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火的故事(超短)
弄個短的吧
天上有個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間生活得這樣艱難,心里很難過,他想讓人們知道火的用處。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場雷雨。隨著“咔”的一聲,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燃燒起來,很快就變成了熊熊大火。人們被雷電和大火嚇著了,到處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臨,雨后的大地更加濕冷。逃散的人們又聚到了一起,他們驚恐地看著燃燒的樹木。這時候有個年輕人發現,原來經常在周圍出現的野獸的嚎叫聲沒有了,他想:“難道野獸怕這個發亮的東西嗎?”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邊,他發現身上好暖和呀。他興奮地招呼大家:“快來呀,這火一點不可怕,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這時候,人們又發現不遠處燒死的野獸,發出了陣陣香味。人們聚到火邊,分吃燒過的野獸肉,覺得自己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人們感到了火的可貴,他們揀來樹枝,點燃火,保留起來。每天都有人輪流守著火種,不讓它熄滅。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著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人們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極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這一切,他來到最先發現火的用處的那個年輕人的夢里,告訴他:“在遙遠的西方有個遂明國,那里有火種,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種取回來。”年輕人醒了,想起夢里大神說的話,決心到遂明國去尋找火種。
年輕人翻過高山,涉過大河,穿過森林,歷盡艱辛,終于來到了遂明國。可是這里沒有陽光,不分晝夜,四處一片黑暗,根本沒有火。年輕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樹下休息。突然,年輕人眼前有亮光一閃,又一閃,把周圍照得很明亮。年輕人立刻站起來,四處尋找光源。這時候他發現就在遂木樹上,有幾只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只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景,腦子里靈光一閃。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鉆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可是卻著不起火來。年輕人不灰心,他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終于,樹枝上冒煙了,然后出火了。年輕人高興地流下了眼淚。
