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隨筆卷首語(序言)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一轉眼,我們就從那個曾經懵懵懂懂,對未來充滿無限幻想的 孩童,變成了自己有理想的少年少女。回憶童年的種種,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而珍貴的回憶。
而友誼,就是我們六年來最好的見證。 六年里,我們一起哭過;一起笑過;一起拼搏過;一起奮過。
似乎人間的酸、甜、苦、辣我們在這六年里一遍又一遍的品味著。雖簡單,但并不平淡。
雖平凡,但并不乏味,因為,這一切,留下了我們最珍貴的足跡,最美好的回憶。 那一張張甜美的笑靨,那一雙雙不服輸的眼睛,那一個個動人的畫面,時至今日,還讓我記憶猶新。
但我一想起我們要升入初中,傷感,留戀,不舍,就像泄了閘的洪水,霎時間涌入心頭。那透明的液體在我眼眶里不停地打轉。
畢竟,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要分開的,留也留不住。就算有再多的不舍,再多的揮之不去,也要把這份悲傷藏在心底,因為,我已經長大了。
現在能做的,就只有回憶,回憶當初那如糖果般甜美的過去。 升入初中的我,已經長大了。
少了幾分莽撞,多了幾分穩重;少了幾分稚氣,多了幾分成熟。 現在,我要大聲的宣布:我要告別過去那美好且青澀的童年時光,去迎接新的挑戰!告別童年,迎接新的挑戰 童年中我快樂成長,無憂無慮。
回味童年的酸甜苦辣,那個懵懂無知的少年。童年里我常坐在窗邊,望著皎潔的明月,盼望自己快點長大。
歲月如梭,我從只會簡單的算術到能解答復雜的應用題,從只會漢語拼音到能寫出幾百字的好文章。
這段時間里我經歷了風風雨雨,現在我要告別這些,迎接新的挑戰。 當我踏入中學的大門,坐在班級里聽老師講話,領到這本暑假作業,我知道自己已不再是那個懵懂無知的少年,不再是那個只能在家長呵護下才可以成長的小孩,自己已經長大了,就不能什么事都依賴別人,要去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知道今后的道路會越走越長,好比在我自己的跑道上只跑完成了百分之一的路程,也是一個新的未知的起點,升入中學的我,感覺肩上又增添了一絲重擔。我是否能做個合格的中學生呢?其實我有許多稚嫩不成熟的想法和習慣,我知道升入中學后,要告別這些小習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我會努力做到完美,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中學的學習任務只會有增無減,更加艱巨。不論多難的任務,我都不會退縮,會笑對困難,克服困難,更加完善自己。
告別那童年的稚嫩,去迎接新的挑戰。告別童年,迎接新的挑戰 童年是快樂的篇章,童年是幸福的樂曲。
按照個人主觀的分類,我認為上小學的第一天是童年的開始,小學畢業的那一天是童年的結束。終于有一天,我也畢業了…… 當拿到畢業證書時,我有些傷心。
這時,我的夢想、理想和人生一起對我說:“別傷心,童年的離去會使你的人生更美好,你的夢想和理想更遠大。你應該讓自己告別童年,迎接新的挑戰!新的挑戰會更加艱巨,加油!你已經不是一個小學生了,一個優秀的小學生算不了什么,你的下一個目標是做一個優秀的中學生。
為自己加油吧!” 是呀!轉眼間,我已經是石景山區楊莊中學初一三班的一名中學生了。這里,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老師是新的,同學是新的,操場和教室也都是新的。
老師的知識更淵博了,同學的個頭更高了,操場更大了,教室更新了。就連學習的氛圍都更濃厚了。
為了讓我們做好從小學到初中的銜接,老師鼓勵我們讀中外名著,讀冰心奶奶的文集,還建議我們背誦新概念英語第一冊1至50課,并默寫小學五、六冊英語,還建議我們積累好詞好句。數學也布置了很多很多。
感覺作業很重很重,可是心里卻很踏實很踏實。因為幾乎每個同學的心里都覺得遇到了一個負責任的學校,一群愛學生的老師。
暑假里,我努力地堅持著,我把老師布置的作業當作一項硬性的任務去完成,當作一項娛樂去享受。童年一去不復返,時間是不會倒流的。
過去的事盡管他再美好也已經過去了,我能做的只是向著明天邁出勇敢的一步,充分利用好今天,把明天變得比昨天更美好! 我就是這樣在我內心深處的那些小生靈的指引下,譜寫著我的人生、創造著我的夢想、鞭策著我的理想。在那些小生靈的幫助下我已告別童年,準備好迎接新的挑戰。
不管新的挑戰有多難多險,我都要努力通過難關。讓我們一起向著明天邁出勇敢的一步吧!加油!和隨筆一共讀過初一的新生歲月吧。
