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象衛星簡介
中文名稱:氣象衛星 英文名稱: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定義1:攜帶儀器、裝置對地球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
應用學科: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大氣探測(二級學科) 定義2:用于探測和監測全球大氣和海洋氣象狀況的專用衛星技術。 應用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遙感應用(二級學科) 氣象衛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
衛星氣象觀測系統的空間部分。衛星所載各種氣象遙感器,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層的可見光、紅外和微波輻射,并將其轉換成電信號傳送給地面站。
地面站將衛星傳來的電信號復原,繪制成各種云層、地表和海面圖片,再經進一步處理和計算,得出各種氣象資料。氣象衛星按軌道的不同分為太陽軌道(極軌道)氣象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按是否用于軍事目的分為軍用氣象衛星和民用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觀測范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不受自然條件和地域條件限制,它所提供的氣象信息已廣泛應用于日常氣象業務、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大氣科學、海洋學和水文學的研究。氣象衛星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衛星之一,美國、前蘇聯/俄羅斯、法國和中國等眾多國家都發射了氣象衛星。
2.氣象衛星簡介
中文名稱:氣象衛星 英文名稱: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定義1:攜帶儀器、裝置對地球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 應用學科: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大氣探測(二級學科) 定義2:用于探測和監測全球大氣和海洋氣象狀況的專用衛星技術。 應用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遙感應用(二級學科)
氣象衛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衛星氣象觀測系統的空間部分。衛星所載各種氣象遙感器,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層的可見光、紅外和微波輻射,并將其轉換成電信號傳送給地面站。地面站將衛星傳來的電信號復原,繪制成各種云層、地表和海面圖片,再經進一步處理和計算,得出各種氣象資料。氣象衛星按軌道的不同分為太陽軌道(極軌道)氣象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按是否用于軍事目的分為軍用氣象衛星和民用氣象衛星。氣象衛星觀測范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不受自然條件和地域條件限制,它所提供的氣象信息已廣泛應用于日常氣象業務、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大氣科學、海洋學和水文學的研究。氣象衛星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衛星之一,美國、前蘇聯/俄羅斯、法國和中國等眾多國家都發射了氣象衛星。
3.一種衛星的簡單介紹
1.指圍繞行星公轉的星體,如月球繞地球公轉,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指在圍繞行星軌道上運行的天然或人造天體。
月球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在太陽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衛星。
已知的天然衛星總數(不算構成行星環的碎塊)至少有40顆。土星的天然衛星最多,其中17顆已得到確認,至少還有五顆尚待證實。
天然衛星的大小不一,彼此差別很大。其中一些直徑只有幾千米大,例如,火星的兩個小月亮,還有木星外圍的一些小衛星。
還有幾個卻比水星還大,例如,土衛六、木衛三和木衛四,它們的直徑都超過5200千米。人造衛星的概念可能始于1870年。
第一顆被正式送入軌道的人造衛星是前蘇聯1957年發射的“人衛”1號。從那時起,已有數千顆環繞地球飛行。
人造衛星還被發射到環繞金星、火星和月亮的軌道上。人造衛星用于科學研究,而且在近代通訊、天氣預報、地球資源探測和軍事偵察等方面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
4.人造氣象衛星的介紹
氣象衛星是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具有范圍大、及時迅速、連續完整的特點,并能把云圖等氣象信息發給地面用戶。
氣象衛星的本領來自于它攜帶的氣象遙感器。這種遙感器能夠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的可見光、紅外與微波輻射,并將它們轉換成電信號傳送到地面。地面接收站再把電信號復原繪出各種云層、地表和洋面圖片,進一步處理后就可以發現天氣變化的趨勢。
氣象衛星的軌道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太陽同步軌道,一種是地球靜止軌道。按照前一種軌道運行,衛星每天對地球表面巡視兩遍,其優點是可以獲得全球氣象資料,缺點是對某一地區每天只能觀測兩次。 若運行于地球靜止軌道,則可以對地球近1/5的地區連續進行氣象觀測,實時將資料送回地面,用四顆衛星均勻地布置在赤道上空,就能對全球中、低緯度地區氣象狀況進行連續監測;它的缺點是對緯度大于55度地區的氣象觀測能力差。這兩種衛星如果同時在天上工作,就可以優勢互補。
到目前為止,美國、蘇聯、日本、歐洲空間局、中國、印度等共發射了100多顆氣象衛星。
