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鄭板橋的簡單介紹,要簡單啊
鄭板橋(1 695—1 765),名燮(xiè),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縣人。他生于日漸破落的書香門第
鄭板橋擅畫蘭、竹、石,間作梅花、古松等。他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是一位優秀的現實主義的詩人。他的書法,標新立異,自成一體,堪稱稀世之珍。故時人稱他“三絕詩書畫”,不為過譽。
他還根據長年的創作總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個不同的創作階段。“眼中之竹”是客觀存在的自然實景,是對自然觀察和從中體驗的靈感;“胸中之竹”是藝術創作的構思,一手中之竹”是藝術創作的實現。正由于鄭板橋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故在他一生創作的大量的優秀作品中形成了清新、秀逸、勁健的藝術風格.從而為文人畫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畫墨竹,多為寫意之作。一氣呵成.生活氣息十分濃厚,一枝一葉.不論枯竹新篁,叢竹單枝,還是風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極富變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錯落,濃淡枯榮.點染揮毫,無不精妙。畫風清勁秀美,超塵脫俗,給人一種與眾不同之感。他自題《墨竹圖》:“在紙中者,有在紙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葉其搖風弄雨,含霜吐露者,皆隱躍于紙外平!
2.鄭板橋的故事(簡潔一些)
清乾隆年間,鄭板橋正在外地做官。忽然有一天,收到老家務農的弟弟鄭墨的一封信。老弟兄倆經常通信,然而這一次非同尋常。原來弟弟想通過哥哥出面,到當地縣令那兒說說情。這一下子弄得鄭板橋很不自在!這鄭墨粗識文墨,原也不是個好惹是生非的之徒,只是這次明顯受到欺負!原來,鄭家和鄰居的房屋有共同的一堵墻。鄭家想翻修老屋,鄰居出來干預,說那堵墻是他們祖上傳下來的,不是鄭家的,鄭家無權拆掉。其實,這契約上寫得明明白白的這堵墻是鄭家的!鄰居借光蓋了房子。這官司打到縣里,尚無結果!雙方都難免請人說情!鄭墨自然想到自己做官的哥哥 便寫了這封信!想來有契約,加上哥哥說情,官官相護么!這官司肯定是必贏無疑的!鄭板橋考慮再三!給弟弟寫了一封息事寧人的信!還寄了一個條幅!上面寫著吃虧是福!還另附了一首打油詩!
千里告狀為一墻,
讓他一墻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何處去找秦始皇?”
鄭墨接到信羞愧難當!當即撤了訴狀!想鄰居表示不再相爭!那鄰居也被鄭氏兄弟的表示也不再繼續鬧下去!于是兩家重歸于好!依舊共用一堵墻!這在當時一直傳為佳話!
鄭板橋的意思無非就是說錢財乃身外之物!不值得相爭!像長城這樣宏偉的工程!秦始皇死后尚是不能擁有!將國比家也如此!人赤條條來到這世上又赤條條的歸復黃土!爭來爭去沒任何意思!還要驚動官府!傷財傷和氣!~
3.鄭板橋有哪些故事,要短一些
頗有罵名
他無官一身輕,再回到揚州賣字畫,身價已與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頗有可觀。但他最厭惡那些附儒風雅的暴發戶,就像揚州一些腦滿腸肥的鹽商之類,縱出高價,他也不加理會。高興時馬上動筆,不高興時,不允還要罵人。他這種怪脾氣,自難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為朋友作畫時,他特地題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終日作字作畫,不得休息,便要罵人。三日不動筆,又想一幅紙來,以舒其沉悶之氣,此亦吾曹之賤相也。索我畫,偏不畫,不索我畫,偏要畫,極是不可解處。然解人于此,但笑而聽之。”
個人潤例
寫字畫畫,斤斤計較于酬金,自是俗不可耐。但板橋毫不隱諱,而且明定出一則可笑的怪潤例:大幅六兩、中幅四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蓋公之所陜,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現銀,則中心喜稅,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恐賴帳。年老神疲,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