年輕人回到了家鄉,為人們帶來了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種--鉆木取火的辦法,從此人們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懼中了。人們被這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智慧折服,推舉他做首領,并稱他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2.誰知道有關火的故事(短小的)
在敢壯山方圓百里的田陽及鄰縣農村,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個關于壯民族人類始祖布洛陀取火的神話故事。
相傳遠古時期,由于沒有火,人們獵取得來的動物都像烏鴉一樣吃生肉,像水獺一樣吃生魚。每到寒冬臘月,人們穿著蓑衣或樹葉草皮瑟瑟發抖,許多人都被凍死在 荒郊野外,慘不忍睹。
突然有一天,烏云密布,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地動山搖。在離敢壯山不遠的一座山丘上,一棵大樹在震耳欲聾的雷聲中被閃電攔腰劈倒,那一道道刺目的白光過后,轟然倒下的大樹頓時燃起沖天大火。
傳說這是玉帝灶皇爺派雷公把煙火送到人間來了。可是,那時的人們并不知道火是怎么回事,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火嚇得魂飛膽破,都像避邪一樣慌不擇路地跑回洞中躲藏起來,對大火避而遠之,甚至連看都不敢看。
可是,只有一個人鎮定自若,他既不害怕,也不逃跑,他勇敢地朝燃燒著的大樹走去,仔細地觀看著這種奇怪的東西,這人就是無所不能的創世神布洛陀。火在噼噼剝剝地燃燒著,布洛陀好奇地站在火邊,他覺得這種奇怪的東西比太陽還熱,布洛陀靈機一動,人如果有了這東西,冬天來臨就再不怕冷了,人們就再也不會被凍死。
于是,他就折根樹枝把火種夾著取回洞中,把一堆干柴收攏成堆點著,然后漫不經心地坐在火堆旁烘烘手,覺得很暖和,人們紛紛效仿著布洛陀圍在火旁烤火,漸漸地就不怕火了。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后來,方圓百里的壯族子孫們都聚集到敢壯山上,向布洛陀求賜火種,燒起火堆。自從有了火,人們在冬天時都圍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
人們又試著把上山打來的野獸、挖來的山薯、采摘來的野果和在河里捕撈到的魚蝦螃蟹都拿到火堆上烤著吃,雖然當時還沒有油鹽醬料等,沒想到這樣烤著吃不但比生吃好吃多了,而且又香甜可口。于是,他們從此就改變了吃生肉的習性。
由于人們白天打獵,晚上燒著火堆邊烤邊吃,吃飽后也就圍在火堆旁睡覺,那些虎豹之類兇猛的野獸見火就怕,不敢再來襲擊,人們也開始意識到火對于他們生存環境的重要性,甚至開始覺得人類離不開火了。 有天夜里,突然下起大雨,雨水把火全部淋滅了,一夜醒來他們就沒有了火,人們這才知道水火不相容,他們在不安中度過沒有火的一段時間之后再也坐不住了。
人們都冒雨下山到處去尋火。他們尋遍了敢壯山周圍所有群居的巖洞,所到之處都尋不到一點星火。
這時有人想到了會造天造地無所不能的創世神布洛陀,并把尋火的事告訴這位壯民族的天神。布洛陀決定親自出門尋火,他腰掛大板神斧,站如松,行如風,搜遍了九十九座高山的荒郊野嶺和洞穴,走過九十九道河灣尋遍所有的村村落落之后,還是失望而歸。
在返回敢壯山的途中,布洛陀來到一樹大樹下小憩,他突然想起上次雷公劈樹賜火的事,他想,既然雷公能把大樹劈出火來,我布洛陀難道就不能?況且我手中還有神斧呢!這樣想著,他便擇一棵干裂的老樹,運足氣力,舉起神斧,用力在兩個人都合不攏的樹盤上砍了一斧,果然有許多像螢火蟲一樣的火星不斷閃現。布洛陀又砍一斧,這回冒出來的火花就有火花蛇那么大,并且上下舞動,四處亂竄。