自己在把上面的改編了就是了。
2.《讀者》卷首語
《讀者》的“卷首語”始于 1985 年第 1 期。
本刊的老讀者可能記得,那 一年的“卷首語”基本上是主編寫的“本期導讀”。1986 年,編輯部發現, 讀者對“卷首語”的希求已在導讀之上。
于是編輯部決定,將“卷首語”的 版面讓給名家和名篇。從此,《讀者》的“卷首語”逐步演化為一個知名的 欄目。
在編輯看來,每期的“卷首語”應是鉆石之于珠寶;在讀者看來,“卷 首語”則是精華之于精品。 還生命以過程 ●余秋雨 不能設想,古羅馬的角斗場需要重建,龐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吳哥窟需要重建,瑪雅文化遺址需要重建。
這就像不能設想,遠年的古銅器需要拋光,出土的斷戟需要鍍鎳,宋版圖書需要上塑、馬王堆的漢代老太需要植皮豐胸、重施濃妝。 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
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
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 的,沒有白發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 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
——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 當然,并非所有的廢墟都值得留存,否則地球將會傷痕斑斑。
廢墟是古代派住現代的使節,經過歷史的挑剔和 篩選。廢墟是祖輩曾經發動過的壯舉,會聚著當時的力量和精粹。
廢墟是一個磁場,一極古代,一極現代,心靈的羅盤在這里感應強烈。失去了磁 力就失去了廢墟的生命,它很快就會被人們淘汰。
(摘自春風文藝出版社《文明的碎片》) 上帝只掌握一半 ●羅秋菊 自從你生下來的那一剎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這中間的曲折磨難、順暢歡樂便是你的命運。
命運總是與你一同存在,時時刻刻。 不要敬畏它的神秘,雖然有時它深不可測; 不要懼怕它的無常,雖然有時它來去無蹤。
不要因為命運的怪誕而俯首聽命于它,任憑它的擺布。等你年老的時候, 回首往事,就會發覺,命運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
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運用你手里所擁有的去獲取上帝所掌握的。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龐大,你獲得的就越豐碩。
在你徹底絕望的時候,別忘了自己擁有一半的命運;在你得意忘形的時 候,別忘了上帝手里還有一半的命運。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獲取上帝手中的一半。
這就是命運的一生;這就是一生的命運。 (摘自《涉世之初》創刊號) 心靈的輕松 ●劉湛秋 生命是一個人自己的不可轉讓的專利。
生命的過程,就是時間消費的過程。在時間面前,最偉大的人也無逆轉 之力;我們無法買進,也無法售出;我們只有選擇、利用。
因此,珍惜生命,就是珍惜時間,就是最佳地運用時間。由于我這種意 識的強烈萌生,我越來越吝嗇地消費我自己。
我試圖選擇一種輕松的生活方式,因此我提倡并創作輕詩歌。我所說的 輕并非純粹的游戲人生和享樂,而是追求心靈的輕松和自由,過自我寬松的 日子。
而這種感覺會導致行為的選擇更富有人性和瀟灑。一個人自己活得很 累,會使你周圍的人和社會也感到很累。
如果說,我能有益于他人和群體, 就是因為我能釋放出這種輕松的氣息,使別人和我有緣相聚(無論多么短暫) 都能感到快樂。 只有輕松才能使人不虛此生,才能使整個世界變得和諧。
以惡是治不了惡的。 對于我們這群黃土地的子孫來說,古老的文明、漫長的歷史已使我們背負夠重的了,復雜的現實和人際關系使我們體驗夠累的了。
我愿意以輕對重,以輕對累。對我自己,無論處于佳境還是不幸,我都 能尋找到自我輕松,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為劣境所苦。
對周圍群體,當我 出現在他們面前,能帶給他們所需要的輕松,從而增添或緩解他們生活中的 喜悅和痛楚。 當然,這也是我在非常窄小天地里的一個愿望,為社會、世俗所囿的我, 深知—— 追求一種輕松的生活方式,在某些時候和某些方面,也許會付出沉重的 代價。
