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勵志正能量小故事
很多名人的故事都是勵志正能量的,比如岳飛、沈括、厲歸真、徐霞客、華佗。
1、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陜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于練成了岳家搶,并率領王貴,湯顯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2、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于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于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于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從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于成為一代繪畫大師。3、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么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伙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
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后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4、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么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
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后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華佗拜師學藝: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亳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藥,比西方的麻醉藥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對世界醫學的貢獻非常巨大。
不要以為華佗一生下來就是神醫,華佗小時候學醫,經歷了千辛萬苦。
2.有關古今中外正能量的名人故事
名人讀書的故事一: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里張燈結彩,熱鬧非凡。
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里找到了他。
他仍穿著舊袍,手里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名人讀書的故事二: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后閉目靜思。
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名人讀書的故事三: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于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愿。
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于被他抄錄到手。
名人讀書的故事四: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于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
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名人讀書的故事五: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
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3.簡短的正能量的小故事
1、雅安最美志愿者廖智的命運是在地震中改變的。
她曾是綿竹市漢旺鎮一名舞蹈老師,汶川地震中,她失去了女兒和雙腿,也幾乎失去了一切希望。對舞蹈的熱愛喚起了她重生的渴望。
災后她組建了殘疾人舞蹈團,戴著假肢站立在舞臺上。時隔5年,雅安發生地震。
廖智在災難當天加入重慶鑫源摩托越野救護隊,奔赴災區一線救援。她在偏遠災區發放救援物資、幫助災民搭建臨時帳篷,勞動強度之大幾乎讓人忘記她的“弱者”身份。
有人拍攝下廖智在救災間隙休息的美麗身影,照片在網上廣為流傳,她被稱為“雅安最美志愿者”。廖智在博客上寫道:“很多人用‘堅強’來形容我這個人。
我并不這樣認為。我只是在無法動彈的困境中,盯著自己還擁有的——不只是機會,還有夢想和愛。”
2、九旬醫生讓窮人看得起病97歲的胡佩蘭是中國最年長的出診醫生。她原來是鄭州鐵路中心醫院最出名的婦產科專家,行醫50年治愈了無數疑難雜癥;她也是一個優秀的母親,養育了包括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在內的4個兒子。
70歲時,她在辛苦了大半輩子后退休了,而她依舊希望自己的每一分鐘都活得有價值,希望自己能繼續在工作崗位上為病人服務。于是,從1993年到現在,她一直在基層醫療機構坐診,每周出診6天,風雨無阻,一堅持就是20年。
“便宜藥治大病”是胡佩蘭的口頭禪。行醫70年,她從未收過一個紅包,開藥很少超過百元。
她希望每一個窮人都能看得起病,不讓病人花一分冤枉錢。3、陌路人18年贍養情誼李昌女與謝阿婆本是不相干的陌路人。
18年前,李昌女給一個上門乞討的流浪老人遞了碗飯,那個老人就是命運多舛的謝阿婆。謝阿婆遭遇了種種生活變故,家徒四壁,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她在75歲時絕望地離家流浪。
絕處逢生,她在流浪路上遇到了李昌女,李昌女收留了她。18年中,謝阿婆兩次病危,走到生命的邊緣,李昌女總是不離不棄,把謝阿婆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一時的緣分鑄成了永恒的情誼。
李昌女是一個家境并不寬裕的普通農婦,上有老下有小,日子過得并不輕松。18年中,她為了湊錢給謝阿婆看病,甚至只能克扣自家孩子的肉錢。
