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級數學小故事30字
小學一年級趣味數學故事:小松鼠要過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準備過冬的糧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著一個大袋子,來到森林里,對松樹爺爺說:請吧你的松果送給我,好嗎?松樹爺爺很大方,說: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興,它一邊摘一邊唱歌,不一會袋子裝滿了。
松樹爺爺問: 你摘了多少個?小松鼠說:哎呀, 我忘了!松樹爺爺笑著說“我長了16 個松果,現在還有9個,你能算出摘了多少個,就讓你背走。”小松樹急了,不會算,怎么辦呢?要是松樹爺爺不讓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來幫它好了。
數學課上,老師講過:知道總數,求部分數,就是從總數里去掉知道的一個部分數,就得另一部分數,用減法計算。我很快就算出來了,小松鼠摘了16-9=7(個)。
評語: 能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說明你聽課很認真,繼續努力! 小學一年級數學趣味題:一元錢 小猴、小熊、小狗相約來到街上玩。他們來到超市前一看,一個哈蜜瓜正好30元,于是一人拿10元錢,買了一個瓜。
他們剛走出大門,一位營業員跑出來說:“今天我們優惠,只要25元,這是找給你們的5元。”小狗說:“我們分了這5元錢吧!”小熊說:“好!”可小猴說:“這樣我們分不完呀!那就一人1元,余下的兩塊錢再買一包瓜子 。”
小狗、小熊都說好。 在回來的路上,小熊說:“我們一人花了9元錢,3人就是3乘9等于27元,又買了一包瓜子,一共花了29元,還有一元錢到哪里去了呢?”小猴和小狗說:“是呀!怎么少了一元錢呢?奇怪?”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一元錢哪去了嗎? 原來,27元里面就含有買瓜子的2元,再加上每人分的一元錢,合起來剛好是30元,一點也沒錯。
小學一年級數學趣味題:小兔子開店 小兔的百貨商店今開開業,狐貍買了一瓶酒付了10元,小兔找給他3元。晚上整理一天的收入時,發現狐貍付的10元是假幣。
小兔一著急,這下可虧大了,大哭起來。其它小動物聽到了哭聲都跑了過來。
小熊笨笨說:“趕緊去找狐貍要回虧的錢。大家幫忙算一算,小兔虧了多少錢,再去向狐貍要錢。”
小豬說:“10元是假的,找了狐貍3元錢是真的,虧了3元,向狐貍要3元錢。” 小狗歡歡一聽,說:“錯了!10元錢是假的。
找了狐貍3元,還給了狐貍一瓶7元的酒呀!所以一共虧了10元(7+3)呀!要向狐貍要10元錢呀!” 小猴樂樂說:“狐貍的10元錢是假的,小兔就虧了10元,再向狐貍要10元真錢就行了呀!” 其余的小動物聽了小狗歡歡和小猴樂樂的話,一起去狐貍家幫助小兔要回虧了的10元。 小學一年級數學趣味題:小八戒賣魚 小八戒下崗后,干起了賣魚的行當,為了賣個好價錢,小八戒每天天沒亮就起床。
一日,小八戒剛撐好魚攤。老狐貍和小狼崽就來了。
小狼崽手搭在攤上,邊瞧魚邊問:"這么新鮮的魚,多少錢一千克?"小八戒滿臉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狐貍搖搖頭:"我老了,牙齒嚼不動魚頭,我只想買點魚身。
"小八戒吱吱唔唔:"這可難辦,除非有人要魚頭??"小八戒話未說完,小狼崽嘣了起來,大聲叫道:"好極了,我正想買點魚頭磨磨牙。"小八戒一想,仍有點遲疑:"好倒好,可價錢怎么定?"小狼崽和老狐貍眼珠一轉,一齊答道:"魚身3元1千克,魚頭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嗎!"小八戒在地上用小棍兒畫了畫,然后一拍大腿:"好,就這么辦!"三人一齊動手,不一會兒就把魚頭,魚身分好了,小八戒一過秤,魚身40千克120元;魚頭10千克10元,老狐貍和小狼崽提著魚,飛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魚頭魚身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八戒在回家的路上,邊走邊想:"我50千克魚按4元1千克應賣200元,可怎么現在只賣了130元??"小八戒怎么也理不出頭緒來。
