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球的知識【簡短】
1.月球的體積只有地球的1/49
2.月球表面的重力約是地球重力的1/6
3.環形山這個名字最早是由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起的
4.月球上最深的環形山是牛頓環形山,深度為8788米
5.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
6.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白天溫度最高+127℃,夜晚溫度又可降低到-183℃。
7.月陸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8.在月球正面,月陸的面積大致與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陸的面積要比月海大得多
9.月海并不是海,它是月面上的陰暗部分,實際上是月面上的廣闊平原。
10.已確定的月海有22個,背面有3個,邊緣地區4個,正面15個。
11.最大的月海叫“風暴洋”,有九個法國那么大。
2.有關月球的科學知識,簡短,不少于100字,急
月球圖像(20張)月球是被人們研究得最徹底的天體。
人類至今第二個親身到過的天體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
月球與地球一樣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
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
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1/4、太陽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相當于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1/400,所以從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陽一樣大。月球的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約是地球重力的1/6。
3.月球的資料 簡單點
月球概況
月球也稱太陰。是在太陽系中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月球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太陽的1/400。月球的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wtp=tt
月球(詳細)
?wtp=tt
月相(月亮的形狀變化)
4.月球的資料 (簡短一點)
純鐵粒子不會生銹:
宇航員們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巖石樣品中,都含有純鐵的粒子,科學家們認為這些純鐵粒子并非來自隕石。有專家報導,這些純鐵粒子帶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過銹,純鐵不生銹在科學界還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
表面光滑如鏡子:
月球表面不少地方光滑如鏡。好像被什么不知來源的酷熱“燙”過了一樣。專家們分析說,這兒并非是由巨大的隕石撞擊而造成的,有些科學家則認為,太陽爆出來的高熱才是主要的因素。
具有磁性使人震驚:
早期的月球研究,都說月球上沒有磁場,近年來在分析月球巖石后,才知道它有強烈的磁性。然而月球的巖石真有磁場,則應有個鐵質的核心才對,但現在的資料又告訴我們,這樣一個巨大的熱核心不可能存在于月球的里面,也不可能從地球上的磁場獲得磁性,因為月球若要從地球上獲得磁性,就必須很接近地球,果真如此,它恐怕會被地心力弄毀了。
月球較地球古老:
令科學家驚訝的是,從月球帶回的巖石,有99%比地球上90%的古老巖石還要老。太空人攜回的月球巖石,已被測定有43億年至46億年的歷史,這已相當于太陽系的歷史了。
土壤比巖石更久遠:
美國太空人首次登陸的“寧靜海”,土壤的年代竟比巖石久遠。據分析,兩者相差10億年之久。由化學分析顯示,月球上的土壤并非由巖石演變,可能來自別的地方。
5.關于月球的知識 簡單一點的
月球本來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小行星,有一次,因為運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獲,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地球。
還有一種接近俘獲說的觀點認為,地球不斷把進入自己軌道的物質吸積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積的東西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了月球。
同源說。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陽系中浮動的星云,經過旋轉和吸積,同時形成星體。在吸積過程中,地球比月球相應要快一點,成為“哥哥”。
大碰撞說。這是近年來關于月球成因的新假設。
這一假設認為,太陽系演化早期,在星際空間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過互相碰撞、吸積而長大。星子合并形成一個原始地球,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相當于地球質量0.14倍的天體。這兩個天體在各自演化過程中,分別形成了以鐵為主的金屬核和由硅酸鹽構成的幔和殼。由于這兩個天體相距不遠,因此相遇的機會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機會,那個小的天體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劇烈的碰撞不僅改變了地球的運動狀態, 使地軸傾斜,而且還使那個小的天體被撞擊破裂,硅酸鹽殼和幔受熱蒸發,膨脹的氣體以及大的速度攜帶大量粉碎了的塵埃飛離地球。這些飛離地球的物質,主要有碰撞體的幔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質,比例大致為0.85:0.15。在撞擊體破裂時與幔分離的金屬核,因受膨脹飛離的氣體所阻而減速,大約在4小時內被吸積到地球上。飛離地球的氣體和塵埃,并沒有完全脫離地球的引力控制,他們通過相互吸積而結合起來,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幾個分離的小月球,在逐漸吸積形成一個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6.求一些關于月球的資料,簡短一些(400字左右)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在太陽系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的46億年。月球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 ”。著名的有云海、濕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里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位于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公里,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高山和深谷疊現,別有一番風光。
月球的正面永遠向著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邊沿附近的區域因天秤動而中間可見以外,月球的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見。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面特征。而當人造探測器運行至月球背面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
月球約一個農歷月繞地球運行一周,而每小時相對背景星空移動半度,即與月面的視直徑相若。與其他衛星不同,月球的軌道平面較接近黃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對于背景星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月球公轉)一周所需時間稱為一個恒星月;而新月與下一個新月(或兩個相同月相之間)所需的時間稱為一個朔望月。朔望月較恒星月長是因為地球在月球運行期間,本身也在繞日的軌道上前進了一段距離。
7.關于月亮的資料簡短
