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明禮儀道德講堂演講稿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
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
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么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
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實用演講稿大全演講稿書寫格式演講稿書寫技巧競聘演講稿愛國主義教育演。
英語演講稿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
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
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
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
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于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
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
為什么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
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
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
在那里,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么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
試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面包發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謝謝大家。
2.關于文明禮貌的道德講堂演講稿~~
做錯了——改正一下;
傷心了——痛哭一下;
厭倦了——回望一下;
活累了——休息一下;
絕望了——無奈一下。
多一點清心,少一點貪心;多一點寡欲,少一點縱欲;多一點正念,少一點妄想;多一點直率,少一點虞詐;多一點誠樸,少一點欺心;多一點真實,少一點虛偽;多一點篤厚,少一點機巧;多一點慈懷,少一點不仁;多一點憐憫,少一點冷漠;多一點謹守,少一點張揚;多一點中和,少一點偏執;多一點涵養,少一點計較;多一點謙下,少一點凌人;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忍讓,少一點逞強;多存一點大良智,少用一點小聰明……果能如此,那么人與人之間,家庭之間,鄰里之間,群體之間,地域之間,種族之間,宗教之間,乃至邦國之間,以及整個人類社會,就必然會增加許多和諧!這就是人生要記住的基本道德名言:
要更深的進入文明禮貌的道德是要心作出來的才是真的。最好是買本《圣經》,同時去信耶穌,因為世界上的文明禮貌的道德都只停留在口上、視屏中。
3.班級道德講堂演講稿200至300字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x班的xx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團結就是力量》。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滴平凡的水,卻聚集在xx班,創造了廣袤無垠的海洋;這里有微波蕩漾的寧靜;也有驚濤駭浪的熱情,而我,很榮幸的,能成為這個海洋中的一滴水。
在我們xx班,有三十五位兄弟姐妹,還有三位可親可敬的老師朋友,我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親如一家。 瞧,班長xxx,學習上認真踏實,工作上積極主動,是老師的小助手,xx班的領頭雁,更是我們心目中學習的好榜樣。
副班長xxx、xxx、xxx,她們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正是因為有了她們,有了她們團結一心推動著xx班的發展,我們的班級才會在一天天的發展,一天天的進步。
團結產生了力量,凝聚誕生了希望。在xx班,一群團結進取的同學,凝聚起了班級未來的希望。
生活中,我們團結友愛;學習上,我們奮發進取。今天的我一定要超越昨天的我,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將字寫好是譚子童的目標,上課遵守紀律是楊兆博的目標,作業要提高速度是張天樂的目標。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滿足于今天,想去超越明天,所以我們才會不斷地進步。
大家的進步成就團隊的發展。“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正因為全班同學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優秀班集體”的桂冠才被我們摘下。在xx班,你會感覺到充實和快樂。
和諧鑄就輝煌。在xx班,還有三位大朋友,她們就是我們的三位老師。
在課間和我們一起砸沙包的是可敬的孫老師;經常和我們擁抱在一起談天說地的是可親的劉老師;和我們一起聊天的則是可愛的楊老師。她們把真摯的情,無私的愛灑在了xx班。
