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醫華佗的簡短小故事
狗腿治瘡
有一位極漂亮的姑娘,已經過了結婚的年齡,可是仍沒有嫁人,因為常期以來她的右膝,長了個瘡,不斷往外流濃水。
華佗看過后,她父親問女兒的病情,華佗說:"派人騎馬,牽著一條栗色的狗跑三十里。回來后,乘狗身子正熱時截下狗的右腳,拄在瘡口上。"不一會兒,有一條紅色的小蛇從瘡口中出來,進到狗的腳中,那姑娘的病就好了。
槍頭化酒
后漢末年時,有人腹中長一結塊,白天黑夜疼痛無比。臨死時,他對兒子說:"我死以后,可以剖腹把那東西拿出來,看看到底是什么。"
他兒子不忍心違抗父命,于是剖腹,取出一個銅槍頭,約有三分之一升左右。華佗聽說后,就前去了解。華佗看完,從小箱子里取出藥放在槍頭上,槍頭立刻化成了酒。
擴展資料:
華佗是中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杰出外科醫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針、灸等方法,并擅長開胸破腹的外科手術。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鉆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于手術。并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杰出醫術的醫師。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華佗
2.神醫華佗的故事簡單版
華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醫學家,和曹操是同鄉。華佗自小熟讀經書,尤其精通醫學。不管什么疑難雜癥,到他手里,大都藥到病除。
他善用麻醉、針、灸等方法,并擅長開胸破腹的外科手術。外科手術的方法并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礎上的中醫學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主張之下,外科手術在中醫學當中并沒有大規模的發展起來。
有些醫史學家考證出,華佗所用的治療方法在印度醫學中有所記載,他使用的麻沸散中主要藥物“蔓陀羅花”也是印度所產,因此他們提出華佗一生游歷于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的天竺醫生。
華佗治病的故事
故事一:
華佗善于應用心理療法治病,有一郡守得了重病,華佗去看他。郡守讓華佗為他診治,華佗對郡守的兒子說:"你父親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應激怒他讓他把淤血吐出來,這樣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沒命了。
你能把你父親平時所做過的錯事都告訴我嗎?我傳信斥責他。"郡守的兒子說:"如果能治好父親的病,有什么不能說的?"于是,他把父親長期以來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訴了華佗。華佗寫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后,大怒,派捕吏捉拿華佗,沒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
故事二:
(一天),華佗走在路上,看見有一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要吃東西卻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車正載著他想要去求醫。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就停車去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上有家賣餅的,有蒜泥和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喝,病痛自然會好。”他們馬上照華佗所說的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條蛇一樣的寄生蟲,他們把蟲懸掛在車邊,想要到華佗家去拜謝。
華佗還沒有回家,華佗的兒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自言自語地說:“你們像是遇到了我的父親,車邊的“病”就是證明。”病人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里北面墻上懸掛著這類寄生蟲大約有幾十條。
曹操殺華佗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八回中,羅貫中詳細地描寫了曹操殺華佗的經過。
曹操為造建始殿,親自揮劍砍伐躍龍祠前的梨樹,得罪了梨樹之神,當晚做了個噩夢,驚醒之后便得了頭痛頑癥,遍求良醫,均不見效。
后來,華歆向曹操舉薦了華佗,曹操立馬差人星夜將華佗請來為他看病。華佗認為曹操頭痛是因中風引起的,病根在腦袋中,不是服點湯藥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飲“麻肺湯”(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麻沸散”),是華佗發明的一種麻醉劑,然后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是要借機殺他,為關羽報仇,于是命令左右將華佗收監拷問,致使一代神醫屈死在獄中,而華佗所著的《青囊書》也因此失傳。
華佗少年學醫的故事
故事一
三國時期有名的神醫華佗,少年時代曾跟一位姓蔡的大夫學過醫。他聰明、勤奮,很得師傅賞識。有一天,師傅把華佗叫到跟前說:“你已學了一年,認識了不少藥草,也懂得了些藥性,以后就跟你師兄學抓藥吧!”