(摘自《南方周末》) 想 念 ●徐智慧 常常會無端地想念一些人。 想起一些人時,總感覺自己的生命是切成一段段的,每一段都和一些人 聯在一起。
沒有這些人,生命似乎也就蒼白貧乏,沒有著落。但也不單是朋 友,一些不是朋友而不得不與他們發生聯系的人,甚至一些憎恨的人,也常 常要想起他們,所以,生命便可以分解成這樣:一些被你所愛的人分去了; 一些被你恨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無所謂愛或恨的人分去了。
你的生命被這 三種人分解去了。你在漫長的歲月里想念他們,因此你覺得自己的生命實在 而豐足。
幽幽的想念不為人知,帶著往昔的感情色彩,或愛或恨或濃或淡或長或 短。當你想念著一個人時,便覺得在極深極深的心底,有一些莫名的顫動, 若隱若現,欲升還沉,你想緊緊地抓住他們,但他們稍縱即逝。
當你想念滑過你生命的那些人時,所有的愛憎都蒙上一層淡淡的暈光。 透過暈光,你再看他們,愛和憎都化做一種體驗生命的深廣的欣慰了。
(摘自《現代人報》) 無需太多 ●陳桂芳 那天偶過花店,他察覺到我對黃玫瑰的喜愛,第二天便送了一束給我。 可不知怎的,我老想著花店櫥窗里的那一朵,總覺得這一束不如那一朵清麗 可人。
有一天,我俏皮地問他:“你真的愛我嗎?”其實。
3.校刊卷首語~謝謝
卷首語100篇 還生命以過程 ●余秋雨 不能設想,古羅馬的角斗場需要重建,龐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吳哥窟需要重建,瑪雅文化遺址需要重建。
這就像不能設想,遠年的古銅器需要拋光,出土的斷戟需要鍍鎳,宋版圖書需要上塑、馬王堆的漢代老太需要植皮豐胸、重施濃妝。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
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
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 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
——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當然,并非所有的廢墟都值得留存,否則地球將會傷痕斑斑。
廢墟是古代派住現代的使節,經過歷史的挑剔和篩選。廢墟是祖輩曾經發動過的壯舉,會聚著當時的力量和精粹。
廢墟是一個磁場,一極古代,一極現代,心靈的羅盤在這里感應強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廢墟的生命,它很快就會被人們淘汰。
(摘自春風文藝出版社《文明的碎片》)有所敬畏 ●周國平 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區分為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宗教徒和俗人。不過,這個區分并非很重要。
還有一個比這重要得多的區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個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別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決于個人所隸屬的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個人的特殊經歷,甚至取決于個人的某種神秘體驗,這是勉強不得的。一個沒有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個善良的人。
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間有任何神圣價值,百無禁忌,為所欲為,這樣的人就與禽獸無異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
在他的心目中,總有一些東西屬于做人的根本,是褻瀆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懲罰,而是不肯喪失基本的人格。
不論他對人生怎樣充滿著欲求,他始終明白,一旦人格掃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嚴,那么,一切欲求的滿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徹底 失敗。 相反,那種不知敬畏的人是從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