在此請允許我向她們送上真誠的問候,以表達我們誠摯的感謝,——謝謝您,老師!同學們,看看你身邊的老師,她們也同樣可親可敬,那么就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向辛勤教育我們的老師們說:“老師,我們愛您!” 友愛產生動力,和諧鑄就輝煌。互助好比翅膀,團結就是力量。
有首歌唱的好: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鋼,這力量是鐵,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在我們班,這已經不僅僅是一首歌,而是我們行動的指南,行動的方向,我們一起用行動來詮釋它的真諦,演繹它的美妙。最后讓我們一起唱響這首歌,使它永遠漂蕩在河濱校園的上空,永遠銘刻在我們心間。
4.道德講堂演講稿,急
全民講道德人民講道德全社會講道德,這是人類及中華民族新世紀的一大慶事!今天我與大家共同來參解參學道德;信仰道德學習道德;傳承道德,踐行道德。
我們首先要真懂真明何謂道德?我們講道德又有何用。道德與生命有何關系?!搞懂啦道德概念;搞懂啦道德道德的作用?! 道德,是宇宙自然法則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規律作用;是決定一切發生發展、生存消亡的本源;是各種文化學習、文化研究的統一至點。
老子有五千言的經論為釋,揭示了七大規律,供人認識理解道與德。道德,道遍萬物,貫穿一切,無不在道中。
是宇宙不變的本體,老子釋有七律參明,并在一切存在、運動中普示普證其不可抗拒不可更改性。正是這一道的本體、究竟、統一、不變存在,才綱紀了一切生命行為的禍福生死、勝敗苦樂。
說其有拿不來、摸不著、看不見,說其無律不離、則不廢、果不昧。而且人類一切文化、一切行為都不外是在試圖超越著什么,又試圖在得到著什么。
如果把這兩個東西統以道代稱究之,結果可能真的非常意外的明確,而且它們本來就一個不可變的東西。所以是否可結論,人類一切文化、一切行為的奔波、分爭、尋究其最終本質,都不外是在求道、識道、用道、合道、直至得道而一弊之。
若以識論之,道是絕對真理的極頂,若以在論之,道是相對至明的極心,普查人類的所有真理追求和設想,無一比老子的道更準確、更真實、更本然、更周圓。妙音賜禪,以究竟有而極虛、究竟無而極真、究竟尊而不為、究竟卑而不改、究竟生而若滅、究竟死而若生,故成一切生追求的最終統一最佳自然自在真本然。
德是道之用,是智慧、能量、境界、依受的實土之積,是智明的選擇,是主體我對依體眾順逆的利害。體用只可分解識而不能分立存,其合于道者曰積德自進道明,其背于道者耗德自墜苦暗。
社會的權如此、勢如此、命如此,無一能超越道的德能綱紀。德中包括德能、德為、德受,為是緣起之根、聚散之因、運命之本。
為的最佳效果是無不為,為的最高形式是無以為,單從字面之識實難確見老子真面目,不免錯判出唯心、消積的反向誤導。有為執皮,無為及本,生活社會中如果不存在無效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43836于有、柔制于剛的事實,那就不是道的普遍性了。
比如一件事的不同處理就本在著有無之別,而且無處不有,遍及世宇。無為不背有為,德治不背法治,只是明確揭示為的最佳狀態。
人墜水中不為何以救,世面淪喪不治何以止。但法治不棄教治、不棄德治,這就是有無的統一,這就是不可能社會始終處在有為的法治狀態。
當下生滅有亦無,當下執著無亦有,統一落實于生命的全部支撐是眾生。在這個實土上,古今圣明同倡范樸明天下、寧天下,此既德的無教無不教、無為無不為。
下面我們就從認識老子開始:《老子》介紹 《老子》相傳是春秋末期楚國李耳騎青牛隱西關去,經函谷關緣尹喜求賜所留的珍典。李耳,據司馬遷《史記》載,姓李,名耳,子聃,是楚國苦縣(現河南鹿邑縣)人,曾從任周王室藏書官。
因其相傳天孕八十一載,生來就是白發的老者,并有先天地生之說,故名老子。他“介然有知”,超時空演義著道,開天為三皇的天師,黃帝問道時名伊成子,春秋末稱李耳,始終不離中國這塊沃土,是中國道文化的創造人,是人類啟今為止能揭示宇宙萬物本體的唯一至尊圣哲,冠人類文化的圣頂。
《老子》全經五千字,寓五千運,分上下兩部,上部重在道境道律之體,下部重在德理德法之用。凡經,特別是本體之經,絕不是著識于字,而是全存字里行間不可言名至及的境和義。
沒有吃過“辣椒”,把這兩個字讀一千遍、悟一萬年,也無法說吃的真滋味。水字很好寫,但渴了不能喝、旱了不澆田,是字并非水,都是非常名。
錢學森超三維,愛因斯坦證十維寫廣義,用我們欲執境界中的三維思維看老子,好比我們地球人并不會感覺到地在轉在動中。老子處全維的本體心,自徹時空始末,萬物動變,是絕對真理的知者,而我們處在欲障的小小千里,外有無盡所不見,內有無盡所不知,故必難知難解無內無外的老太上。
有障之心不了無障之義,這是捧經的理性和必知,用唯心唯物的我卡之尺①判量老子,如若說太陽一米高的時候。事實中太陽永遠沒有一米高的時候,那么到底是太陽錯了,還是說者錯了?這叫位置比量不同的自量說。
所以學經首先要開放自己,要善能既學既習的認識老子,是解經義。不解老子不入經義,不入經義不解老子,老子處時空零動狀態,這是本參讀使用《老子》書名的所在,亦在提出一個可能太需思索和禪解的命題,或許大有益。
《老子》經境義身不二,為萬物蒼生說,為直觀天下域中四居其一說,為德政道在天下說,是絕對本體真理說,是德普天下真知宇宙規律說,是徹一切知的無有能比了然說。天地間老子開道,釋迦證道,墨子欲效道,孔子在禮中欲用道,大千多元識生在找道,道生一、二、三,太極三有生易經,演證萬物天道左旋的動變七律欲執輪回。
釋迦承道直虛了性,中國道教丹術隱傳,都在歸行中顯證了道用的起人之智和大德品行;黃帝內經為世表道逝復合二十五友。
5.美德校園道德講堂我來講 演講稿
