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逆境短故事(100字以內)
網友推薦答案作家、全國政協委員: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
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現為作家、全國政協委員。
桑蘭:體育健將。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人。
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在全國性運動會上曾獲得跳馬冠軍。1998年在紐約市長島舉辦的友好運動會上不幸因脊髓嚴重挫傷而造成癱瘓。
在美國治療期間,以“桑蘭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們。2001年1月14日,桑蘭接受申奧形象大使聘書 ,成為2008年北京申辦奧運會的形象大使!)美國第一位總統林肯的簡歷:22歲生意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再次生意失敗;27歲精神崩潰;29歲競選州議長失敗;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35歲當選州議員;39歲競選國會議員再次失敗;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51歲當上美國總統。
居里夫人瑪麗的童年是很不幸的,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家的生活非常困難。但就是這樣的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的生活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練出非同尋常的意志。
她是波蘭人,高中畢業時,因波蘭不收女性入大學,對她打擊很大。但她讀大學的信念并未因此而改變,于是決定通過家教攢錢去法國留學。
在家教時,她與主人的長子熱戀,但因貧富懸殊而被拆散。然而,她仍沒有消沉,在調整好情緒后,又堅定地面對人生。
幾年后,她只身來到巴黎,1895年與比埃爾·居里結婚。他倆共同就柏克勒爾在當時首先發現的放射性現象進行研究,在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挫折后,先后發現了釙和鐳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在1903您她和比埃爾·居里、柏克勒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她丈夫不幸死于車禍,她強忍悲痛,繼續研究放射性現象,獲得了新的成就,并著有〈〈放射性通論〉〉、〈〈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等論著,對原子核科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1911年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樣,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不僅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而且成為在兩個不同科學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破釜沉舟"指的是項羽,當時巨鹿一戰,滅了秦軍主力,項羽建立了霸業。但是,在核下一戰中,項羽潰敗,后在烏江自殺。
"臥薪嘗膽"指的是越王勾踐,他曾被吳王所俘,但他沒有失去信心而是每天品嘗苦膽激發自己的斗志,終于打敗了吳王。
2.名人逆境短故事(100字以內)
網友推薦答案作家、全國政協委員: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現為作家、全國政協委員。
桑蘭:體育健將。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在全國性運動會上曾獲得跳馬冠軍。1998年在紐約市長島舉辦的友好運動會上不幸因脊髓嚴重挫傷而造成癱瘓。在美國治療期間,以“桑蘭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們。2001年1月14日,桑蘭接受申奧形象大使聘書 ,成為2008年北京申辦奧運會的形象大使!)
美國第一位總統林肯的簡歷:22歲生意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24歲再次生意失敗;27歲精神崩潰;29歲競選州議長失敗;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35歲當選州議員;39歲競選國會議員再次失敗;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51歲當上美國總統。
居里夫人瑪麗的童年是很不幸的,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家的生活非常困難。但就是這樣的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的生活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練出非同尋常的意志。她是波蘭人,高中畢業時,因波蘭不收女性入大學,對她打擊很大。但她讀大學的信念并未因此而改變,于是決定通過家教攢錢去法國留學。在家教時,她與主人的長子熱戀,但因貧富懸殊而被拆散。然而,她仍沒有消沉,在調整好情緒后,又堅定地面對人生。幾年后,她只身來到巴黎,1895年與比埃爾·居里結婚。他倆共同就柏克勒爾在當時首先發現的放射性現象進行研究,在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挫折后,先后發現了釙和鐳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在1903您她和比埃爾·居里、柏克勒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她丈夫不幸死于車禍,她強忍悲痛,繼續研究放射性現象,獲得了新的成就,并著有〈〈放射性通論〉〉、〈〈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等論著,對原子核科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1911年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樣,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不僅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而且成為在兩個不同科學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破釜沉舟"指的是項羽,當時巨鹿一戰,滅了秦軍主力,項羽建立了霸業。但是,在核下一戰中,項羽潰敗,后在烏江自殺。"臥薪嘗膽"指的是越王勾踐,他曾被吳王所俘,但他沒有失去信心而是每天品嘗苦膽激發自己的斗志,終于打敗了吳王。