華佗高高興興地來到藥鋪,誰知師兄們欺負他年幼老實,一桿戥秤你用過了我用,就是不讓華佗沾手。華佗想,若把這事告訴師傅,幾位師兄必定會受到責怪;但不說又怎么學抓藥呢? 華佗琢磨了好幾天,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每當師兄們把藥稱完包好,他總要看著師傅開單的數量,用手掂量一下藥包,心里默默記著,等閑下時再偷偷將掂量過的藥包用戥秤稱稱,對證一下。這樣天長日久,手上的功夫越來越熟練了。有一回,師傅讓華佗抓藥,見他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頓時怒形于色,嚴厲地說:“你知道嗎?抓藥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你這樣隨手就抓,豈不是拿人的性命開玩笑!”華佗笑笑說:“師傅,錯不了,不信你稱稱看。”師傅半信半疑地拿過華佗包的藥,逐一稱了份量,可不是,跟自己開的分量分毫不差!他又開了個新藥方,讓華佗再抓幾付,結果還是準確無誤。師傅十分驚奇,反復詢問華佗的好手藝是怎樣練出來的。華佗見隱瞞不住,只好如實講了。師傅聽了,激動地說:“能繼承我醫道的,必定是華佗啊!”
3.神醫華佗的故事簡單地介紹
華佗是古代三國時的神醫,他料病如神,預知生死,治療神奇,手到病除,但你知道他是怎么把醫術學得那么好嗎?
華佗小時候失去了父母,母親因病而死。華佗發誓,長大以后一定要做個醫生,治好百姓的病。于是,他踏上了學醫的旅程。
華佗出了京城,聽說某某山上有一座廟,廟里有一位長老醫術高明,他風餐露宿,爬山涉水,不管喬風下雨,還是不停止學醫的征途。過了一個月左右,他終于到了,但由于過度連勞累,突然放松所經以就倒下了。
那位長老救了他并收他為徒。長老開始讓華佗干些粗活,但華佗做什么事都全心全意,沒有半名抱怨的話。后來,華佗發現,長老把自己的醫術的精華和心血都記錄在幾本題目叫《醫案》的書上,量是他總是找準時機看上幾眼。長老正在看那本書,華佗見了,急忙搶過小徒弟給長的洗腳水,沖上了樓。他一邊給長老洗腳,一邊悄悄地看著《醫案》,長老猜透了他的心思,于是說:“華佗啊,你想看這本書就拿去吧!”華佗大喜過望,他顧不著給長老洗腳了,拿起書便沖下樓去。
經過幾天的學習,華佗的醫術大有長進,但他還是虛習求學。長老時不時也帶他去看病。
一天,華佗在看《醫案》。一個小徒弟跑過來了,他大聲說道:“華佗,師父生病了!”華佗忙忙地跑上樓,摸著師父的脈,華佗的臉逐漸從緊張到放松。原來,師沒生病,而是在試探他的醫術呢!當 華佗下去的時候,一看糟了,《醫案》被蠟燭的火燒了半邊了。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屋子里團團轉,于是,他憑著自己的記憶重新寫了《醫案》。
第二天,師父說:“華佗,那本書帶來了嗎?”化佗把自己抄得那本給了師父,他說:“師父,這本不是原來的那本,這本是我憑記憶重新寫的,原來那本已經燭火燒了。”師父一看,微微一笑,說:“華佗,你真過目不忘啊!”原來的那本并沒燒,而是又在試探他呢!華佗長大后,為百姓治病,成了人人夸贊的“神醫”。化發圾了麻沸散和“五禽戲”。
但是,一代神醫最終死在曹操的監獄里……
4.關于華佗的小故事
1、心理療法
華佗善于應用心理療法治病,有一郡守得了重病,華佗去看他。郡守讓華佗為他診治,華佗對郡守的兒子說:"你父親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應激怒他讓他把淤血吐出來,這樣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沒命了。你能把你父親平時所做過的錯事都告訴我嗎?我傳信斥責他。"郡守的兒子說:"如果能治好父親的病,有什么不能說的?"
