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教育的名人名言
1、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張載
2,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富蘭克林
3、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
4、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葉圣陶
5、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薩克雷
6、懂得如何啟發,使教人的一大藝術。——阿米爾
7、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陶行知
8、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愛因斯坦
9、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唯盡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長而后能收人之長。——魏源
10、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軻
11、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達爾文
12、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斯賓塞
13、如用幾句話來表達家庭教育學的全部精華,那就是要使我們的孩子成為堅定的人,能嚴格要求自己。——蘇霍姆林斯基
14、教育貴于薰習,風氣賴于浸染。——郭秉文
15、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郭沫若
2.家庭教育名人名言
家庭教育名人名言 1. 種莊稼要不誤農時,教育孩子要適時早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雪蘇) 2. 一束贊許的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贊許的點頭,都可以傳遞真情的鼓舞,都能表達對孩子的夸獎。(張石平) 3. 帶孩子去旅游,去爬山,去逛公園,去看電影,這都是夸獎孩子最適當的方式。
(張石平) 4. 我們在夸獎孩子時,應該不拘一格,因時因事而宜,以充分展示出夸獎的真正魅力。(張石平) 5. 有些家長為讓孩子學習進步而賞錢,此舉無異于賄賂,是極其錯誤的。
(東方) 6. 從長遠利益考慮,讓孩子從小適度地知道一點憂愁,品嘗一點磨難,并非壞事,這對培養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或許更有好處。(東方 ) 7. 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所導致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東方 ) 8. 如果夫妻教子觀點不一,會讓孩子分不清正誤,不利于他美好品德的培養。(趙秀朵) 9. 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你看到的將是—個純真無暇的世界!(阮庚梅) 10. “磨難”好比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鈣,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
(李浩) 11. 培養孩子堅強樂觀的心理品格,能為他們未來生活提供有力的支點。(李浩) 12. 要使孩子登上才智的高峰,爭論是一條極為重要的途徑。
(水仙) 13. 每個對孩子將來負責的父母應該牢牢記住這個很重要的育兒原則——替孩子們做他們能做的事,是對他積極性的最大打擊。(藍天) 14. 無能的人不能培養出有才華的人,名師出高徒,家長要不斷提高充實自己,只有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
(趙秀玲) 15. 父母在批評孩子時,請給孩子留點面子。(呂斌) 16. 對于稍年長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悄悄話”的形式囑咐他,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樂于接受這種“溫和式”的教育方法。
(呂斌) 17. 對于稍懂事的孩子,可以給他一個眼神或某種暗示,保持暫時的沉默,常會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呂斌) 18. 成功的家庭教育來自于父母對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
(呂斌) 19. 作為父母,必須設法贏得孩子發自內心的尊重。(姜晶) 20. 父母唯有不斷進取,通過自己的人格力量去獲得孩子的欽佩和敬愛。
(姜晶) 21. 精神虐待是對孩子自尊、自信心全面的摧殘。(章劍和) 22. 一個會愛父母的人,將來才會更好地去愛別人,愛生活,愛這個世界。
(趙靜波) 23. 換一種眼光看孩子,你將會看到孩子的優點和“增長點”。(時金林) 24. 只有將學到的東西通過去實踐,孩子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顧欣) 25. 父母良好的情感氣息,家庭和睦的生活氛圍,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環境基礎。(呂斌) 26.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比讓孩子自信更重要的了。
(元曲) 27. 對孩子來說,家長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榜樣,一個他們看得見、摸得著的英雄。(張海濤) 28. 教會孩子回報,這是父母育兒職責中不能漏掉的一課,也是孩子日后被社會接納的基礎。
(高山) 29.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老人應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尺度,既不能越位,也不做擺設的花瓶。(李旭) 30. 喜歡孩子,但不溺愛。
(李旭) 31. 新時代的教育總有新要求,盡可能地從書籍或雜志中汲取教育學營養。只有這樣,祖輩在隔代教育中才能發揮積極作用,有益于孫,有益于己。
(李旭) 32. 在早期教育中,應當珍視、保存孩子生命早期豐富敏銳的感受能力和感受欲望,不要讓孩子的心靈過早地知識化(也就是抽象化、書本化、符號化)。(甄世田) 33. 保存豐富孩子的感受力,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讓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讓孩子關注它周圍的世界。
(甄世田) 34. 要帶孩子沖破他生活的狹小圈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命的蓬勃與快樂。(甄世田) 35. 要有意識的讓孩子體驗一些非常態環境,如狂風暴雨,漫天飛雪……(甄世田) 家庭教育應當由經驗教育人向科學教育人轉變,由片面注重書本知識向注重教育孩子怎樣正確做人轉變,由簡單命令向平等溝通轉變。
——** 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應該使每個人懂得:在社會面前,他的責任和對神會最重要的義務,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師,就是母親和父親。——蘇霍姆林斯基 造就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種神圣職責。