3.逆境中成長的名人故事(2則)要短50字以內
自己可以提取:1、陳景潤 小時候,教授送我一顆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
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跡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 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
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丑小鴨" 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丑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 你可以說這是被逼的,但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來不少偉人。
比如童年時代的陳景潤。 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剛滿4歲,抗日戰爭開始了。
不久,日寇的狼煙燒至他的家鄉福建,全家人倉皇逃入山區,孩子們進了山區學校。父親疲于奔波謀生,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母親是一個勞碌終身的舊式家庭婦女,先后育有12個子女,但最后存活下來的只有6個。
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囡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 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
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
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鉆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覓取人生的快樂。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得到發展的空間。
小小陳景潤,自己對自己因材施教著。 一生大幸,小學生邂逅大教授 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
除了埋頭書卷,他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的引導。畢竟,能給孩子帶來最大、最直接和最鮮活的靈感和歡樂的,還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靈上迸射出輝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觸。
所幸,后來隨著家人回到福州,陳景潤遇到了他自謂是終身獲益匪淺的名師沈元。 2、比爾.蓋茨 出生于律師和教師之家,這個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蓋茨的智力開發和培養。
蓋茨三四歲時,母親外出總是把蓋茨帶在身邊,當他在學校里向學生講解西亞圖的歷史和博物館的情況時,蓋茨總是坐在全班最前面,盡管蓋茨是個好動的孩子,但在教室里他表現得比其他學生還要專注、認真。 蓋茨從小酷愛讀書,盡管他是個兒童,但他喜愛讀成人的書。
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隨意翻閱父母的藏書。 他7歲的時候,最喜歡讀的書是《世界圖書百科全書》,他經常幾個小時地連續閱讀這本大全,一字一詞地從頭讀到尾。
小蓋茨的父母還盡可能鼓勵和提供他各種機會,讓他逐漸長大時,父母鼓勵他參加童子軍的野營活動,小蓋茨從與其他孩子的相處中得到了友情的滿足。 自從蓋茨進湖濱中學那間小計算機房的那一天起,計算機對他就產生了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
15歲時,他就為信息公司編寫過異常復雜的工資程序。 1973年春,他被哈佛大學接受為學生,他更一發不可收,經常在計算機房通宵達旦地工作。
有好幾次,蓋茨告訴父母,他想從哈佛退學與他人一道干計算機事業。但父母極力反對兒子開公司,尤其是畢業以前。
父母還請了受人尊敬、白手起家的一個著名企業家--斯托姆來說服蓋茨打消開公司的念頭。斯托姆不但沒有勸阻他,反而傾聽了這位十幾歲孩子的演說后,鼓勵他好好干。
1977年蓋茨正式退學。他不是厭倦哈佛,而是希望另有遠大前程。
進80年年代后,IBM開始尋求合作伙伴,在于蓋茨交談了5分鐘后,IBM的人認為這是與他們打交道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此后,蓋茨為自己寫下了更引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 3、霍金的故事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并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后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
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后,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
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并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
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參考:/jiachangpindao/。
4.精簡生活在逆境的名人事例
孔子,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們尊稱他為萬事之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經常受到族人的歧視.在那個時代,既沒有造紙術,也沒有印刷術,流傳的著作全靠傳抄,自己想要保留別人的著作必須一個字一個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簡按順序保存好,那就當時的書.《易經》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經常翻閱,由于翻閱次數太多,十分結實的牛皮繩都斷了好幾次,孔子就是在這樣的逆境中成為名人的. 古代的懸梁刺股.鑿壁借光等都是在逆境中成才的良好事例. 著名化學家格林尼亞教授,曾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
