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個科學小知識
向日葵為什么總是向著太陽?向日葵的莖部含有一種奇妙的植物生長素。
這種生長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線照射,它就會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時它還刺激背光一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長的快,使向日葵產生了向光性彎曲。
2.為什么星星會一閃一閃的?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
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3.為什么人會打哈欠?當我們感到疲累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再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
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發出保護性的反應,于是就打起呵欠來。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氣化碳,還做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呢。
4.藍天有多高?“藍天”其實是地球的大氣層。大氣層包圍著地球的空氣,根據空氣密度的不同分為5層,總共有2000-3000公里厚。
但絕大部分空氣都集中在從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處空氣越稀薄。大氣層有多厚,藍天就應該有多高。
5.為什么白天沒有星星?因為白天部分陽光被大氣中的氣體和塵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陽輻射的光線非常強烈,使我們看不出星星來了。6.太陽系有那些天體?太陽系中有九大行星。
它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另外,太陽系里還有許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編號的小行星有2958顆。
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7.打雷是為什么?這是陰電和陽電碰到一起發生的自然現象。
下雨時,天上的云有的帶陽電,有的帶陰電,兩種云碰到一起時,就會放電,發出很亮很亮的閃電,同時又放出很大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很快受熱,膨脹,并且發出很大的聲音,這就是雷聲。8.飛機為什么能飛上天?飛機有兩個機翼,像小鳥的翅膀一樣,它還有推進器。
機翼能產生升力,把飛機托起在空中;推進器能產生能力,把飛機推向前進。因此,飛機就能像鳥兒一樣飛上天了。
33、掛在壁墻上的石英鐘,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這是由于秒針在“9”位置處受到重力矩的阻礙作用最大。
9.開水不響,響水不開 水沸騰之前,由于對流,水內氣泡一邊上升,一邊上下振動,大部分氣泡在水內壓力下破裂,其破裂聲和振動聲又與容器產生共鳴,所以聲音很大。水沸騰后,上下等溫,氣泡體積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開來,因而響聲比較小。
10.水火不相容 物質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由于水的比熱大,水與火接觸可大量吸收熱量,至使著火物溫度降低;同時汽化后的水蒸氣包圍在燃燒的物體外面,使得物體不可能和空氣接觸,而沒有了空氣,燃燒就不能進行。11.坐地日行八萬里 由于地球的半徑為6370千米,地球每轉一圈,其表面上的物體 " 走 " 的路程約為40003.6千米,約8萬里。
這是**吟出的詩詞,它還科學的揭示了運動和靜止關系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12.小小稱砣壓千斤 根據杠桿平衡原理,如果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分之一,則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倍。
如果稱砣的力臂很大,那么 " 一兩撥千斤 " 是完全可能的。13.破鏡不能重圓 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大于幾百埃),分子間的引力很小,幾乎為零,所以破鏡很難重圓。
14.人心齊,泰山移 如果各個分力的方向一致,則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個分力的大小之和。15.麻繩提豆腐--提不起來 在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小,則壓強就大。