布洛陀立刻刮來干草和樹葉擾成一堆,很快就被冒出的火花引燃。布洛陀又在火堆里添上大把大把的干草和枯柴,火堆越燒越旺,越燒越大,很快就引來四面八方尋找火種的人們。
從此,人們又重擁有了火。有了上次的教訓,這回人們再也不敢胡亂在野外燒火了,他們把火種拿到巖洞中養起來,從此不論風雨多大,火種仍然不熄。
直到后來發展到用木頭搭架建房揉泥蓋瓦,人們又把火拿到屋子里去燒水做飯和取暖。 從此,火是能夠保存沿續下來了,但也出現不少的問題。
因為人們沒有把火管好,讓飛進屋里的蝴蝶和飛蛾拿翅膀作扇子亂扇火,連雞、鴨、鵝也紛紛效仿,使得火星四處飛散, 那些成群結隊的螢火蟲也拿火到處游玩。有的還讓小孩拿火到屋檐下燒著玩,結果一失火,整個村村寨寨都燒個精光,甚至還燒死一些來不及逃命的老人和小孩。
人們沒有想到火竟會給人造成如此之大的災難。那些幸存者只好前去請教布洛陀怎樣才能安全用火。
布洛陀二話不說,便叫人砍來木頭,在屋子中間架著一個四四方方的灶堂,里面鋪上泥沙,規定各家各戶的火一定要在火灶里燒,不許隨便玩火,這樣一來,失火的事便漸漸減少了。原先那些淘氣十足的螢火蟲也被趕到野外,逃走時還在屁股上偷偷地沾點火,所以直到現在我們在夏夜還能看到螢火蟲屁股上的火星。
布洛陀取火的故事雖然只是神話或傳說,但其中一些故事細節也令我們深信不疑,假如你能到這一帶農村中尚存的極少數的居住在木樓里的農戶走走,不難發現他們的灶堂是否就和故事中如出一轍或巧合,筆者亦不敢茍同。可喜的是,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推進,絕大部分農村木樓早已銷聲匿跡,而被鋼筋水泥結構的漂亮樓房取而代之,而先前所謂的灶堂也相續由沼氣爐、煤氣灶更替,或許,取火對于現代生活而言已是日漸遠去的陌生詞兒罷了。
但作為壯民族的后裔,我們無論如何都沒有理由去漠視和淡忘我們的民族之根。
3.超短的 關于火的神話故事
相傳遠古時期,由于沒有火,人們獵取得來的動物都像烏鴉一樣吃生肉,像水獺一樣吃生魚。
每到寒冬臘月,人們穿著蓑衣或樹葉草皮瑟瑟發抖,許多人都被凍死在 荒郊野外,慘不忍睹。突然有一天,烏云密布,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地動山搖。
在離敢壯山不遠的一座山丘上,一棵大樹在震耳欲聾的雷聲中被閃電攔腰劈倒,那一道道刺目的白光過后,轟然倒下的大樹頓時燃起沖天大火。傳說這是玉帝灶皇爺派雷公把煙火送到人間來了。
可是,那時的人們并不知道火是怎么回事,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火嚇得魂飛膽破,都像避邪一樣慌不擇路地跑回洞中躲藏起來,對大火避而遠之,甚至連看都不敢看。可是,只有一個人鎮定自若,他既不害怕,也不逃跑,他勇敢地朝燃燒著的大樹走去,仔細地觀看著這種奇怪的東西,這人就是無所不能的創世神布洛陀。
火在噼噼剝剝地燃燒著,布洛陀好奇地站在火邊,他覺得這種奇怪的東西比太陽還熱,布洛陀靈機一動,人如果有了這東西,冬天來臨就再不怕冷了,人們就再也不會被凍死。于是,他就折根樹枝把火種夾著取回洞中,把一堆干柴收攏成堆點著,然后漫不經心地坐在火堆旁烘烘手,覺得很暖和,人們紛紛效仿著布洛陀圍在火旁烤火,漸漸地就不怕火了。
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后來,方圓百里的壯族子孫們都聚集到敢壯山上,向布洛陀求賜火種,燒起火堆。
自從有了火,人們在冬天時都圍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人們又試著把上山打來的野獸、挖來的山薯、采摘來的野果和在河里捕撈到的魚蝦螃蟹都拿到火堆上烤著吃,雖然當時還沒有油鹽醬料等,沒想到這樣烤著吃不但比生吃好吃多了,而且又香甜可口。