你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嗎? 小學一年級數學趣味題:粗心的鐘表匠 小王師傅是鐘表店的新職工,由于工作不安心,時常出問題。有一次,他給學校修理一只大鐘,竟然把長短針裝配錯了。
這樣一來,短針走的速度變成了長針的12倍。裝配的時候是下午6點,他把短針指在“6”上,長針指在“12”上。
小王裝好后,就回家了。 學校值班老師看到這大鐘一會兒7點,一會兒8點,十分奇怪,立刻派人去找小王師傅。
小王師傅在第二天上午7點多鐘才來到,他掏出標準表一看,表和大鐘的時間一樣,說學校故意找他的麻煩,氣乎乎地回家了。小王走后,老師發覺大鐘還是不對頭,又通知小王來。
下午8點多,小王又來到學校,與標準表一對,仍舊準確無誤。 請你想一想,小王第一次來校對表的時刻是上午7點幾分?第二次對表的時刻又是下午8點幾分? 小學一年級趣味數學故事:哪個蛋糕便宜 一天媽媽輔導我做《英才教程》中的一個闖關題:用同樣的錢買三塊蛋糕或者買五塊面包,哪種便宜?我想都沒想就說“蛋糕便宜”。
媽媽說:“你想想,如果用一元錢買燒餅只能買一個,如果用一元錢買饅頭可以買兩個。一個燒餅和一個饅頭哪個便宜?”哦,我知道了:用同樣的錢買的東西件數越多,那種東西就越便宜。
三塊蛋糕和五塊面包的錢是一樣多,但一塊面包的錢比一塊蛋糕的錢少,所以面包便宜。 評語:生活中的數學到處都是,只要用心,相信你還會發現更多。
2.一年級數學小故事,要比較簡單的,很容易背出來的
數字歌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筋斗,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兩只手,十個手指頭。
數數的方法 數數方法多,看誰多靈活。 數得對又快,得數不寫錯。
兩個兩個數,二四六八十, 五個五個數,一五又一十。 數字兒歌 我說一,一一一,一張紙來一只筆, 學習數學做練習,都要用到紙和筆。
我說二,二二二,身上長著多少二, 左右兩邊數一數,眼睛手腳和耳朵。 我說三,三三三,鮮紅領巾胸前戴, 三個角,三條邊,我們人人都喜愛。
我說四,四四四,眼前一張長桌子, 四個角,四條邊,用它讀書和寫字。 我說五,五五五,五角星,亮晶晶, 國旗上有五顆星,我是那顆小星星。
我說六,六六六,六一節啊真快樂, 唱歌跳舞做游戲,祖國花朵真幸福。 我說七,七七七,一個星期有七天, 星期天,不上學,做媽媽的好幫手。
我說八,八八八,慰問軍屬老大媽, 你掃地,我擦窗,大媽對我笑哈哈。 我說九,九九九,九月十日教師節, 尊敬老師有禮貌,人人夸我好寶寶。
我說十,十十十,兩只手上有手指, 十個手指用處大,學習雷鋒做好事。 拍 手 歌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練身體。
你拍二,我拍二,天天要帶小手絹。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換襯衫。
你拍四,我拍四,消滅蒼蠅和蚊子。你拍五,我拍五,有痰不要隨地吐。
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殼別亂丟。你拍七,我拍七,吃飯細嚼別著急。
你拍八,我拍八,勤剪指甲常刷牙。你拍九,我拍九,吃飯以前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臟的東西不要吃。對數兒歌 我說一,誰對一,哪個最愛把臉洗? 你說一,我對一,小貓最愛把臉洗。
我說二,誰對二,哪個尾巴像扇子? 你說二,我對二,孔雀尾巴像扇子。 我說三,誰對三,哪個跑路一溜煙? 你說三,我對三,兔子跑路一溜煙 我對四,誰對四,哪個圓圓滿身刺? 你說四,我對四,刺猬圓圓滿身刺。
我說五,誰對五,哪個蹦跳上大樹? 你說五,我對五,猴子蹦跳上大樹。 我說六,誰對六,哪個扁嘴水里游? 你說六,我對六,鴨子扁嘴水里游。
我說七,誰對七,哪個叫人早早起? 你說七,我對七,公雞叫人早早起。 我說八,誰對八,哪個鼻子長又大? 你說八,我對八,大象鼻子長又大。
我說九,誰對九,哪個沙漠天天走? 你說九,我對九,駱駝天天沙漠走。 我說十,誰對十,哪個耕地有本事? 你說十,我對十,黃牛耕地有本事。
借助兒歌,幫助記憶。兒歌淺近形象、有節奏感、易記憶,深受兒童喜愛,是學生最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種文學形式。
當枯燥無味的數學公式、法則讓學生感到“厭學”時,就把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編成兒歌,讓數學知識“活”起來。在學習數字1—10時,書寫和記憶有一定難度,因此,設計或借助兒歌來幫助學生記憶。