于是,他把父親長期以來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訴了華佗。華佗寫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后,大怒,派捕吏捉拿華佗,沒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
2、狗腿治瘡
有一位極漂亮的姑娘,已經過了結婚的年齡,可是仍沒有嫁人,因為常期以來她的右膝,長了個瘡,不斷往外流濃水。華佗看過后,她父親問女兒的病情,華佗說:“派人騎馬,牽著一條栗色的狗跑三十里。回來后,乘狗身子正熱時截下狗的右腳,拄在瘡口上。”不一會兒,有一條紅色的小蛇從瘡口中出來,進到狗的腳中,那姑娘的病就好了。
3、槍頭化酒
后漢末年時,有人腹中長一結塊,白天黑夜疼痛無比。臨死時,他對兒子說:“我死以后,可以剖腹把那東西拿出來,看看到底是什么。”他兒子不忍心違抗父命,于是剖腹,取出一個銅槍頭,約有三分之一升左右。華佗聽說后,就前去了解。華佗看完,從小箱子里取出藥放在槍頭上,槍頭立刻化成了酒。
4、刮骨療傷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描寫,講的是關羽在襄陽之戰時右臂為魏軍毒箭所中。后來,傷口漸漸腫大,十分疼痛,不能動彈。華佗為關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劇毒,而關羽神色不變,尚在與人下棋。這個故事原本是頌揚關羽之神勇、有毅力、能忍耐,也同時說明了神醫華佗的醫技高明。博得人們的稱贊和敬佩。他是我們外科醫學的鼻祖。
5、曹操頭風病
華佗由于治學得法,醫術迅速提高,名震遠近。正當華佗熱心在民間奉獻自己的精湛醫術時,崛起于中原動亂中的曹操,聞而相召。原來曹操早年得了一種頭風病,中年以后,日益嚴重。每發,心亂目眩,頭痛難忍。諸醫施治,療效甚微。華佗應召前來診視后,在曹操胸椎部的鬲俞穴進針,片刻便腦清目明,疼痛立止。
曹操十分高興。但華佗卻如實相告:“您的病,乃腦部痼疾,近期難于根除,須長期攻治,逐步緩解,以求延長壽命。”曹操聽后,以為華佗故弄玄虛,因而心中不悅,只是未形于色。他不僅留華佗于府中,還允許他為百姓治病。
擴展資料:
華佗 (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鉆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于手術。并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杰出醫術的醫師。
麻沸散
華佗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后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藥,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華佗到處走訪了許多醫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藥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終于把麻醉藥試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藥和熱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覺,再剖開腹腔、割除潰瘍,洗滌腐穢,用桑皮線縫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康復。因此,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華佗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揭秘華佗被殺原因:以醫術為手段“要挾”曹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解密曹操殺華佗的N種理由 華佗之死責任果真全在曹操嗎?
5.華佗的故事
華佗是東漢末年安徽省亳縣城北小華莊人,全家人僅靠父親教書,母親養蠶織布為生。
可是當時,宦官當道,捐稅徭役繁重,加之兵荒馬亂,瘟疫流行,家家顧命不得,誰還有心叫孩子上學?這樣一來,華佗家的生活就更拮據了。 一天,華佗的父親帶他到城里“斗武營”(即當地富豪斗拳比武的地方)看比武。
回家后忽然得了肚子疼的急病,醫治不及,死了!華佗娘倆悲痛欲絕,設法把父親安葬后,家中更是揭不開鍋了。那時華佗才七歲,娘把他叫到跟前說:“兒呀!你父已死,我織布也沒有本錢,今后咱娘倆怎么生活呀?”華佗想了一想說:“娘,不怕,城內藥鋪里的蔡醫生是我爸爸的好朋友,我去求求他收我做個徒弟,學醫,既能給人治病,又能養活娘,不行嗎?”娘聽了滿心歡喜,就給華佗洗洗臉,換了件干凈的衣服,讓他去了。