16.真金不怕火來煉,真理不怕爭辯 從金的熔點來看,雖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溫度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溫度小于金的熔點,所以金不能熔化。17.長嘯一聲,山鳴谷應 人在崇山峻嶺中長嘯一聲,聲音通過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經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18.坐井觀天,所見甚少 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由幾何作圖知識可知,青蛙的視野將很小。19.如坐針氈 由壓強公式可知,當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越小,則壓強越大。
人坐在這樣的氈子上就會感覺極不舒服。20.瑞雪照豐年 由于雪是熱的不良導體,當它覆蓋在農作物上時,可以很好的防止熱傳導和空氣對流,因此能起到保溫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驟然變冷(溫度低于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 " 霜前冷 " 的感覺。雪熔化時要需吸收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所以我們有 " 雪后寒 " 的感覺。
22.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 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一定,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可能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所以雞蛋將破裂。
23.玉不琢不成器 沒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線發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線發生鏡面反射。24.扇子有涼風,宜夏不宜冬 。
2.科技小常識
1.為甚么星星會一閃一閃的? 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
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2. 為甚么人會打呵欠? 當我們感到疲累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
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再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發出保護性的反應,于是就打起呵欠來。
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氣化碳,還做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呢。 3. 為甚么蛇沒有腳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鱗片,這是它們身上最外面的一層盔甲。
鱗片不但用來保護身體,還可以是它們的「腳」。 蛇向前爬行時,身體會呈S形。
而每一片在S形外邊的鱗片,都會翹起來,幫助蛇前進時抓住不平的路面。這些鱗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動身體向前爬行,所以蛇沒有腳也可以走動呀! 4. 為甚么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開花 向日葵花盤下面莖部的地方,含有一種叫做「植物生長素」的物質。
這物質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卻具有厭旋光性,每遇到光線時,便會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陽升起時,向日葵莖部便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來整棵植物就向著太陽的方向彎曲了。
5. 為甚么人老了頭發便會變白? 我們的頭發中有一種叫「黑色素」的物質,黑色素愈多頭發的顏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話,頭發便會發黃或變白。
人類到了老年時,身體的各種機能會逐漸衰退,色素的形成亦會愈來愈少,所以頭發也會漸漸變白啊! 6. 為甚么螢火蟲會發光? 螢火蟲會發光因為在它們的腹部末端有發光器,發光器內充滿許多含磷的發光質及發光酵素,使螢火蟲能發出一閃一閃的光。 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還有求偶、警戒、誘捕等用途。
這也是它們的一種溝通的工具,不同種類螢火蟲的發光方式、發光頻率及顏色也會不同,它們藉此來傳達不同的訊息。 7. 為甚么肚子餓了會咕咕叫? 肚子餓了便會咕嚕咕嚕地叫,這是因為之前吃進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雖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會繼續分泌。
