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柳先生傳簡略翻譯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
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為號。性情閑靜,說話不多,不羨慕名利。
好讀書,不鉆牛角尖;每有會意之處,便高興得忘了吃飯。好喝酒,可惜家境貧窮不能常常得到。
親戚或老朋友知道他這樣,有時就準備了酒邀請他來喝。他只要一去總是喝光,約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
家里四壁空蕩蕩的,擋不住風雨也遮不住太陽。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爛爛的,縫綴補綻著;常常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
常寫文章娛樂自己,顯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懷了,并堅守這原則直到死去。
贊曰:黔婁的妻子有這樣的話: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說這一類人吧!醉酒賦詩,以娛樂自己的心志。
是無懷氏之民嗎?是葛天氏之民嗎?。
2.五柳先生傳簡略翻譯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為號。性情閑靜,說話不多,不羨慕名利。好讀書,不鉆牛角尖;每有會意之處,便高興得忘了吃飯。好喝酒,可惜家境貧窮不能常常得到。親戚或老朋友知道他這樣,有時就準備了酒邀請他來喝。他只要一去總是喝光,約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蕩蕩的,擋不住風雨也遮不住太陽。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爛爛的,縫綴補綻著;常常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寫文章娛樂自己,顯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懷了,并堅守這原則直到死去。
贊曰:黔婁的妻子有這樣的話: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說這一類人吧!醉酒賦詩,以娛樂自己的心志。是無懷氏之民嗎?是葛天氏之民嗎?
3.五柳先生傳翻譯要短,越短越好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
房子旁邊種著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
愛好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天性喜歡喝酒,但家境貧寒而不能常喝。
親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
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不能遮蔽風和太陽;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喝水用的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經常以寫文章來自娛自樂,能夠表露出自己的志向。
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
這話大概說的就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的志趣而感到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或葛天氏的時候的百姓吧?。
4.五柳先生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屢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
譯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號。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閑適沉靜,很少說話,不貪圖榮華富貴。他喜歡讀書,只求領會書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他特別喜歡喝酒,家里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席請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不能遮擋狂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平時難以吃飽,可是他卻總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樣子。常以寫文章自娛自樂,文章稍微顯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這樣的方式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的報定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這是上古無懷氏時候的百姓?還是遠古葛天氏統治下的百姓?
5.五柳先生傳原文及翻譯
五柳先生傳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房屋旁邊種著五棵柳樹,就把(五柳先生)作為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他)愛好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但是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他)天性喜歡喝酒,但家境貧寒而不能經常喝。親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只要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喝醉了就回家去,沒有為了別的事而留下。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不能遮蔽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經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經常以寫文章來自娛自樂,很是能表達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就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或葛天氏的時候的百姓吧?
6.五柳先生傳 全篇翻譯
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中于發財做官。”從這話看來,他該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7.五柳先生翻譯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中于發財做官。”從這話看來,他該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8.《五柳先生傳》翻譯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五柳)為號。(他)性情閑靜,很少說話,不羨慕功名利祿。(他)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上過分計較;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便高興得忘了吃飯。(他)生性喜歡喝酒,可惜家境貧窮不能常常喝到。親戚朋友知道他這樣的情況,有時就準備了酒邀請他來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他)醉了就回去,竟不會舍不得離開。簡陋的居室里空蕩蕩的,擋不住寒風與烈日。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爛爛的,縫綴補綻著;常常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但還是安然自若的樣子。(他)常寫文章自我消遣,稍微顯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一點也不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美的說道:黔婁的妻子有這樣的話: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他)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所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難道是無懷氏的百姓嗎?或者是葛天氏的百姓嗎?
