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校園貸款案例
2018年校園貸款案例校園貸雖然有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等優點,但也存在信息審核不嚴、高利率、高違約金等特點。
有12名大學生因為相信網絡刷單可以賺錢,卻不幸陷入校園貸,還欠下16萬元。輕信他人謊言,以為網絡刷單就可以賺取提成、補貼生活,沒想到卻掉進了“校園貸”圈套。
人民法院努力追贓、人民檢察院積極申請司法救助,12名受騙大學生近90%的損失得到彌補。設下“校園貸”騙局的被告人趙某剛剛大學畢業,通過互聯網冒充網絡借貸平臺工作人員,謊稱可以介紹兼職,只要在借貸平臺上通過貸款來幫助平臺“刷單”,就可以拿到返還的10%提成。
趙某同時承諾,會通過后臺,配合進行貸款訂單的取消操作,大學生們無需還款。12名大學生輕信了趙某的說法,按照其要求,進行了貸款申請,將個人全部身份信息提供給了趙某。
利用這些信息,趙某在“玖富”“分期樂”“優分期”“花無缺”等多個網絡借貸平臺肆意貸款。 之后,12名大學生陸續收到還款信息,又找不到趙某,才意識到上當受騙。
這些被騙學生,多是來自甘肅、青海、新疆等地的貧困學生,被騙后,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案件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一直將“追贓”作為工作重點,在與公訴機關、偵查人員齊力查明趙某資產以及詐騙資金流向的同時,多次與趙某的父母聯系,通過辯護人反復向趙某本人和其家屬做工作,最終追回贓款10余萬元。
趙某因犯詐騙罪被判有期徒刑4年6個月。
2.沈陽警方偵破校園貸案有多少名大學生上當受騙
先后有160多名學生上當受騙。
以下為事件新聞原稿,供參考
近日,沈陽警方打掉了以犯罪嫌疑人陶某、魏某、鄭某、鄒某為首的四個以道義大學城學生為侵害目標,利用校園貸 套路貸方式實施詐騙、敲詐勒索、非法拘禁等犯罪行為的惡勢力犯罪團伙,抓獲團伙成員28人,初步核查涉案金額高達1000余萬元。
起因女大學生為買手機借貸終輟學躲債
為了購買心儀的手機,女大學生小劉經他人介紹,于2018年1月在管某處借款8000元,并簽訂了包含手續費、平臺費等在內的15000元借款合同,約定每月還款1500元。
到了3月末,小劉未能將錢還清,管某又介紹小劉向陶某處借款6萬元償還前期債務;4月19日,小劉沒能還清新的欠款,陶某又教唆她向鄭某等人借款15萬元償還前期債務及各種費用,并約定每月還款1萬元直至還清為止。
后見小劉無力還款,鄭某等人對小劉進行言語恐嚇和人身威脅。為了躲債,小劉只好輟學在家。小劉的父親了解情況后,來到沈北新區公安分局報警。
調查百余大學生被騙父母用手術費還貸
沈北分局刑偵禁毒大隊接到報警后開展調查。警方發現,還有不少像小劉這樣的學生受“校園貸”“套路貸”所坑害。據調查,先后有160多名學生上當受騙。
因學生無法還清越來越高的貸款,還貸最終成為家庭的負擔。有的學生家長在遭到軟暴力索債后,被迫將治療癌癥的手術費用于還債,導致病情加重不久去世;還有的學生家庭被逼之下變賣房產全家遠走他鄉。這些“校園貸”“套路貸”的行為,讓當事人蒙受巨大的損失,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真相幾千元變數萬看貸款如何成倍增加
警方深入調查,發現這是一個打著“校園貸”幌子,實則通過暴力、脅迫等方式,實施“套路貸”詐騙違法犯罪活動的四個相互勾結惡勢力犯罪團伙。
這四個團伙分別以陶某、魏某、鄭某、鄒某為首,每個團伙分工明確,有審核、放貸和催款等專門人員,并通過發放小招貼、中介人員聯系等方式招攬生意。四個團伙之間相互串通,相互介紹“客戶”,主要針對在校大學生想購買高檔手機、電腦等,急需用錢的心理對大學生實施詐騙。
據警方介紹,騙子先與借款大學生簽訂借貸合同,并通過銀行借款制造銀行流水痕跡,常常單方面認定借款大學生違約,并誘導或逼迫大學生繼續借款,提高借款金額;待借款金額到達一定程度,他們便用言語威脅或暴力脅迫的方式索債,從而侵占借款大學生及其家庭的財產。
如何單方面認定大學生違約?辦案民警舉了一個例子:他們先是與借款大學生口頭達成協議,在簽合同時謊稱原合同沒帶或是其他原因,承諾按口頭協議還款,讓大學生簽下還款要求更高的合同,在實際還款過程中卻要求按合同還款,導致大學生無力償還,落入了早已設好的圈套。
收網160名民警同時行動28名嫌犯落網