月球詳細的資料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月球的年齡大約也是46億年,它與地球形影相隨,關系密切。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431373835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 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于地球重力的 1/6。
月球上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濕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里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位于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公里,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高山和深谷疊現,別有一番風光。
月球的正面永遠向著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邊沿附近的區域因天秤動而間中可見以外,月球的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見。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面特征。而當探測器運行至月球背面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
軌道資料
8.月食,人類登月的知識簡短點
1.你知道人類是什么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
2.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國阿波羅11號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 3.關于月球的來源有哪些說法?它的地質資源是什么? 起源假說有三種:共生說,認為月球和地球是一起在原始星云中誕生的;撞擊說,認為月球是地球在早期遭遇撞擊,拋出物質形成的;俘獲說,認為月球是地球俘獲的過路的天體。
月球上資源有很多,但最吸引人的是氦-3。 4.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如何開發月球? 月球上資源有很多,但最吸引人的是氦-3。
長期開發的話,需要建立月球基地。 5.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20世紀90年代中期,歐洲航天局的一項試驗,發射一個反光能力極強的衛星,反光到地面以消除黑夜。
6.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平均距離384410公里。 7.“朔”“望”各是什么現象? 朔是農歷初一,看不到月亮。
望是農歷十五,可以看到滿月。 8.“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嗎?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不是。
這是古人錯誤的認識,月海實際是月球上的平原。最大的月海是風暴洋。
9.月球與地球的年齡哪個大? 年齡基本相當。 10.月球的半徑是多少? 約1738公里。
11.月球與人類的關系。 月球影響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歷法、潮汐、文藝等。
12.為什么會發生“月食”現象?說一說“月貌”、“月相”、“潮汐”。 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里,沒有陽光照射到月球上,這就是月食。
月貌就是月球表面的樣子。月相是月球圓缺變化。
潮汐是月球引力引發的海水有規律的漲退。 13.月球上的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這是環形山,成因有兩種,一種是月球早期遭遇外來天體撞擊形成的,一種是月球早期火山噴發形成的。
14.人到了月球上為什么變得那么輕? 因為月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6。 15.月球為什么會發生圓缺變化? 月球本身不能發光,只能反射陽光。
當月球處于和太陽、地球不同的角度時,反射夾角不同,我們就會看到圓缺變化。 16.為什么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因為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嚴格相等,因此月球總以一面朝向地球。
17.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什么建筑? 什么都看不到,不要自大的以為能在月球上看到長城。那就好比在幾公里外看到一根頭發。
在空間站上倒是能看到長城。 18.月球是行星嗎?為什么? 不是,是衛星。
因為月球圍繞地球公轉。 19.月球引起大海的變化叫什么?它是如何發生的? 潮汐。
是由月球引力和太陽引力相疊加產生的。 20.你能說出哪些天文儀器和現象? 日晷、渾儀、簡儀、現代的天文望遠鏡等。
21.天文臺為什么總是建在山上? 這可以減少城市燈光的干擾,減少天氣的干擾。 22.天文臺為什么是圓的? 為了方便向各個方向觀測時旋轉天文臺的平臺。
23.人類歷史上是誰第一個開始月球的科學觀察? 伽利略。他最先發現了月球的環形山。
24.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天文學家有哪些?他們各有什么突出的貢獻? 例如石申、張衡、一行、祖沖之、郭守敬等。 25.中秋節是怎么來的? 傳說是嫦娥奔月后,后羿思念嫦娥,做了個圓的餅,并賞月,這就是月餅和中秋節的由來。
26.嫦娥和吳剛各是誰?他們有什么故事? 神話中的人物,嫦娥偷吃了靈藥,飛到了月亮上。而吳剛因為犯了錯誤,所以被罰在月亮上砍桂樹。
27自古以來,月亮有其它不少別名,你知道哪些? 例如玉兔、太陰、廣寒宮等。 28.月餅是怎么來的?現在的月餅有哪些種類? 傳說是嫦娥奔月后,后羿思念嫦娥,做了個圓的餅,這就是月餅。
2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誰的詩句?是什么意思? 唐代張九齡。意思是明月在海上升起,抒發情懷。
30.“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誰的詩句,你怎樣理解? 唐代杜甫。表達思鄉之情。
31.你知道瞎子阿炳是誰?他寫過一首關于月亮的樂曲的名稱叫什么? 本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這曲子是《二泉映月》。
32.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是怎樣的? 傳說貝多芬見到窗外的月光來的靈感而做。
9.關于月球的小知識(20字)
月球自西向東以逆時針方向自轉,同時也圍繞地球以逆時針方向公轉。
由于“潮汐鎖定”,月球自轉一周的周期與圍繞地球公轉一周的周期相等,約為28個地球日。最終形成了月球始終以“正面”朝向地球,“背面”始終背向地球的狀態。
月球表面不刮風、不下雨、空中沒有云層,沒有任何天氣變化。不論是白晝還是夜晚,月球的天空一直是漆黑的。
在月球上仰望星空,與在地球上相比會更璀璨;在月球背面看星星,會比在月球正面看更明亮。 擴展資料: 月球誕生的分裂說: 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兒子喬治·達爾文就在《太陽系中的潮汐和類似效應》一文中指出,月球本來是地球的一部分,后來由于地球轉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質拋了出去,這些物質脫離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遺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太平洋。
這一觀點很快就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認為,以地球的自轉速度是無法將那樣大的一塊東西拋出去的。
再說,如果月球是地球拋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質成分就應該是一致的。可是通過對“阿波羅12號”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巖石樣本進行化驗分析,發現二者相差非常遠。
月球表面巖石的年齡極其古老,全月球表面巖石的年齡介于30--42億年之間,地球表面最古老的巖石年齡,只限于個別地區出露的38億年的古老變質巖,而太平洋洋底巖石的年齡極其年輕,完全與“分裂說”的理論相違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月球鮮為人知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