9.五柳先生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屢空,晏(yàn)如也。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shāng)賦詩,以樂其志。
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 譯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號。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
閑適沉靜,很少說話,不貪圖榮華富貴。他喜歡讀書,只求領會書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
他特別喜歡喝酒,家里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席請他喝。
一喝酒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不能遮擋狂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平時難以吃飽,可是他卻總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樣子。
常以寫文章自娛自樂,文章稍微顯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這樣的方式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的報定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
這是上古無懷氏時候的百姓?還是遠古葛天氏統治下的百姓?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一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后親友私謚靖節。
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陶淵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
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茍合,年無夸矜,未嘗有喜慍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亂;至于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
(逮欽立語)日后,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里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
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后,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
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
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
“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
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
(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愿。
他高興極了,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后,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
經過劉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其性格、才干、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生好感。
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并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
10.五柳先生傳原文譯文注音詞解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1)人也,亦不詳(2)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3).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4);每有會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6)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飲輒(zhé)盡(10),期在必醉(11).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環堵蕭然(13),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14),簞(dān)瓢(piáo)屢(lǚ)空(15),晏(yàn)如(16)也.常著文章自娛,頗(pō)(17)示己志.忘懷得失(18),以此自終(19). 贊(20)曰:黔婁(21)(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貧賤,不汲(jí)汲于富貴.”(22)其言茲(zī)若人之儔(chóu)乎(23)?銜(xián)觴(shāng)賦(24),以樂(25)其志(26).無懷氏(27).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注音 嗜 shì 輒 zhé 吝 lìn 褐 hè 簞 dān 黔 qián 儔 chóu 賦 fù 瓢 piáo 蔽bì 屢 lǚ 晏yàn 戚 qī 茲 zī 歟 yú 觴 shāng 汲 jí 頗 pō注釋 ⒈【何許】何處,哪里.許,處所 ⒉【不詳】不知道. 詳,詳細地知道 ⒊【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因,因此,就.以,把,用.為,作為.焉,語氣助詞 ⒋【不求甚解】這里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甚,深入,過分. ⒌【會意】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會,體會,領會 ⒍【嗜】喜好. ⒎【親舊】親戚朋友.親,親戚.舊,這里指舊交,舊友. ⒏【或】有時. ⒐【造】往,到. 10.【輒(zhé)盡】就喝個盡興.輒,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沒有舍不得離開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離開. 13.【環堵蕭然】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環堵,周圍都是土墻,形容居室簡陋.蕭然,空寂的樣子. 14.【短褐(hè)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結,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 15.【簞(dān)瓢(piáo)屢空】簞和瓢時常是空的(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屢空,經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樣子. 晏:安然 如:……的樣子 17.【頗】"稍微",或“十分" 18.【忘懷】忘記. 19.【自終】過完自己的一生. 20.【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今義稱贊、贊美. 21.【黔(qián)婁】戰國時齊國的隱士. 22.【不戚(qī)戚于貧賤,不汲(jí)汲于富貴.】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戚戚,憂慮的樣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于,介詞,由于、因為,的意思 23.【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儔,輩,同類. 24.【銜(xián)觴(shāng)賦詩】一邊喝酒一邊作詩.觴,酒杯. 銜,含著 25.【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樂. 26.【志】:心志. 27.【無懷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樸實.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房子旁邊種著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愛好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天性喜歡喝酒,但家境貧寒而不能常喝.親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沒有舍不得離開. 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不能遮蔽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經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經常以寫文章來自娛自樂,很是能表達自己的志趣.不把自己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就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或葛天氏的時候的百姓吧?點評 這篇傳的寫法很特別.正式給人立傳,總要說這個人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地方人.但陶淵明筆下的主人公,既不知其名姓,也不知其來歷,這就使人覺得高深莫測,有點“神龍見首不見尾”,富于傳奇色彩.因為他的宅邊有五棵柳樹,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于是他也便把這作為自己的雅號. 本文贊語,用“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話來贊揚五柳先生,說“其言茲若人之儔乎”,意謂大概這兩句話說的就是五柳先生這類人吧,也就是說五柳先生是黔婁一類人物.兩句話非常精煉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使古今兩個人物相映生輝.下面“銜觴賦詩”幾句,用記述與抒情再補一筆,人物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像是在畫面上真的活動起來.雖然貧困,并不妨礙他心境的悠閑,飲酒賦詩,自有不可多得的樂趣.這幾句也和前面“傳”的部分相呼應.贊語以“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結束,說五柳先生雖生活在后世,但他的精神卻徜徉于上古帝王無懷氏、葛天氏的淳樸時代,則其為人行事之超然絕俗也就不足為怪了.兩句話用或然語氣表示肯定,尤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