這時候胃的收縮便會逐漸擴大,內里的液體和氣體便會翻攪起來,造成咕嚕咕嚕的聲音。 下次不要再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尷尬啊!因為這是正常的生理動作呢。
8. 為甚么駝鳥不會飛? 身型龐大的駝鳥類的一種,但它們卻不會飛上天啊!這不是因為它們的翅膀不管用,而是它們的羽毛都太柔軟,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適合飛行。另外,駝鳥的肌肉不發達,胸骨又平平的,對飛行都沒有幫助。
駝鳥生活在非洲,由于長期居于沙漠地區,身體為了適應環境,便逐漸演化成現在的樣子。 9. 為甚么罐頭里食品不容易變壞? 午餐肉、豆豉鯪魚、茄汁豆。
都是美味的罐頭食物,它們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變壞。
這因為罐頭是密封的,細菌便無法進入。 人們在制造罐頭食品的時候,把罐頭里的空氣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
在沒有空氣的情況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許細菌,它們也無法生存或繁殖啊! 10. 為甚么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哭個不停? 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呱呱大哭,這不是因為他們感到不開心,而是他們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著第一口的空氣呢! 當嬰兒離開媽媽身體出生時,他們吸進的第一口空氣會沖到喉部去,這會猛烈地沖擊聲帶,令聲帶震動,然后發出類似哭叫的聲音。 11. 為甚么蜥蜴的尾巴斷落后仍然不斷彈跳著? 為了保護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護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當受到襲擊時,尾巴更會因肌肉劇烈收縮而導致斷落。
基于斷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經活著,它會不斷彈跳,從而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脫。別以為他們的生命會這樣完結,其實只需多個月,尾巴又會重新長出來,繼續生活。
12. 為甚么松鼠的尾巴特別大? 別看輕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的同時,它的尾巴正發揮很大的功用。它能夠令松鼠在樹上跳躍時得到平衡,避免掉下來受傷。
此外,這條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發揮保護的功用,緊緊圍著松鼠的身軀,既方便,又實用。 13. 為甚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節?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長度各有不同。
但是,有沒有人察覺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節,而唯獨大拇指只有兩節呢? 原來,它的節數正好配合其它四指。要是三節的話,大拇指會顯得沒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節,它便不能自如地與其它四指配合抓緊東西! 14. 為甚么自己搔自己時不感到痕癢? 當別人搔自己時,我們會倍感痕癢,而且不斷大笑;可是,當自己搔自己的時候,我們不單不會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癢。
基于我們的思想上已有了準備,大腦會發出一種 「不會有危險」的訊息,神經亦隨之放松,所以便不會大笑起來和感到痕癢了! 15. 為甚么海水大多是藍、綠色? 望向大海,很多時也發現海水呈現藍、綠色。可是,當你把海水撈起時,你卻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無色。
原來,海水本身與我們。
3.短一點的科普小知識
光速銀河系太大了,以至于光完全穿過需要100000年。
光速大約是186000千米\秒。我們肉眼能看到的最遠的星星,其實是在看40億年前的過去。
那顆星星上的光線要用這么長時間才能進入你的眼睛。人生平均數一生中上廁所的時間:六個月 一生中吃飯的時間:三年一生中說話的時間:十年 一生中睡覺的時間:二十二年一生中頭發的生長長度:1000千米 一生中流的眼淚的容量:六十五升一生中皮膚脫皮的重量:四十七點五千克 一生中產生的細胞數:七百五十萬億個一生中的步行距離:22500千米還想知道嗎?我還有很多很多簡短的科普小知識。
那就追問吧,因為我現在沒有時間輸入那么多科普小知識。本人真名左詩雨,謝謝。
4.有那些簡短的科技知識
●現代科技
人類的知識將會大大的增長,今天,我們想不到的新發明將會屢屢出現。我有時幾乎后悔我出生得過早,不能知道將要發生的一些事情。
——本杰明·富蘭克林
高科技就像溝通現實與未來的使者,引導人們不斷開拓發展的空間,走向的具有活力的新世界。