如果說“知恥近乎勇”,那么,這種人因為不知恥便顯出一種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懲罰,他敢于踐踏任何美好的東西,包括愛情、友誼、榮譽,而且內心沒有絲毫不安。
這樣的人盡管有再多的艷遇,也沒有能力真正愛一回;結交再多的哥們,也體味不了友誼的純正;獲取再多的名聲,也不知什么是光榮。不相信神圣 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拋棄。
(摘自《追求》) 上帝只掌握一半 ●羅秋菊 自從你生下來的那一剎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這中間的曲折磨難、順暢歡樂便是你的命運。
命運總是與你一同存在,時時刻刻。不要敬畏它的神秘,雖然有時它深不可測;不要懼怕它的無常,雖然有時它來去無蹤。
不要因為命運的怪誕而俯首聽命于它,任憑它的擺布。等你年老的時候,回首往事,就會發覺,命運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
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運用你手里所擁有的去獲取上帝所掌握的。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龐大,你獲得的就越豐碩。
在你徹底絕望的時候,別忘了自己擁有一半的命運;在你得意忘形的時候,別忘了上帝手里還有一半的命運。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獲取上帝手中的一半。
這就是命運的一生;這就是一生的命運。(摘自《涉世之初》創刊號)心靈的輕松 ●劉湛秋 生命是一個人自己的不可轉讓的專利。
生命的過程,就是時間消費的過程。在時間面前,最偉大的人也無逆轉之力;我們無法買進,也無法售出;我們只有選擇、利用。
因此,珍惜生命,就是珍惜時間,就是最佳地運用時間。由于我這種意識的強烈萌生,我越來越吝嗇地消費我自己。
我試圖選擇一種輕松的生活方式,因此我提倡并創作輕詩歌。我所說的輕并非純粹的游戲人生和享樂,而是追求心靈的輕松和自由,過自我寬松的日子。
而這種感覺會導致行為的選擇更富有人性和瀟灑。一個人自己活得很累,會使你周圍的人和社會也感到很累。
如果說,我能有益于他人和群體,就是因為我能釋放出這種輕松的氣息,使別人和我有緣相聚(無論多么短暫) 都能感到快樂。 只有輕松才能使人不虛此生,才能使整個世界變得和諧。
以惡是治不了惡的。 對于我們這群黃土地的子孫來說,古老的文明、漫長的歷史已使我們背負夠重的了,復雜的現實和人際關系使我們體驗夠累的了。
我愿意以輕對重,以輕對累。對我自己,無論處于佳境還是不幸,我都能尋找到自我輕松,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為劣境所苦。
對周圍群體,當我出現在他們面前,能帶給他們所需要的輕松,從而增添或緩解他們生活中的喜悅和痛楚。 當然,這也是我在非常窄小天地里的一個愿望,為社會、世俗所囿的我, 深知—— 追求一種輕松的生活方式,在某些時候和某些方面,也許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摘自《南方周末》) 想 念 ●徐智慧 常常會無端地想念一些人。 想起一些人時,總感覺自己的生命是切成一段段的,每一段都和一些人聯在一起。
沒有這些人,生命。
4.關于人生的卷首語
站在煩惱里仰望幸福 馬德 人生煩惱無數。
先賢說,把心靜下來,什么也不去想,就沒有煩惱了。先賢的話,像扔進水中的石頭,而蕓蕓眾生在聽得“咕咚”一聲悶響之后,煩惱便又漣漪一般蕩漾開來,而且層出不窮。
幸福總圍繞在別人身邊,煩惱總糾纏在自己心里。這是大多數人對幸福和煩惱的理解。
差學生以為考了高分就可以沒有煩惱,貧窮的人以為有了錢就可以得到幸福。結果是,有煩惱的依舊難消煩惱,不幸福的仍然難得幸福。
煩惱,永遠是尋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數。 尋找幸福的人,有兩類。
一類像在登山,他們以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頂,于是氣喘吁吁、窮盡一生去攀登。最終卻發現,他們永遠登不到頂,看不到頭。
他們并不知道,幸福這座山,原本就沒有頂、沒有頭。 另一類也像在登山,但他們并不刻意登到哪里。