世界上第一顆氣象衛星是美國發射的“泰羅斯”衛星,它為美國提供了大量氣象資料。但它的云圖分辨率不高,隨發隨收的功能還不理想,只能作為試驗型衛星。第三代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泰羅斯N/諾阿”號則有較佳表現,衛星上攜帶著高分辨率掃描輻射計和垂直探測器。它拍攝的云圖可以及時傳輸給地面,也可以把一地的云圖貯存在磁帶里,在衛星飛經另一地地面接收站時傳給地面。它每天可輸出全球范圍內的 16000多個地點的大氣探測資料,二至四萬個點的海面溫度測量值。每天全球有一百多個地面接收站在接收這類的衛星云圖。
前蘇聯的氣象衛星命名為“流星”號,分Ⅰ、Ⅱ號兩個系列。“流星Ⅱ號”衛星為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每天兩次探測全球有關云層分布、雪和冰層覆蓋、地面溫度、云頂高度等數據,并將數據傳給本國及其他國家的60多個自動圖象接收站,業務十分繁忙。
中國1988年9月7日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風云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衛星云圖的清晰度可與美國“諾阿”衛星云圖媲美,但由于星上元器件發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目前,性能更先進的“風云二號”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已經投入應用,并為國民經濟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
5.關于介紹氣象衛星的作文
美俄衛星相撞呼喚太空交通規則
2009年2月10日,美國銥星公司一顆衛星在距離地面約800公里軌道上,與一枚報廢的俄羅斯衛星發生碰撞,造成衛星損壞和部分通訊服務中斷,這是人類發展航天事業以來,首次衛星與衛星的太空碰撞。俄太空專家利索夫認為,這次相撞產生的碎片有可能威脅到在相似軌道中的地球跟蹤衛星和氣象衛星,甚至可能引發一連串相撞。有相當多的衛星在附近軌道運行。另外65顆在相似軌道上的銥星將面臨最嚴重的威脅,附近的軌道上還有大量地球跟蹤和氣象衛星。碎片有可能引發一連串的相撞。
在相撞事件發生后,歐盟呼吁為太空活動制訂規則。在首顆人造衛星升空后的50多年里,國際社會一直沒有就跟蹤衛星或者確保衛星不發生相撞事故制定過規則。
【點評】對于浩瀚渺茫的太空而言,地球也好,人類也罷,都不過是滄海一粟、甚至微不足道。人類邁向太空的每一步,都時刻伴隨著不可預期的風險和挑戰。人類的航天事業,必須尊重宇宙的規律,必須相互合作,有序進行。
6.風云二號氣象衛星的簡介
風云二號系列靜止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一代靜止氣象衛星,共發射6顆,即風云二號A/B/C/D/E/F,兩顆試驗星(風云二號A/B),四顆業務星(風云二號C/D/E/F)。其中風云二號A星于1997年6月10日發射成功,風云二號B星于2000年6月25日發射成功,姿態均為自旋穩定,只有一個三通道掃描輻射計,設計壽命3年。從風云二號C星起,掃描輻射計由三個通道增加到五個通道,在性能上較風云二號A/B兩星有較大的改進與提高。風云二號C星、D星、E星和F星已分別于2004年10月19日、2006年12月8日、2008年12月23日2012年1月13日發射。
風云二號衛星既是高科技的產物,同時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電子技術、光學技術、材料技術、關鍵的元器件技術,以及應用技術,其背后體現的是國家綜合科技實力,參與衛星、運載、測控、發射、應用五大系統的科技人員成千上萬,歷經20余年,付出了極其艱苦的努力。
7.氣象衛星的詳細知識
氣象衛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衛星氣象觀測系統的空間部分。衛星所載各種氣象遙感器,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層的可見光、紅外和微波輻射,并將其轉換成電信號傳送給地面站。地面站將衛星傳來的電信號復原,繪制成各種云層、地表和海面圖片,再經進一步處理和計算,得出各種氣象資料。氣象衛星按軌道的不同分為太陽軌道(極軌道)氣象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按是否用于軍事目的分為軍用氣象衛星和民用氣象衛星。氣象衛星觀測范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不受自然條件和地域條件限制,它所提供的氣象信息已廣泛應用于日常氣象業務、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大氣科學、海洋學和水文學的研究。氣象衛星也是世界上應用最廣的衛星之一,美國、前蘇聯/俄羅斯、法國和中國等眾多國家都發射了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主要觀測內容包括:
①衛星云圖的拍攝。
②云頂溫度、云頂狀況、云量和云內凝結物相位的觀測。
③陸地表面狀況的觀測,如冰雪和風沙,以及海洋表面狀況的觀測,如海洋表面溫度、海冰和洋流等。
④大氣中水汽總量、濕度分布、降水區和降水量的分布。
⑤大氣中臭氧的含量及其分布。
⑥太陽的入射輻射、地氣體系對太陽輻射的總反射率以及地氣體系向太空的紅外輻射。
⑦空間環境狀況的監測,如太陽發射的質子、α粒子和電子的通量密度。這些觀測內容有助于我們監測天氣系統的移動和演變;為研究氣候變遷提供了大量的基礎資料;為空間飛行提供了大量的環境監測結果。
8.各種衛星的介紹
衛星并不都是同步的。
人造衛星并不都是在 緯線 平面上的。也有經線平面上的。按運行軌道區分為低軌道衛星、中高軌道衛星、地球同步衛星、地球靜止衛星、太陽同步衛星、大橢圓軌道衛星和極軌道衛星。其中的極軌道衛星就是經線平面上的。
人們更多的是按用途把人造衛星分類:
軍事衛星:軍事用途
地球資源衛星:地球資源的勘察以及監視地球等。
通訊衛星:通訊聯絡、廣播、電視等。
氣象衛星:氣象觀測與預報
近地空間科研衛星:地球的物理探測和近地空間的觀測研究。
測地衛星:用于地球形狀測量、地理坐標測量、地球重力場分布測量、地殼移動測量。
導航衛星:飛機、艦船等導航。
天文觀測衛星:扒開大氣層直接觀察宇宙。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氣象衛星的簡短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