妞對他的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的身心都帶來磨難。
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
他的這一愿望“象個鬼影,永遠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與委屈”;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后,終于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輾得粉碎。
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理想,是一個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
一個沒有理想的人,就像大海中一條無馱的小船,隨波逐流;一個人有理想,然而目標不。
3. 求純古風小說,穿越不要
下面這些是我看過的覺得不錯的,都是純粹的古代文1、《且試天下》《蘭因璧月》《天霜河白》這三本是同一個作者寫的,傾泠月的文向來唯美大氣2、《鳳城飛帥》女主女扮男裝,男主是個圣僧(以倉央加措為原型,但朝代架空)3、《紅顏亂》女主貌美聰穎,作者的文筆很好4、《夜行歌》開始男女主角在魔教里相依為命,女主很冷,武功很高5、《試問東流水》《青山接流水》《流水迢迢》這三部是簫樓寫的,是獨立的故事,可以單獨看,個人比較喜歡青山接流水6、《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唐七公子的文,仙俠經典,語言很幽默(夸張點就是能讓人邊哭邊笑),故事很美7、《花千骨》晉江上很有名的仙俠文,過程非常虐,所幸最后的結局還算好8、《帝王業》“濃情天后”寐語者的經典之作,很大氣9、《皇后策》從一個南朝公主的視角寫情感與天下,可以說是一個女子的成長傳奇10、《一年天下》《宸宮》《九重鳳闕》《鳳鼓朝凰》把這三本歸到一起是因為它們都涉及到宮廷權謀,讀起來不是那么輕松11、《弦歌南望》女主是一城之主,男主是敵國皇子,前面的部分很好看,只是個人感覺結尾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也是好結局)12、《蘭陵繚亂》女主從小扮作男孩,后來成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蘭陵王如果你不介意看悲劇的話,推薦“悲情天后”匪我思存的文,都很好看。
4. 求書評
《職場菜鳥升職記》這是一本小說,更是一本職場成長的教科書。
《職場菜鳥升職記》以自傳體形式講述了一名計算機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張午陽,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由職場菜鳥晉升為項目經理的故事。《職場菜鳥升職記》精心揭示了一只職場菜鳥的進化秘密:從懵懵懂懂地進入公司,到游刃有余的老員工;從參加新人培訓的“呆頭鵝”,到帶領團隊克服困難的“領頭羊”;從頭腦空白地接受第一項工作任務,到駕輕就熟地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張午陽的每一個成長細節,都值得我們認真分析,學習。
晉升和成長,屬于張午陽這樣細心和有準備的人。
5.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短的書評急用~~~~~
你可以再縮短些:
近期,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著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著這本書,品味著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差不多沒有一個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著為春天增添一絲綠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但是卻未必人人都會煉就一塊好鋼。
那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信大家的腦海里一定會出現那烈焰熊熊的煉鋼場面。其實,人生就如同煉鋼!沒有什么東西是與生俱來的,“鐵”變成“鋼”,只有一種途徑——煉!有人說保爾是天生的英雄,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天生的英雄的。保爾之所以能夠成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戰火紛飛的戰場,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沒有后退;在疾風暴雪的建設工地,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勞動強度和饑寒,他沒有倒下;在雙目失明、疾病纏身的情況下,面對書稿丟失、身體每況愈下的無情打擊,他仍沒有屈服,終于從一個出身貧苦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頑強作風的共產主義戰士。
人生,可以說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會遇到重重的困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在突破障礙、戰勝困難后,回顧走過的道路,我們就會領悟到,那是磨煉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偉人,都是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鍛煉出來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和保爾相比,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有什么理由唉聲嘆氣、裹足不前呢?
一個人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造就優良的素質,并有執著的追求,在正確的生活目標,他才不會被生活所拖累,不會被不幸所壓倒,他才會在苦難的熊熊烈焰中堅強起來,成熟起來,去熱愛生活,去充實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當今的社會是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從國際社會來看,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國際圍繞經濟和科技展開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國都著眼于搶占21世紀發展的制高點,這就使我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中國“趕上時代”的步伐正在加快,這就使我們中華民族面臨著走向全面振興的機遇和挑戰。國家需要學識淵博、意志堅強、處事果斷、敢于創新的人才。所以,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是跨越知識的坎坷,勇往直前!
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我們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尋找往日的英雄情結,重塑“保爾精神”,意義非同小可。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讓我們以保爾為榜樣,去煉就人生,樂觀地擁抱未來吧!
今天,我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書中的主人公——保爾使我油然而生敬意。
保爾被老師神甫趕出學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與冬妮亞結為朋友。他在裝配工朱赫來的引導下,懂得了布爾什維克是為窮人爭取解放的革命政黨。他依依不舍得告別了冬妮亞,逃離了家鄉,加入了紅軍,成為了一名堅強的布爾什維克戰士。但是他的身體狀況每況俞下,右腿變成殘廢,脊椎骨的暗傷也越來越嚴重,最后終于癱瘓了。但他并沒有不此而沮喪,而且開始了他的艱難的寫作生涯,從此有新生活的良好開端。
我非常敬佩保爾不畏病魔侵擾和不怕命運挫折的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他時刻都在為革命事業而奮斗。他有一次不幸染上了傷寒,他憑他那堅強的毅力,奇跡般地從死亡線上走了回來了,重新義無反顧地走向火熱的工作崗位。
最使我感動的是下面的故事。
索絡面卡區的團組織幾乎全部全上陣了。團省委去了三個人——杜巴瓦、潘克拉托夫和保爾。這三個人是朱赫來同志親自選定的。鐵路搶修工作開始了,誰也沒想到條件會有那么艱苦,寒冷的秋雨浸透了人的衣衫,沉甸甸、冰涼涼的;四周荒涼一片,幾百個人晚上只能睡在四間破房子里的水泥地板上,穿著淋濕了而又沾滿泥漿的衣服,緊緊地擠在一起,盡量對方的體溫取暖。早上,大家喝點茶就去干活,午飯天天是素扁湯和一只煤球一樣的黑面包。但他們憑著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堅強的革命毅力,出色完成了任務。
我想,我國的創業者和建設者與他們的情況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無數辛勞的勞動者和革命者用血汗換來的,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煉好本領,為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