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當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興起,標志著人類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歷史性跨越。信息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成像技術、顯示技術等。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向數字化、高速化、網絡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發展。它的高速發展及其廣泛應用,引導著眾多高新技術領域的變革,形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科技創新畫面。
●生命科學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20世紀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特別是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更使得生命科學技術成為21世紀高新科技的主流。由于生命科學技術能夠揭示生物構造和遺傳的秘密,對于促進人口與健康、農業高新技術、生態環境、食品和化學工業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空間科學
空間科學是當代科學技術中發展最快的尖端技術之一。人類進入空間,在那里進行科學研究,開發無限的空間資源,定居、旅游,以致建立起空間文明,這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實現這一夢想,將依賴于空間技術的進步。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和各種應用衛星的廣泛應用,人類開創了衛星通信、衛星廣播、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勘測和空間科學、軍事應用等前所未有的新領域空間技術的發展對于廣播電視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2636366、遠距離通信、氣象預報、資源普查、導航定位、農業生產、救援救災、環境監測和科學研究,發揮了傳統方式無法達到的效益和作用。
空間技術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開發和應用空間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現
5.關于科普的知識短一點,多寫幾個
對人類有害的昆蟲 I、蟑螂的危害 蟑螂,即人們叫的偷油婆、香娘子、滑蟲……,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昆蟲社會中,它的正式名字叫蜚蠊。
這是一類全球性的昆蟲,廣布世界的五大洲四大洋,尤以熱帶為多產。在我國到處都可見到它們的蹤跡…。
蟑螂軀體扁平,棕色,棕黑色,褐色,或黃褐色,具有金屬光澤,頭前有兩根細長的觸角,發出陣陣難聞的臭味。 通常,蟑螂除了在家庭、食堂、賓館、醫院、倉庫、商店安營扎寨、偷食行竊外,大多數出沒田野、森林、工廠、農牧場、甚至遠洋海輪、軍艦、機場,為害樹木、玉米、甘蔗、畜禽……等數十種農林作物、布匹服裝,食品雜貨,給人類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蟑螂取食的家庭食物不下幾十種。尤其嗜好淀粉、糖類、蔬菜、以及濕度較高的食物。
另外,還喜食茯苓、菊花、當歸等幾十種中藥材、糞便、痰汁,腐爛小動物的尸體也是它的佳肴。實在無奈時,可啃食書本邊緣上的漿糊,咬壞書頁;就是紅蘭鉛筆的筆芯也可權且充饑,維持生命。
除此,還常咬壞衣物,鉆進收音機、電視機,咬壞電線包皮,甚至咬食嬰兒的指甲和睫毛,在它們爬行和取食過的地方常排泄許多骯臟的糞便,遺留下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4333334惡心的臭味。因此引起人們的憎恨。
蟑螂是許多人類疾病的傳播者。已知蟑螂能攜帶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十幾種流行病菌。
據報道,每只蟑螂的觸角、足及胃內的含菌量可高達13,370個。此外,蟑螂體內還帶有鉤蟲、蛔蟲及鞭毛蟲等人體寄生蟲卵,它們可通過接觸、取食、排泄糞便而污染食物,傳播疾病。
近些年來,國內外還有傳聞,美洲大蟑螂的糞便有致癌作用。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蟑螂作為一個整體來說是人類的敵人。
可是它的陣營里也還有于人有益的種類。我們要給予保護、利用。
如一種叫“中華真地鱉”的蜚蠊,它的雌蟲就是著名的中藥“土鱉”,味咸性寒有毒,有破血逐疽散結的作用,主治血滯;閉經及跌打損傷等病。對這樣的種類,國內外有專著介紹,有專門單位或專業戶飼養。