案情重大!沈陽市公安局“掃黑辦”將此案確定為“5·08”專案,全程參與督導偵辦。
7月17日,市公安局一聲令下,28個抓捕組160名民警統一行動,分別在大東區、鐵西區、和平區、沈河區及沈北新區將陶某、魏某等28名團伙成員抓獲。
目前,28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已被警方刑拘,此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3.沈陽偵破校園貸案具體怎回事
沈陽警方成功打掉四個"校園貸""套路貸"犯罪團伙。
以下為事件新聞原稿,供參考
8月21日,沈陽市公安局召開新聞通報會發布,宣布成功偵破“5.08”“校園貸”“套路貸”詐騙犯罪案件。打掉了以犯罪嫌疑人陶某、魏某、鄭某、鄒某為首的四個以道義大學城學生為侵害目標的惡勢力犯罪團伙,抓獲團伙成員28人,初步核查涉案金額高達1000余萬元。
沈北分局刑偵禁毒大隊接到報警后開展調查。警方發現,還有不少像小劉這樣的學生受“校園貸”“套路貸”所坑害。據調查,先后有160多名學生上當受騙。
因學生無法還清越來越高的貸款,還貸最終成為家庭的負擔。有的學生家長在遭到軟暴力索債后,被迫將治療癌癥的手術費用于還債,
導致病情加重不久去世;還有的學生家庭被逼之下變賣房產全家遠走他鄉。這些“校園貸”“套路貸”的行為,讓當事人蒙受巨大的損失,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4.校園貸的應對措施有哪些
近日,銀監會聯合14部委開始重點整治“校園貸”市場,暫停涉嫌暴力催收、發放高利貸等違法違規機構的校園網貸業務。
雖說目前校園貸已處在嚴格監管之下, 校園貸的應對措施有哪些,關于這個問題華律網小編為你整理了一下關于這個問題的資料,如果你想知道關于校園貸的應對措施有哪些的這個問題,請跟著小編一起往看吧,馬上為你解答,跟上華律網小編的步伐一起往下看看吧。 近日,銀監會聯合14部委開始重點整治“校園貸”市場,暫停涉嫌暴力催收、發放高利貸等違法違規機構的校園網貸業務。
雖說目前校園貸已處在嚴格監管之下,但各地大學生的相關負面事件仍時有發生。例如,泉州某高校大學生遭校園貸催債,躲在大橋下4天4夜;學姐為得報酬騙學妹進傳銷刷單組織。
面對屢禁不止的惡性校園網貸事件,小編看到的是大學生控制不住的消費欲望,以及校園貸花樣百出的勾引手段。 校園貸花樣多大學生借錢圓夢 據一份針對大學生的公開調查資料顯示,在受訪大學生中,有近半數無法識破校園貸詐騙陷阱,其防騙能力的平均得分也只是剛剛及格。
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是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幾乎沒有收入來源,其生活消費基本靠家庭支撐。但對于處在潮流前沿的學生來說,消費欲望卻絲毫不亞于有正常收入的成年人。
通過查閱一些校園貸平臺的官網,我們看到的學生貸款金額和理由是這樣的:“借款6800元,24期,給女朋友買iphone6”、“30000元,36期,畢業自主創業”。 相信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大學時代,這是一個剛剛離開父母,但在經濟上又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半成熟狀態,但在校園這個小的環境里,學生的欲望、彼此之間的攀比開始逐漸加強。
目前社會中流行著這樣的說法,“單反窮三代,蘋果毀一生。”而不少大學生為了一部最新的蘋果手機,透支自己明天的金錢,來圓現在的消費“夢”。
這便給了一些不法校園網貸平臺及個人牟取暴利的機會。 根據大量媒體報道的負面事件,我們可以將校園貸亂象分為兩個基本類型:一種是滿足大學生自身消費需求,學生通過網絡分期平臺購買某些超出學生一次性支付能力的電子產品;另一種則是以代別人“刷單”的方式獲取網絡貸款,因所謂“委托人”、刷單公司無力支付后續款項,而使得大學生陷入還款泥潭。
如果說前者依然是一種正常的消費現象,只是由于行業監管缺失而出現“裸條”、“催客”等諸多不規范問題,那么后者則是以網絡借貸為載體而進行的詐騙犯罪行為。 防范對策 1、當前,市面上一些不良網絡借貸平臺采取快速下款、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誘導學生辦理“校園貸”,學生一旦貸款,極易陷入“高利貸”陷阱。