華佗拜了師傅,就跟蔡醫生學徒,不管是干雜活,采草藥,都很勤快賣力,師傅很高興。一天,師傅把華佗叫到跟前說:“你已學了一年,認識了不少藥草,也懂得了些藥性,以后就跟你師兄抓藥吧!”華佗當然樂意,就開始學抓藥。
誰知師兄們欺負華佗年幼,鋪子里只有一桿戥秤,你用過后我用,從不讓他沾手。華佗想:若把這事告訴師傅,責怪起師兄,必然會鬧得師兄弟之間不和,但不說又怎么學抓藥呢?俗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華佗看著師傅開單的數量,將師兄稱好的藥逐樣都用手掂了掂,心里默默記著分量,等閑下時再偷偷將自己掂量過的藥草用戥秤稱稱,對證一下,這樣天長日久,手也就練熟了。有一回,師傅來看華佗抓藥,見華佗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心里很氣憤,責備華佗說:“你這個小搗蛋,我誠心教你,你卻不長進,你知道藥的份量拿錯了會藥死人的嗎?”華佗笑笑說:“師傅,錯不了,不信你稱稱看。”
蔡醫生拿過華佗包的藥,逐一稱了份量,跟自己開的份量分毫不差。再稱幾劑,依然如此,心里暗暗稱奇。
后來一查問,才知道是華佗刻苦練習的結果,便激動地說:“能繼承我的醫學者,必華佗也!”此后,便開始專心地教華佗望聞問切。 一次,丁家坑李寡婦的兒子在渦河里洗澡被淹壞了,李氏飛奔來找蔡醫生,蔡醫生見孩子雙眼緊閉,肚子脹得象鼓,便嘆氣說:“孩子難救了。”
李氏聽了哭得死去活來。華佗過去摸了摸脈,低聲對師傅說:“孩子可能還有救!”蔡醫生不信。
華佗叫人牽頭牛來,先把孩子伏在牛身上控出水,然后再放平孩子,用雙腿壓住孩子的腹部,提起孩子的雙手,慢慢一起一落地活動著,約摸一刻鐘工夫,孩子漸漸喘氣,睜開了眼。華佗又給開了劑湯藥,把孩子治好了。
華佗起死回生的消息象風一樣的傳開了。蔡醫生羞愧地對華佗說:“你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我沒本事教你了,你出師開業去吧!”華佗出了師,也不開業,卻游學徐土一帶,尋訪名醫,探求醫理,給人治病。
據說華佗死后,亳縣蓋的華祖庵,就是李氏為紀念華佗救活自己的孩子而捐錢修蓋的。
6.關于華佗的故事
華佗小故事 關于 華佗華佗的記載還有很多,如《三國志》:華佗曾在徐州地區漫游求學,通曉幾種經書。
他性情爽朗剛強,淡于功名利祿,曾先后拒絕太尉黃琬征召他出任做官和謝絕沛相陳珪舉他當孝廉的請求,只愿作一個平凡的民間醫生,以自己的醫術來解除病人的痛苦。他樂于接近群眾,足跡遍及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等地,深得群眾的信仰和愛戴。
華佗懂得養生之道,當時的人們認為他年齡將近一百歲,可外表看上去還象壯年人一樣。又精通醫方藥物,他治病時,配制湯藥不過用幾味藥,心里掌握著藥物的分量、比例,用不著再稱量,把藥煮熱,就讓病人服飲,同時告訴服藥的禁忌或注意事項,等到華佗一離開,病人也就好了。
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每個穴位不過燒灸七、八根艾條,病痛也就應手消除。如果需要針療,也不過扎一兩個穴位,下針時對病人說:“針刺感應應當延伸到某處,如果到了,請告訴我。”
當病人說“已經到了”,隨即起針,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結郁積在體內,扎針吃藥的療效都不能奏效,應須剖開割除的,就飲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就如醉死一樣,毫無知覺,于是就開刀切除患處,取出結積物。
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割除腸子病變部分,洗凈傷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縫好腹部刀口,用藥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開刀時,病人自己并不感到疼痛,一個月之內,傷口便愈合復原了。
在華佗多年的醫療實踐中,他非常善于區分不同病情和臟腑病位,對癥施治。一日,有軍吏二人,俱身熱頭痛,癥狀相同,但華佗的處方,卻大不一樣,一用發汗藥,一用瀉下藥,二人頗感奇怪,但服藥后均告痊愈。
原來華倫診視后,已知一為表證,用發汗法可解;一為里熱證,非瀉下難于為治。 本段與后文不相符,后文中: 華佗治頭痛身熱要訣 表外實,下內實,忌 世治外實,多用表劑,表則外虛,風寒得入,而病加劇。
世治內實,多用下劑,下則內虛,腸胃氣促,而肢不暢。 華先生治府吏倪尋,頭痛身熱,則下之,以其外實也。
治李延頭痛身熱,則汗之,以其內實也。蓋得外實忌表、內實忌下之秘也。
又按內實則濕火上沖,猶地氣之郁,正待四散也。外實則積垢中留,猶山閑之水,正待下行也。
其患頭痛身熱同,而治法異者,雖得之仙秘,實本天地之道也。余屢試之,果屢見效。
(孫思邈注) 我不是醫生,所以不清楚表證宜汗還是宜下,但此文前后矛盾,望管理人員能明查實據。 又有督郵頓某,就醫后自覺病已痊愈,但華佗經切脈卻告誡說:“君疾雖愈,但元氣未復,當靜養以待完全康復,切忌房事,不然,將有性命之慮。”