如今,李昌女每天悉心照顧謝阿婆,她的最大心愿是能把謝阿婆的腿治好,可是10萬元的治療費對李昌女來說是個天文數字,讓她整天發愁。全國老齡辦2012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達49.7%。
在大都市,有些人回家看望、照顧父母已是奢侈行為,像李昌女那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更顯得彌足珍貴。4、局長為農民工去臥底陳家順是云南省沾益縣的官員,他在離云南2000多公里的重商之城義烏成為一個傳奇。
這個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沾益縣駐浙江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為保障本縣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5年時間在義烏5次刻意隱瞞公務員身份,臥底做一名打工仔。他當過操作員、倉庫保管員,養過豬,干過裝卸工和民辦學校教師,每次臥底他都和農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勞動。
他體會過站12個小時后走不動路的勞累,領教過在彌漫著汗臭和呼嚕聲的集體寢室里徹夜難眠的滋味,經歷過為了領取工資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的屈辱。“農民工”這個群體在陳家順眼中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是一張張對生活充滿熱切希望的鮮活面孔。
在深切了解“農民工”的每一點疾苦和需求后,面對帶著不同訴求的鄉親,陳家順“引導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位置”,他提出的擇崗建議句句說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義烏,他幫助農民工得到了離開家鄉后的第一份尊重。
5、最美教學樓與最破鄉政府遼寧省錦州凌海市板石溝鄉是一個貧困鄉,全鄉最嚴重的危房是鄉政府辦公室:一排有35年歷史的紅磚平房,外墻上到處是磨損的痕跡,屋內因為設備老化,冬天漏風夏天漏雨,在這里,廁所都是露天的旱廁。與“破屋”相距僅500米的建筑是全鄉最豪華的高樓——鄉辦學校。
這座花費380萬元、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教學樓各式設備齊全,就連微機室和實驗室都堪與大城市的學校比美,是全鄉人的驕傲。以前,學校和鄉政府辦公樓一樣,也是危房。
2007年,鄉政府決定為孩子們建一座漂亮的大樓。在這個幾乎沒有任何企業、沒有稅收來源的地方,要自籌資金建教學樓,無比困難,但是他們做到了,一點一滴籌了100多萬元。
最終,由省教育廳立項,又爭取到200萬元專款,終于讓學校如期建成。而鄉政府的房子卻一直沒錢維修。
板石溝鄉的地勢地貌決定了鄉政府的破房子以后注定會被水淹沒;而這排會被淹沒的舊房子,卻是當地百姓心中永恒的美好記憶。6、貨物脫落司機急,京珠人熱相助10月9日,蔡甸收費站出口6號道,一輛大貨車的大件貨物在車道掉落,收費站員工第一時間鼎力相助,受到過往司乘的一致贊許。
當日下午5時許,一輛廂式載重貨車從蔡甸所出口6號道下站,“咚——咚——”兩聲巨響,現場班長連忙上前查看,原來貨車里裝運的兩大件機床受慣性影響摔落車道。貨車司機見此情景立馬傻了眼——300多公斤重“大個兒”機床上哪去找叉車弄進車廂?班長見此情景,當機立斷安排貨車司機先把車子開離車道,并迅速在散落的機床后方擺上安全錐,指引。
4.中國**的正能量故事簡短的
心照日月浩氣存——鄧中夏
“一個人不怕短命而死,只怕死得不是時候,不是地方。中國人很重視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輕于鴻毛。為了個人升官發財,那么茍且偷生的活,也能夠叫做雖生猶死,真比鴻毛還輕。一個人為了最多數中國民眾的利益,為了勤勞大眾的利益而死,這是雖死猶生,比泰山還重。人只有生命一死,要死得有好處、有價值。”這就是我黨早期的一位卓越的工人戶外領袖鄧中夏在獄中寫的。
鄧中夏,1894年出生于湖南宜章縣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父親中過舉人,當過縣長,從小入私塾讀古書,后舉辦小學、衡陽中學,又考入湖南師范文史專修科。他是到校內兼職的楊昌濟老師欣賞的學生。在經常去楊家請教時,結識了第一師范的**,并經常在一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1917年鄧中夏隨父入京,考入北京大學文學系。在校內,他最崇拜李大釗、陳獨秀,并在兩人的影響下投入“五四”新文化戶外。
在1919年5月4日北大學生上街游行時,鄧中夏是主要組織者,而且是沖進趙家樓點火和痛打賣國賊的十幾名學生之一。隨后,他又前往長沙,聯絡已返湘的**,建立湖南學生聯合會。他還發起建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于1920年10月協助李大釗在北京成立**小組,成為黨的建立者之一。建黨后,他投身工人戶外,在北京長辛店、上海和廣東省港罷工戶外中威名遠揚。(觀后感大全)
1920年末,鄧中夏等人受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派遣,到長辛店開展工人戶外。1923年,他到上海大學任教,并創辦《中國青年》雜志。同時領導紗廠工人同日本資本家進行斗爭。1925年,他到廣東組織領導反對英國的省港大罷工,擔任了罷工委員會的顧問和黨團書記。一年半的時刻里,有二十幾萬工人在他的指揮下行動。設在廣州東園的罷工委員會,即指揮著地面武裝——糾察隊,又有水上艦隊——緝私隊,還有負責罷工工人吃住得財政部,并發行報紙《工人之路》,儼然一個政府的樣貌。中共領導的革命政權,恰恰從鄧中夏等領導省港罷工起建立了雛形。
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后,鄧中夏轉入地下活動,在廣州起義失敗的危急時刻還擔任過廣東省委書記。1928年,他赴莫斯科參加中共“六大”并當選中央委員。在蘇聯期間,他寫下了《中國職工戶外史》。1930年,他回國被派往湘鄂西任紅二軍政委。翌年末,它被調回上海,由于各種原因一度受到“過左”領導的冷落。1933年5月15日在上海法租界,鄧中夏不幸被捕,被叛徒出賣了真實身份。在獄中,他以一個**員的鋼鐵意志挺住了敵人的殘酷摧殘。鑒于地下黨支部透過難友對鄧中夏說:“同志們很關心你,你有什么打算?”鄧中夏聽后激動地說:“請你告訴大家,就是把鄧中夏的骨頭燒成灰,鄧中夏還是**員。”
他給同志們上黨課,講馬列主義,講**員的理想和氣節,講工人戶外。他在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1313365自我性命的最后時刻,給**寫了一封信,深情地說:“同志們,我快要到雨花臺區了,你們繼續發奮奮斗吧!最后勝利中就是咱們的!”