于是,他們從此就改變了吃生肉的習性。由于人們白天打獵,晚上燒著火堆邊烤邊吃,吃飽后也就圍在火堆旁睡覺,那些虎豹之類兇猛的野獸見火就怕,不敢再來襲擊,人們也開始意識到火對于他們生存環境的重要性,甚至開始覺得人類離不開火了。
有天夜里,突然下起大雨,雨水把火全部淋滅了,一夜醒來他們就沒有了火,人們這才知道水火不相容,他們在不安中度過沒有火的一段時間之后再也坐不住了。人們都冒雨下山到處去尋火。
他們尋遍了敢壯山周圍所有群居的巖洞,所到之處都尋不到一點星火。這時有人想到了會造天造地無所不能的創世神布洛陀,并把尋火的事告訴這位壯民族的天神。
布洛陀決定親自出門尋火,他腰掛大板神斧,站如松,行如風,搜遍了九十九座高山的荒郊野嶺和洞穴,走過九十九道河灣尋遍所有的村村落落之后,還是失望而歸。 在返回敢壯山的途中,布洛陀來到一樹大樹下小憩,他突然想起上次雷公劈樹賜火的事,他想,既然雷公能把大樹劈出火來,我布洛陀難道就不能?況且我手中還有神斧呢!這樣想著,他便擇一棵干裂的老樹,運足氣力,舉起神斧,用力在兩個人都合不攏的樹盤上砍了一斧,果然有許多像螢火蟲一樣的火星不斷閃現。
布洛陀又砍一斧,這回冒出來的火花就有火花蛇那么大,并且上下舞動,四處亂竄。布洛陀立刻刮來干草和樹葉擾成一堆,很快就被冒出的火花引燃。
布洛陀又在火堆里添上大把大把的干草和枯柴,火堆越燒越旺,越燒越大,很快就引來四面八方尋找火種的人們。從此,人們又重擁有了火。
有了上次的教訓,這回人們再也不敢胡亂在野外燒火了,他們把火種拿到巖洞中養起來,從此不論風雨多大,火種仍然不熄。直到后來發展到用木頭搭架建房揉泥蓋瓦,人們又把火拿到屋子里去燒水做飯和取暖。
從此,火是能夠保存沿續下來了,但也出現不少的問題。因為人們沒有把火管好,讓飛進屋里的蝴蝶和飛蛾拿翅膀作扇子亂扇火,連雞、鴨、鵝也紛紛效仿,使得火星四處飛散, 那些成群結隊的螢火蟲也拿火到處游玩。
有的還讓小孩拿火到屋檐下燒著玩,結果一失火,整個村村寨寨都燒個精光,甚至還燒死一些來不及逃命的老人和小孩。人們沒有想到火竟會給人造成如此之大的災難。
那些幸存者只好前去請教布洛陀怎樣才能安全用火。布洛陀二話不說,便叫人砍來木頭,在屋子中間架著一個四四方方的灶堂,里面鋪上泥沙,規定各家各戶的火一定要在火灶里燒,不許隨便玩火,這樣一來,失火的事便漸漸減少了。
原先那些淘氣十足的螢火蟲也被趕到野外,逃走時還在屁股上偷偷地沾點火,所以直到現在我們在夏夜還能看到螢火蟲屁股上的火星。 布洛陀取火的故事雖然只是神話或傳說,但其中一些故事細節也令我們深信不疑,假如你能到這一帶農村中尚存的極少數的居住在木樓里的農戶走走,不難發現他們的灶堂是否就和故事中如出一轍或巧合,筆者亦不敢茍同。
可喜的是,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推進,絕大部分農村木樓早已銷聲匿跡,而被鋼筋水泥結構的漂亮樓房取而代之,而先前所謂的灶堂也相續由沼氣爐、煤氣灶更替,或許,取火對于現代生活而言已是日漸遠去的陌生詞兒罷了。但作為壯民族的后裔,我們無論如何都沒有理由去漠視和淡忘我們的民族之根。
4.有哪些有關火的短傳說
在敢壯山方圓百里的田陽及鄰縣農村,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個關于壯民族人類始祖布洛陀取火的神話故事。
相傳遠古時期,由于沒有火,人們獵取得來的動物都像烏鴉一樣吃生肉,像水獺一樣吃生魚。每到寒冬臘月,人們穿著蓑衣或樹葉草皮瑟瑟發抖,許多人都被凍死在荒郊野外,慘不忍睹。
突然有一天,烏云密布,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地動山搖。在離敢壯山不遠的一座山丘上,一棵大樹在震耳欲聾的雷聲中被閃電攔腰劈倒,那一道道刺目的白光過后,轟然倒下的大樹頓時燃起沖天大火。