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買菜,6像哨子嘟嘟響,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圈,9像勺子來盛飯,10像火腿加雞蛋。這樣學生說起來朗朗上口,又形象又好記,還使他們回憶起了幼兒園的生活經驗,快樂的識記。
在學習《位置與方向》時,學生因為年齡小,空間概念比較欠缺,于是我借助學生熟悉的參照物編成兒歌幫助記憶。早晨起床面向陽,開動腦筋想一想;前是東來后是西,左是北來右是南;伸出左右兩只手,東南西北記得牢;地圖方位有規定,上是北來下是南;左是西來右是東,小朋友們要分清。
在學習了數的大小比較時,認識了“>”“”“。
3.寫一篇關于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小故事
小熊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能掙錢替媽媽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魚,趕早市到菜場賣魚。
一天,小熊剛擺好魚攤,狐貍、黑狗和老狼就來了。小熊見有顧客光臨,急忙招呼:“買魚嗎,我這魚剛捕來的,新鮮著呢!”狐貍邊翻弄著魚邊問:“這么新鮮的魚,多少錢一千克?”小熊滿臉堆笑:“便宜了,四元一j斤。”
老狼搖搖頭:“我老了,牙齒不行了,我只想買點魚身。”小熊面露難色:“我把魚身賣給你,魚頭、魚尾賣給誰呢? ”狐貍甩甩尾巴道:“是呀,這剩下的誰也不愿意買,不過,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點魚肉。
這樣吧,我和黑狗牙好,咱倆一個買魚頭,一個買魚尾,不就既幫了狼大叔,又幫了你熊老弟了嗎?” 小熊一聽直拍手,但仍有點遲疑:"好倒好,可價錢怎么定?”狐貍眼珠一轉,答道:“魚身2元1斤,魚頭、魚尾各1元1斤,不正好是4元1斤嗎?”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兒畫了畫,然后一拍大腿:“好,就這么辦!”四人一齊動手,不一會兒就把魚頭、魚尾、魚身分好了,小熊一過秤,魚身3斤6元;魚頭1斤1元,魚尾1斤1元。老狼、狐貍和黑狗提著魚,飛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魚頭魚身魚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邊走邊想:我5斤魚按4元1斤應賣20元,可怎么現在只賣了8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頭緒來。
你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嗎?。
4.比較簡單的數學小故事適合一年級(急
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高斯
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里,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 高斯長大后,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5.小學一年級數學小故事
小亨利家境貧寒,他每天放學后到街頭給人擦皮鞋,掙錢補貼家用. 一天,一輛轎車停在小亨利的旁邊,車上下來一個胖老板. 小亨利迎上前去,對胖老板說:”先生,您只要花10美分,我就可以把您的皮鞋擦亮. 胖老板白了一眼:”不需要,” 小亨利眼睛一眨,想出了主意. ”先生,我愿意為您免費服務一次.” ”這樣啊,我接受.” 當小亨利擦完一只皮鞋后,胖老板立即把另一條腿伸了過去. 小亨利對胖老板伸出兩根手指:”第二次服務20美分.” ”那就算了吧.”胖老板氣哼哼地站了起來,低頭一看,發覺自己的兩只皮鞋一只亮一只不亮. 胖老板出于無奈,不得不重新坐下:”我答應付20美分,你快點把另一只皮鞋擦亮.”。
6.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數學童話(越簡單越好、有意思點的)
狐貍賣蛋
西瓜賣不成了,瘸腿狐貍改行賣雞蛋了。
瘸腿狐貍守著好多箱雞蛋,大聲吆喝:“賣雞蛋啦!新鮮雞蛋!多買便宜啦!”