道德,世界因你而美麗》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今天在這里參加“美德校園.道德講掌我來講”主題演講活動,我的心里特別高興。因為,在這里,我可以為道德插上翅膀,讓她在天空自由飛翔;在這早,我可以把道德人物頌揚,為我們樹立行動的榜樣;在這里,我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道德不用苦苦尋找,翹首觀望,她就在我們的身旁。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道德,世界因你而美麗》。
道德是什么呢?是文明?是誠信?是感恩?還是責任?是啊!這些美麗的詞匯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描繪著道德。但是我要說,道德絕不僅僅是這些。在我的眼里,道德宛如山間的涓涓細流,雖然沒有驚濤駭浪的雄偉壯觀,但是能默默地潤人心田;道德好像顆顆細小的沙礫,雖然沒有碧玉的青翠欲滴,卻能成就萬丈高樓。
說起道德,云南大旱時發生的事撼動了我的心。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無一不是道德的縮影,無一不在展示著道德的力量。我清楚地記得,在旱情最嚴重的地方有一名小學生,把學校發給她的礦泉水偷偷地攢了起來。當記者阿姨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做時,她說要留給山頂的媽媽。看到這里,我哭了。在電視里,我看到了她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不舍得用水洗一洗她蓬亂的頭發,滋潤一下因缺水而干裂的嘴唇。我想,她的嗓子也一定干澀了吧,或許她渴得只剩下為媽媽帶礦泉水的力氣了。她攢下的不僅僅是礦泉水啊,更是一個孩子對媽媽真誠的愛,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云南,有比我還要小得多的背水的孩子,有住在石洞里守護著全村唯一水源的老爺爺,還有許多為那里送水的車輛和叔叔阿姨 在大家的努力下,那里終于挺過來了。我為他們感動了,我在想,道德就向那清清的水,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那么清澈,那么純凈,卻可以讓人們心里甜甜的,暖暖的。
道德,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享受,更讓我快樂而幸福。
道德,就像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散,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成長,就會在哪里開出美麗的金色小花。而我們的行動就像那傳播種子的縷縷清風。讓你,讓我,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吧,共同播下道德的種子,讓我們的身邊開滿道德的花朵,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彩,芳香宜人。
6.道德演講稿2500字,急求
道德講堂——孝老愛親聆聽道德故事,感受道德力量。
在座的各位領導,同事們,大家下午好。我是主持人康春華。
今天,我們迎來了“道德講堂”第二堂課,本次道德講堂的主題是——孝老愛親。 孝老愛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人類最樸素最基本的情感,當然也有可能是人最容易遺忘和忽略的環節。
今天的課程我們就圍繞這個主題進行,旨在進一步弘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關懷父母”的情懷。本次道德講堂共分五個環節:唱歌曲,學模范,誦經典,學禮儀,發善心。
下面伴隨著音樂旋律的響起,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道德之旅。“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為先。”
“孝順”是一種特殊的情感,孝順是人倫理道德的一個基本指標,孝順的基礎是尊重,起點是撫育之恩和情感關心的回饋,這可以說是一種責任。(一)孝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生命授之父母,多年養育之恩,是難以報答的。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
我們可喜地看到,今天,像謝宇慧這樣恪守孝道的善良人士依然大有人在,他們付出的是孝心、愛心和耐心,贏得的是尊重和敬意,讓我們在感恩的心中重新發現向善的力量,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生活情味,也讓我們從生活的細節中尋找到生活的理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如同溫暖的燈盞,在遼闊的人間,散發著歷久彌新的光芒。(二)現在我們進入第一個環節:唱歌曲,今天我們學唱的是《跪羊圖》,這首歌是臺灣著名音樂人李子恒先生創作的,歌詞緊緊圍繞著一個“孝”字,凝練地反映出父母恩、知恩報恩不忘本的生命意義,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把羊兒“跪哺”,“吮母液”等人們熟知的幾個動作,來說明“孝”在各個方面的體現。
既含蓄又明了的昭示羊能如此,人亦能如此的天性道理。歌曲感人肺腑,催人淚下,觸動了人內心深處善與孝的本性!(三)請全體人員起立播放音樂《跪羊圖》。
(四)孝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數千年以來,它一直是華夏兒女精神世界的支柱。
生命授之父母,多年養育之恩,是難以報答的。因此尊老敬老,就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國家豐厚的文化寶藏之一。