“畫竹多于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春風過耳邊。”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諸板橋,轉覺其俗得分外可愛,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好吃狗肉
等第狗肉(一黑、二黃、三花、四白),譽之“人間珍肴”。
板橋定潤格,規定凡求其書畫者,應先付定金,并作潤例,頗為風趣。當時,許多豪門巨紳,廳堂點綴,常以得到板橋書畫為榮。但板橋不慕名利,不畏權勢,生平最不喜為那些官宦劣紳們作書畫,這在他老人家的潤格里是不便聲明的。有一次,一幫豪紳為得其書畫,運用計謀,設下陷阱。他們了解到板橋愛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經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狗肉,待板橋經過時;主人“笑臉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橋不疑,開懷暢飲,連贊酒美肴不止。飯罷,主人端出文房四寶,言請大人留聯以作紀念。板橋深覺今有口福,便立刻應諾,隨即起身提筆,并詢問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書畢,盡興而歸。后來,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發現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騙,十分后悔,自己嘴饞不已。
板橋姻緣
鄭板橋文采蓋世,可惜早期窮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門前,驚覺門前的對聯是自己的詩作,鄭生向戶主饒夫人問個究竟,饒夫人說自己女兒極愛鄭板橋的作品,鄭生忙道自己正是鄭板橋,饒夫人馬上把女兒五娘叫出來,并且把她許配給鄭板橋,鄭板橋后來高中進士,大小登科一道兒至,夫婦二人也恩愛一生。
余桃口齒
鄭板橋在《板橋自敘》曾寫道:“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余桃口齒,及椒風弄兒之戲。然自知老且丑,此輩利吾金幣來耳。有一言干與外政,即叱去之,未嘗為所迷惑。”余桃口齒,椒風弄兒,都是好男風的典故。大意說是自己尤其喜好男色,但是因為老丑,常常是因為金錢而接近他。只是他卻不許男妓干擾他外政,否則就驅逐出去。并沒有因男色而耽誤縣治。
曾主張改刑律中的笞臀為笞背。身為縣令,一次不得不對一犯賭美男施以杖責,竟至于差點當堂落淚。
在《明清文人那些事兒》中,作者指出鄭板橋如此清貧皆因他是個同性戀,“他在外面養了多個男寵,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鄭板橋一生做官的俸祿與賣畫所得的錢,幾乎全花在此事上……”所以他是一位崇高的人。
巧罵豪紳
有一次,一個豪紳求鄭燮題寫一個門匾。那個豪紳平日里巴結官府,
干盡了很多壞事。鄭燮決定要捉弄他一下,便寫了”雅聞起敬“四個字。油漆門匾時,鄭燮叮囑漆匠對”雅、起、敬“三個字只漆左半邊,對”聞“字只漆”門‘字。過了一段時間,豪紳樓前門匾上的字沒上漆的部分模糊不清了,而上漆的部位越發清晰。遠遠一看,原來的“雅聞起敬”竟成了“牙門走茍”(“衙門走狗”的諧音)。
4.關于鄭板橋的小故事50字
關于鄭板橋的小故事,如下:鄭板橋辭官回家后,因為官清廉兩袖清風,只有黃狗一條,蘭花一盆.在一月黑風大雨密的夜里.天冷,鄭板橋輾轉不眠,有一小偷光顧.他想:如果我高聲呼喊,萬一小偷動手,自己無力對付,想佯裝熟睡,任他拿取,心里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聲吟道:“細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進我門.”此時,小偷已近床邊,聞聲暗驚.繼又聞:“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罷.轉身出門,又聽里面說:“出門休驚黃尾犬.”小偷想,既有惡犬,何不逾墻而出.正欲上墻,又聞:“越墻莫損蘭花盆.”小偷一看,墻頭果有蘭花一盆,乃細心避開,足方著地,屋里又傳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黑趕豪門.”可見,鄭板橋辭官后,貧困潦倒的生活。