其時,頓妻聞知夫病已經痊愈,便從百里外趕來看望。當夜,頓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后果病發身亡。
另一患者徐某,因病臥床,華佗前往探視,徐說:“自昨天請醫針刺胃管后,便咳嗽不止,心煩而不得安臥。”華佗診察后,說:“誤矣,針刺未及胃管,誤中肝臟,若日后飲食漸少,五日后恐不測。”
后果如所言而亡。 某郡守患疑難癥,百醫無效,其子來請華佗,陳述病情,苦求救治。
華佗來到病人居室,問訊中言語輕慢,態度狂傲,索酬甚巨,卻不予治療而去,還留書謾罵。郡守原已強忍再三,至此大怒,派人追殺,蹤跡全無。
憤怒之下,吐黑血數升,沉疴頓愈。原來這是華佗使用的一種心理療法,利用喜、怒、優、思等情志活動調理機體,以愈其疾。
有一次,華佗在路上遇見一位患咽喉阻塞的病人,吃不下東西,正乘車去醫治。病人呻吟著十分痛苦。
華佗走上前去仔細診視了病人,就對他說:“你向路旁賣餅人家要三兩萍齏,加半碗酸醋,調好后吃下去病自然會好。”病人按他的話,吃了萍齏和醋,立即吐出一條像蛇那樣的寄生蟲,病也就真的好了。
病人把蟲掛在車邊去找華佗道謝。華佗的孩子恰好在門前玩耍,一眼看見,就說:“那一定是我爸爸治好的病人。”
那病人走進華佗家里,見墻上正掛著幾十條同類的蟲。華佗用這個民間單方,早已治好了不少病人。
關于華佗醫術記載還有,他曾經替廣陵太守陳登治病,當時陳登面色赤紅心情煩躁,有下屬說華佗在這個地方,后來他就命人去請華佗,為他診治,華佗先請他準備了十幾個臉盆,然后為他診治結果陳登吐出了幾十盆的紅頭的蟲子,為他開了藥,說陳登是吃魚得的這個病,告訴他這個病三年后還會復發,到時候再向他要這種藥,這個病就可以根治了,并且臨走告訴了他(華佗家)的地址,那年陳登36歲,結果果然陳登三年后舊病復發,并派人依照地址尋找,可是華佗的藥童告訴陳登的使者說華佗上山采藥還沒回來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能回來,結果陳登39歲時就是因為這個病去世的,其實華佗的醫術是很好的,只是那個廣陵太守運氣不好,沒能等到他采藥回來,這是華佗醫治的所有病人的唯一的一個例外。(依據見《三國志·陳登傳》) 在周泰受重傷時,華佗醫好他,所以后來有人向曹操推薦華佗時就說:“江東醫周泰者乎?” 無論內、外、婦、小兒各科的疾病,只見他用藥不過數種,針灸不過數處,多隨手而愈。
華佗更善于區分不同病情和臟腑病位,對癥施治,尤其特別擅長外科手術,他發明的“。
7.關于華陀的小故事一段
一次,丁家坑李寡婦的兒子在渦河里洗澡被淹壞了,李氏飛奔來找蔡醫生,蔡醫生見孩子雙眼緊閉,肚子脹得象鼓,便嘆氣說:“孩子難救了。”
李氏聽了哭得死去活來。華佗過去摸了摸脈,低聲對師傅說:“孩子可能還有救!”蔡醫生不信。
華佗叫人牽頭牛來,先把孩子伏在牛身上控出水,然后再放平孩子,用雙腿壓住孩子的腹部,提起孩子的雙手,慢慢一起一落地活動著,約摸一刻鐘工夫,孩子漸漸喘氣,睜開了眼。華佗又給開了劑湯藥,把孩子治好了。
華佗起死回生的消息象風一樣的傳開了。蔡醫生羞愧地對華佗說:“你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我沒本事教你了,你出師開業去吧!”華佗出了師,也不開業,卻游學徐土一帶,尋訪名醫,探求醫理,給人治病。
8.關于華佗的故事
華佗字元化,是沛國譙縣人,又名旉。
曾在徐州地區漫游求學,通曉幾種經書。沛國相陳硅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征召他任職,他都不就任。
華佗懂得養生之道,當時的人們認為他年齡將近一百歲,可外表看上去還象壯年人一樣。又精通醫方藥物,他治病時,配制湯藥不過用幾味藥,心里掌握著藥物的分量、比例,用不著再稱量,把藥煮熱,就讓病人服飲,同時告訴服藥的禁忌或注意事項,等到華佗一離開,病人也就好了。
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每個穴位不過燒灸七、八根艾條,病痛也就應手消除。如果需要針療,也不過扎一兩個穴位,下針時對病人說:“針刺感應應當延伸到某處,如果到了,請告訴我。”
當病人說“已經到了”,隨即起針,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結郁積在體內,扎針吃藥的療效都不能奏效,應須剖開割除的,就飲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就如醉死一樣,毫無知覺,于是就開刀切除患處,取出結積物。
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割除腸子病變部分,洗凈傷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縫好腹部刀口,用藥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開刀時,病人自己并不感到疼痛,一個月之內,傷口便愈合復原了。
府中官吏倪尋、李延同時來就診,都頭痛發燒,病痛的癥狀正相同。華佗卻說:“倪尋應該把病邪瀉下來,李延應當發汗驅病。”