盡孝,是不分時間和空間的。一聲問候,一個電話,道一聲平安,都是孝道的具體體現。
心中常存一個孝字,不管是到天涯海角,也不管他是富翁或是平民百姓,都有著不同方式或形式的表達。心中有孝,善莫大焉。
道德講堂演講稿(五)下面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學模范。今天我們學習孝老愛親模范謝宇慧和高雪蓮的先進事跡。
1.謝宇慧,女,漢族,1995年8月生,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學生。父親高位截癱,母親身患癌癥救治無效撒手人寰。
6年來,謝宇慧和父親相依為命,獨自帶著高位截癱的父親艱難求學,用拳拳之心譜寫了一曲人間至孝的大愛之歌。2.高雪蓮,女,漢族,1972年12月生,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沙海鎮五營子村村民。
高雪蓮的丈夫患有腰間盤突出,5歲的兒子腦癱,公公癱瘓在床五年,婆婆患有嚴重眼疾,92歲的奶奶因骨折后不能下床。一位柔弱女子,用堅韌的愛,悉心照顧著這樣一個特殊家庭。
社會中還有許多像謝宇慧和高雪蓮一樣的孝順父母的好子女,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美德的力量。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悠遠的傳統文化對高尚的道德追求比比皆是,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名句。
下面我們進入第三個環節:誦經典,今天我們要誦讀的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的經典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請大家跟我誦讀一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時也尊敬別人的父母和老人;愛護自己的幼小兒女,同時也愛護別人的幼小兒女。尊老、敬老、養老,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老年人頤養天年,安享天倫之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敬老人需要得到整個社會的關注。只有讓全社會共同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才能真正地讓老年人能安心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子女們則會更加安心于自己的工作,我們的社會生活才會更加穩定、和諧、安寧。
對待孩子,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都要有一種普天同愛的態度,做到“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讓孩子們幼有所長。為加深對經典道德名句的理解,下面請大家再次跟我誦讀兩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下面我們進入第四個環節學禮儀,服務文明規范一要熱心誠懇接待來訪,不冷漠應付。二要虛心禮貌溝通交流,不生硬傲慢。
三要耐心和藹回答問題,不敷衍塞責。四要精心調研掌握境況,不主觀臆斷。
五要用心高效反饋意見,不漂浮懈怠。辦公文明規范(十要十不)一要嚴格執行考勤制度,不遲到早退,做到有事請假。
二要認真工作,提高效率,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 三要遵守保密制度,不私自向外界傳播重要內部資料。
四要統一掛牌上崗,使用文明用語,不講粗話、臟話。五要營造良好的辦公環境,不高聲說話、談笑喊叫、串崗閑聊。
六要團結同事,和睦相處,不拉幫結派,背后議論同事的個人隱私。七要愛護公物,節能降耗,不浪費水。
7.道德講堂心得體會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
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
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
范。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
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
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后,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
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
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
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獲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管住我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
一個人只要活的誠實,守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
一個人要誠實,守信用,不貪圖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人生最重要的是誠實,講信用,這是比物質財富更加珍貴的財富。