5.鄭板橋的故事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以畫竹出名。他出生在江蘇興化,名燮,板橋是他的號。因為他在所作的書畫下款都題“板橋鄭燮”的字樣,后來人就逐漸稱他為鄭板橋。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鄭板橋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去應試,結果中了舉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進士,五年之后被任命為山東范縣縣令。
范縣地處黃河北岸,有十萬人口,而縣城里卻只有四五十戶人家,還不如一個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鄭板橋就出了個怪招:讓人把縣衙的墻壁打了許多的洞。別人不解,去問他,他說這是出出前任官的惡習和俗氣。
五年之后,鄭板橋調任山東濰縣縣令。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肅靜”牌子,不許鳴鑼開道。有時還穿著布衣草鞋,微服訪貧問苦。有一次夜里出去,聽到有間茅草屋里傳出陣陣讀書聲。一看原來是一個叫韓夢周的貧困青年在苦讀。鄭板橋就拿出自己的銀子資助他,后來韓夢周參加科舉考試中了進士。
鄭板橋因為失去了獨子,他總是經常尋訪孤兒,然后傾力相助。縣學里的孩子放學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讓人給送飯,又想到孩子們走泥路容易壞鞋,就讓人找些舊鞋送給他們。
在遇到災荒時,鄭板橋都具實呈報,力請救濟百姓。他還責令富戶輪流舍粥供饑民糊口。他還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他刻了一方圖章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饑債”。在災情嚴重時,他毅然決定開官倉借糧給百姓應急。下屬們都勸他慎重從事,因為如果沒有上報批準,擅自打開官倉,要受懲處。鄭板橋說:“等批下來百姓早就餓死了,這責任由我一人來承擔!”鄭板橋的果斷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災年,百姓們無法歸還糧食,鄭板橋干脆讓人把債券燒了,百姓們都很感謝他這個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清官。
鄭板橋做官不講排場,這也給他帶來一些麻煩。由于他常下鄉體察民情,上級來視察時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責問。在乾隆十七年時濰縣發生了大災害,鄭板橋因為申請救濟而觸怒了上司,結果被罷了官。
臨行前,百姓都來送行,鄭板橋雇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著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卻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依依不舍。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漁桿。
從此,鄭板橋回鄉以畫竹為生度過了他貧寒而很有氣節的一生。他一生只畫蘭、竹、石。他認為蘭四時不謝,竹百節長青,石萬古不敗。這正好與他倔強不馴的性格相合。他的畫一般只有幾竿竹、一塊石、幾筆蘭,構圖很簡單,但構思布局卻十分巧妙,用墨的濃淡襯出立體感。竹葉蘭葉都是一筆勾成,雖只有黑色一種,但能讓人感到蘭竹的勃勃生氣。
6.關于鄭板橋的故事
難得糊涂的鄭板橋 一紙“難得糊涂”,使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燮——鄭板橋享譽天下,也道出了其一生處事為人的宗旨。
鄭板橋,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丙辰科進士(二甲88 名),曾任山東范縣、維縣知縣,在任時幫助農民勝訟及辦理賑濟,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因得罪豪紳被免職。
在民間流傳的他戲弄豪強、貪官的故事很多。 鄭板橋作官前后均居楊州賣畫,擅寫蘭竹,以草書中豎長撇法運筆,體貌疏朗,風格勁峭。
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能詩文,描寫民間疾苦頗為深切。
當時江蘇揚州有八位代表畫家,其書畫能不拘前人陳規,獨具風格,畫風有和所謂“正統”所不同,被時人視為畫壇的“偏師”、“怪物”,稱他們為“揚州八怪”,鄭板橋即為其中一怪。 六世同堂進士之家 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有位進士叫謝啟祚,廣東人,九十八歲時參加第一次鄉試,直至乾隆51年才中舉。