傳說這是玉帝灶皇爺派雷公把煙火送到人間來了。可是,那時的人們并不知道火是怎么回事,被這突如其來的大火嚇得魂飛膽破,都像避邪一樣慌不擇路地跑回洞中躲藏起來,對大火避而遠之,甚至連看都不敢看。
可是,只有一個人鎮定自若,他既不害怕,也不逃跑,他勇敢地朝燃燒著的大樹走去,仔細地觀看著這種奇怪的東西,這人就是無所不能的創世神布洛陀。火在噼噼剝剝地燃燒著,布洛陀好奇地站在火邊,他覺得這種奇怪的東西比太陽還熱,布洛陀靈機一動,人如果有了這東西,冬天來臨就再不怕冷了,人們就再也不會被凍死。
于是,他就折根樹枝把火種夾著取回洞中,把一堆干柴收攏成堆點著,然后漫不經心地坐在火堆旁烘烘手,覺得很暖和,人們紛紛效仿著布洛陀圍在火旁烤火,漸漸地就不怕火了。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后來,方圓百里的壯族子孫們都聚集到敢壯山上,向布洛陀求賜火種,燒起火堆。自從有了火,人們在冬天時都圍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
人們又試著把上山打來的野獸、挖來的山薯、采摘來的野果和在河里捕撈到的魚蝦螃蟹都拿到火堆上烤著吃,雖然當時還沒有油鹽醬料等,沒想到這樣烤著吃不但比生吃好吃多了,而且又香甜可口。于是,他們從此就改變了吃生肉的習性。
由于人們白天打獵,晚上燒著火堆邊烤邊吃,吃飽后也就圍在火堆旁睡覺,那些虎豹之類兇猛的野獸見火就怕,不敢再來襲擊,人們也開始意識到火對于他們生存環境的重要性,甚至開始覺得人類離不開火了。有天夜里,突然下起大雨,雨水把火全部淋滅了,一夜醒來他們就沒有了火,人們這才知道水火不相容,他們在不安中度過沒有火的一段時間之后再也坐不住了。
人們都冒雨下山到處去尋火。他們尋遍了敢壯山周圍所有群居的巖洞,所到之處都尋不到一點星火。
這時有人想到了會造天造地無所不能的創世神布洛陀,并把尋火的事告訴這位壯民族的天神。布洛陀決定親自出門尋火,他腰掛大板神斧,站如松,行如風,搜遍了九十九座高山的荒郊野嶺和洞穴,走過九十九道河灣尋遍所有的村村落落之后,還是失望而歸。
在返回敢壯山的途中,布洛陀來到一樹大樹下小憩,他突然想起上次雷公劈樹賜火的事,他想,既然雷公能把大樹劈出火來,我布洛陀難道就不能?況且我手中還有神斧呢!這樣想著,他便擇一棵干裂的老樹,運足氣力,舉起神斧,用力在兩個人都合不攏的樹盤上砍了一斧,果然有許多像螢火蟲一樣的火星不斷閃現。布洛陀又砍一斧,這回冒出來的火花就有火花蛇那么大,并且上下舞動,四處亂竄。
布洛陀立刻刮來干草和樹葉擾成一堆,很快就被冒出的火花引燃。布洛陀又在火堆里添上大把大把的干草和枯柴,火堆越燒越旺,越燒越大,很快就引來四面八方尋找火種的人們。
從此,人們又重擁有了火。有了上次的教訓,這回人們再也不敢胡亂在野外燒火了,他們把火種拿到巖洞中養起來,從此不論風雨多大,火種仍然不熄。
直到后來發展到用木頭搭架建房揉泥蓋瓦,人們又把火拿到屋子里去燒水做飯和取暖。從此,火是能夠保存沿續下來了,但也出現不少的問題。
因為人們沒有把火管好,讓飛進屋里的蝴蝶和飛蛾拿翅膀作扇子亂扇火,連雞、鴨、鵝也紛紛效仿,使得火星四處飛散, 那些成群結隊的螢火蟲也拿火到處游玩。有的還讓小孩拿火到屋檐下燒著玩,結果一失火,整個村村寨寨都燒個精光,甚至還燒死一些來不及逃命的老人和小孩。
人們沒有想到火竟會給人造成如此之大的災難。那些幸存者只好前去請教布洛陀怎樣才能安全用火。
布洛陀二話不說,便叫人砍來木頭,在屋子中間架著一個四四方方的灶堂,里面鋪上泥沙,規定各家各戶的火一定要在火灶里燒,不許隨便玩火,這樣一來,失火的事便漸漸減少了。原先那些淘氣十足的螢火蟲也被趕到野外,逃走時還在屁股上偷偷地沾點火,所以直到現在我們在夏夜還能看到螢火蟲屁股上的火星。