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誠實、守信,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8.有關道德的演講稿
關于道德的演講稿
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情。我們已經不在是一個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不斷多了,甚至已超過了一些大人。當然,我們就更應該懂法律、愛祖國、尊師長、禮待人。所以,生活處處有禮儀。我們不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禮儀,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禮儀。在校園,在家中,在各種公共場所,都不要忘記禮儀。文明禮儀不是靠一個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們大家,一個集體,只要人人都遵守禮儀,講道德,那么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而一個不講文明禮儀的人,也將跟不上潮流,被社會所淘汰。在學校,我們應該做到尊敬師長,認真聽講,和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回到家應該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場所應該講秩序、舉止文明、輕聲細語。我們還要愛護花草樹木,熱愛大自然,熱愛一切生命。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余之不足。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流傳到遙遠的后世。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把文明禮儀深深地刻在心中,爭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成為一個新世紀的公民。利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創建
9.關于道德的演講稿
也許有人會問,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
我認為,道德就是愛國愛民團結互助:道德也是勤奮節儉努力上進;道德更是遵紀守法,潔身自好;道德還是文明禮貌自尊自強。 當春回大地的時候,重抬道德的話題,感覺既熟悉又陌生。
畢竟,道德在我們生活中與我們緊緊相隨,每時每刻都不曾分離,道德與人類同生,與社會同生。 也許有人會問,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
我認為,道德就是愛國愛民團結互助:道德也是勤奮節儉努力上進;道德更是遵紀守法,潔身自好;道德還是文明禮貌自尊自強。 人們時常感嘆生命短暫,時光來去匆匆,誰都渴望和平安寧的生活,誰都期待陽光燦爛的景色。
然而現實卻難隨人愿。走出校園,充滿耳目的常常是暴力、行竊、吸毒、貪污、受賭;弱者無肋,壯力血流;大街污水滿地,人嘴臟話漫天…… 凡此種種,讓人感覺道德巳被扭曲,人進已經喪失。
三月的一天,我親眼目睹了這樣一件事,那是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在我家門口的三岔路口上,兩位滿頭日發的老人攙著一位同樣衰老的病人走來,病中的老人低著頭,垂下的一絲絲白發在風中飄動,兩腳拖在地面,劃出一道道印痕,隨后趕來的一位老婆婆雙手不停揮動,招呼著來往的車輛,喪地呼喊回蕩繁體的大街上:“救救他吧!救救他吧!”可是一輛接一輛車從老人身邊絕塵而去。我分明看見,那滿是皺紋的臉上寫滿了悲衰。
還有一次在報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南京一時很久未出門的老夫婦興致勃勃來到市區,準備好好看看家鄉這幾年來的變化,怎料因行動緩慢被走在身后的一位年輕市民拳腳踢和辱罵,氣得老大悲憤欲絕,以頭撞墻,走老伴的勸阻下,才顫抖著離開了這傷心之地。令人揪心的一幕幕讓人恐不信吶喊:良知何在?道德何在? 假如長此下去,可以設想:世態炎涼,人間冷淇,社會大亂,人心變態,身臨其境,人人自危。
無數先烈壯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成果將毀于一旦,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善良的眾呼喚著正義現身,呼喚著良知發現,更呼喚著道德回歸。
一位哲人說過:“道德普遍被認為是人類最崇高的目的。”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道德是國家民族興旺的基礎,一個國家應該有一個國家的精神脊梁,一個民族應該有一個民族的孔繁森,李素麗更是道德的表率。
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眾展示了忘我為民的風貌,如一縷春風,暖人心。 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美好的明天,生活在鮮花盛開的大地渴望不是等待,幸福美滿的生活必須創造和擁有以人與人的道德標準為標志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
加強法制建設,遵守市民公約,請相信,藍天、白云、陽光、雨露、幸福。和平將永遠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