——別林斯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時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這正是孩子們長身體、長知識,培養性格、品德,為形成世界觀打基礎的時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給孩子深遠的影響。——宋慶齡 我們對于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兒童有害。
一是忽視,二是希望太切。忽視則任其象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陶行知 要使大家充分認識關心下一代、關心少年兒童,就是關心我們祖國的偉大前程,就是關心全世界的偉大前程。-——**。
3.有關教育的名言警句
1.“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禮記》
2.“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陶行知
3.“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陶行知
4.“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陶行知
5.“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馬卡連柯
8.“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愛因斯坦
9.“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
——愛因斯坦
10.“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
——愛因斯坦
4.關于教育的名言
1、教育是一個逐步發現自己無知的過程。--杜蘭特
2、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別人。--蘇霍姆林斯基
3、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讓青年人畢生進行自我教育。--哈欽斯
4、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馬卡連柯
5、教育之于心靈,猶雕刻之于大理石。--愛迪生
6、教育是國家的主要防御力量。--伯克
7、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且點燃一把火。--葉芝
8、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園斯金
9、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亞里士多德
10、多辦一所學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監獄。--雨果
11、對人民來說,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丹東
12、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13、如果給我一打嬰兒,我保證能夠任意把他們培養成任何一類人,或者醫生、律師、商人和領導者,甚至于乞丐和盜賊。 --華生
14、植物的形式由于栽培,人的行成由于教育。” --盧梭
擴展資料
對教育的定義,各國學者認識不同。
美國的杜威說:“教育即生活。”
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
中國的李壯認為“教育是強迫或引導被教育者接受特定的知識、規矩、信息、技能、技巧等。”
孔子非常重視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財富作為立國的三大要素。他認為老百姓應該受教育,這些思想又比奴隸制時代前進了一大步。孔子承認知識和道德都是要靠學習培養出來的,教育是形成人的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因而他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他的“有教無類”主張,也是從“性相近”的思想源出的。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他不僅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又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踐行平民教育。
聶圣哲先生:優秀是教出來的,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其實,家庭教育是一個人將來能否立足社會的根本。從人生的教育總量來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占80%的比重。 家庭教育沒有那么復雜,就是勞動教育,兩件事情,做家務,學吃苦,先從養活教育開始。
孔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魯迅:“教育是要立人。”兒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導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 [
黃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
鐘啟泉:教育是奠定“學生發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
秦文君:“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5.簡短的學習格言
001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002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00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004 日子象念珠一樣,一天接著一天滑過,串成周,串成月
005 年華一去不復返,事業放棄在難成
006 黃金時代是在我們的前面,而不在我們的后面
007 時間是腦力勞動者的資本
008 文學之知識乃是學問之門禁
009 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努力吧!
010 知識象燭光,能照亮一個人,也能照亮無數人
01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012 知識永遠戰勝愚昧
013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01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虛度一生,那就要學習一輩子
015 書籍是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
016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收獲的好,必須耕耘的好
017 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
018 光陰易逝,豈容我待
019 人生有一道難題,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陰等于一寸生命
020 忘記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記
呵呵!自己選吧!