布洛陀取火的故事雖然只是神話或傳說,但其中一些故事細節也令我們深信不疑,假如你能到這一帶農村中尚存的極少數的居住在木樓里的農戶走走,不難發現他們的灶堂是否就和故事中如出一轍或巧合,筆者亦不敢茍同。可喜的是,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推進,絕大部分農村木樓早已銷聲匿跡,而被鋼筋水泥結構的漂亮樓房取而代之,而先前所謂的灶堂也相續由沼氣爐、煤氣灶更替,或許,取火對于現代生活而言已是日漸遠去的陌生詞兒罷了。
但作為壯民族的后裔,我們無論如何都沒有理由去漠視和淡忘我們的民族之根。
5.關于火的神話故事 越短越好~
祝融與火攻戰法
祝融是在我國長期以來廣泛祭祀的火神。據羅泌《路史·前紀》卷八中說:“祝誦氏,一曰祝龢,是為祝融氏……以火施化,號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為謂。”《史記·楚世家》:“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傳說祝融不但是管火的能手,而且發現了擊石取火的方法,還發明了火攻戰法。
祝融原名叫黎,傳說他誕生在氏族社會,是氏族首領的兒子。黎從小就特別喜歡火,那時,燧人氏剛發明了鉆木取火,人們對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識很缺乏。有一次,他隨父親進行氏族長途遷徙,因帶著火種走路不方便,他只帶了鉆木取火的石頭。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卻取不出火來,頓時氣得他將取火的石頭向山上扔去,不料石頭落下來濺起了幾顆火星。聰明的黎見了靈機一動,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辦法。他采來曬干的蘆花,用兩塊尖石頭靠著蘆花連敲幾下,火星濺到蘆花上,再輕輕一吹就冒起了火苗。這就是后來的擊石取火方法。擊石取火比鉆木取火省力多了,更不用千方百計保存火種,因此,當時中黃帝封他為火正官,并賜名祝融。
火攻戰法傳說也是祝融最早發明的。當時南方有個氏族,首領叫蚩尤,經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討伐。蚩尤人多勢眾,非常強悍。祝融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個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處放火,把蚩尤的隊伍燒得焦頭爛額,倉皇潰敗,他們乘勝追擊,終于打敗了蚩尤,立了大功。為此,黃帝重賞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鎮守南山。
祝融是管火用火的能手,他不但發明了新的取火方法和火攻戰法,他還教人們如何用火把食物燒熟了吃,如何用火取暖和照明,如何用火驅除瘴氣和蚊蟲,防止鬧病。祝融以火施化,贏得了人們的敬重。因火是赤色的,人們就稱他為“赤帝”,每年秋后都向他朝拜。
在科學文化落后的年代里,人們對火的認識還僅僅是表面的,認為火很神秘,主宰火的是神。祝融用火為人們造福,所以,后人把他尊為火神,每年都要進行隆重的祭祀,以表達人們對祝融的感激和紀念。
火神祝融的傳說,帶有神話色彩,但它反映了人類同火災作斗爭的一種希冀,寄希望于火神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驅除邪惡,消災免禍。然而,要真正預防火災,避免火災給人類帶來的危害,祭神求佛是無濟于事的,只有依靠科學,依靠人類的智慧戰勝火災。今天,人類對火已有了科學的認識,再不用祈求火神保護了,但火種祝融以火造福人類的形象卻將作為美好的傳說繼續流傳下去。