1933年9月21日的黎明,鄧中夏從容的穿好衣服,大聲高呼:“打倒國民黨!”“中國**萬歲!”“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向刑場走去。臨刑前,憲兵問“你還有話嗎?”鄧中夏回答:“對你們當兵的人,我有一句話說,請你們睡到半夜三更時好好想一想,殺死了為工農兵謀福利的人,對你們自我有什么好處?!敵人害怕鄧中夏同志進行革命宣傳,命令立即開槍,就這樣,雨花臺下,鄧中夏為共產主義事業英勇地獻出了年僅39歲的性命。杰出的工人戶外領袖——鄧中夏先生犧牲了,但他的事跡將永遠激勵著咱們。的確,人只有生命一死,要死得有好處有價值。
5.有正能量的名人故事都有哪些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 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 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小時候是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挖到了一個屎克螂的窩,里面有很多圓圓的糞球。有個同學問:“屎克螂為什么要把糞球滾到窩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來,他把列寧給問住了,他答應第三天把答案告訴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請教,又找來好多書籍查找。
第二天,他帶來了答案:原來是屎克螂把狼卵產在屎球上,幼蟲孵出來后,即把屎球當食物。同學們都滿意地笑了。
列寧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里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只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后,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后,他也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
6.一些傳遞正能量的人物事跡(5則以上)
1、我不要求回報
他的車壞在雪地里,一個騎馬路過的男子將他救出。當他表示感謝時男子說:我不要回報,但要你承諾當別人有困難時你也盡力幫助。后來他幫了許多人并將同樣的要求告訴他幫的每個人。6年后他被洪水圍困在一個小島上,一位少年幫助了他并說出了那句他永遠也忘不了的話:我不要求回報,但你要給我一個承諾……
2、愛的美麗謊言
一個推銷員經常出差。朋友找他,他母親說他8天后回來,不料5天他就回來了。朋友問怎么提前回來。他答:每次出門我媽就茶不思飯不想甚至半夜起來到路口接我,為使老人安心,我每次外出估計十天回來就說13天,既留些余地,提前回來也能給老人一個驚喜。美麗的謊言只是為了愛,愛也可以有另一種表達方式。
3、用善良成就春天
她6歲父母雙亡23歲丈夫抗日犧牲25歲女兒夭折58歲養女病故她再次孤獨一人…98歲她無疾而終,一向冷清的小巷突然熱鬧起來來了很多人。原來她一生繡花資助了26個貧困孩子。她活著時總愛說一句:春天就快來了呀。她繡得最多的總是草綠了花開了一切都生機勃勃…將悲傷埋在心底,她用善良成就了孩子們的春天。
4、燭光里貼心關愛
一女子搬家,隔壁住著一個寡婦與孩子。一晚停電女子點起蠟燭,忽然隔壁孩子敲門緊張的問:阿姨,你家有蠟燭嗎?女子想他們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不能借他免得被依賴上,于是說沒有。當她準備關門時,孩子關愛的笑說:就知道你一定沒有!媽媽和我怕你一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帶兩根來送你。女子聞言熱淚盈眶。
5、不為人知的善行
夫妻倆買票上車后,發現有位腿腳有點不方便的女士坐在先生位子上。先生沒有請女士讓位,一路站了3個小時,一直沒表示這個位子是他的。下車后太太心疼地說:讓位是善行,但站這么久,中途可請她把位子換你坐一會。先生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只不方便3小時而已。不為人知的善行讓世界瞬間溫柔許多。
7.求正能量和勵志的簡短故事
居里夫人發現新元素
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居里夫人的關注。貝克勒爾在檢查一種稀有礦物質“鈾鹽”時,繼倫琴發現X射線之后又發現了一種“鈾射線”人們稱之為貝克勒爾射線。貝克勒爾發現的射線,引起了居里夫人極大興趣,射線放射出來的力量是從哪里來的?居里夫人看到當時歐洲所有的實驗室還沒有人對鈾射線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于是決心闖進這個領域。但是,由于當時學校的設備房屋極為緊張,無法給居里夫人提供好的實驗條件和處所,