2、請廣大學生量入為出,合理、理性、適度消費,主動學習逾期滯納金、違約金、單利與復利等基本金融常識,增強甄別能力。特別提醒同學們盡量不辦理“網上貸款”與“小額貸款”;如確需辦理,請事先向輔導員或保衛處、學生處、研究生院等學校相關部門咨詢,以防被騙。
3、請廣大學生妥善保管個人的身份證,不輕易對外泄露自己的家庭住址、宿舍住址、父母聯系電話等關鍵信息及個人隱私,更不能貪圖小利而幫助別人“刷單”或提供貸款擔保,切忌答應他人以自己的名義通過網絡借貸平臺辦理分期貸款。 4、請廣大同學在進行校內外兼職時,務必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自覺遵守社會公德,不做損人利己的事,謹防被壞人利用。
以上就小編為您總結的關于校園貸的應對措施有哪些的相關知識,在文中有相關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如果你還有疑問和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在本網站進行律師咨詢,如果你還有其他法律問題也可以去本站專業律師咨詢。 但各地大學生的相關負面事件仍時有發生。
面對屢禁不止的惡性校園網貸事件,小編看到的是大學生控制不住的消費欲望,以及校園貸花樣百出的勾引手段。 校園貸花樣多 大學生借錢圓夢 據一份針對大學生的公開調查資料顯示,在受訪大學生中,有近半數無法識破校園貸詐騙陷阱,其防騙能力的平均得分也只是剛剛及格。
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是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幾乎沒有收入來源,其生活消費基本靠家庭支撐。但對于處在潮流前沿的學生來說,消費欲望卻絲毫不亞于有正常收入的成年人。
通過查閱一些校園貸平臺的官網,我們看到的學生貸款金額和理由是這樣的:“借款6800元,24期,給女朋友買iphone6”、“30000元,36期,畢業自主創業”。 相信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大學時代,這是一個剛剛離開父母,但在經濟上又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半成熟狀態,但在校園這個小的環境里,學生的欲望、彼此之間的攀比開始逐漸加強。
目前社會中流行著這樣的說法,“單反窮三代,蘋果毀一生。”而不少大學生為了一部最新的蘋果手機,透支自己明天的金錢,來圓現在的消費“夢”。
這便給了一些不法校園網貸平臺及個人牟取暴利的機會。 根據大量媒體報道的負面事件,我們可以將校園貸亂象分為兩個基本類型:一種是滿足大學生自身消費需求,學生通過網絡分期平臺購買某些超出學生一次性支付能力的電子產品;另一種則是以代別人“刷單”的方式獲取網絡貸款,因所。
5.校園暴力事件案例
案例主要講的是未打掃衛生起爭執釀命案,三位在校學生均獲刑,具體如下:
鄭某、李某、鄭某某與被害人王某某系同班同學,2012年7月,因被害人王某某值日但未打掃衛生,鄭某某與王某某發生口角;之后,王某某在路過鄭某座位時在鄭某背部推了一下,引發推搡廝打;一旁的李某、鄭某某也參與到毆打中。最終造成王某某頭部重傷,后經救治無效死亡。案發當日,鄭某與鄭某某先后被警方抓獲歸案,李某在其親屬陪同下投案自首。
法院一審后,判處鄭某有期徒刑七年、李某有期徒刑二年、鄭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一審宣判后,鄭某、鄭某某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擴展資料:
沒有可以復制的青春,同樣沒有完全相同的校園暴力事件——盡管其中或許有著太多的共因可尋。因為,每一起事件中的“主角”,若總是面目模糊的“施暴者”與“受害者”,很可能意味著對他們的拯救與干預是隔靴搔癢式的。事件成因越復雜,在尋求解決辦法上,越需要耐心和見微知著,如此才能真正找出規律與破解良方。
對于這些未成年人而言,在當前刑法懲戒難以介入的情況下,他們最終基本上還是要回歸家庭,回到他們“熟悉”的成長環境。那么,對他們的“改造”,就必然離不開對這種具體環境的干預。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甘肅公布近年10大校園暴力案例 未成年犯罪人數下降
6.國考面試熱點:理應將校園貸變成校園安全貸