6.關于火的傳說(短一點的)
起初,原始人吃夠了火的苦頭。大火燒毀了他們生活的森林,害得他們四處奔逃。有不少人甚至葬身火海。但是,壞事也能變成好事。一場大火過后,原始人找到許多燒死的野獸。他們毫不費力地填飽了肚子,還有了一個重大發現:烤熟的肉比生肉好吃得多。火的余燼使人感到暖烘烘的,大家都舍不得離開它。火能取暖,這是人們對火的又一個認識。這樣,年紀大的人試著把火種引進山洞。他們慢慢懂得,把火種放到枯枝敗葉上,會燃起更大的火。丟進去的柴越多,火燒得越旺。火堆使陰冷的洞穴又暖又亮。更使原始人驚喜的是,有了火,和人類搶洞穴的野獸也不敢闖進來了。
人類就這樣逐漸學會了用火取暖、照明、燒烤食物和驅趕野獸。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人,是生活在大約170萬年前的中國元謀猿人。1965年,幾位年輕的地質工作者在云南省北部元謀縣,發現了這種猿人的化石和他們燒剩下的大量的炭屑。原始人在使用火的時候,也逐漸學會了保存火種。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經具有管理火和保存火種的能力。
人類制造火,大約是從舊石器時代中期開始的。在打制石器的時候,石頭相互撞擊,經常會發出火花。一次、兩次、千百次,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偶然,有人用黃鐵礦或赤鐵礦打擊燧石,迸出的火花落在干燥的樹葉堆上竟然點著了它。人們受到了啟發,找來同樣的石塊,一次又一次地試驗,終于學會了用撞擊法取火。到了舊石器時代的末期,人們又發現了摩擦取火,用兩塊木頭相互摩擦,發出火來。這就使火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廣泛了。人類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把神話變成了現實,他們不必再像普羅米修斯那樣歷盡艱辛、舍身盜火了。
火的制造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恩格斯把這看做是“人類歷史的開端”。
普羅米修斯
普羅米修斯(古希臘語:∏ρομηθε??),在希臘神話中,是泰坦神族的神明之一,名字的意思是“先見之明”(forethought)。是地母蓋亞與天父烏拉諾斯的女兒忒彌斯與伊阿佩托斯的兒子。普羅米修斯教會了人類很多知識。宙斯禁止人類用火,他就幫人類從奧林匹斯偷取了火,因此觸怒宙斯。宙斯將他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每天派一只鷹去吃他的肝,又讓他的肝每天重新長上。幾千年后,赫剌克勒斯為尋找金蘋果來到懸崖邊,把惡鷹射死,并讓半人馬喀戎來代替普羅米修斯。但他必須永遠戴一只鐵環,環上鑲上一塊高加索山上的石子。
7.找關于火的3個故事 盡量短一些
普羅米修斯盜火 飛蛾撲火 鉆木取火
愛迪生失火挨打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一生中曾兩次遇“火”:十幾歲時,他在鐵路上做小工,一天他在車廂里搞實驗,不慎引起火災,被主人狠狠打了一個耳光,從此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患了耳聾病,終身致殘;1912年12月,他在自己的工作室研究無聲電影,試制鎳鐵電池時發生了火災,大火著實兇猛,整個工廠被毀滅,多年來積累的寶貴資料也被燒毀,妻子急得直哭,他卻非常樂觀:“這樣的大火,百年難得一見。”次日清晨,他把全體職工召集起來宣布:“我們重建!”