6.關于學習的名人名言(短的)
1、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
——蘇軾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3、應當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爾基4、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吳晗5、學者先要會疑。
——程頤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7、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孫中山8、愚昧從來沒有給人帶來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識。——左拉9、學習永遠不晚。
——高爾基10、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11、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12、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培根13、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
——普列漢諾夫14、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陶行知15、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16、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來的光澤。
——泰戈爾。
7.教育家名言
狄更斯:“頑強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
愛因斯坦: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現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有位名人曾說過:“把熱愛自己的專業和熱愛自己的學生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好教師。”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美國學者布魯巴克:“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
郭沫若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
著名外語教授許國璋:“古往今來杰出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無不都是靠自己學習,才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誰能教莎士比亞成為莎士比亞?誰能教愛因斯坦發現解釋宇宙的根本原理?誰能教魯迅先生刻畫出阿 Q 的形象?自己的學習和創造是前進的一種動力。”
葉圣陶先生提出:“凡為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
8.關于學習的名言
1.學無止境。
—— 荀子2.學者先要會疑。——程頤3.學然后知不足。
—— 禮記4.活到老學到老。—— 諺語5.學習永遠不晚。
—— 高爾基6.重復是學習之母。 —— 狄慈根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孔子8.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9.單學知識仍然是蠢人。
—— 歌德10.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唐甄11.師以質疑,友以析疑。
—— 李惺12.不知則問,不能則學。—— 董仲舒13.學問難窮,幫親師取友。
—— 湯斌14.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孔子15.問學必有師,講習必有友。—— 陸佃16.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
—— 袁牧17.背得爛熟還不等于掌握知識。—— 蒙田18.愛學出勤奮,勤奮出天才。
—— 郭沫若19.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華羅庚20.學問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
—— 李嘉圖2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22.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的情人。
—— 佚名2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 佚名24.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 《增廣賢文》25.刀要磨才鋒利,人要學才聰明。—— 越南諺語26.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
—— 弗萊格27.聞見廣則聰明辟,勝友之而學易成。—— 魏源28.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
—— 弗萊格29.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 張載30.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31.學者觀書,每見每知新意則學進矣。 —— 張載32.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
—— 弗萊格33.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34.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
—— 烏申斯基35.不向前不知道路遠,不學習不明白真理。—— 諺語36.在學習中取得知識,在戰斗中取得勇敢。
—— 佚名37.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 吳晗38.惜時、專心、苦讀是做學問的一個好方法。
—— 蔡尚思39.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40.作者不一定能寫到老,但是他一定應該學到老。
—— 佚名41.游手好閑的學習并不比學習游手好閑好。 —— 約·貝勒斯42.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
—— 加菲勞43.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 —— 普列漢諾夫44.要想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著什么也不會知道。
—— 巴甫洛夫45.學到很多東西的決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東西。—— 洛克46.不奮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來窘隘而已。
—— 鄭板橋47.我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 達爾文48.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佚名49.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 陶行知50.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孫中山51.多詐的人藐視學問,愚魯的人羨慕學問,聰明的人運用學問。
—— 培根52.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 鄒韜奮53.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于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
—— 佚 名54.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 —— 阿卜·日·法拉茲55.學貴精不貴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 戴震56.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
—— B.V57.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么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 —— 利希頓堡58.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
—— 笛卡兒59.把學問過于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 培 根60.應當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 高爾基61.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學,如炳燭之光。—— 劉向62.把學問過于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
—— 培 根63.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綴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 陶淵明64.學習這件事不在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 法布爾65.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
他們的獨創精神可能來自他們的博學。—— 貝弗里奇66.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 陶行知67.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 朱熹68.做學問的功夫,是細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飯一樣,要嚼得爛,方好消化,才會對人體有益。—— **69.知識不是某種完備無缺、純凈無瑕、僵化不變的東西。
它永遠在創新,永遠在前進。—— 普良尼施尼柯夫70.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
—— 托爾斯泰71.攀登科學文化的高峰,就要沖破不利條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條件,并去創造新的條件。—— 高士其72.學習外語并不難,學習外語就像交朋友一樣,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見面,朋友之間就親密無間了。
—— 高士其73.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精邃,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使人善辯。—— 培根74.天分高的。
9.關于學習的名人名言(短的)
重復是學習之母。 --狄慈根
學習 永遠不晚。 --高爾基
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這些都是10字以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