作為衛生害蟲的蟑螂對人類的為害非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衛生組織、防疫部門都把它視為要消滅的對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從事它的分類、生活習性、環境生態、防治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II、蟑螂的種類 一般人把所見到的蟑螂統統認為是一種。
事實上,蟑螂這一家族現存的種類,全世界不少于10,000種。其中的6,000余種,已經科學家研究有了學名。
我國有記錄的已超過200種。蟑螂,雖然種類如此繁多,分布如此廣泛。
但和人類生計密切相關的,恐怕還主要是棲身于室內的蟑螂了。對室內蟑螂,早在1095年,李時珍就曾經有過這樣的記載:“今人家壁灶下,極多,甚者聚至干百,身似蠶蛾,腹背具赤,兩翅能飛,喜燈光,其氣甚臭”。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室內蟑螂,有大有小,有長翅有短翅,蓋在頭和前胸上的那塊又大又闊的前胸背板,有的漆黑一團,有的上面具兩條褐色縱帶,有的組成花斑、圖案,還有的凹凸不平……所有這些標志正的說明它們并不是同一種。所以,在其外部形態上顯示出干差萬別,不盡一樣。
現在的研究指出,室內為害的蟑螂有幾十種之多。我國各地也不盡一樣,最常見的有:美洲大蟑螂、黑胸大蟑螂、澳洲大蟑螂、日本大蟑螂、斑蟑螂和德國小蟑螂等。
III、悠久的歷史 翻開蟑螂的家譜,我們會驚異的發現蟑螂的家史。據美國科學家用C14對兩塊蟑螂化石的檢驗,確定它們已有三億年的歷史了。
這是多么漫長的年代啊!那時,恐龍還沒有問世,而蟑螂卻已是地球的臣民,閱盡世間滄桑,與大自然頑強搏斗,生存下來。更難使人置信的是,三億年前的蟑螂與今天現存的蟑螂,在形態上是那樣的雷同,變異是那樣的微弱,不能不叫人感嘆:蟑螂生命力是多么頑強啊!難怪它有“昆蟲活化石”之稱。
IV、生物學習性 蟑螂完成從卵-一若蟲一-成蟲一個生活周期,一般要半年到四年多的時間。室內蟑螂雖然有翅,卻不太善于飛行,可能是為了在行竊時逃脫追捕,它們都練就了三對“飛毛腿”,很擅長奔跑爬行。
如果在昆蟲世界舉行賽跑的話,它們一定會獨占鱉頭,奪取金牌。 大概是自愧于偷摸行徑不光彩吧,它們總是怕見光明,白天深居簡出,躲藏在黑暗角落,如陰溝壁、廚灶四周、箱木縫間、衣物里、書頁中……,晚上才成群結伙出來活動取食。
有趣的是,它們的卵都產于一個革質卵鞘內,形狀酷似一顆老熟的扁豆,細看其上常具環紋。這個精心制作的幄帳內,有十幾粒到幾十粒卵。
通常雌蟲一生可產下十四、五個卵鞘。有的做"母親"的深恐子女末孵化前遭外敵的侵襲,總是把卵鞘掛在自己的腹末,達二、三周,直到里面的卵塊要孵化成若蟲時,才把它安置在一個精心選擇的安全、舒適場所,讓它們來到塵世,去獨闖天下,游歷人間。
V、室內蟑螂的防治 室內蟑螂繁殖快,數量大,在南方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常可聽到人們對它的抱怨聲,尋求殲滅它們的靈丹妙法。人類在與蟑螂的長期斗爭中,已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消滅蟲源:防止蟑螂,特別是卵鞘傳播。
(2)、人工捕殺。
6.簡單易懂的科學小知識
我們刷牙,因為牙齒上會有殘留的食物碎末,他們會腐蝕我們的牙齒,讓牙齒壞掉,造成牙疼,掉牙。
我們用香皂洗手,因為手上有細菌,香皂里面的物質能殺死細菌,保護我們的皮膚健康。
有點小朋友帶眼睛,因為凹透鏡有發散光的效果,讓物體產生的影像在眼睛前面放大,讓我們看的更清晰。
7.幾個短小精悍的科學小知識
鳥怎樣睡覺的
白天,鳥兒們在枝頭穿梭嗚叫,在藍天下自由飛翔,到了晚上,它們和我們人一樣也要休息、睡覺,恢復體力,不過它們睡覺的姿勢可是各不相同哦!
美麗的綠頭鴨和天鵝們,白天在水中捕食、戲耍,夜晚休息時也離不開它們最愛的水面。它們把優美的長脖子彎曲著,將頭埋在翅膀里,然后讓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邊做著美夢,一邊隨波逐流,好不悠閑。
鶴、鸛、鷺等長腿鳥總是單腳獨立而睡,累了再換另一只腳,是勞逸結合的典范。
鷓鴣休息時喜歡成群圍成一個大圈,然后一律頭朝外尾向內。這樣,不管敵人從哪個方向襲來,它們都能及時發現并逃走。
畫眉、百靈等叫聲悅耳的小鳥,睡覺時通常彎下兩腿,爪子則彎曲起來牢牢地抓住枝條,所以不用擔心它們會從樹上摔下來。
而貓頭鷹這種“值夜班”的猛禽,你總能在白天看見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站立在濃密的樹枝上,其實這時它正在睡覺呢。貓頭鷹的睡覺姿勢是不是很另類啊,它這樣可是為了時刻監視周圍環境防備著敵人的襲擊哦!
=================================
魚也會溺死嗎
魚有鰓,可以在水中呼吸,魚有鰾,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可是,有人說生活在水中的魚也會溺死,這是真的嗎?
雖然這聽起來很荒謬,但卻是事實。魚鰾是魚游泳時的“救生圈”,它可以通過充氣和放氣來調節魚體的比重。這樣,魚在游動時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動,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穩定狀態。不過,當魚下沉到一定水深(即“臨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壓力會使它無法再凋節鰾的體積。這時,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來了,并最終因無法呼吸而溺死。雖然,魚還可以通過擺動鰭和尾往上浮,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話,這樣做也無濟于事。