突然,傳來低低的哭泣聲。瘸腿狐貍循聲望去,見到一只大公雞扶著一只哭泣的母雞朝這邊走來。
狐貍趕緊打招呼:“二位買點新鮮雞蛋吧!”母雞聽說“新鮮雞蛋”幾個字,突然放聲大哭。母雞這么一哭,把瘸腿,狐貍弄糊涂了。
狐貍滿臉不高興。他說:“今天是我第一次賣雞蛋,你就在我攤前又哭鬧,真晦氣!”
大公雞趕緊解釋說:“我妻子前幾天產了一窩蛋,不留神,被小偷偷走了,她非常傷心。”
聽說“偷”字,狐貍一怔。他急忙解釋說:“人家常說狐貍偷雞,可沒人說狐貍偷蛋的,這蛋是我買來的,可不是偷你們的!”
瘸腿狐貍眼珠一轉,立刻換了一副面孔。他笑嘻嘻地對母雞說:“你不要哭嘛!你不是丟了雞蛋嗎,我這兒有的是雞蛋,你買幾個回去孵,保證你子孫滿堂。”
聽狐貍這么一說,母雞立即破涕為笑,當即買了10 個雞蛋,歡天喜地地回窩孵蛋。
母雞剛走,狐貍“噗哧”一聲笑了,說:“我這些雞蛋都是從母雞場買來的,這母雞場一只公雞都沒有,這雞蛋根本就孵不出小雞!”母雞回去孵蛋,一連孵了許多天,雞蛋連一點動靜也沒有。又過幾天,雞蛋開始出臭味了,母雞才知道上了狐貍的當。公雞和母雞一起找狐貍算帳!
狐貍死不承認,可是公雞和母雞就是不走。狐貍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狐貍說:“這樣吧!我愿意把這1000 個雞蛋都給你,作為賠償。只是有個條件。”
公雞問:“什么條件?”
狐貍說:“這1000 個雞蛋,你們要分5 次拿走。每次拿走的雞蛋數都是一個由8 組成的數。'8'多吉利,'8'就是‘發’嘛!‘發財’呀!”
公雞和母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會算。突然,“叭嗒”一響,從樹上扔下一個小紙團,一只猴子在樹上一閃就沒了。公雞拾起紙團一看,立即高叫一聲,對狐貍說:“你先給我8 個雞蛋。”
狐貍照辦;“你再給我88 個雞蛋。”狐貍照辦;“你再給我888 個雞蛋,幾次啦?”
狐貍說:“3 次啦!”
母雞過來說:“剩下兩次,該我啦!你給我8 個雞蛋,再給我8 個雞蛋。”
狐貍眼睛都紅了,他列了個加法式:8+88+888+8+8=1000。狐貍大叫一聲,昏倒在地上。
這個行么?
7.一年級數學故事簡單的
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瞇瞇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后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唐僧很快說出他們每人摘桃子的個數。你知道他們每人摘多少個桃子嗎?
8.數學小故事30字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后35位,后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后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征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20世紀最杰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促進了社會生活的進步.鑒于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并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 伽羅華生于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
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
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
父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
在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并且做了歐幾里得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鉆研《幾何原本》。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后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余",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并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杰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塞樂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
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后,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同時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創造,積極思考問題。
他的家鄉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樂斯認識了古埃及人在幾千年間積累的豐富數學知識。
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 這個可以嗎?希望能幫上你的忙。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一年級數學故事簡短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