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嵐、賞賞虹霓、吹吹清風,心靈在放松中得到某種滿足。盡管不得大愉悅,然而,這些瑣碎而細微的小自在,縈繞于心扉,一樣芬芳身心、恬靜自我。
對于心靈來說,人奮斗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快樂,就已經實現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有的人本來很幸福,看起來卻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看起來卻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兒,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涂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所以,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這個世界,為什么煩惱的人都有。 為權,為錢,為名,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著個沉重的行囊,裝得越多,牽累也就越多。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著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斷章》所寫的那樣,我們常常看到的風景是: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
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里。
5.意林卷首語誰有
《意林》2009年第02期卷首語:乾隆弄不明白(作者:朱暉)
清乾隆年間,大臣傅恒才能平庸,但善于逢迎,頗得乾隆寵信。一日,傅恒的哥哥病故,他急忙告假,回鄉奔喪。
傅家發出訃告,受吊三日。沒想到,除了親朋好友一一前來,當地大小官員、富商大賈,甚至京都各部大臣也無一不驅車來到傅家祭吊。
乾隆聽說后,對自己眼前的“紅人”贊賞有加:“看來傅恒在朝野確實威望很高,就連他哥哥去世了,人們都來祭奠。”
后來,乾隆讓位于嘉慶,傅恒告老還鄉,不久離世。傅恒受吊期間,傅家冷冷清清,幾乎無人前來。
乾隆得知消息后疑惑不解:“當年因為傅恒威信高,連他哥哥去世都備受世人重視,怎么他本人去世,反倒沒人祭奠呢?”
或許乾隆真的老了,他不明白,在人治的社會里,所謂威信高且受人尊重的是官位本身,而不是坐在官位上的人
6.關于人生的卷首語
站在煩惱里仰望幸福
馬德
人生煩惱無數。
先賢說,把心靜下來,什么也不去想,就沒有煩惱了。先賢的話,像扔進水中的石頭,而蕓蕓眾生在聽得“咕咚”一聲悶響之后,煩惱便又漣漪一般蕩漾開來,而且層出不窮。
幸福總圍繞在別人身邊,煩惱總糾纏在自己心里。這是大多數人對幸福和煩惱的理解。差學生以為考了高分就可以沒有煩惱,貧窮的人以為有了錢就可以得到幸福。結果是,有煩惱的依舊難消煩惱,不幸福的仍然難得幸福。
煩惱,永遠是尋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數。
尋找幸福的人,有兩類。
一類像在登山,他們以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頂,于是氣喘吁吁、窮盡一生去攀登。最終卻發現,他們永遠登不到頂,看不到頭。他們并不知道,幸福這座山,原本就沒有頂、沒有頭。
另一類也像在登山,但他們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嵐、賞賞虹霓、吹吹清風,心靈在放松中得到某種滿足。盡管不得大愉悅,然而,這些瑣碎而細微的小自在,縈繞于心扉,一樣芬芳身心、恬靜自我。
對于心靈來說,人奮斗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快樂,就已經實現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有的人本來很幸福,看起來卻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看起來卻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兒,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涂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所以,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這個世界,為什么煩惱的人都有。