在希臘神話中,人類是普羅米修斯創造的。他也充當了人類的教師,凡是對人有用的,能夠使人類滿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給人類。同樣的,人們也用愛和忠誠來感謝他,報答他。但最高的天神領袖宙斯卻要求人類敬奉他,讓人類必須拿出最好的東西獻給他。普羅米修斯作為人類的辯護師觸犯了宙斯。 作為對他的懲罰,宙斯拒絕給予人類為了完成他們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羅米修斯卻想到了個辦法,用一根長長的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陽車經過時,偷到了火種并帶給了人類。 宙斯大怒,他給普羅米修斯最嚴厲的懲罰。帶到高加索山,用一條永遠也掙不斷的鐵鏈把他縛在一個陡峭的懸崖上,讓他永遠不能入睡,疲憊的雙膝也不能彎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還釘著一顆金剛石的釘子。他忍受著饑餓、風吹和日曬。 此外,宙斯還派一只神鷹每天去啄食普羅米修斯的肝臟,但被吃掉的肝臟隨即又會長出來。盡管如此,他還是沒有屈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一位名叫海格力斯的英雄將他解救出來為止,他一直忍受著這難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
8.哪些關于火的神話故事 要短的
在希臘神話中,人類是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創造的。他也充當了人類的老師,凡是對人有用的,能夠使人類滿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給他們。同樣的,人們也用愛和忠誠來感謝他,報答他。但最高的天神宙斯卻要求人類敬奉他,讓人類必須拿出最好的東西獻給他。普羅米修斯作為人類的辯護師觸犯了宙斯。
作為對他的懲罰,宙斯拒絕給予人類為了完成他們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羅米修斯卻想到了個辦法,用一根長長的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陽車經過時,偷到了火種并帶給了人類。
于是,宙斯大怒,他差人將普羅米修斯帶到高加索山,用一條永遠也掙不斷的鐵鏈把他縛在一個陡峭的懸崖上,讓他永遠不能入睡,疲憊的雙膝也不能彎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還釘著一顆金剛石的釘子。他忍受著饑餓、風吹和日曬。此外,宙斯還派一只神鷹每天去啄食普羅米修斯的肝臟,但被吃掉的肝臟隨即又回長出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一位名叫赫剌克勒斯的英雄將他解救出來為止,他一直忍受著這難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
現在我們常把普羅米修斯比喻成為了他人而寧愿犧牲自己的人。
9.短篇火的神話故事
弄個短的吧 天上有個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間生活得這樣艱難,心里很難過,他想讓人們知道火的用處。
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場雷雨。隨著“咔”的一聲,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燃燒起來,很快就變成了熊熊大火。
人們被雷電和大火嚇著了,到處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臨,雨后的大地更加濕冷。
逃散的人們又聚到了一起,他們驚恐地看著燃燒的樹木。這時候有個年輕人發現,原來經常在周圍出現的野獸的嚎叫聲沒有了,他想:“難道野獸怕這個發亮的東西嗎?”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邊,他發現身上好暖和呀。
他興奮地招呼大家:“快來呀,這火一點不可怕,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這時候,人們又發現不遠處燒死的野獸,發出了陣陣香味。人們聚到火邊,分吃燒過的野獸肉,覺得自己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
人們感到了火的可貴,他們揀來樹枝,點燃火,保留起來。每天都有人輪流守著火種,不讓它熄滅。
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著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人們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極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這一切,他來到最先發現火的用處的那個年輕人的夢里,告訴他:“在遙遠的西方有個遂明國,那里有火種,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種取回來。”年輕人醒了,想起夢里大神說的話,決心到遂明國去尋找火種。
年輕人翻過高山,涉過大河,穿過森林,歷盡艱辛,終于來到了遂明國。可是這里沒有陽光,不分晝夜,四處一片黑暗,根本沒有火。
年輕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樹下休息。突然,年輕人眼前有亮光一閃,又一閃,把周圍照得很明亮。
年輕人立刻站起來,四處尋找光源。這時候他發現就在遂木樹上,有幾只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
只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景,腦子里靈光一閃。
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鉆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可是卻著不起火來。年輕人不灰心,他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
終于,樹枝上冒煙了,然后出火了。年輕人高興地流下了眼淚。
年輕人回到了家鄉,為人們帶來了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種--鉆木取火的辦法,從此人們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懼中了。人們被這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智慧折服,推舉他做首領,并稱他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