校園貸淪為“校園害”的背后,既有社會層面的問題,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命題。
正如有人所言,我們的大學生還缺少財商教育。例如,金融被譽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財能力被稱為“公民實現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礎”,金融常識這堂課應該在大學生中普及,尤其是網上借貸流行、電子支付普及的今天。
試想,如果高校能夠與時俱進,多一些金融常識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識中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學生的防騙能力,在培養財商中提升學生的理財才能,那么學生哪怕看不穿校園貸的套路,也會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視金融知識教育,加強對不良校園貸的警示教育,無疑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
非法校園貸走了,但換個馬甲的新騙局還可能登場。加強財商教育,就相當于為大學生披上抗擊詐騙的盔甲。
把非法校園貸掃地出門,體現了社會管理、教育管理的與時俱進。莘莘學子有機會掌握現代金融常識,更好地進行自我規劃和自我管理,這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也是我們社會進步的體現。
以上來源于新華網時評。希望能幫到你。
7.校園貸風險和危害有哪些
校園貸風險和危害:1、校園貸款會造成學生財產損失不法分子將目標對準高校,利用高校學生社會認知能力較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勢,進行短期、小額的貸款活動,從表面上看這種借貸是“薄利多銷”,但實際上不法分子獲得的利率是銀行的20-30倍,肆意賺取學生的錢。
2、校園貸款會滋生借款學生的惡習高校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費,若學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時就有惡習,那么父母提供的費用肯定不足以滿足其需求。因此,這部分學生可能會轉向校園高利貸獲取資金,并引發賭博、酗酒等不良惡習,嚴重的可能因無法還款而輟學。
3、若不能及時歸還貸款,放貸人會采用各種手段向學生討債,危及學生的人身安全擾亂校園秩序一些放貸人進行放貸時會要求提供一定價值的物品進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學生的學生證、身份證復印件,對學生個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學生不能按時還貸,放貸人可能會采取恐嚇、毆打、威脅學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進行暴力討債,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園秩序造成重大危害。擴展資料:校園貸款存在很多風險和危害,盡管近年來大量的校園貸款事件頻頻曝出,依舊存在學生卷入貸款風波,因為學生缺乏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當面對網絡上各種各樣的貸款平臺,一定要提高警惕。對于個人大學生來說,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不要滿目攀比,同時也要多了解校園貸的危害,同時在有資金借貸需要的時候,一定要到擁有正規的金融牌照進行借款。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校園貸成校園害:滿滿的套路,血淋淋的教訓!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王自健談校園貸,危害太嚴重后果很可怕,借貸需謹慎!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校園貸-社會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