另一方面,生活在深海的魚類,由于它們的骨骼能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它們可以在深水中自由地生活。如果我們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魚快速弄到“臨界深度”以上,由于它身體內部的壓力無法與外界較小的壓力達到平衡,因此它就會不斷地“膨脹”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時,它甚至會把內臟吐出來,“炸裂”而死。
=============================
貪吃孩子變笨
貪吃會降低大腦的血流量
若一次進食過量或一刻不停地進食,會把人體里的大量血液,包括大腦的血液調集到胃腸道來。而充足的血供應是發育前提,如果經常處于缺血狀態,其發育必然會受到影響。
貪吃會造成“肥胖腦”
吃得過飽,尤其是進食過量高營養食品,食入的熱量就會大大超過消耗的熱量,使熱能轉變成脂肪在體內蓄積。若腦組織的脂肪過多,就會引起“肥胖腦”。研究證實,人的智力與大腦溝回皺褶多少有關,大腦的溝回越明顯,皺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腦使溝回緊緊靠在一起,皺褶消失,大腦皮層呈平滑樣,而且神經網絡的發育也差,所以,智力水平就會降低。
貪吃會抑制大腦智能區域的生理功能
人的大腦活動方式是興奮和抑制相互誘導的,即大腦某些部位興奮了,其相鄰部位的一些區域就處于抑制狀態,興奮越加強,周圍部位的抑制就越加深,反之亦然。因此,若主管胃腸道消化的植物神經中樞因貪吃過量食物而長時間興奮,這就必然引起鄰近的語言、思維、記憶、想象等大腦智能區域的抑制。這些區域如經常處于抑制狀態,智力會越來越差。
貪吃會因便秘而傷害大腦
孩子的零食大多以高營養的精細食品為主,吃了容易發生便秘。便秘時,代謝產物久積于消化道,經腸道細菌作用后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容易經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刺激大腦,使腦神經細胞慢性中毒,影響腦的正常發育。
貪吃還會促使大腦早衰
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一種能促使大腦早衰的物質——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會因過飽食物而于飯后增加數萬倍,這是一種能促使動脈硬化的物質,因而從長遠意義上講,貪吃會使大腦過早衰老。
★小松博客搜集整理.轉載請注明★
8.短一點的科普小知識
光速
銀河系太大了,以至于光完全穿過需要100000年。光速大約是186000千米\秒。我們肉眼能看到的最遠的星星,其實是在看40億年前的過去。那顆星星上的光線要用這么長時間才能進入你的眼睛。
人生平均數
一生中上廁所的時間:六個月 一生中吃飯的時間:三年
一生中說話的時間:十年 一生中睡覺的時間:二十二年
一生中頭發的生長長度:1000千米 一生中流的眼淚的容量:六十五升
一生中皮膚脫皮的重量:四十七點五千克 一生中產生的細胞數:七百五十萬億個
一生中的步行距離:22500千米
還想知道嗎?我還有很多很多簡短的科普小知識。那就追問吧,因為我現在沒有時間輸入那么多科普小知識。
本人真名左詩雨,謝謝。
9.身邊的科學小知識50個
身邊的科學
只要你留心,科學無處不在。
星期六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就是做一個科學實驗。我想了想,終于想出了一個實驗,我要做一個雞蛋會浮起來的科學實驗。
準備一個杯子,再準備一個雞蛋和一些鹽。先往杯子里放上水,放上雞蛋,再加上鹽。真奇怪,這個時候雞蛋雖然沒有浮起來。我一想,就一勺一勺地往杯子里加鹽。加了好幾大勺,我發現雞蛋開始慢慢地浮起來了。漸漸地,雞蛋就像坐電梯一樣,慢慢升到了水面。
為什么雞蛋會從鹽水里浮起來呢?因為水加了鹽以后,鹽水的密度就變大,密度大浮力就大,浮力大就能把雞蛋托起來了。
科學實驗真好玩,我還要試一次。
【第二篇】:身邊的科學
一天晚上,媽媽買了一袋基尾蝦,基尾蝦是青色的,但煮熟了的基尾蝦變紅了,我去問媽媽,媽媽沒把答案直接告訴我,而是給了我一本《你問我答》的書,讓我去自己找答案。
我找啊找終于找到了,那是因為基尾蝦體內有一種名叫色素叫蝦紅素,平時它與別的色素混在一起,無法顯示出鮮紅的本色,但經過加熱后,別的色素都被破壞和分解了,唯獨蝦紅素不怕高溫,因此基尾蝦煮了以后就變成了紅色的。
原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呀!
【第三篇】:身邊的科學
說起科學,其實,我們身邊發生許許多多的事物都是有科學來解開的。就讓我給大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
記得有一次,媽媽在做飯的時候讓我把醋瓶打開,我就是擰不開。
后來,媽媽告訴我,先將醋瓶在熱水里泡五分鐘,然后用涼水沖一下,很容易就會擰開的。說著,我試著用媽媽的辦法做了。果然,醋瓶被輕而易舉地擰開了。媽媽告訴我這就是熱脹冷縮的作用。
經過這件事兒,我從心里感謝科學,它讓我進步,也幫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