少年時代,由于家境優裕,加上父母的溺愛,使得他沒有理想,沒有志氣,整天游蕩。可是好景不長,幾年后他家徹底破產,一貧如洗,昔日的朋友都離他而去,甚至連女友也當眾羞辱他。
從此,他醒悟了,開始發憤讀書,立志追回被浪費的時間。九年以后,他研制出格氏試劑,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昔西伯拘?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
而司馬遷本人也因李陵之禍幽于縲紲,所以才會“述往事,思來者”,發憤著成了《史記》。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于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
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斗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
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法國畫家約翰 法郎索亞 米勒,年輕時的作品一幅也賣不出去,他陷在貧窮與絕望的深淵里。
后來,他遷居鄉間。雖然他仍然未能擺脫貧困的厄運,但是他并沒有停止作畫,從此他的畫更多表達美麗的大自然和淳樸的農民。
其中《播種》、《拾落穗》等作品,還成為美術畫廊上的不朽之作。如果他沒有那種不怕不棄、奮勇前進的精神,是永遠都不會誕生出不朽之作。
曾在中國政治舞臺上叱咤風云、領導中國勞動人民推翻壓在他們身上的三座大山、埋葬剝削制度的一代偉人**,小時候因無錢買書,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親戚朋友家去借書讀。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黃的豆油燈下苦讀。
就是這種追求知識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使他有著宏大的理想和抱負,才使他后來成為中國杰出的人民領袖。 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還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于成為著名的作家。
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家里買不起書,買不起做實驗用的器材,他就到處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車長甩了他一記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這樣被打聾了。
生活上的困苦,身體上的缺陷,并沒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奮地學習,終于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這樣的例子很多,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去讀海倫·凱勒;想成為仕途上的不倒翁,去讀鮑威爾;從懷揣五千港幣,成就為億萬富翁,去讀李嘉誠;幻想用暴力統治世界,你只有去參考阿道夫·希特勒的《我的奮斗》了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環境對人的成長是有一定影響的。逆境中的人因更能正視自我,挖掘自己的勇氣和巨大潛力,奮勇拼搏,而最終成材。
就成材而言,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是外因,是要靠內因來起作用的。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么“自古英豪出貧賤,紈绔子弟少偉男”了,因為順境中的人容易受迷惑,他們往往貪圖享受,不知奮進,不知道苦難為何物。
而沒有志向,沒有進取心的人,又怎么能成材呢?逆境中的人則不同,他們飽受磨難,一次次與命運和困難作斗爭,為走出逆境,大多都樹立了遠大志向和堅定目標。人沒有壓力不抬頭,沒有動力不奮進,一旦二者兼備,就會發揮出令人吃驚的潛力。
這正是順境中的人一般不具備的。 當然,既然環境是外因,所以不是所有身處順境的人都不能成材,更不是所有逆境中的人都會成材,這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順境中的人如果能不圖安逸,立下壯志,奮力拼搏,又何愁不能成材呢?相反,逆境中的人如果經不起磨難,就會消沉下去乃至被吞噬。 古往今來,有許多名人都是經過逆境奮進成功的。
像司馬遷,他由于李陵一案身受宮刑,蒙受大辱,但他終于頂過磨難,發憤寫完了輝煌巨著——《史記》。再如現代的華人張士柏,他經歷了從游泳健將到高位截瘓的巨大變更,卻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將它化為動力,勤奮學習,完成了許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還有張海迪、李政道……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勝枚舉。北京“宏志班”的學生們,個個在困境中長大,學會了用勇氣、智慧和力量去戰勝困難。
他們像是野外的小草,飽經風雨蹂躪卻不倒伏,而那些溫室里的“花朵”的生命力。
5.【歷經困難成才的事例要短求6到8個】
1、鑿壁偷光:西漢匡衡勤奮好學,但無錢買燈油,便偷偷把墻打穿小孔,借鄰居的燈光來讀書,終成大學問家.(現在的書里為了不教壞孩子,把偷改成了借,一般稱為:鑿壁借光)2、3、囊螢映雪:囊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這兩位克服困難努力學習,成為晉代的政治家.4、5、懸梁刺股:漢代孫敬到洛陽太學求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廢寢忘食.時間久了,也會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房梁上,一頭束在頭發上,當他讀書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扯住頭發,弄疼頭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繼續讀書學習.后來成為漢代的大學者,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蘇秦用功學習,晝夜苦讀.讀書時他準備了一把錐子,一打瞌睡,便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強迫自己清醒過來,專心讀書.如此這般堅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國.說服齊、楚、燕、韓、趙、魏“合縱”抗秦,并手握六國相印.蘇秦締約六國,聯合抗秦,投縱約書予秦,使秦王不敢窺函谷關達15年之久.6、臥薪嘗膽:越王勾踐敗于吳王夫差,回國后每日嘗苦膽,睡柴薪,以求不忘舊辱,后來勵精圖治,二十年后滅吳國,得報舊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