有人對這兩種不同療法提出疑問。華佗回答說:“倪尋是外實癥,李延是內實癥,所以治療他們也應當用不同的方法。”
馬上分別給兩人服藥,等第二天一早兩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一天,華佗走在路上,看見有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
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就停車去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他們馬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條蛇一樣的蟲,他們把蟲懸掛在車邊,到華佗家去拜謝。
華佗還沒有回家,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相互告訴說:“象是遇到咱們的父親了,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病人上前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里北面墻上懸掛著這類寄生蟲的標本大約有十幾條。
廣陵郡太守陳登得了病,心中煩躁郁悶,臉色發紅,不想吃飯。華佗為他切脈說:“您胃中有好幾升蟲,將在腹內形成毒瘡,是吃生腥魚、肉造成的。”
馬上做了二升藥湯,先喝一升,一會兒把藥全部喝了,過了一頓飯的功夫,陳登吐出了約摸三升小蟲,小蟲赤紅色的頭都會動,一半身體還是生魚膾,病痛也就好了。華佗說:“這種病三年后該會復發,碰到良醫才以救活。”
按照預計的時間果然舊病復發,當時華佗不在,正如華佗預言的那樣,陳登終于死了。 曹操聽說華佗善治病,就把他召去,讓他常守在身邊。
曹操被腦神經痛所苦,每當發作,就精神煩亂,眼睛昏花。華佗只要針刺膈俞穴,應手而愈。
…… 華佗卓絕的醫技,大都象以上所說的那樣。然而他本是讀書人,卻被人看成是以醫術為職業的,心里常感懊悔。
后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病情更加嚴重,就讓華佗專門為他個人看病。華佗說:“這病近乎難以治好,不斷地進行治療,可以延長一些壽命。”
華佗長期遠離家鄉,想回去看看,就對曹操說:“剛才收到家中來信,正想短時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為借口來推托,多次請求延長假期不肯回來。
曹操幾次用書信召他,又命令郡縣派人遣送華佗返回。華佗自恃有才能,厭惡吃侍候人的飯,還是不上路。
曹操很生氣,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確實生病,就賜贈四十斛小豆,放寬假期;如果他虛假欺騙,就逮捕押送他回來。因此把華佗遞解交付許昌監獄,拷問要他服罪。
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高明,關系著人的生命安危,應該寬容赦免他。”曹操說:“不用擔心,天下會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終于判決了華佗死罪。
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守獄的官吏,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也不勉強,討火來把書燒掉了。
華佗死了以后,曹操腦神經痛仍舊沒有好。曹操說:“華佗本來能夠治好這種病。
這小子有意留著我的病根,想借此來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殺掉他,他最終也不會替我斷掉這病根的。”直到后來他的愛子倉舒病危,曹操才感嘆地說:“我后悔殺了華佗,使這個兒子活活地死去了。”
廣陵人吳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華佗學過醫。吳普遵照華佗的醫術治病,許多人被治好救活了。
華佗對吳普說:“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只是不應當過度罷了。運動后水谷之氣才能消化,血脈環流通暢,病就不會發生,比如轉動著的門軸不會腐朽就是這樣。
因此以前修仙養道的人常做“氣功”之類的鍛煉,他們摹仿熊攀掛樹枝和鴟鷹轉頸顧盼,舒腰展體,活動關節,用來求得延年益壽。我有一種鍛煉方法,叫做“五禽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也可以用來防治疾病,同時可使腿腳輕便利索,用來當作“氣功”。
身體不舒服時,就起來做其中一戲,流汗浸濕衣服后,接著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體便覺得輕松便捷,腹中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