為權,為錢,為名,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著個沉重的行囊,裝得越多,牽累也就越多。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著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斷章》所寫的那樣,我們常常看到的風景是: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
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里。
7.急
19歲那年,突來的厄難把我擊倒了,我不幸在一次塌方事故中被砟成了高位截癱,現在我已經32歲了,我還能記起那轟然一聲具響的混亂和整個世界在頃刻間塌陷的沉寂,那沉寂是駭人而漫長的,但我好在又回到了現實的中來了。
能夠重新站起來固然好,但災難也能對人產生奇妙的作用——現在我經常這樣想,償偌不是那次災難讓我成為一個殘疾人,我或許不會變的象現在這樣熱愛生活。現在我相信生活,但我不能肯定如果自己是當初那樣不會控制,不懂把握,不去思想,我還會不會象現在這樣深深地相信生活;這并不意味著我寧愿成為殘疾人,而只是意味著失去了健康更激活了我生命的潛能和張力。
人是不斷的在自我調整中開展人生創造生活的。人愈能及時的不斷自我調整愈能認識到世界的豐富蘊涵和生活的真實意義所在的。
然而自我調整絕非易事,之始我也感到痛苦、茫然和恐懼,但我很幸運,我沒有憑一時的糊涂放棄自己,而從另一個層面找到了某種東西——可以稱之為活下去的力量吧——這種也是于生具來的存在,便是精神和意志——而之前我卻沒有發現它,現在我要靠它來與命運進行搏斗。 首先我必須學會最艱難的一課,就是相信自己,這是最基本的,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的意志斷裂,我的精神崩潰,我就只能仰面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來臨。
相信自己并不是僅僅指我能支撐這自己獨自從床上坐起來并挪下床沿坐進輪椅里,那只是開始的生活中的一部分,接下來是堅信自己雖然有殘疾,卻仍然是一個能做事能思想,智慧極好,進取心極強的人,仍堅信社會各行各業當中仍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可供自己的人生發展并安身立命。我費了好長時間才樹立起并不斷用意加強的這一信念。
這要從最簡單的做起。有一天我獨自坐在輪椅里給母親織一件毛坎肩,這看起來不太適合我,但我總是要給自己找點事做,細細的織針拿在我的手里,一不小心就掉到了地上,這對一個坐在輪椅里不能彎腰的人來說,揀起它是件很難做到的事,但是在我的腦子里卻始終相信,肯定會有辦法把它拾起的!于是我采取了行動,最后用手里編織好的那一部分順下去,穿住織針把它掛了上來。
這次經驗大增了我的自信心,以后我嘗試不同的方式——用掃帚在地面上揀起過針,用竹竿打開插銷檫亮玻璃取到我想要的東西,總之那些在別人看來我不可能獨自完成的事,我都想辦法做到了。于是,生活中我給自己樹立了一系列的目標,然后努力去達到,一次一個;當然,我必須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若一開始就知道到某個目標我根本不可能達到,最好還是不硬要去實現,因為那只能帶來失敗的痛苦,即使這樣失敗仍不可避免,但一般來說,總有進步的。
8.幫我寫一段卷首語吧,30到50字的,關于美景的,能多唯美就有多唯
櫻花盛開,一團團、一簇簇、一層層、一片片,遠看似粉霧,蔚為壯觀;近看似錦緞,無限美麗。”
“每臨櫻花時節,兩邊的山坡上,一樹樹怒放的櫻花,似一切團緋云。走近細看,那最多的是8重櫻,花梗細長而下垂,象一盞盞紅燈;色最嬌的是雪花櫻,白中透紅,密密地擠滿枝頭。”
櫻花開始飄散,似乎每一陣過往的風,都會帶走一些花瓣。就像當人年老的時候,似乎每一個日升月落的日子,都會消逝在一些瑣碎的記憶里——那些被風吹散的記憶啊,在歲月深處,悄悄彈奏一曲歲月的歡歌。
細細的櫻花撒了一地,那是一地再也拾不起的哀傷。愛情是一場美麗的劫,留下一道刻骨的傷;櫻花的劫飄落紛紛,留下愛情的余香是櫻花……櫻花開始敗落,只是陣陣悄然來襲的清風;她竟然如此脆弱;擺落的花瓣卷離地面,無人關心她墜落的陌生角落;我也只是默默望著,任她飄落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