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一個周末,艷陽高照,酷暑難耐,我和好友相約驅車前往平利天書峽游玩。
剛入谷口,一個造型奇特的巨大石門就躍入眼簾,矗立在前方不遠處,上面雕刻著幾個龍飛鳳舞的遒勁大字:“天書峽”。
走進石門,但見一潭如茵的湖泊似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嵌在層巔翠巒的云杉蒼松之間,安詳、典雅、靜然。
這就是有名的“天池”。
“瑤池仙境絕世殊,王母巡界覽天書。
洗浴梳理劃玉鏡,瓊漿天露積成湖。
”正在我驚嘆之余,工作人員卻招呼我們上一輛中巴游車。
原來,我們要從天書峽谷的下游往回游覽。
峽谷長12公里。
據說,天書峽原屬自然封閉、相對原始的無人居住區,當地人俗稱“黑老朳”。
因十分荒野,又有虎、豹、熊出沒,一般無人敢隨意進入。
2008年,平利縣委、縣政府才正式啟動開發天書峽。
2009年,天書峽景區開發列入全省重點生態旅游精品項目。
一路上,山勢回環,路隨峰繞。
夾岸層巒疊嶂,巍峨多姿。
200多種國家一二類珍稀動植物,100多種名貴藥材在這里不期可遇,被譽為“中國西北最大的生物基因庫主體。
”游車在連綿起伏的空谷穿梭約摸一、二十分鐘光景,便在一通幽曲徑處停了下來。
游人魚貫而下。
一陣清風拂面而來,頓感神清氣爽,酷熱全消。
還未來得及抬眼觀望,四周清脆婉轉的百鳥啾鳴便充斥雙耳,像是在召開一場轟轟烈烈的音樂盛會。
我閉了雙眼,靜靜地聆聽這大自然賜予的天籟之音。
這時,同行的一年輕女子大聲叫道:“哇,空氣好清新啊!剛在車上頭還是暈暈乎乎、沉甸甸的,現在一下輕松了許多。
”可不是,這是一個天然大氧吧。
吸吮這清新的氣息,感覺骨子里都彌漫著淡淡的幽香。
這上天賜予的人間仙境,大約是安康最后一個未被污染的人間勝地了!
睜開陶醉的雙眼,環顧四周,兩岸青山高聳對峙,裸露的魚鱗般斷層巖石像一卷厚重的歷史巨著,靜靜地躺在歲月深處,默默地訴說著曾經的滄桑和變遷,任憑游人隨意瀏覽、想象解讀。
傳說八位仙人在巴山中修煉時,匯集天上奇書萬卷,閱盡人間世俗萬象,修成正果而云游四海后,讓這些天書化成為奇石,堆放在山谷中。
其巖石呈垂直節理,千層疊合,像似偌大書架上一層層、一疊疊的無字天書隱藏著無法破譯的天機,故名“天書峽”。
山原秀木郁郁蔥蔥、蒙絡搖綴、遮天蔽日。
艷陽穿過秾葉間隙篩下斑駁陸離的光點,隨著微風閃爍,在灰青石徑上跳躍歡快的舞蹈。
一時間,我們也如同穿上一身妖冶斑斕的迷彩服,和這陽光、綠葉融為一體。
“三秦皆炎熱,清涼唯化龍。
”沿著龍洞河依山而建的迂回曲折的長廊逆流而上,我們不但沒感到絲毫的酷熱,相反,還感到深深的涼意。
由于植被豐潤,龍洞河的水清澈明凈,魚翔淺底,中有怪石嶙峋,巧奪天工,山色云影,清晰可見。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我想說:“龍洞河之水清兮,可以養我目;龍洞河之水冽兮,可以沁我心。
”看著這清幽的河水,忍不住掬一捧細品,果然如飴甘露,甜徹心底。
由于河床落差較大,這條穿過化龍山的龍洞河,既有大山漢子的悠闊,又有深山閨秀的恬靜,千姿百態的溪譚在這里隨處可見。
河床平緩時,河水溫順嫻靜;河床陡峭時,河水歡快活潑;若有巨石阻攔,河水繞過巨石從兩側激流而下,驚濤駭浪。
騰起的水花、濺起的水珠如散落的珍珠,明亮耀眼。
聲音如鳴佩環,時時變換。
最令人驚喜的是,那一幕幕大大小小的瀑布從山峰一泄而下,飛湍喧豗,砰崖轉石,落澗之后立馬變得溫順起來。
瀑流兩側盛開著姹紫嫣紅的小野花,把綠水青山打扮得分外妖嬈。
泉溪漫過亂石,歡快流動。
若是在青月流光下,定會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別樣景致。
不知過了多久,有人發出了驚呼:“快看,好大的瀑布!”果然,又見前方一條幾百米的白鏈凌空而掛,飛花濺玉。
那氣勢,如千軍萬馬,浩浩蕩蕩;那聲音,如滾雷狂掠,振聾發聵。
陽光照在上面,呈現出一條條放射狀的彩虹,甚是雄偉壯觀,李太白眼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飛瀑壯景也不過如此吧。
友人的女兒對如畫景致無比新奇,一路歡呼雀躍,不時地問長問短,游人也選擇各自喜愛的勝景,擺著各種pose,把這美好的瞬間留住。
我們一路說著、笑著、拍著、賞著,盡情地享受這美好的時光。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平日的浮躁、煩悶都似乎被這清澈的河水沖洗,心靈唯有沉靜平和。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當我們帶著滿足、不舍離開這里時,我還在想當地友人的話:化龍山和龍洞河是天生一對,地配一雙。
山成就了水的靈性,水又賦予了山的秀美,才使天書峽如此秀美迷人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摘抄作品中景物描寫的語句并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