在鹿鳴宴上,謝與十二歲的中舉童子同席,前去祝賀的巡撫大人見此情景,當場揮毫題詩兩句“老人南極天邊見,童子春風座上來”,這兩句詩很快傳開,成為一時的趣聞,次年謝進京會試得中,授國子監司業。乾隆八十大壽他以在京官員身份賀壽,乾隆見他百歲高齡如此瀟灑,特加恩,晉為鴻臚寺卿,并賜詩匾。
這時他的家眷中先后已有兩妻兩妾,男兒二十三人,女兒十二人,孫子二十九人,曾孫三十八人,還有玄孫二人,是六世同堂之家了。 抓鬮抓出的狀元 崇禎皇帝繼位后,很想有所作為,使積弱的未明王朝能有一些起色。
所以非常注重人才的選拔。明崇禎元年戊辰科考試,是第一次由他親自選才,因而特別注重。
殿試閱卷后,閱卷大臣將精心挑選的前三十六名的卷子呈上,他懷疑憑自己的眼力未必能選出真才,就將前三十六名進士的姓名抄下,作成鬮,放入罐內,用金筷子去挾,挾出的第一個是劉若宰,他不放心放回去重挾,如是者三,所得的都是劉若宰,他以為這是天意,逐定劉為狀元。 狀元外交家 清同治七年戊辰科狀元洪鈞,是個外交上的傳奇人物,又是知名學者,他的政治生涯大多是與外國人打交道,他的私人生活又與當時名妓賽金花連在一起。
所以其名氣是和外交、洋人、才華、風流交織成一體的。洪鈞曾任翰林院修撰,兵部侍郎。
光緒登基后,器重他的才學,晉升內閣學士。這期間其母病故,回家服喪,按例應當三年,但由于外交的急需,三月便返朝,受命為德、俄、奧、荷四國特命公使。
在服喪時洪結識了紅遍蘇州的名妓賽金花,兩人初會便情意綢繆,不久便結連理。洪接到出使的密令后,便攜新婚妻子赴任,洪精通德、俄文,才華出人,再加上高貴典雅的賽金花做點綴,那些外交界的老手幾乎都為之驚嘆、折服,盡管賽金花比洪小三十二歲,但二人感情很好,可是好景不長,在洪回國后的第三年,就一病不起,將年僅二十四歲的賽金花留在了人間。
背駝負乾坤,胸高滿經綸 劉墉是清乾隆十六年辛未科二甲第二名,是極具傳奇的人物,關于他與乾隆皇帝之間的故事可謂路人皆知。是科,本擬劉墉為狀元,乾隆皇帝見其名為"墉"說:狀元怎能用"墉"碌之人,我要當面看看。
殿試時一看劉墉,便 有幾分不喜,想當面難他下,讓劉以自身為題,吟詩一首,劉看出圣意,隨口呤道: 背駝負乾坤,胸高滿經綸。 一眼辨忠奸,單腿跳龍門。
丹心扶社稷,涂腦謝皇恩。 以貌取才者,豈是賢德人。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以畫竹出名。他出生在江蘇興化,名燮,板橋是他的號。
因為他在所作的書畫下款都題“板橋鄭燮”的字樣,后來人就逐漸稱他為鄭板橋。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鄭板橋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去應試,結果中了舉人。
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進士,五年之后被任命為山東范縣縣令。 范縣地處黃河北岸,有十萬人口,而縣城里卻只有四五十戶人家,還不如一個村子大。
上任的第一天,鄭板橋就出了個怪招:讓人把縣衙的墻壁打了許多的洞。別人不解,去問他,他說這是出出前任官的惡習和俗氣。
五年之后,鄭板橋調任山東濰縣縣令。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肅靜”牌子,不許鳴鑼開道。
有時還穿著布衣草鞋,微服訪貧問苦。有一次夜里出去,聽到有間茅草屋里傳出陣陣讀書聲。
一看原來是一個叫韓夢周的貧困青年在苦讀。鄭板橋就拿出自己的銀子資助他,后來韓夢周參加科舉考試中了進士。
鄭板橋因為失去了獨子,他總是經常尋訪孤兒,然后傾力相助。縣學里的孩子放學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讓人給送飯,又想到孩子們走泥路容易壞鞋,就讓人找些舊鞋送給他們。
在遇到災荒時,鄭板橋都具實呈報,力請救濟百姓。他還責令富戶輪流舍粥供饑民糊口。
他還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他刻了一方圖章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饑債”。
在災情嚴重時,他毅然決定開官倉借糧給百姓應急。下屬們都勸他慎重從事,因為如果沒有上報批準,擅自打開官倉,要受懲處。
鄭板橋說:“等批下來百姓早就餓死了,這責任由我一人來承擔!”鄭板橋的果斷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災年,百姓們無法歸還糧食,鄭板橋干脆讓人把債券燒了,百姓們都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