校長經過皮埃爾多次請求,才允許居里夫人使用一間潮濕的小屋作理化實驗。居里夫婦的實驗室條件極差,夏天,因為頂棚是玻璃的,里面被太陽曬得像一個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凍僵了。居里夫婦克服了人們難以想像的困難,為了心中的理想辛勤地奮斗著。
居里夫人受過高等化學教育,具有豐富的化學知識。她在研究鈾鹽礦石時想到,沒有什么理由可以證明鈾是惟一能發射射線的化學元素。她根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進行測定,很快發現含釷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動發出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認識到這種現象絕不只是鈾的特性,必須給它起一個新名稱。居里夫人提議叫它“放射性”,鈾、釷等有這種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質,叫作“放射性元素”。對大量能夠收集到的礦物進行測定之后,居里夫人發現一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經過仔細的研究后發現,這些瀝青鈾礦中鈾和釷的含量無法解釋她觀察到的放射性的強度。這種反常的而且過強的放射性是哪里來的?只能有一種解釋:這些瀝青礦物中含有一種少量的比鈾和釷的放射性作用強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試驗中,已經檢查過當時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斷定,這是一種人類還不知道的新元素。居里夫人的發現吸引了皮埃爾的注意,居里夫婦一起向未知元素進軍。在潮濕的工作室里,經過居里夫婦的合力攻關,1898年7月,他們宣布發現了這種新元素,它比純鈾放射性要強400倍。為了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新元素被命名為釙(波蘭的意思)。
8.名人正能量故事
1. 勇救學生
張麗莉是任教于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2012年5月8日20時38分,在佳木斯市勝利路北側第四中學門前,一輛客車在等待師生上車時,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本可以躲開逃生的張麗莉奮不顧身救起學生,危急之下,教師張麗莉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不幸被碾到車下,造成雙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以至生命垂危,另有4名學生受傷。張麗莉用柔弱的身軀譜寫了一曲英勇奉獻的大愛之歌。
2 關懷學生
學生張佳巖說,張麗莉是一個關愛學生的好老師,她對學生的關懷無微不至。為了讓班里的同學在冬天里能夠喝到熱水,她自己出錢為班級買電水壺燒水,由于電水壺放在黑板的旁邊,粉筆灰很容易掉到里面,張麗莉怕學生喝不干凈的水,還細心地用一塊小毛巾蓋住了壺嘴;夏天開家長會的時候,她都會細心地為每一位家長買一瓶礦泉水;張佳巖剛上初一的時候不是很聽話,張麗莉基本上每隔一個月就會找她談一次話,勸她集中精力學習。
3 資助貧困生
學生家長趙亞波說,她兒子是張麗莉班上的學生,她家是低保家庭,丈夫去世了,一個人領著兒子生活,十分辛苦。聽說低保家庭好像可以減免學費,就去班上找張麗莉問這件事,張麗莉在得知她家的情況后,便每個月都給她兒子一百塊錢,從孩子上初一時起就一直堅持,就連寒暑假,張麗莉都會把錢準備好了,在放假前給她兒子。她兒子做手術,張麗莉還買了水果送到醫院來看孩子。她現在身體也不好,患有腎病綜合癥,張麗莉知道后,經常詢問她的病情,并且安慰她。
4工作認真
張麗莉的弟弟介紹:“父輩中就有人從事教師行業。由于從小受到熏陶,2008年姐姐學業有成后,隨即投入到教師的行業中,在第十九中擔任語文教師,今年已工作5年。雖然沒有教師編制,但她從來沒有消極工作。2009年9月1日,是她任教以來第一次做班主任。此時,她不僅僅是位優秀美麗的教師,也剛剛成了一位甜蜜幸福的妻子。”
張麗莉的弟弟說,“擔任班主任后她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學生身上。帶班兩年多起早貪黑,甚至連飯菜也會讓給沒來得及吃飯的學生們。分校教學后,由于學校太遠,很多學生每天來不及吃早飯。她就拿出每個月為數不多的工資買來面包、餅干給來不及吃飯的學生”。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正能量的名人故事簡短